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生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2023-06-23
来源:步旅网
I Guo Wai Yan Tiu=== 誓, 口石松邵存林 接耍:就业政策可以按其理论分为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就业需求促进政策和就业匹配 促进政策。在供给促进政策的环节很大程度在于提高就业者的综合素质,从而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一方面要着力改进教育培动I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 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提供优质毕业生的目的。 关键词:国外;大学生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启示 的联系,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也为吸引优秀大学 一、国外发达国家就业供给政策的做法 生创造了好的条件。 从美国的就业政策可以看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 西方发达国家的就业供给政策,建立在较为完善 面的自主性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点恰 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体制下。高校从招 恰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国家对高校的管理、指 生、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安排和人才的培养都有具有 导、检查过全过细,高校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人才 较大的独立自主权,这样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培养特 培养趋于雷同,政策导向性强,趋向性比较明显。 色,有利于自身传统的继承,也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创 2.英国在供给促进政策上的举措 新。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就业者, 英国的高校就业服务被公认为是全球的领导者, 是按照通行的劳动法律和政策执行,并没有单独对大 对许多国家的影响都比较大。在英国,国家并没有立 学生制定政策,这样既利于大学生对自身的合理定 法要求大学提供职业信息、建议与指导,但由于大学 位,也利于体现公平性。虽然西方大学生就业也存在 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和招生 种种问题,但从就业供给政策上看,还是有很多值得 质量,影响学校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影响其学费、公 我们借鉴的地方。 司捐款等,最终影响高校的综合排名和今后的发展, 1.美国在供给促进政策上的举措 因此,英国各高等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就 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的 业指导在高校中往往也处于中心地位,它以政府、用 组织和管理权力分属于各级地方政府。大学在行政管 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作为就业指导主体,以“市场 理、评聘教授、招收学生、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和 就业制度”或“自由就业制度”为基础,配备较多的 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享有良好的自主权,学校 专职人员在大学生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 可以依据社会和市场需要及时、灵活自主地调整。因 先进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 此,对社会需求反映灵敏、适应能力强。由于具有较 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 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滞后性, 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方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能力和方 培养的学生适应性较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 法的指导。如牛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通过邀请院内外 力。高校也十分重视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企业的要求 专家、资深教师举行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学术讨 和建议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与途径反馈回来,并 论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指导,系统 影响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企业对于高 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阀的关系,以及职业性质对大学生 校的捐助也十分正常,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同大学 的素质要求,确立职业目标;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 史笪置生鲤窭2 ! 点,分析社会的职业性质,向大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 和公共工程工作。当1932年瑞典民主党在大选中获 胜后, “积极原则”便大行其道,政府开设了楼层修 建、道路拓展、文物保护、能源节约、森林维护、健 建议,帮助其确定就业意向和进行职业潜力开发,确 立职业目标。研究就业信息,寻找就业机会,结合自 己的特点、技能水平以及雇主、职业的要求,确定求 职战略。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互补性专业培训和综合能 康护理等新的以工代赈项目,总计划金额高达1.6 亿克朗。1957年开始,瑞典政府在“积极就业”的 力培训。如对学习生物学等专业的学生强化计算机、 法律和信息方面的知识培训,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在 理念中注入了教育的内涵,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 50多个大型再教育中心和上百个培训点,同时政府 今后的工作中都要用到这些知识,而在校期间专业课 程是没有开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动手能力、实际操作 能力的培养,这些在毕业后就业过程中显得特别重 用于对失业者进行各类培训的投入力度也相应加大。 例如,1956年此项投入占瑞典国民生产总值的0.2%, 到2005年该比重已达2.3%。第三,对在职劳动资源 的开发也有较好创造性和前瞻性。早在1974年瑞典 议会便正式立法,规定工龄只要满半年以上的职员, 要。另外,就是搞好毕业前的咨询服务。加强大学生 求职及就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为大学生收集就业信息 并帮助联系实习单位。英国的大学就业指导的工作重 点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 均有权要求停职带薪进修。瑞典政府也经常根据产业 结构调整的需要,联合地方就业办公室组织相关行业 的培训,参与此类培训的在职人员不仅不用缴纳培训 费,而且在培训期间还可享受最长15个月,相当于 原工资80%的培训补贴。尽管以上举措短期内有可 能导致某些产业部门蒙受损失,但长远来看,每年有 从英国的就业促进政策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能 力培养也是高校教育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就业指导 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快,总体来说还处在低水 平阶段。人本主义投资理论代表人物舒尔茨・哈比森 认为,人力投资在形成和提高劳动力质量的同时,也 使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呈现异质性和不可替代性。为 2%一3%的劳动者能够通过再教育的环节,迅速转移 到生产率较高的产业。这项举措的好处是不仅减少了 失业而且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此,劳动力市场政策必须由消极转为积极,即从以保 障失业者的生活为目标转向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为目 从瑞典的就业供给政策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所发 标,因此必须用人力资源政策来解决失业与职位空缺 的问题。 挥的作用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意义,这个远远不是 市场可以解决的,所以说,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 当然这个需要国家在顶层设计,需要法律和政策的保 障,需要社会保障的完备。 4.国外供给促进政策的小结 3.瑞典在供给促进政策上的举措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报告(伪一个更好 世界的经济安全》分析,瑞典是世界上就业最好的国 家。长期以来,瑞典的失业率一直在1%一5%之间, 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西欧国家的失业率急 剧上升时,瑞典仍然保持着平均不到2%失业率,实 际上实现了充分就业,同时收入分配也比较平等。主 综上所述,从美国经验中可以看出,高校充分拥 有教育自主权及大学生就业的完全社会化是根本,高 校只是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所 起的作用是协助作用,这说明体制已经理顺,如果体 制没有理顺,在细枝末节上下再多的功夫也效果不 佳。从英国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瑞典十分重视教育、培 训,并以此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瑞典实施供给 导向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的在于使现有劳动力资源 与现有劳动力需求更好地协调起来,这就需要引导正 只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应用 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面方向。从瑞典的经验可以 看出,劳动力供给政策最终是一个长期的和系统的工 程,不仅体现在劳动力自身的自我提高,也体现在政 府和社会的引导,唯有如此,才能从供给端去缓解就 业难的问题。 在受教育者和失业者合理地进入劳动力市场,提高就 业者的素质,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技术变革和劳 动力需求的变化,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第二, 瑞典的积极就业政策。正如瑞典劳动力市场管理局的 新闻官员莱庇杜斯所言, “积极就业”政策的“目标 后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代表人物托宾就提出,结 构性失业是现代发达国家常见的现象,其原因归结于 产业结构的剧变而引起的社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 构失调。为此,要解决失业问题,单靠宏观的财政政 不是保证不失业,而是为了给失业人员提供一个提高 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全国失业委员 会提供帮助失业者的具体项目,主要是提供紧急工作 霹塞二 ! IGuo—Wai Yah liu ==== ’ 日 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劳动力市场和人 力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瑞典的就业供给政策就是很 好的实践。 19%的比例,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平均只达到 0.2%。也就是说,一个就业指导教师在四年内要指 导500个学生实现就业,平均一年对125个学生进行 就业指导,这与国外高校的情况相比差距比较大。以 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为例,在校生4000人,2003年 毕业571人,仅专职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就有十 二、从供给促进政策方面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国外大学的教育质量与就业情况相对透明,招生 与就业关联程度较高,因此高校与市场的联系紧密, 专业调整与课程设置更新较快。我国应大力推进“以 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 名,还有一个28人组成的就业委员会进行辅助工作。 据统计,目前美国共有职业咨询师16万人,其中 80%在高校,为校内咨询师。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学 校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只有10.3%学生表示满意,不 高等教育改革,切实推进高校布局、学科专业结构、 发展规划、招生规模、学位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与 毕业生就业紧密挂钩的政策调整,组织实施职业院校 大满意或者很不满意的学生高达36.7%;对自己的职 业生涯有明确规划的只有15.4%;只有20.4%的学生 认为学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对其产生的作用非常大, 这些都说明学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促进就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开展“订单式”培养,全 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从长期来 看,政府应增强大学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业的工作未到位。提升就业指导机构的专业化,要求 每个学校都要配备一个大学生就业指导专门机构,机 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 入和产出效率,以减少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 失业问题。 构中每个成员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就业指导常识,有一 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最终形成一支高素质的 就业指导专职、兼职队伍。 3.高校要转变教学理念,大学生要转变求职理念 1.认清形势。调整专业设置 在高等教育结构失调、教育质量下降的情况下, 不少大学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但要清楚地认 识到,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并没有错,没有有效的 改革教育体制和调整专业结构,没有突出能力培养, 随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革以及高等教育的深入 发展,高校应主动转变办学理念:第一,从臣民教育 向公民教育转变。把服从、依赖、被动、投机、自 卑、实利、虚假和逃避责任,转变到自主、参与、自 立、积极、守则、自信、自尊和承担责任上来。第 二,从功利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从注重眼前利益、 学习分数、升学第一,做“人上人”摆阔气,“目的 就是一切”转变到关注长期利益、动手能力、个人创 意、特性发展、团队精神、了解实际、冒险精神等价 才是直接妨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所在。根据世界著名 的麦肯锡公司调查预测: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 在中国大约需要70—80万人,如果算上所有外资企业 和优秀的中国公司,大约需要200—300万人,而未来 在中国大约1100—120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0% 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深化学科专业结 构改革与探索新模式成为许多高校的当务之急。为 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根据自身不同层次、类型和定 位,确定有特色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人才 值上来。第三,从计划经济性质的教育向市场经济性 质的教育转变。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是需要把 大学管理、教师工作和学生教育从过去计划经济性质 转到市场经济的性质。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 自觉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不断学习和努力完善自己的 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竞争,放弃等、靠、要的 思想,在大学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查漏补缺,弥 培养模式,在给自己定位后应适时调整专业设置,通 过更为科学的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培养,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另外,应 当做好远期市场调查,不要盲目增加专业,以免造成 人才堆积和人才浪费现象的发生,对就业率过低的专 业应限制其招生。 2.提升就业指导机构专业化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门场所 只有办公室和通告栏,指导老师中专职教师只占 补自己的不足,为就业做全方位的准备。■ 石松: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邵存林: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李建国 生垦壹生 塞二 ! 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