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02-03 来源:步旅网
露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经发展国济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ina 中 的 突 出 张志红 问 Zhang Zhihong 题 及 (江西省抚州市财政国库支付局,江西抚州344000) 解 (Fuzhou Finance Bureau ofJiangxi,Jiangxi Fuzhou 344000) 决 对 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经济史上创造了中国奇迹。但是,传 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以及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观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分配不 公、失业、腐败等问题十分严重,超出了社会的承载能力,背离了改革和发展的初衷。因此,如何解决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92.(201 1)6.0157—05 Abstract:China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since th refoITI1 andopening,but traditional extensiVe develop— .。.。merit m od e a nd the development.v 6 由l iga ̄,ing :atte/.at!o ̄a fd D tia ̄n’ rf ealized fundamental change Th. e fol一 lowing problems such as resource shortage,environmental pollution,unfair distirbution,unemployment,corruption rae very serious and have exceeded social bearing ability.So it is worth discussing how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in economy development SO as to realiz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vwords:Economic Development;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0引言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规模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 到13.4l亿,我们时常要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 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 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l3亿,都会变得 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仅为1.8%,到2008年已 微不足道;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 提高到6.4%;贸易总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07 得非常严重。 年猛增到21737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 201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9.8万亿元,超过 由1978年的不到l%提高到2007年的近8%;30年 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这样的成就除以13亿 前,我国的贫困人口是2.5亿,经过3O年,我们使2 就变得微不足道。我国人均GDP仅4412美元,差不 亿多的人摆脱了饥饿和贫困,开始走向小康,联合国 多只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和世界银行一致认为,中国的减贫是占了这3O年全 一半,世界排名在第100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美 世界减贫的总成就的2/3。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达 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到39.8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我 在我国,已发现的170多种矿产资源中,钨、锡、 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 锑、稀土等储量世界第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世界 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煤炭、石油、黄金等的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然 1人口压力沉重,人均资源短缺 而,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我国人均为世界平均 1 57 ~ 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为1/3,人均水资源 为1/4,人均森林资源为1/5,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 仅为1/10。这就是中国——繁荣与贫困同在,富饶 3经济结构失调,二元特征明显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严重失调。表现 在:一是三大产业比例不协调,农业基础较弱、工业 与负重并存。 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 我国人均资源紧缺,而资源消耗量却排在世界 间发展失衡,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前列。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 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 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 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 我们每创造1美元GDP所耗费的能源,却是美国的 4.3倍。目前,一些城市运转压力空前,超出了资源 的承载极限,致使水、电、气、热、煤的供应常年紧张, 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粮、 油、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的供给难以保障。同时, 过多的人口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粮食短缺、失业、教 育医疗投入不足、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13亿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因素。 2环境污染严重。发展难以持续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资源的高耗费 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换取的。从“九五”大力推 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来,消耗曾一度下降,但近两 年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势 头,环境质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局部有改 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一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 致富的需要,大量地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 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均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而且,中 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 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 染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 环境和人的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 是不受欢迎的,是不可持续的。近年来国内频发的 灾难多与环境的恶化有关,9O年代中国发生了三次 大的水灾,每一次都号称“百年不遇”。为何“百年不 遇”的水灾在十年内发生了三次,值得人们去深思。 】58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要害并不在于经济发展差距,而 在于社会发展差距。目前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 转移支付力度还不够,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还较低, 区域政策在消除市场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欠 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没有明显改善,自我发 展的能力和后劲还没有显著增强,全民福利水平还 不能普遍提高;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二元性”不 仅表现在经济结构中,同时也存在于人们的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上,吸纳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真正融入城 市,身份差异带来的歧视、群体冲突加剧等,积累了 诸多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四 是需求结构中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经济增长主 要靠投资拉动,消费低迷,内需严重不足。 4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 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取决于农 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 几年,我们不断加强“三农”工作,把促进农业增产和 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 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 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相当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发展中最薄弱的环 节。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中 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人城市,农村中只留下老人 和孩子,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 乏。“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 问题。 5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 改革开放初期,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 召下,人们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2O世纪90年代 中后期,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收入差距再 依存度较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与发达国 次扩大;随着城市化浪潮和社会转型加速,在失业人 口、流动农民工、失地农民和老年人口中正在形成新 型贫困群体,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政府、企业和居 家仍存在差距。所以,要想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 变成制造业强国,核 tl,的问题是提高我们的自主创 新能力。 我 国 经 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劳动报酬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增长速度,东西部之 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 扩大的趋势,分配不公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 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消费需求, 也引起了穷人对富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心理。 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 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 素。 6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投入不足 虽然我们一直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 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 和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各方 面的原因,社会事业发展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发 展。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 保障、收人分配、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 域,投入明显偏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比如: 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 公共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危机; 公共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倾斜,而农村缺医少药的 情况仍很严重;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大量转移,而 城市财政体系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7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 我国完成了工业产品的数量积累,成为制造大 国,但由于缺乏核 tl,技术,国际竞争力不强,无法成 为制造强国。在整个世界经济的产业链条当中,我 们处在末端。在庞大的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中,我们 只能分得“蝇头小利”。以鼠标生产为例,一只售价 4O美元的无线鼠标,苏州的装配厂只得3美元,罗 技公司凭拥有品牌得8美元,13美元给掌握芯片技 术的零部件供应商,剩下的16美元归渠道商。从这 个利益分配链上可以看到,靠简单装配所分享的利 益是最少的。类似这种体现自主创新价值的利益分 配,被称为“鼠标现象”。而且,我国制造业技术对外 济 8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经济风险加大 发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 展 中 趋势,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 的 突 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当今中国, 出 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 问 题 程度日益加深,未来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 解 及 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 决 益增加。而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处于受支配、依附和 对 策 脆弱的地位,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贸易摩擦,令我国 经常面临绿色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企业社会 责任标准等“新贸易壁垒”。参与全球化将给我国带 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我国符合开放型经济要 求的宏观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特别 是人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将要全面兑现开放市场 的承诺,国内弱势产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同 时还会进一步暴露现行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存在的 缺陷。 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 大的问题,最终使中国经济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事关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13亿人Is1的发展 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 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 关键,“唯GDP”不行,“没有GDP”更不行。 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 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 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 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 度为中 tl,”,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 求产值。这些都是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 涵。在当代中国,经济增长和GDP增长已经不再是 1 5g ~ 唯一的核心指标了,民生和社会建设的目标提到了 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 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而是要坚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 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 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区域协调发展,重 持科学发展,全面告别“唯GDP”时代,取而代之的 是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实践 证明,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 的,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是推动科 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 扶持绿色环保产业,关闭效率低下的耗能企业,由 “增长方式”向“发展方式”转变;二是要以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型模式,真正突破资 源环境瓶颈制约;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产 品的科技含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四 是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把水、空 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降低污染物排放总 量,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加强水源地保护 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五是健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长效机制,彻底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赢得较快的、更长久的发 展。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新能源、 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互联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 制造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的领域,明确攻关重点,突 破核心技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性、支柱 性产业;二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化 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 争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 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 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坚持扩大内需政策,调整 投资与消费比例,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 消费需求,经济增长变投资拉动为需求拉动,提高?肖 】6Q 在解决中西部发展落后的问题。我们要继续实施区 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快完善 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主体 功能区战略,完善绩效考核和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 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推进发展。切实执行西部 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 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 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 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5)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 结构问题。破除二元结构是发展的终极目标,通过传 统农业的改造消除技术的二元;通过工业部门吸收 农业部门劳力,劳动力的流动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二 元;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区域的二元。城乡协调发 展,重在解决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十二五”期间, 要以富裕农民、发展农民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为依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差 距,促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一是加大对农 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 稳定增收;二是增加农村养老保险、公共卫生、医疗、 教育、交通、文化的投入,缩小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 三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 移;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 规模经营;五是取消歧视和限制,消除城乡分割的体 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 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 (6)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着力发展以改 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立足点。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 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切实解决经济社 世界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 竞争,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重视和鼓励创新。 (8)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 国 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一是千方百 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 只有深化改革开放,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 经 济 发 促进充分就业;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分配公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 展 中 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推向前进。一是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 的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 革。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 突 出 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同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民消费能力;三是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  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 盖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构建多层次社会保 障体系;四是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现人人 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五是把教育切实摆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六是把解决保障性住房问 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七是对食品药品安全 和安全生产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安全问题给 予坚决打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 口,是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力,建设经济 强国的有效途径。在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中,真正的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走出一条中 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一要充 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加研发投 人,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 合;二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加 强和改进政府科技宏观管理体制,营造有利于科技 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三要充分发挥市场在 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和全社会 的创新活力;四要全面发挥人才资源在自主创新中 的重要作用;五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 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新时期, 的调节作用。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可以调节国民 问 题 公平正义。收人分配格局,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 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运行和 及 决 解 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有效防范来自国外或国内的 对 策 系统性风险。在抓好这三方面改革的同时,要全面推 进与经济领域改革相配套的其他领域改革,特别要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反 腐力度,使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 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资料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10月 24日.来源:新华社. 【2]温家宝.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3]温家宝.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 干重大问题.求是,2008,l1月01日. [4]丘小雄.“十-'3i”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总体思路[J].求是,2011,(04). [5]蔡华.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论 文下载中心,2009-06-08 17:01:00. [6]杨曦玛尔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在问题 分析[J].先驱论坛,201 1,(3). 作者简介 张志红,江西省抚州市财政国库支付局副局长, 会计师,江西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区域经济。 ● 1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