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使人平静的声音,能让人在情绪低落、伤心时恢复平静,而情绪高涨、极度兴奋时恢复平静;音乐是使人平静的声音,音乐应该和大自然的声音吻合,音乐是抓住内心而不是耳朵。
而音乐欣赏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听觉形式、丰富的听觉审美体验以及对人类微妙的心理活动状态的感受。《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生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教育关注每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应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更对“欣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
1.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的有效途径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不需要任何媒介就可以使人产生情感体验,和激动或平静,或振奋或悲伤,使人的精神产生变化。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评价能力。古往今来,在音乐作品中,总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这也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从这一观点出发,音乐欣赏在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不是很清楚了吗?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地进行欣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了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最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2.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欣赏《童年》这首乐曲时,笔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了无尽的遐想。
3.运用身体语言让小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可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地发挥了小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欣赏《赛马》时,笔者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4.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例如:欣赏《赛马》的第2乐段时,让学生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感受每次出现在节奏上的变化,然后一起哼唱主旋律,体会节奏的变化给乐曲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5.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生可自制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内心充满了愉悦。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