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医学心理学》适用于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眼视光学、医学影象学、中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本大纲所列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社会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及致病作用,熟悉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掌握基本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按照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等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总教学时数32学时,讲授26时,实验(见习)6时。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 内 容 时 数 绪论 2 心理学基础 6 心理健康 2 心理应激 2 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2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2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2 临床心理评估 2 心理干预 6 合 计 26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医学心理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及其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以及一般的研究方法。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性质;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生物新年里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熟悉:医学模式的定义;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特点;医学心理学中心理行为的定量。
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生物医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心理与脑和客观现实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理现象的基本特点及规律。
掌握:大脑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和协同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及人的社会化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的概念;知觉的特性、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影响记忆的因素、思维的过程及创造性思维;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意志的概念及特点;个性的概念、个性心理结构;动机的概念与功能,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气质类型及其生理基础;性格的定义与特征。
熟悉:脑的三个基本机能系统;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观察的概念及其条件;解决问题的思维;想象的概念及种类;情绪和情感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类别;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了解:脑的进化与心理功能;大脑皮层的三级功能区;心理学的神经科学研究现状;记忆的生理学基础、问题解决与人工智能、思维与医学临床;情绪脑机制的有关理论以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意志的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能力的概念与分类;性格分类的对立型模式和多元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的脑机制 第二节 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第三节 认知过程 第四节 情感过程 第五节 意志过程 第六节 个性
第三章 心理健康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生命周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应对方法。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孕期及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维护;青年期、中年期与老年期存在的心理问题。
熟悉:心理健康概念的演变和意义;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年期、中年期与老年期的心理应对方法。
了解:生命周期的基本观点;青年期、中年期与老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 第三节 成人期心理健康
第四章 心理应激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用以解释医学临床中的心身相关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掌握:心理应激理论的主要内涵;生活事件(应激源)的概念、分类和生活事件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应激反应的概念、心理行为、生理反应以及心身中介机制;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应对方式的概念、多维度分类;社会支持的概念、多维度分类。
熟悉:一般适应综合征概念及其分期;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心理防御机制四种类型和几种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应对方式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了解:心理应激的宏观和微观方向;生活事件不同量化方法存在的问题;心理反应、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概念的比较;细腻了应激反应对健康的积极和消极意义;应对的多种维度研究实例;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区别与联系;社会支持保护健康的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活事件 第三节 应激反应 第四节 认知评价 第五节 应对方式 第六节 社会支持 第七节 个性与应激
第五章 心理评估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心理评估的概念、程序、要求和方法,常用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的使用方法。
掌握:心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心理测验的定义;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心理测验的原则和应用;SCL-90、EPQ等常用的评定量表的作用。
熟悉:心理测验的分类;智力测验的目的和使用;人格测验的分类和应用;常用自评评定量表的使用方法;心理评估专业人员的条件要求。
了解: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分类和计算方法;心理评估的发展与现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智力测验 第三节 人格测验 第四节 评定量表
第六章 心理干预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心理行为干预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手段,用以解决医学临床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掌握: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的概念;精神分析疗法的指导思想;行为治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和分析性治疗三者间的关系;认知治疗的5种基本技术;常见的认知歪曲形式;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适应征与评价;支持治疗应掌握的原则;暗示治疗的方法;松弛疗法中的对照法;生物反馈疗法的概念。医学心理咨询的概念;医学心理咨询者遵守的原则;医学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熟悉: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自由联想、抗拒、移情、发泄等概念;行为治疗的适应征;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和适应征;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以及对医生的态度要求;森田疗法的主要实施阶段;支持治疗的方法;松弛疗法的基本原理;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医学心理咨询的范围;医学心理咨询人员的要求;医学心理咨询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了解:心理治疗的性质、原则和基本过程;心理咨询与医学心理咨询的关系;认知领悟疗法的原理;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和对常见疾病的疗效情况;常见认知治疗的种类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疗效;来访者中心疗法和分析性治疗、行为治疗的特点比较;支持治疗的适应征;暗示性的测试方法;催眠疗法的理论;催眠诱导的过程;松弛疗法实施前的注意事项;生物反馈疗法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 第三节 行为治疗 第四节 认知治疗 第五节 患者中心疗法 第六节 森田疗法
第七节 暗示和催眠疗法 第八节 松弛疗法 第九节 生物反馈疗法 第十节 其他心理干预方法
第七章 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利用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综合认识认识临床内、外、妇、儿、肿瘤各科疾病中的心身相关问题。
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综合机制;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内科疾病发病学中的心理社会因素;特殊的心理因素与妇产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癌症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熟悉:心身疾病的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理学和行为学习研究途径;身心反应-特殊医学障碍中的心理反应;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内科疾病引起的身心反应;
影响儿科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妇产科病人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引起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癌症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了解: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内科心身疾病的干预方法;心力憔悴及其主要表现;儿科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方法;闭经、痛经、经前期紧张症、子宫卵巢切除综合征等的临床心理问题及其治疗;妊娠、分娩、难产及计划生育中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身疾病
第二节 内科心身相关问题 第三节 儿科心身相关问题 第四节 妇产科心身相关问题 第五节 肿瘤心身相关问题
第八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 学习利用医学心理学基础 ,综合认识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各种异常心理和不良行为问题。
掌握: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式;异常心理一的现象学分类及常见症状。
熟悉:抑郁性障碍的概念、表现及诊断与心理干预;焦虑性障碍的概念、表现、分类及诊断与心理干预;人格障碍的概念、分类及诊断与心理干预;酒瘾、烟瘾、药物依赖、贪食与厌食、网瘾的心理干预。
了解:焦虑性障碍的原因及其心理学理论;抑郁性障碍的病因;人格障碍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性心理障碍的概念、分类、判别标准、性心理障碍的心理学解释与心理干预;酒瘾、烟瘾、药物依赖、贪食与厌食、网瘾的心理危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焦虑性障碍 第三节 抑郁性障碍 第四节 人格障碍 第五节 性心理障碍 第六节 不良行为
第九章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一、目的与要求:
目的: 学习病人角色与病人心理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把握病人心理活动,并能采用适当的交往方式,形成良好医患关系。
掌握:病人角色的概念;常见的病人角色是适应问题;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的情绪和行为特征;人际吸引的主要规律;医患关系的模式;主要的交谈技巧。
熟悉:进入病人角色的主要改变;求医行为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非语言交往的主要内容。
了解: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认知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交谈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人心理 第二节 医患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