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03 来源:步旅网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造就坚定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浙江大学农学院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从“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出发,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迎接建校110周年、本科教学评估、平安校园验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为契机,规范学生工作、创新学生工作,集中精力推进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培养和造就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以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方向的本科教育改革思路,在创新中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树立“三重育人”理念,创新载体,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表现出多样性、多层性、多变性,这就要求思想道德教育要有针对性。我院始终在思考教育的两个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共同的宏伟目标。围绕学生总的培养目标,用“两个共同”构建学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在“三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创新载体,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重基础,树立学生是树苗的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苗向上长,根在向下扎,提示我们育人工作的两个方向。我们提倡打基础好比育树苗.不是造房子打地基,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全面的。

我们鼓励学生珍惜大学生活,全面完善自我。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也是许多学生进入农学院以后学习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学院从新生始业教育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新生介绍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介绍本院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在学术领域的地位,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科学之一,农学学科又是生命科学中重要而极具活力的学科;组织参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让学生对生物信息、生物技术在设施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正确引导和实地参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取专业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

另外,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建设,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专题的理论学习活动、创新理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团员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形成一个健全的覆盖全院的理论学习网络。

2.重过程,树立学生是主体的理念

学院本着“源自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机制的作用,探索与实践以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总支、学生会、宿舍自管会和学生助理等为载体的学生自律新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

学院建立了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做“项目负责人”、当“小干部”的平等参与和锻炼的机会。为此,学院学生会下设了素质拓展部,专管学生活动第二

课堂活动项目的申报和素质拓展分数的审核,此举极大鼓舞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如中秋晚会、春季博览会、校庆百米长卷、新生始业教育、学长交流会以及各类讲座等,均由“项目负责人”承办,学生们普遍体会到了第二课堂的系列活动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

3.重评价,树立学生是人才的理念

人才是第一资源。“多元智能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提示我们,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评价,应该更加关注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为此,我院提出实现素质教育纪实化、评价指标多样化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学院改变以往以第一课堂成绩作为学生评价指标的单一模式,制定了一系列学生评优秀推先进的制度规范。学院几年来评出并表彰和资助了各类优秀基层班级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向党组织推荐优秀青年多名。学院还推出了学生品德测评纪实化新体系,该体系遵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化、纪实化的原则,变学校评定为主为学生自我评定为主,更注重对大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和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量化考核,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

二、构筑“立体式”体系,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在优势互补中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学院根据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培养计划,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广大学生在出色完成第一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体艺术活动等方面锻炼成长,着力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的氛围,较有成效的主要工作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以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中共中央16号文件的指引下,农学院深入贯彻其中的指导方针: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社会实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为着力点,统一思想,奠定基础

为提高试点工作的实效性,农学院本科生总支通过制定“二个八”教育活动提升党员素质,以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领悟,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自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全面展开以来,农学院本科生总支领导、老师高度重视、深入调研、通过多种形式抓好理论学习。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建明带领总支委员、支部书记深入学习,多次专题研讨制定学生党员学习计划。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党员动员调研专题座谈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最大的爱国” 主题学习讨论会、学习“温家宝总理回信精神”支部会、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专题学习会等理论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党员理论水平;通过组织党员观看红色影片《走出西柏坡》熏陶革命优良传统;通过开展学生党员《优秀读书报告》评比活动提高党员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本科生总支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重温入党誓词、践行科学发展观、立志报效祖国”宣誓仪式让党员意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树立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理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引我

前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锻炼党员能力,提高学习成效;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农村调研活动使得大学生了解三农,培养农科学生与农村农民的感情。

本科生总支重视党员参加实践活动,让党员在实践中领悟、在奉献中成长。组织“向奥运献礼,向祖国致敬”倡议许愿活动,倡导大学生理性爱国、为奥运加油的爱国主义情怀;利用五一长假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年风云录—与老干部、老党员企业家面对面访谈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培养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组织党员进社区宣讲科学发展观活动让普通百姓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共建和谐社会;五四青年节那天组织党团员志愿者开展“西湖环保行”活动,倡导“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从我做起”的理念,一个老人的评价反应了本科生总支开展教育活动以来所取得的成效:‘你们这一代青年有如此强烈的环保意识,真是很令人高兴!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必要求从身边做起,而你们已经出发……看到你们,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3. 建立组织制度保障体系,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为使本科教育的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学院首先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学院组建后,学院在全校首先召开了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建立了推进本科教育改革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保障体系,营造了全员育人氛围,建立健全高素质本科人才培养的组织制度保障体系。

(1)本科教育一把手负责制。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工作作为学院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学院建立之初,为推动本科教育改革,成立了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的本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的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使学院的教书与育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在院党政联席会议上,都把教风学风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导师制、毕业生就业、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作为主要议题,认真研究讨论,制定目标、规划。同时明确规定,学院本科生教学由分管院长全

权负责,系里由系主任一把手全权负责。

(2)本科教育一票否决制。本科教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一流学院的根本保证。学院规定教授、副教授必须上本科生的课,规定凡是在本科教育中,学生评价教师的成绩没有达到优良的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在岗位聘任中下浮一级聘任。同时规定连续两次学生评价教师成绩最低的停止本科教育任务。做到了在本科教育中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一票否决制。例:在2002年岗位聘任中我院有一位教师按照业绩,根据聘任条件可以聘8级岗,但是他在学生评价教师的成绩只有合格,最后只能聘7级;另一位教师同样原因下浮一级聘3级。

(3)本科教育全院一盘棋。学院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的培养来开展,建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全院教师积极参与重视本科教育的局面已经形成。在2001年学院在浙江大学首先实行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建立了以学院党政领导重视参与本科教育,全院教师积极行动,全院各级组织、群众团体积极工作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围。为了统领全院的本科教育,学院在每次聘岗中,降低科研、研究生教育的比例,把本科教育的比例提高到学校规定的2倍,同时对从事本科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暑期社会实践的带队教师给与业绩点。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全院形成人人关心重视本科教育的良好氛围。

(4)本科教育出台了一整套规章与制度。为使得本科教育的各项工作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几年来,学院围绕教学工作条例、教学工作规范、提高教学质量与监控、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等工作。《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及《考核办法》、《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导师制实施办法》、《免试研究生推荐办法》、《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意见。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有班主任、导师的推荐意见等等。

4.坚持本科生导师制,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院在浙大率先实行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学生从大一入校并逐渐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环境后即安排一位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导师,全程指导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和实践活动。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我们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办一流学院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本科生导师制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平等、互动、宽容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通过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得以充分发挥。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促使本科教育与教师的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了解学科、早与教师接触,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学生申报大学生挑战杯和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三年来,我院学生申报的校级课题数及获奖数均列学校前茅,我们的一大批教师都作为学生科研的指导教师,与大学生一起制订方案。通过相互接触与交流,让导师在思想和学业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使其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奋发学习的自觉性,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正确选择发展方向,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师制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5.推行首席主讲教师制,强化本科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整个大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建设水平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体现。因此,课程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学院率先在全校内开展首席主讲

教师制度。实现首席主讲教师负责制是为了打破系与(所)相互间的界线,把原来分散的教学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建设一支热爱教学工作,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积极推行完善首席主讲教师制度,学院院长带头担任全校公共课的首席主讲教师。2000年首批确定了10门系列课程的首席主讲教师,这些教师均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对本科教学认真负责,其中教授所占比例达63%,2002年主讲教师中教授比例已达82.8%,2003年教授比例已达82.7%。博士生导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占全校之首。

首席主讲教师制推动了本科平台课、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多媒体和“双语”课程教学。加强本科生平台课及精品课建设:平台课建设要求以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为主要内容,能体现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科学的前沿领域,课程具有探索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如:植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农业生物技术等,课程采取招标形式,并由学院学科经费给予资助,从2001年开始,学院已推出本科生平台课9门;此外,自1999-2001年先后有四批共计20门课程被列为学校“211”重点建设课程,另外还积极申报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2年有7门课程被列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已有27%课程被列为校级以上的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20门课程被列为学校“211”重点建设课程;增加“双语”课程教学力度,目前已有8门本科生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

6.率先召开家长大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我院还在全校率先召开家长大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听取家长对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学院—学生—家长”互动的教育模式,努力研究家长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院组建以来已经召开了三次学生家长

大会,大会期间学院院长和分管教学副院长亲自向家长介绍学院的基本情况、学科的发展前景及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举措,优秀学生的代表向家长汇报了学习、工作的经验,此外,学院还组织本科学生家长参观了学院各系实验室和现代化的实验农场、召开各系学生家长座谈会和学生班级家长会并组建成立学院本科学生家长委员会,充分听取家长们对我院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充分了解学院,宣传学院,并和学院一道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家长大会的召开,建立了“学院—学生—家长”互动的教育模式,让家长了解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各方面表现情况,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尽早树立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为学生成才起到保证和监督的作用,为学院实现办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于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广大学生家长的交流与联系,听取学生家长对学院建设和本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同时也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本科学生家长会的召开是对我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和赞同。

7.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教育管理模式

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首先要有一个组织完善、运转效率高的教学管理组织体制,来从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管与评价等工作。根据不同的管理与监控职责,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本科教学管理体制,学院形成了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组织,学院设有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和本科教育科;由系主任分管本科教学,并配设教学秘书,明确了系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本科生的教学管理。学院的两级教学管理组织负责全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日常运转,同时学院还设立了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负责重大本科教学事项管理,如专业设置、教学制度制定、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另外还成立了学院教学督导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担任,负责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这种纵向的教学管理体系,构成了较完整的教学监管体系和教学信息通道。

三、完善“互动型”机制, 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规范性

1.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两课”教学的主线

近年来,学院在“两课”教育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主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两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思想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中,我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三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融入到“两课”教育中去,并渗透到“两课”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去。第一,用科学理论塑造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第二,凸现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特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计划上突出民族精神教育专题,在内容上注重三方面:其一,民族精神的传统品格;其二,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丰富了民族精神;其三,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要求。在教学目标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着重培养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团结统一意识、自强意识。第三,用辩证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强化知行统一,将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理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达到认知,还要使学生把这种认知通过社会实践内化为一种信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因此,在思想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中,我们注重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达到参与式教学,形成教学互动,并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内化过程,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切实地树立起民族精神。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教学中,我们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强

调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内化为坚定的内心信念。

2.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神文明共建基地、社会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学院鼓励学生开展了与校外各种社会公益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建活动,加强军民共建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对学生开展以“四情(爱国情、民族情、改革情、世纪情)”、“三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学院和系部、班级积极与乡镇企业、农村建立联系,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为民服务意识。

3.建立一流的本科实践教学基地

实验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在实验室里学习和锻炼是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各方面创新素质教育、训练和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实验室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素质过程中,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就要建设硬件、软件和环境都一流的实验室。实验室要建设成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本科生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创新的发源地。为此,学院在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学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确定分管领导,组织班子,负责种子楼的改建与内部建设。学院出加强重点投入,现建成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为深化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验中心4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300平方米,一年来实际承担的实验人时数达75000人次,承担分子生物学等实验达18000人次。开设了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四个实验平台,目前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拥有2230平方米实验室和辅助用房,本科教学用仪器设备总金额近600万元,优良的实验实习条件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本科生实验中心设施

建设在全校处于领先地位,本科生实验中心基建项目在全校同类项目建设中夺魁,获学校优质工程奖。

4.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一是思想与人文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院抓好三导:导向、导读、导讲。“导向”是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方向,要紧随形势、关注焦点、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选择主题教育活动,抓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导读”是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导讲”是每学期都有重点、有选择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办讲座,传授治学之道,指点成才之路,介绍前沿知识。

二是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加强科研创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加强宣传和动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学院积极组织广大同学申报浙江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训练项目(SRTP)和农学院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等学校和学院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做好浙江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在已经取得国家奖、多项市级奖的基础上,力争在市乃至全国获取更多科技奖项。

三是暑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利用暑期,围绕“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学以致用,服务大众,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坚持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结合的原则,以“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和基层,自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实践,经受锻炼,接受教育,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是强化制度育人功能。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努力探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能。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行为向社会规范认可的方向发展,主要包括学籍管理、行为管理、奖学金以及各种评价制度等。在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奖学助学、勤工俭学、心理咨询等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

四、“三全”育人工作的具体成效和未来展望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所以“三全”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育人工作的长效性,更要注意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养成过程。既重视贴近大学生情感的教育,又重视思想理论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深刻地认识到治校先治德,教书先育人,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工程,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会抓出成效;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要真正形成“三全”育人的教育观,树立全员育人意识;要完善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三全”育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要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增强他们育人的政治责任心,用自己出色的工作和模范行为去带领和团结广大教师一起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也不断地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我们应适时调整农学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面向未来的科学家、企业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