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窃 镩 豫辞 0 露 民生新同的社会功能 刘湖边(湖北电视经济频道430071) 舆论引导不等于舆论监督也不等于批评与曝光。目前, 治、经济、文化信息。在这方面,电视民生新闻的发源地——江 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似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任务定位于 苏电视台又在《1860新闻眼》中最先推出了公共新闻,如对 批评与曝光,而忽视了舆论导向的丰富性。有学者对电视民 江苏省管干部的“公推公选”活动进行现场直播,还组织观众 生新闻的开启者《南京零距离》2004年1月2O日一26日的 参与评选好新闻。令人深思的是,群众评选的好新闻,并不是 新闻进行了统计,在170条新闻中,政治新闻只有5条,负面 什么“花边新闻”,而是诸如“生猪注水”、医药回扣、高速公 和批评新闻多达93条。是否只有负面与批评性新闻才代表 路质量等关系重大的公共新闻。事实证明,这种关乎民生的政 着民生新闻的民本取向呢?答案是否定的。 治新闻不但没有被受众排斥反而成为收视的焦点。 社会除了阴暗面外,更多的是光明。当受众的眼睛、耳朵 当民生新闻融入公共新闻的时候,是否意味着民生新闻 被“问题新闻”所充斥的时候,其视线就会被误导到社会的 将退出舞台,是否还能实现其“报道关乎百姓生活、生计相关 阴暗面上而忽视了占社会主流的美好一面,必然会导致社会 的信息”的初衷呢?笔者认为,在处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 舆论的失衡,从而引发更大的不良社会后果。 关系时,不应该用公共新闻取代民生新闻,而应该增强民生新 民生新闻报道的是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关注百 闻的公共意识与公共因素,制作一部分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 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这类新闻的精神内核。但 节目,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 是过犹不及,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表现出的太过浓厚的代言意 帮助人们参与到社会的公共事务中去,自主地行使作为一个 识背离了也超出了它应有的地位与职责。有些民生新闻媒体 公民的权利。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加民生新闻的厚度与可读 和记者总是以“青天”自居,自诩为“正义的化身”,以强势 性、可看性,也才能真正地长期抓住受众的眼光。 者的身份为老百姓“讨公道”、“讨说法”,就其初衷而言并 民生新闻可以为百姓解难,却不可能代替社会其他部门 没有错。但是久而久之、多而多之,百姓因以前无法解决的问 “包打天下”或者事事亲历亲为。创办近两年的民生新闻《经 题经媒体反映、曝光后容易解决,这就会给他们造成一种错 视直播》一直保持较好的收视率和公信力。然而,这也使部分 觉,找媒体比找相关部门更管用,于是他们放言“官员怕媒 百姓出现了非理性的对媒体的依赖,每天打来电话的,直接来 体”。这其实不是新闻传播应追求的理性效果。 访的不计其数。“《经视直播》不帮我解决问题,我就不走”, 针对这种情形,理论界提出了“固守新闻本位”之论。所 这是《经视直播》群众接待室里经常听到的话。好在《经视直 谓新闻本位是指媒体从新闻的一般原则出发考虑问题,开展 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回复机制。他 报道活动,而不是从其他因素考虑来“硬做”新闻。这是对新 们设专人,并专门研发了一个信息处理软件,将相同问题分别 闻本位的回归,是将偏离轨道的部分民生新闻重新引回正 集中归纳起来,用公函形式分别寄到电力、水务、电信、公安等 轨,为人们提供一些他们真正需要的,对他们适应生存环境、 部门,大部分部门对此都非常重视,并及时作出了答复。这样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相关的信息。对民生新闻来说,美国 做就较好地完成了一个新闻栏目所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发 著名新闻主持人丹・拉瑟提出的“后院篱笆原则”是可以借 挥了帮忙不添乱的作用。对于来访者,《经视直播》还专门聘 鉴的,但借鉴的应是该原则的内涵而不是形式上的照抄照 请了一批富有经验及社会责任的律师从法律角度给予解答。 搬。仅报道两个主妇在后院篱笆里大聊诸如黛安娜王妃与王 电视民生新闻在报道中应该帮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媒体 子等新闻,是不够的。 使用意识,而不是给他们造成“媒体是当代包公”的错觉。民 民生新闻的对象是当地的老百姓而公共新闻的对象是 生新闻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告知功能是,要让群众更多地通过 公众,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不应该是相互抵触而应该是并 民主渠道、法律渠道、行政渠道等他们本身拥有的可行通道, 行不悖的。民生新闻可以而且也应该融入公共新闻的内容, 去解难维权,惟有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安 因为老百姓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菜场里吵架、街上两车相撞等 定与和谐。 事情,他们同样关心与他们自身的生存、生计密切相关的政 (编辑:陈永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