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2、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检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近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3、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不利于( )。 A、系统的知识传授
第 1 页 共 12 页
B、因材施教 C、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D、教学管理
4、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这种方式编的课程为( )。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5、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6、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 A.道德理解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过程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8、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
第 2 页 共 12 页
A、杜威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9、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 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10、接受心理辅导后,小欣非常信任和依赖刘老师,内心里已把她当成妈妈,这属于( )。
A、移情 B、共情 C、同情 D、反移情。
11、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12、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
第 3 页 共 12 页
13、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14、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
A 高原现象 B 抑制现象 C 遗忘现象 D 挫折现象
15、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6、“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17、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第 4 页 共 12 页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8、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19、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行为称为( )。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虚拟课堂 D.翻转课堂
20、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 ,6-12 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主动感 C 自主感 D 自我同一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 5 页 共 12 页
2、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3、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第 6 页 共 12 页
2、请观看小学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完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大家要去找问题。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都要好。 学生1:老师,长城为什么会变矮?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2:老师,士兵为什么没有一点儿笑容? 老师:这个问题也很好 问题:
(1)请结合教学片段,谈谈你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 (2)谈谈教师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着大家对卡罗纳真挚的爱。下面的课文讲述了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
第 7 页 共 12 页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A 3、[答案]B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戈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表现在: (1) 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 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故正确答案为B。 4、A 5、A 6、B 7、C 8、B 9、[答案] 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 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属于道德意志薄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 10、[答案]A
[解析」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是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题干中小红在内心深处把王老币当作自己的妈妈,正是移情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11、B
12、【解析】B。 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任务分解”体现了合作学习。 13、D 14、A 15、A
第 9 页 共 12 页
16、C
17、【解析】D。 题干中的自豪感,也是教师向学生传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思想性。 18、A 19、D 20、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2、答案如下: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学校教育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 3、答案如下:
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该教师的一个无心的“特殊的礼物”让一个孩子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可见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这个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
第 10 页 共 12 页
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要建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关怀。每个学生,不管成绩处于何种层次,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要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这种潜能就能得到发挥。正如本案例中的宋振铭同学,在得到教师的认可之后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正是一个孩子在得到尊重和关怀之后潜能的激发。
同时,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新的评价观,尤其是改变我们的评价方式,不是空洞的毫无情感的语言表扬,而应对评价注入更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在细小的微笑和赞美中充满对学生的期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鼓励,从而产生更多积极的行为。在本案例中,教师在这个美丽的“误会”中向学生传递了对他的期待,充分体现了罗森塔尔期待效应中期待与效果间的正比例关系。 2、答案如下:
(1)“教学即对话”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来的。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对话,而是一种实践性的对话。它不仅表现在提问与回答,还表现在交流与探讨,表达与倾听,欣赏与评价上,是师生思想和生生思想之间的相互对撞与接纳。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在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积累知识,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总结、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維,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即对话”正是“谈话教学法”的精髄。谈话教学法应该是在对话式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抛出一个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抛出来的,而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当问题提出后,要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所在,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得知识。最后还要对课堂上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去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勇于在教学中尝试并实践谈话教学法,但并没有把握到谈话教学法的精髄。在教学片段中,该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并用自己老师的话鼓励大家寻找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用来引导学生提问的问题却不具有启发性,这样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学生提出任何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天马行空,不利于教师掌控课堂。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该教师只是简单进行了千篇一律的评价,并没有顺着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取答案,也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因而该教学片段显示出一种无序性和无效性的特点。 (2)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
第 11 页 共 12 页
①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话题的引发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对话设定一个话题。有了话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才有可能继续下去。
③对话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对话的顺利进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使话题向着教师设定的方向发展,并运用自己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及时纠正对话中的错误或导正对话的方向。
④课堂的组织者。在任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组织者身份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必须运用教师特有的权威,以及创造性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手段,为对话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保证对话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⑤友好的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中,做学生忠实的听 众和友好的伙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⑥教学的反思者和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聆听学生的心声,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 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 献的思想感情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