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院 系:专 业:姓 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毕业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文 学 院 汉语言文学 贺 娜 赵 凌 河 2009年 4月10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选题意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张爱玲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创造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为后人留下永不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令人有一种永久的回味和启发。因此研究张爱玲的小说有着十分深远的文学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把其女性人物划分三大类:甘为囚鸟型,性格变异性,物质型,描绘的十分具体、形象、生动,提出了较具新意的观点。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性格大多是异变的,畸形的,因此,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来阐释是可行的,利于理解与诠释。 主 要 内 容: 本文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心理、性格、形象、命运等多方面描写,展示了特定时代里女性生活与婚姻的种种不幸,突出了女性凄惨的人生悲剧。 目 的 要 求: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分析其女性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剖析其悲惨命运的深刻原因,试图提出令人深刻的的反思。 计 划 进 度: 2008年9月初-10月下旬,阅读关于张爱玲的作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008年11月初-11月末,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将题目定在女性悲剧的问题上。 2008年12月初-12月下旬,拟定最初提纲,与导师反复讨论,在导师指导下修改提纲,并完成提纲。 2009年1月初- 2月下旬,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想法,着手写论文初稿,并完成初稿的写作。 2009年3月初-4月中旬,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初稿进行修改,几经修改,最终定稿。 指 导 教 师 签 字: 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辽 宁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论文 题目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2005级 学生 贺娜 学 号 250101318 年级、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赵凌河 教授 所在院系 文学院 姓名 职称 第一次指导(对确定题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意见): 选题范围不要过大,要突出明确的论点、论据、论证,尽量提出自己的观点。 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08 年 10月 27 日 第二次指导(对论文提纲的指导意见): 提纲要分出层次,论点不突出,结构不清晰。大标题下要有明确的小标题。 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 指导教师签字: 2008 年 12 月 15 日
第三次指导(对初稿的指导意见): 段落过于零散,参考文献不明确,变态心理要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阐述。分类要有理有据, 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09 年1月 20 日 第四次指导(对修改稿的指导意见): 大体结构基本成型,个别例子还需修改。个别语句还不够连贯通顺。 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09年3月12 日 第五次指导(对是否定稿、进入答辩及其它指导意见): 熟悉论文及作者代表作,理清论文思路。 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09 年4月10 日 主管院长(主任)签名: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语
学 生: 贺娜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论文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论文共 12页,设计图纸0张。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辽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单
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评分: 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评语: 院(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于
年 月 日审查了 届 专业学生 的毕业论文。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成绩: 答辩委员会成员: 答辩委员会(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评阅人评分: 指导教师评分 : 答辩成绩: 总成绩: 院长(系主任)签字: 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注:评阅人评分满分为100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答辩成绩满分为100分;总成绩
为三者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
摘 要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她十分关注着女性,同情她们的凄惨命运,她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立文视角创作出一个个格调苍凉的悲剧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的悲惨女性。深刻地描绘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男权制度下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命运和金钱欲下严重扭曲的人性。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反抗、怎么奋斗,最终的命运都是一样的——苍凉凄美,没有出路。张爱玲以其强有劲的笔锋洞开了一个个女人悲剧的内心世界,饱含深情地描绘出一个个荒凉的女性世界。透过这些女性苍凉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特定时代、特定阶层下女性的共同命运。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悲剧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张爱玲笔下不同的女性形象系列。如:甘为囚鸟型,人格变异型,物质型,心理变态型等。第三部分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描写女性扭曲变态的心理性格。第四部分挖掘其女性形象悲剧的原因,即虚伪,丑恶的人性弱点。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女性形象;变态心理;人性弱点
I
Abstract
Zhang Ai Ling is a walk most successful authoress when 1940's Shanghai falls into enemy's hands. She is showing solicitude for a female very , is feeling pity for their sad destiny, the desolate tragedy story her rely on self acute insight and distinctive immediately gentle visual angle is created out every style, is enlivening one miserable female after another in the story. Female's survival state having described that time deeply, the female is just going to go down dogleg grave human nature under having reflected male right system as \"the male sex adjunct \" destiny and money. Why struggles no matter how these females struggle , how to resist, ultimate destiny all is that the same sad desolate US, finds oneself in a blind alley. The Zhang Ai Ling self's inner world with agape every it's strong energetic forcefulness of writing woman tragic, is full of the deep love field describing out the desolate every female world.Despite their tragic experiences, we are easily sensible of their common fate at that particular age and particular status.
Full text is four parts together mark: Part I has introduced authoress Zhang Ai Ling and their tragic characteristic of work simplely. Part II has depicted the different Zhang Ai Ling the wording and purport of what one writes female image series mainly. Such as: Be a willing prisoner bird type , mutant type of personality , matter type, the psychopathology type waits a minute. Part III seven are an example as it happens , depict the dogleg anomalous female mentality character with Cao in \"story of Jin Suo \". Part IV excavates whose tragic female image cause , is hypocritical, ugly human nature weakness.
Key words:Zhang Ailing;Female tragedy ;Female image;Psychopathology;Human
nature weakness.
II
目 录
序 言·································································································1 一、凄惨悲凉的女性形象系列·························································3
1.甘为囚鸟型女性形象····································································3 2.人格变异型女性形象····································································3 3.物质拜金型女性形象····································································4
二、扭曲变态的心理性格悲剧··························································4
1.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分析·································································5 2.许小寒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7
三、虚伪、丑恶的人性悲剧······························································8
1.虚荣、自私等人性弱点所演绎的悲剧··············································8 2.物质追求与人性欲望膨胀所导致的悲剧···········································9 3.封建思想与传统道德所造成的悲剧·················································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12
序 言
张爱玲,一个为后人留下永不寂寞作品的女性天才作家。 她创造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她的短暂却又发出璀璨光芒的创作生涯,依如一个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给人一种永久的回味和启发。
张爱玲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曾在香港求学,她用她的文字演绎着沪港的传奇故事,凄美的月亮神话,思索并传递着乱世命运与苍凉的沧桑感。战火蔓延的两座大都市成就了张爱玲,张爱玲也用自己的文字永远见证着她目光所及的一切。她的目光,总是以一个女性的视觉在关注着生活,她的作品,总是在不平凡的背景下,描写平凡人的生活。张爱玲在体验生活、洞察社会、品味人生之后,使隐藏在社会或人生外部现实之下的内容现实和内心得以浮出水面。曾经有过很多人对张爱玲和她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自持有自己的观点和视角。
本文将女性命运作为研究主体,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出发,着重强调女性的不幸遭遇及其悲惨命运,并深入挖掘命运不幸的原因,还采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学说,巧妙地与小说创作相结合。其作品中的女性命运悲剧,渗透着她对自古以来人类自身弱点的苦苦思索和对人类既定命运的困惑包含着悲剧美和生之沉痛。
- 1 -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张爱玲——在中国,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响亮名字。她那独特的“张氏风格”的创作使得她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坛锋芒必露。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陈子善先生曾经说过:“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假如说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家只有一位的话,那当然是鲁迅先生。如果有两位伟大的作家的话,第二位便是张爱玲。”在中国,文人向来与惊天动地的奇迹少有渊源。而张爱玲,却创造了战乱纷纭的中国20世纪40年代文坛上的一个奇迹。
所谓悲剧,是由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由此所产生的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文学理论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就是正常人由于性格过失而使自己陷入悲惨的结局。”鲁迅曾说:“对于戏剧,我是毫无研究的。”这是他的自谦之词。鲁迅对戏剧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悲剧观在中外戏剧史上具有卓越的地位。他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他给悲剧下的定义,它深刻地揭示了悲剧的内涵和本质,高度概括悲剧艺术的形态特征,显示了他强烈的悲剧意识以及对悲剧艺术的独特理解与把握。
要说张爱玲的悲剧中所展示的,可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性悲惨世界。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了悲剧感的人”。可以说,她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在她的作品特别是小说中,总是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营造了一个阴森森的诡异的世界,渗透着一种悲凉的气息。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讲述着一个个苍凉凄惨的传奇故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同时,她的悲剧也开创了近代小说“小悲剧”的先河。恋爱与婚姻是张爱玲悲剧的主要题材,用“男女问题”作为主线,叙述着一个个牵牵绊绊的情爱悲剧。无爱的婚姻、虚假的感情、生命的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但大部分的情爱故事中,却无法找到一个纯粹精神意义上的健康的、正常的、真正的爱。男女之间无真情,而只是在玩着“爱情”的游戏。这里的“爱情”早已成为女性谋生的最基本的方式。所以,对于爱情,张爱玲流露出
- 2 -
了深刻的无可奈何,她描写的爱情不是那种花前月下的浪漫情调,而是和现实的谋生手段相结合。这就注定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的最终结局是“一无所有”,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悲剧。张爱玲一生所创作的这一系列女性悲剧形象,将永远地耀眼着整个文坛,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悟和回味。
一、凄惨悲凉的女性形象系列悲剧。
张爱玲以其女性作家独特的心理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和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存体验,塑造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有血有肉、个性迥异、形象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抒写了一幕又一幕深刻而充满活力直视人性的人生悲剧。可以说,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够像她那样完全以一个地道的女人角色从事写作,写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女人,写她们的痛苦与不堪,写她们的种种感受与体验,写她们在日常生活的苦闷与困惑,写她们在婚恋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写她们对男人的依附与反抗,写她们这一生的悲惨命运。充分地展示了女人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中的无奈、凄惨与悲凉。这些女性大多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封建意识形态下的平凡、庸俗、可怜又可悲的小角色,无论她们怎样的挣扎都无法走出自己既定的命运。无论是年青还是年老的女人,都活在没有光彩的生活里,没有自我,没有希望和明天,她们有的只是褪了色的,掉了彩的无味人生。
首先,是甘做囚鸟型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这类女性,心甘情愿的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中,失去了追去自由和理想的勇气和力量,犹如是一只笼中鸟,从不想高飞,也不尝试高飞,还竭力避免飞翔,甚至是在笼门大开的时候。如,《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可说是一个驯顺委曲地蜷缩在男权樊笼里被摧至死的代表。在父亲给她定亲前,她和言子夜相爱,但却听从了父命嫁给了聂介臣,屈服在丈夫的统治之下,从没有主动反抗过,斗争过。“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羽毛暗了,霉了,给虫子蛀了,死也还死屏风上”。张爱玲以“绣在屏风上的鸟”作冯碧落生命活力被窒息被异化的象征比喻,揭示了她之所以成为女奴的内在原因———缺乏女性的自主意识和抗争精神。这种精神和心理的卑弱病态,使冯碧落死也是死在男权掌握之中。
其次,是人格变异型女性形象。张爱玲对这类走入情感误区的变异人格型女子的描写是独特的,她通过人物形象说明正是男权中心的社会现状造成了女性情感的
- 3 -
缺失,她们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婚姻和生活,而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最后导致严重的变态心理。如,《半生缘》中的顾曼璐,因父早逝,家庭的顶梁柱倒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在上有奶奶、母亲,下有年幼弟妹,而无一个养家糊口的男人支撑的艰难困境下,她不得不忍痛离开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从一个纯情少女变为了沦落风尘的舞女,最后嫁给了个暴发户祝鸿才。婚后,当祝鸿才得知曼璐不能生育后,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鸿才的心,她想出一个诡计。求生的本能促使她不择手段地要牺牲妹妹曼桢,让祝鸿才强暴了曼桢,就这样曼桢不幸的成了她想借腹生子的工具,致使妹妹成了自己保全幸福的牺牲品。她则由一个忍辱负重,勇于牺牲的天使形象转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攫取她人幸福的作恶的魔女。她为了自己的利益,丧失了良知,牺牲了亲情,而结果呢?她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相反,自己却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绝境。曼璐由一个受害者逐渐演变成一个扼杀妹妹幸福的“凶手”,是无爱的社会导致的。在那个“拜金主义”的年代,女人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社会地位,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是一个花瓶,一个玩偶,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使得女人不得不为了保护自己所谓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做出丧心病狂的事情来。
最后,是物质拜金型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大多是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可以说,生命是个体性的,理当独立不倚,但是张爱玲笔下的这类女性,否定自我,取消自我,将她们的生命依附在婚姻上抵押给了男人。女性的美丽青春或黯淡苍老都是为了男人,她们的整个人生都系在了男人的身上。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虽然受过西洋教育,在骨子里面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她是一个在上海衰败大家庭中难以立身的离过婚的女性,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还是找个人是真的”。因此,遇到了阔绰的华侨子弟范柳原之后,她就抓住不放。她把自己仅有的青春和名誉都堵在这场婚姻的冒险中,在金钱和色相的等价交换之中,白流苏牺牲了“淑女”的身份和青春,投入了范柳原的怀抱。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使她无暇顾及到心灵。她把婚姻看作一种寻找人生保障的必由之路,择偶再嫁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和心灵上的安稳。实际上,流苏不是为相爱而结婚,而是为谋生而谋爱,凭着青春和美色换得生活上的保障和物质上的丰裕。这走的还是一条老路:借婚姻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张爱玲说过:“以美好的身
- 4 -
体取悦于人,是世界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职业。
二、扭曲变态的心理性格悲剧。
纵观张爱玲的作品,可以发现: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写人物心理的作家,在这方面她有其独到之处。用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来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的特色,独特又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让她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不由得感叹“张爱玲不愧是张爱玲”。
虽说张爱玲没有直接接触过弗洛伊德理论学说,但从她的小说中可以看出她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作品中或多或少呈现出精神分析色调。
所谓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态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的行为,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本能欲望长期受到压抑,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宣泄时,便会形成一种病态心理,导致性变态或其他心理障碍。张爱玲似乎有意或无意的在作品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展现和运用。①
《金锁记》——被傅雷先生誉为“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夏志清教授称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是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完美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金锁记》中,性变态是曹七巧最深层心理。七巧的哥哥为了攀附权贵把七巧嫁给了姜家残废的二儿子,这注定了七巧婚姻悲剧的开始。她那“燃烧得象着了火”的情欲因丈夫是个“废人”而得不到满足,她压抑着自己的情欲,然而压抑并不能使情欲完全熄灭,她用反常的方式来为情欲寻找出路,她用黄金之梦来抵挡情欲之火。当她终于拥有了黄金后,却丧失了人性。她莫名其妙的想要发泄,想要报复,她自己得不到的幸福与爱情,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用变态、扭曲的方式以求得宣泄和心理平衡,她成了一个疯狂的报复者。疯狂的报复欲使她成为“食人者”、 “虐人者”。俗话说的好:“虎毒不食子”。可曹七巧却将报复施于亲生子女,不择对象地用亲生子女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自己的不幸。七巧因情欲被压抑得太厉害了,从而产生了对儿子的乱伦之念,对女儿的嫉恨之情。
①
弗洛伊德.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P34.
- 5 -
古往今来,寻求快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没有人喜欢承受痛苦或以痛苦对待他人。那么,自虐者和施虐者必定都有痛苦经历,因无法表达、无法宣泄而形成变态心理。女人的痛苦大多来自爱情和婚姻的不幸,曹七巧也不例外。在曹七巧的生命中剩下的只有钱———靠自己卖到姜家而得来的钱。为了钱,她甚至和季泽翻了脸,钱成为她唯一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感情。多年之后, 姜季泽的突然来访,又使曹七巧的“自虐”达到了极点。当季泽满脸真诚地向她倾诉爱慕之情时,她有一刹那的沉醉在爱的喜悦中,但很快又清醒觉悟了。在爱情与金钱之间,她最终选择了金钱而赶走了季泽。但季泽毕竟是她唯一的梦,她提着裙子,性急忙慌、跌跌绊绊地跑上楼去,为的是要在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望着季泽的背影,七巧任泪水吞噬着自己绝望的情感。从此她的生命中再没有光亮,从此就禁锢在情欲的地狱中自我煎熬,在对金钱的迷恋下自我虐待。在这种自虐心理的长期压迫下,她又形成了不可遏制的虐人习惯。
首先,七巧把对性的渴望转移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长期的性压抑,造成七巧的心理畸变。即潜意识中的乱伦意志:“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七巧这样想着,就“把一只脚搁在他肩膀上,不住地轻轻踢着他的脖子”,潜意识里把儿子当作自己渴望的男人来看待。这无疑是白日做梦。她虽给长白娶了媳妇寿芝,却不让儿子与媳妇有正常的夫妻生活。而是要儿子整夜整夜地陪她抽大烟,以探听和偷窥儿子与媳妇的私生活为乐趣,进而满足自己畸形的情欲, 问问倒也罢了,更令人愤慨的是,在麻将桌上,她还将儿媳的隐私公布于众,描绘的有声有色,还添油加醋的大肆渲染,这是何等的变态行为!她这样千方百计地对儿媳进行残酷的折磨,无非是要从情感上肉体上占有自己的儿子。这样的乱伦的意念,在现实的束缚下,必然酿成传奇性的悲剧。
其次,七巧变态心理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嫉妒,嫉妒的对象竟是自己的女儿。她因为自己从未有过幸福美好的夫妻生活,所以便强烈地嫉妒儿子和女儿的婚恋,最集中地表现在对女儿长安的态度上。她横加干涉长安的婚事,使出一切奸诈恶毒的手段离间长安与童世舫的恋情。向未来女婿童世舫散布谣言,说女儿有抽鸦片的癖好, 是上了瘾的大烟鬼。就这样把长安生命中唯一的爱的火花瞬间给熄灭了。白白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就这样,她的一双儿女成了她扭曲人性下的牺牲品。真正展示了中国妇女破碎人
- 6 -
格中最为惨烈的图景。七巧对儿女的残忍行为,可谓是《金锁记》中最高级的冲突。七巧的报复欲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使我们感受到人性和情欲的扭曲所带来的无奈和苍凉。曹七巧的一生是女性生涯中最苍凉的一生,她几乎扮演了双重角色,是被害的女奴又是迫害女奴的奴隶主。这种非人非鬼的女奴生涯已经演进了几千年,却并没有谢幕,于是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处写出了给人以无限沉思和启迪的一句话:“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巳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是啊!的确完不了,因为只要有金钱威力的存在,就总会有人不断地上演曹七巧的悲剧故事。
相对于我们所熟悉的俄狄浦斯爱母妒父的“俄狄浦斯情结” 相反的,女子爱父妒母则被称为是“厄勒克特拉情结”, 又被称为是“恋父情结”。 这是因古希腊神话而得名的。厄莱克特拉是古希腊时的一个公主,她的父亲被母亲所谋害,出于对父亲的爱和对母亲的恨,于是她怂恿她的兄弟杀死母亲,替父亲报仇。弗洛伊德把女孩对父亲的迷恋,想把母亲置之一旁,并取而代之的这种‘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①
张爱玲的《心经》就是对弗洛伊德“恋父情结”的最好诠释。主人公许小寒, 她执着而又不顾一切地爱着自己的父亲, 像情敌一样妒忌和排斥着自己的母亲, 演绎了一段父女间的不伦之恋。一个中国版的厄勒克特拉在张爱玲的笔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首先,主人公许小寒嘴里整天不离“我的父亲”四个字,小寒对父亲充盈心间的是异性之爱恋,父女之间的言行也更像是一对恋人。小寒对父亲说道:“我要你知道我的心。”父亲峰仪回道:“我早已知道了”。小寒接着说道:“我是一生一世不打算离开你的。有一天我老了,人家都要说:她为什么不结婚?她根本没有过结婚的机会!没有人爱过她!谁都这样想———也许连你也这样想。我不能不防到这一天,所以我要你记得这一切。”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父女二人之间的乱伦之恋。彻底揭开了小寒的内心世界,把她看似天真却是畸形的爱恋描写的淋漓尽致。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无形中爱上了自己的父亲,把父亲看作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
①
②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P265. 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10).P228.
②
- 7 -
与父亲单纯的血亲之爱转变为一种对异性的思恋和追求,由自然天伦的父女关系蜕变为男女之间恋人关系。对父亲的爱,小寒是霸道的,不择手段的。
其次,小寒对父亲产生畸形之恋的同时还对母亲产生了的嫉妒之情和排斥之意。对母亲,小寒表现更多的则是对她的厌烦和妒忌,认为母亲和她“只是爱着同一男子的两个女人”。弗洛依德在其《精神分析引论》中认为,当小女孩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自己应占的地位,其利益受到妨碍时,于是不免产生一种厌恶之感。文中小寒在潜意识里仇恨嫉妒父母之间的爱。母亲偶然穿件漂亮衣裳,或是对父亲稍微露一点感情,她就会嘲笑母亲,并处处以自己的年轻貌美来衬托母亲的年老珠黄,让母亲觉得处处不如自己,使母亲渐渐地丧失了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最终使得这位贤妻良母产生自卑感而离开自己的丈夫。
正是由于小寒身上出现的是“恋父情结”,注定了她刻骨铭心的爱恋要以悲剧收场,逃脱不掉自己悲剧的命运。
三、虚伪、丑恶的人性悲剧。
人性,是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所普遍具有的本质特性,文学作为人学,要描写人的思想、感悟、性格、欲望以及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必须触及到人性。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真实、充分而深刻地表现丰富的人性的。张爱玲曾在散文《自己的文章》中说到:“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所以,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最主要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她笔下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上流社会、贵族世家的公子哥儿、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开了罩在外面的那层面纱,剩下的便只裸裸的虚伪。人与人之间缺少真情、互助,即使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姑嫂,亦是如此。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挤压下沉沦,人性变得冷漠、无情、虚伪、恐怖、扭曲、变态。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面。纵观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情感世界,几乎都是弥漫着无爱的悲剧气息,这既令人沮丧,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情感悲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是虚荣、自私等人性弱点所演绎的悲剧。张爱玲通过一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现实的错觉而导致的悲剧。这源于虚荣、盲目、自私、贪婪的人性弱点。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本是破落家庭的小姐,为了能够继续读
- 8 -
书深造,被迫投奔姑母梁太太,却不料充当花瓶,成为阴险的梁太太猎取男青年的诱饵。在那个豪华奢侈的地方,她明明知道环境不好,但她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然而,当美丽的衣服、漂亮的青年、精彩的晚宴等呈现在她面前时她动摇了,因为这些对她太有吸引力了,仅仅三个月功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了瘾了”。她的生活准则一次次大打折扣,她既经不起物质享受的诱惑,又无力抵抗,最终成为了第二个梁太太———自愿的妓女。这个本性善良、容貌美丽却又爱慕虚荣的女孩,就这样受姑妈梁太太和浪荡公子乔琪乔的诱惑,为了进入外表华美实则阴暗的香港社交圈,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滑落下去了。就这样,葛薇龙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学生堕落成一个风月场上的交际花。她由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到幻想、自信破灭以致人格丧失。这一过程是对她先前所抱有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幻想的有力嘲讽。葛薇龙的悲剧来自于她自身的弱点。她无法抗拒物质的诱惑和情欲的主宰,一步步无奈地走向堕落,体现了人的意志力量的脆弱。而这正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①
其次,是物质追求与人性欲望膨胀所导致的悲剧。马克思曾经说过:“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等其它活动。”人们总是对金钱、物质、情感有着基本需求,这是很正常的,亦无其可悲之处。但如果人们对他们的追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欲望,并逐渐地扩张、膨胀,以致异化,这便往往会导致悲剧。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一个由过度膨胀的金钱欲和压制的情欲而咀嚼人生苦果的人物形象,是一个被金钱欲与情欲同时异化的女性。由于性爱和情感的空缺,从而产生性变态倾向。人性中的负面因素潜滋暗长,发展为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她从一个金钱的牺牲品沦为了金钱的奴隶。对金钱的欲望导致她身不由己地从被虐到自虐,进而肆虐亲生子女。最终,戴着黄金枷锁孤老一生。这是一段令人痛心的血泪史,也是一段令人作呕的丑史。
最后,是封建思想与传统道德所造成的悲剧。封建思想是维护封建礼教制度所形成的封建道德观念,大多是儒家思想和行为的延伸表现。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妇女被要求“三从四德”,心灵的压抑、行为的受束缚达到了极致。这是由于中国从古至今长远的历史影响,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已经使封建思想深入人们的潜意识,
①
张盛寅.一个真实的张爱玲.东方出版社,2005,(1).P72.
- 9 -
形成难以抹去的习惯思维和行为。由于一直以来封建礼教的约束,思想与活动的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整个人从精神到心灵都被传统观念给压扁了。有些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却缺乏实际生活的经验,只会简单的恪守教条。如《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女主人公愫细出身于一个家教严明的家庭,虽然已经21岁,却“天真得使人不能相信”。她和她姐姐靡丽笙一样,对夫妻之间的事一无所知。她深受传统观念影响。思想深处有一个封建阴魂在作祟,有一种深深的性恐惧,将夫妻间的正常的性生活看成是龌龊下流无耻之事,把丈夫罗杰对性的要求视为道德败坏,看作是“禽兽”行为。由于封建观念与传统习俗的偏见,造成她的无知。最终导致新郎罗杰无法在社会立足以致精神崩溃,最后选择了一条不归路,选择了自杀,可以说是被迫自杀。因为除了自杀,他已经无路可走。愫细和丈夫是彼此相爱的,但是,他们的情欲之旅是残酷荒谬的,愫细对性的无知毁了自己的丈夫。造成了一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惨剧。
人性中的弱点,膨胀的物欲与变态的情欲,封建思想与传统观念等共同构成了张爱玲笔下人物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从而形成了人物特有的悲剧美,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启示意义的苍凉美。
张爱玲,这位临水照花人,她倚在光怪陆离的上海洋场的窗口冷眼看世界。女人,始终是她立文的视角。她以独特的视角书写了一群为生存和利益奋力争斗最终也无法挣脱悲剧命运的世俗的女性人物,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现实可悲却又无奈的女性世界,揭露了女性所遭受的压抑的真相。展现了女性全部的弱点,反馈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张爱玲不善用伦理的意识去评判女性,而是以她女性的直觉和生命的感悟去试解女性自身的心狱之苦„„她是女性世界的深刻剖析者,她对女性深切同情和关注,孜孜于女性凄凉、悲惨命运的写生,她的作品是对女性意识进化和发展的一个贡献。可以说,张爱玲对女性黑幕世界的披露和揭示,与鲁迅对国民性的鞭挞,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①
①
于青.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P468.
- 10 -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10). [4]张盛寅.一个真实的张爱玲.东方出版社,2005,(1). [5]于青.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6]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傅雷经典作品选〔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7]任茹文.张爱玲画传---美丽与苍凉.团结出版社,2004,(10). [8] 费勇.张爱玲传奇.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0). [9] 雅苓.张爱玲的风花雪月.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1).
- 11 -
致 谢
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悄悄地离我而去,值此之际,借写毕业论文之机,我向在这四年中遇到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万分的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赵凌河,是她的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深厚的学术知识和耐心细致的指导才使得我能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的选题、定提纲、最终成稿进行悉心的指导。
同时,我感谢辽宁大学的文学院。作为一名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感到非常自豪,正是这一片充满竞争、充满活力、充满知识的沃土给了我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那些在学院里辛勤耕耘的的老师们,他们治学风范严谨,问题意识强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做事、做人上面都堪称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由于本人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的论文定有不少缺点与不足,敬请各位老师见谅、指正。
贺娜
2009年4月 于沈阳
- 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