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2024-07-02 来源:步旅网
“低碳”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犹如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面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指引了方向,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关系,发展低碳经济,享受低碳生活。

关键词 人与自然 低碳 哲学

一、 “低碳”的内涵

“低碳”一词最早兴起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意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较低或者更低的排放。其核心内容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合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过分索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的恶化:生态的破坏、物种的消失、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异常、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以及地球灾害频繁发生等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缓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来新的具体方向。

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模式是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深化和具体化。它为解决人和自然紧张关系提供了新视角,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二、 “低碳’的在哲学中的体现 (一)“低碳”的哲学依据

1、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恩格斯在强调自然界的基础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明确地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通过劳动做出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正是劳动的过程才使得人类同其他动物分离,

1

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取得巨大成功。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无疑要归功于劳动——人类有意识、有计划改造自然的活动。但是又由于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就造成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不可预知的影响。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灾难频发的今天,无疑验证了人类过度盲目和自信对自然界客观规律无视所造成的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事实证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只有在规律的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改造自然,不遵守规律,不仅是徒劳而且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低碳正是呼吁人类要有限度的改造自然,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现GDP的绿色增长。 2、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传统到现在,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主张: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一味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过分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需求,一切做到“以人为本”,认为自然是人类的财产,为人们所拥有和使用。人类中心主义导致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自然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而非主人。人并非天生比其他生物优越,所有有机个体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自然也有其内在价值。自然中心主义主张人类应该突破传统道德中只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界限, 把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员,平等地对待其他物种,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只把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和利用的工具。

自然中心主义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突破和发展。它体现人和自然,是一种充满人性的辩证关系。自然作为人的环境,不仅是人的物质活动的要素,而且还是表现人的精神力量的场所;人作为自然的产物,不仅是自然的宠儿,而且应该是自然的保护神;人对自然既要索取,又要回报;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必须满足,但这种满足又必须服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也正是马克思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和精神交换过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践为中介相互接近,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是“为我而存在”关系的实现。 自然环境中蕴含了人的内容,人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互包容,共存共荣。

(二)“低碳”的哲学特征 1、减少人类活动的盲目性 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科学技术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态问题

2

越来越显现出来,这些就加深了工业文明的危机。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现在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但是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宏观的角度,阐述对人类活动的指导,它缺乏具体的,实际的,可量化的要求和标准。低碳经济,要求人们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由转变态度来改变生活,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这样不仅减少了人类活动的盲目性,也减少了在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过程中的盲目性。

2、彰显人类对自然的责任

自然是人类永远无法脱离的母体。人类从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们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却随着人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古代初民的意识中,任何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时期,人在自然面前是奴隶地位,迫使他千方百计的谋求自己的生存。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理性能力逐渐增强。随着人类理性的不断发展,人和自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人类的理性地位不断上当,当人类的理性取代了源于自然的神性,人是自然的主人,任何自然的关系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的观念逐渐根深蒂固。

于是,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环境被肆意污染,资源被无节制地索取。长此以往,人类生存的环境承受能力已近极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自然价值。自然有其自然属性,也有供人类利用的社会属性。一句话,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索取与被索取,权利与义务分离的关系,而应当是共存互补,共存共荣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低碳”其实质是强调人类在使用环境的同时也应该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更加提高和放大人类的权力和责任感,它要求人类在一定的环境容纳力内活动并及时修复环境创伤,探索二者的有效结合,和谐统一。

三、 “低碳”的实施途径

“低碳”是经济、自然和人之间的协调,既追求质量改善和效益提高,又要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人类要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要建立生态经济和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只有把提升自身这个目的和遵守自然规律这个要求结合起来,人的活动才会有效,自然才会安全。

第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们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从源头上减碳。这就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必须辩证的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必须辩证的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辩证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完善核算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体制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国民素质。

第二,低碳的过程需要全民的参与。首先,政府应该具备“绿色控制”能力,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将低碳的概念扩展

3

到教育、科技、企业经营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并且,“低碳”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不是一时的冲动之策。其次,企业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企业的“低碳”是社会“低碳”的重要一环。企业不仅要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企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更要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管理目标转变,企业要关注股东利益,同时也要关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最后,全民的参与,将“低碳”融入生活。要是低碳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伤手低碳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深入人心,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的思想。

参考文献

[ 1]段 华. 生态城市建设浅议[J ]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 [2 ]唐雷庆.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J ] . 宁夏党校学报 ,2010

[3]周 荣.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J ] .理论探索 ,2005(1)

[4 ]杨新华. 科学技术哲学的理论与实践[ M ] .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