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导管预注浆方法

2024-08-18 来源:步旅网
小导管周壁预注浆的方法

1.超前小导管注浆构造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前,先对开挖面及5m范围内的坑道喷射后位5~10cm混凝土,或采用模筑混凝土封闭,然后沿开挖外轮廓线(即抗道周边)向前以一定角度,打入管壁带小孔的小导管,并以一定压力向管内压注起胶结作用的浆液的施工方法(注浆压力应为0.5~1.0MPa),待小导管浆液硬化后,坑道周围岩体能得到预加固,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加固圈。此加固层能起超前预支护作用,在其保护下即可安全地进行开挖作业。在小导管前端可焊一个钻头,可钻孔与插管一次完成,这种小导管称为自进式注浆锚杆。 2.超前小导管周壁预注浆性能特点及适用条件

浆液被超前压注到岩体裂隙中并硬化后,它既能将破碎岩块或颗粒胶结成整体的预加固,又能起超前预支护作用,同时,注浆填充了裂隙,阻隔了地下水向坑道渗流的通道,起到了堵水、防水的作用。超前小导管周壁注浆适用于自稳时间很短的砂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软弱围岩浅埋地段或处理塌方地段、地下水较多的软弱破碎围岩等地段。 3. 超前小导管周壁预注浆的设计要点

小导管周壁预注浆可根据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能力等参照下列技术要求和参数进行设计:

(1) 小导管外径可根据钻孔直径选择,小导管采用ø32mm焊接钢管ø40mm无缝 钢管制作,长度宜为3~5m。管壁每隔10~20cm交错钻眼,一般采用20~50mm, 渗透系数较大的,环向间距应适当加大些;外插角应控制在100~300,沿隧道纵 向开挖轮廓线向外以100~300的外插角钻孔。将小钢管打入地层,亦可在开挖上 钻孔将小导管打入地层

(2) 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灌注时,浆液配合比应由现场试验确定; 浆液可采用水灰比为1:0.3~1:1的水泥与水玻璃浆液,或其他水泥类、化学类 浆液(水玻璃浓度250~400Be)。采用水泥浆液时,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1.0MPa, 必要时可在孔口处设置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浆压力或水压,注浆 后至开挖前的时间间隔,视浆液种类宜为4~8h。开挖时,应保留1.5~2.0m的止 浆缝,防止下一次注浆时孔口跑浆。

1

(3) 沿隧道纵向两组小导管间应有不小于1.0m的水平搭接长度,环向间距为 20~50cm。注浆钻孔应作到:孔壁圆、角度准、孔身直、深度够、岩粉清洗干净。 当出现严重卡钻、孔口不出水时应停止钻孔,立即安设注浆管并迅速注浆。注浆 压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岩性、施工条件等因素在现场试验确定。

(4) 注浆方式可根据围岩类别、地质条件、机械设备及注浆孔的深度选用前进 式、后退式或全孔式。注浆顺序:先注内圈孔,后注外圈孔;先注无水孔,后注 有水孔;从拱顶顺序对称向下进行。如遇窜浆或跑浆,则可间隔一孔或数孔灌注。 注浆结束后,应利用止浆阀保持孔内压力,直至浆液完全凝固。小导管布置方法: Ⅱ类围岩劈裂、压密注浆时采用单排管;Ⅰ类围岩或处理坍方时可采用双排管; 地下水多的松软层,可采用双排管以上的多排管;大断面或注浆效果差时,可采 用双排管。小导管插入钻孔后应外露一定长度,以便于连接注浆管,并用塑胶泥 (浓度为400Be水玻璃拌525号水泥)将导管周围空隙封堵密实。

(5) 注浆机具设备应性能良好,工作压力应满足注浆压力及使用上的要求,操 作应简便,并应进行现场试验运转。注浆压力与地层条件及注浆范围要求有关, 一般要求单管注浆能扩散到管周0.5~1.0的半径范围内。应控制注浆量,即每根 小导管内已达到规定注入量时就可结束,若孔口压力已达到规定压力值而注入量 尚不足时,亦应停止注浆,以防压裂开挖面。

(6) 浆液扩散半径,可根据导管密度确定。考虑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则,扩 散半径可按下式计算Rk=(0.6~0.7)L0(L0—小导管之间中心距离)。单根小导管 的浆液注入量Q1=3.1415924×R×K2×l×岩体空隙率 (Rk—浆液扩散半径 (m);l—导管长度(m))

(7) 注浆结束后,应做一定数量的钻孔检查或用声波探测仪检查注浆效果,如 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注浆。注浆后应视浆液种类,等待4h(水泥水玻璃浆) ~8h(水泥浆)方可开挖,开挖长度应按设计循环进尺的规定,以保留下一定长 度(0.5~2.0m)的止浆墙。

(8) 注浆材料应根据地质条件及涌水情况确定。在断层破碎带和砂卵石地层, 当裂隙宽度(或粒径)大于1mm时,加固地层或堵水注浆宜优先选用水泥类浆 液和水泥—水玻璃浆液;在断层泥带,当裂隙宽度(或粒径)小于1mm时,加 固注浆宜优先选用水玻璃类和木胺类浆液;在中、细、粉砂层及细小裂隙岩层、

2

断层地段,宜采用渗透性好、低毒及偶水膨胀的化学类浆液,如聚胺脂类。另外, 对于不透水的粘土层,宜采用高压劈裂注浆。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