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征中两双鞋的故事

2020-03-17 来源:步旅网
过去那些事

长征中两双鞋的

◎文/刘姝蓉

故事

抗战主题佳作电视剧《亮剑》中备受观众喜爱 的主角李云龙,他打仗的那股疯劲,可以说让所有 的观众动容。而李云龙原型,战场上人称“王疯子” ‘‘二野朱可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一生,比影视 作品中的角色更加传奇。让我们听一听王近山的 女儿王媛媛讲述父亲在长征中与鞋有关的故事。红军的草鞋

打草鞋在当年是红军战士必须掌握的技能之 一,不夸张地说打草鞋和打枪几乎是同样重要的 技能。每天红军战士做的两件事情,就是打草鞋和 打绑腿。据说,每个红军战士一般都带着两三双草 鞋和两副绑腿,草鞋甚至可以说是红军长征胜利 的一大法宝。

长征中的红军,由于受到大批敌军围追堵 截,主要靠快速行军摆脱险境。当时的红军条件 艰苦,几乎没有皮鞋和胶鞋,而布鞋在南方多山 地多河流的环境下长距离行军,容易坏掉不耐 磨。这样一来,最好的解决办法也就只有草鞋了。 绝大部分指战员身上都带有两三双草鞋,并且一 边行军一边打草鞋补充供给。当红军最终抵达陕 北的时候,绝大部分战士都衣衫褴褛,脚底换过 了无数双草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可以说草鞋 贯穿了整个的路程。母亲做的鞋

王媛媛讲述父亲的长征故事时,提到她父亲 有一个出名的绰号叫“赤脚大仙”。她说,长征时期 最艰苦的时候是国民党军队追着打的时候,战士 们缺衣少穿,尤其是没有鞋,走到哪里都是光着

脚。王近山不仅打起仗来勇猛不怕死,还有一个别 人没有的特长,就是跑得特别快。他一旦撒腿跑起 来,一般人很难追上他。王媛媛说:“父亲打仗时一 直光着脚,虽然没有鞋穿,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飞 跃式地跑。那时候大家都说父亲的部队就是跑得 飞快,而且父亲永远是在红旗的带领下带着头,拿 着大刀往前跑。那个时候讲烂脚不是病,行军要老 命。父亲光着脚,弄个草鞋没两天就都磨烂了。打 仗时经常帽子也飞掉了,再一看脚,鞋子也没了。’’

王近山当兵的时候,临走时母亲给他做了两 双鞋,长征路上他一直带着这两双鞋,很多年从未 穿过。王媛媛回忆道:“父亲曾说看见这两双鞋就 像看见自己的妈妈,他永远当宝贝一样珍藏着。”

后来王近山战役打得多了,把缴获的战利品 都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包括他母亲给他做的这两 双鞋。

王媛媛说:“那时候传说王疯子爱枪爱马,父 亲特别喜欢马,专门有一匹马帮他驮着这个小箱 子,长征的路上翻越雪山的时候,因为雪崩出了事 故,小箱子和这匹马都找不到了。父亲说别的东西 我不心疼,唯独心疼的是再艰难再苦,宁肯光着脚 都没穿过他母亲做的这两双鞋。父亲因为这件事 哭了好长时间,实际上这是父亲对他母亲的一种 怀念。”

自己光脚秘书骑马

前南京军区的后勤部政委汪运祖少将曾是王 近山红军时期任副师长时的书记官。因为王近山 是湖北人,讲名字时把“祖’'字发“走’'的音。当时王 近山送给汪运祖一个土制的小薄笔记本用来记

62

事,上面用铅笔写了 一个汪运走。汪运祖收到时 还笑称名字写错了,王近山当时就开玩笑说,以 他的□音就是运走,是要运着走的人。没想到的 是,一句玩笑话最后竟然应验了。

王媛媛说“红军长征二过草地的时候,要 强渡大金川河,父亲虽是副师长,但依旧准备带 领突击排坐船强渡大金川河,别人拉都拉不住 他。他本来准备坐第三条船过河的,第一条船刚 出去的时候,遭到敌军猛烈射击,被水流冲走 了。这时候父亲急着冲到了第二条船上,拿了 一 挺冲锋枪和一个战士说,你给我扛着,冲到对面 就猛打。此时敌人的火力全都积压在第二条船 上,汪运祖所在的第三条船被掩护先上了岸。此 时父亲所在的第二条船被打漏了,眼看着要沉 底了,汪运祖在岸边冲他喊,师长,赶快过来,并 飞快地跑来将父亲救上岸,几秒钟之后父亲坐 的船就沉了。”

这件事情发生后,王近山一直说,是汪运祖 救了他一条命。

过了一段时间,红军又一次过雪山草地的 时候,汪运祖此前因被敌兵打成重伤,断了三根 肋骨。王近山叫了几个人抬了担架,坚持要抬着 汪运祖走。一路行军经过的高山都是海拔四千 多米,条件非常艰苦。负责抬担架的两个十六七 岁的通信员,跑了两里多地就走不动了,坐到地 上哭了起来。王近山急了,专门调来12个身强 力壮的炊事员和饲养员轮换抬着汪运祖。汪运 祖当时实在不忍,一直说坚决不走了。这时王近 山说道,什么都可以留下,但是一定要把汪运祖 给运走。后来,红10师在翻越夹金山的时候, 王近山找了 一匹马,一开始王近山骑马,汪运祖 拉着马尾巴走;后来汪运祖走不动了,王近山让 他骑马,自己光着脚拉着马的尾巴走。人们纷纷 说“副师长走路,他的秘书骑马,这秘书好大的 架子啊!”就这样汪运祖被“运”在马上“走”,翻 过了雪山抵达詹化后,才住院接受治疗。

王媛媛说“本来汪运祖叔叔当时的情况是 奄奄一息的,经过长征的重重磨难,汪运祖挺下 来了,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活到了一百岁。”

摘自《法制晚报》

过去那些事

国学大师钱穆晚年著有《师友杂忆》一书,' 回忆了同一些大师名家、著名学人的交往轶事, 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1928年,33岁的钱穆正在苏州中学执教。 一次,校方请胡适来学校演讲。胡适时任中国公 学校长,可谓大名鼎鼎。

演讲开始前,苏州中学校长汪悉祖看见钱 穆也坐在台下,便邀请他到台上来,同时介绍给 胡适。见了钱穆,胡适一开始还很高兴,说了些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话,随后又取出一 封信为证,信是胡适的一位朋友写的,提醒他到 了苏州,千万不要忘了两件事:一是买一部江湜 的《伏敌堂诗录》,二是想法见钱穆。

当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里面涉 及《史记六国年表》一书,钱穆本身没见过这本 书,心中“积疑积闷已久”,整天惦记着。今天见 了胡适,寒暄几句后,钱穆一下子想起了《史记 六国年表》,心想胡适是中国公学校长、曾是京 师大学堂教授,一定见多识广,因而便有点冒失 地问:野先生,可曾见过《史记六国年表》? ”

让人想不到的是,胡适经 不起这一问,当即语塞,表情 钱

很不自在,也不再搭理钱穆,场面甚是尴尬。好不容易等到 穆演讲结束,胡适便急着赶回上 给海。汪悉祖一再挽留,胡适还 是执意要走。

胡这件事过后好多年,钱穆 适

每每说起,也很过意不去。觉 出得自己和胡适初次见面“即以 僻书相询,事近刁难”,自责 难“不习世故”,对胡适先生有些 “失礼”。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