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学经典 陆九渊心学中的“道”、“理”(二)

2023-08-06 来源:步旅网
国学经典 陆九渊心学中的“道”、“理”(二)

二、“道外无事,事外无道”

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学者们说:“陆九渊所谓的道,不外乎心,是

心固有之道,所以他的‘道外无事,事外无道”的思想,实质上就是心外无事,

事外无心,万事万物都在我的本心之中。”这段评论没提出任何根据,纯属武断,

不能以理服人。

陆九渊认为宇宙无穷,天、地、人均在无穷的宇宙之中。“儒者以人生天地

之间,灵于万物,贵于万物,与天地并而为三极。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

道,人而不尽人道,不足与天地并。”(017)陆九渊“从‘天’(宇宙)而‘人’

(伦理),使‘天’‘人’相接而合一”,④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心学理论。

他的道是“天道”、“人道”合一的人性之道,是他的心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陆九渊认为“道塞宇宙”,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道在天

下,加之不可,损之不可,取之不可,舍之不可,要人自理会。”(434)“上古圣

人先觉此理,故其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于是

有辞、有变、有象、有占,以觉斯民。”(201)“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罅

缝。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398)人对于客观存在的道的认识,是无穷尽

的,“自古圣贤发明此理,不必尽同,如箕子所言,有皋陶之所未言;夫子所言,

有文王、周公之所未言;孟子所言,有吾夫子之所未言,理之无穷如此。”(398)

陆九渊的道,亦即古圣贤所发明(对客观存在的道的认识)之道。陆九渊生

活在腐败不堪的南宋时代,他为“秦汉以来,学绝道衰”(014)而痛心。他说:

“由孟子而来,千有五百馀年之间,以儒名者甚众,而荀、杨、王、韩独著,专

场盖代,天下归之,非止朋游党与之私也。若曰传尧、舜之道,续孔、孟之统,

则不容以形似假借,天下万世之公,亦终不可厚诬也。至于近时伊、洛诸贤,研

道益深,讲道益详,志向之专,践行之笃,乃汉、唐所无有,其所植立成就,可

谓盛矣!然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未见如曾子之能信其皓皓;肫肫其仁,渊

渊其渊,未见如子思之能达其浩浩;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未见其

如孟子之长于知言,而有以承三圣也。”(013)因此,陆九渊主张学以志道,他

说:“志道,据德,依仁,学者之大端。”(434)“人精神千种万般,夫道一而已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矣。”(451)“所谓学之者,从师亲友,读书考古,学问思辨,以明此道也。故少

而学道,壮而行道者,士君子之职也。”(026)

陆九渊的“道外无事,事外无道”,是他对人性之道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认定。

他在《与赵监㈡》中说:“道外无事,事外无道,向尝以智愚、贤不肖、过不及

之说布复,想洞然无疑于此矣。”(010)这里所说“向尝以智愚、贤不肖、过不

及之说布复”,即《与赵监》中所说:“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

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愚不肖者不及焉,则蔽于物欲而失其本心;贤者智

者过之,则蔽于意见而失其本心。……徇物欲者,既驰而不知止,徇意见者,又

驰而不知止。故道在迩而求之远,事在易而求之难。道岂远而事岂难?意见不实,

自作艰难耳。深知其非,则蔽解惑去而得所止矣。”(009)

什么是“道外无事,事外无道”?世界万事万物之中都有道,道在世界万事

万物之中。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共生于宇宙之间,道就在周围的万事万物

之中,周围的万事万物都有道。“道岂远而事岂难?”其所以觉得道远事难,那

是为物欲所迷惑,为邪见所蒙蔽,如果能“深知其非”,则“蔽解惑去”,则道可

明,事可成。陆九渊说:“道本自若,岂如以手取物,必有得于外然后为得哉?”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3

(009)“自若”犹言自如,言“道”乃是存在于世界万事万物之中的客观规律,

哪能像用手拿东西一样,“必有得于外然后为得哉?”它要认真去“求”,才能“明

道”。陆九渊“道本自若”一语,说得十分明白,怎么能毫无根据地、武断地把“道”

换成“心”,而说“‘道外无事,事外无道’的思想,实质上就是心外无事,事外

无心”?此种逻辑,笔者实在不敢闻命。至于“万事万物都在我的本心之中”一

说,更是扞格不通。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