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家乡特产知多少》说课稿
通化二校 王晓妮
教学分析:
《家乡特产知多少》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个主题“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三个话题,由于学生生活圈小,社会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对家乡特产不甚了解,大多数的学生只知道家乡2、3种特产,更联想不到家乡经济效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初步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特产的名称。
难点:能够找到家乡的特产和自然环境有关,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
课前准备:
课件、资料袋、水果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以外地朋友寄来的礼物猜产地了解什么是特产,在本环节,我设计的四张图片分别是:北京烤鸭,新疆葡萄干,长白山的人参以及闻喜的煮饼,既是对各地特产的一个了解,也是对学生第一课时内容的巩固。
二、家乡特产知多少
其中分两部分进行:(一)听歌曲初识山西特产,由此引入(二)万荣特产,在万荣特产介绍环节,又着重学习万荣的特产之一---苹果,了解为什么苹果被称之为我们万荣的特产。首先通过实物让孩子们自己凭借经验说特点,然后通过图片让孩子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劳、果树管理的成熟技术等,视频资料为孩子们呈现的主要是苹果种植的地理环境、苹果的销路、有机文化果等;最后通过图片介绍万荣苹果地理标志,让孩子初步树立品牌意识;总之,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充分了解万荣苹果的特别之处以及它为我县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
凭借教材,融合资源是新课标形势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材中虽没有家乡特产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效益的资源,但我却认为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家乡特产的认识上,而应与当地经济联系在一起,家乡经济的发达,有赖于家乡名优特产的创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情感体验阶段,由了解家乡特产而更爱家乡。
三、夸夸特产,为家乡感到自豪
由于在第二环节我主要和孩子们了解了万荣特产之一---苹果,所以在本环节,我为孩子们设计了小小宣传员活动,通过孩子之口向游客们宣传我们家乡的各种特产,不过,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社会经验不足,家乡特产有哪些都不一定说得准,更别说宣传了,本环节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小资料,孩子们参照资料,任选我们家乡的其中一种特产来为游客朋友们做介绍,我个人认为只要能够大胆表达,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第四个环节:家乡特产多又多,出示地图,让孩子们把特产图片贴到上面,既是对家乡地图的认识,又是对家乡特产的巩固了解。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纵观这节课,缺憾之处仍存,如: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条件限制,家乡特产学生了解还不够丰富,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甚高,如这堂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家乡知识,要进行社会调查,还需查阅许多资料,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争取上好每一堂品社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