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方言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浅析
集宁师专 侯素馨
内容提要:在普通话的说话教学中,不仅要从语音方面去进行辨正,还要注意词汇及语法的辨正。要处
理好文字与口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就普通话与乌兰察布市方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别来说有几点:词的构成的不同、词义的差异、及一些特殊词的差异。
关 键 词:说话 方言词汇 词的构成 词义 特殊词
在普通话教学中,都有普通话的声韵调、音节的构成、轻声、儿化、连读、变调等教学内容。但在普通话培训过程中,朗读与说话部分就不能简单地从语音的这些方面去进行教学,而是要牵涉到更多的比如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说话教学中,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就更为重要。并且进行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推广普通话,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就不能单纯地从语音方面去进行辨正,还要注意词汇与语法的辨正,毕竟我们在教学与日常生活中不是以字为单位进行交流,我们要把字组成词、词组、句子、句群、段落来进行写作或交流,这就要注意词汇与语法的规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用来交流的语言一般称之为“口头语”,口语语体也叫谈话语体,是在日常交谈中形成的,它是为社会日常生活服务的。它的特点是,酝酿语言的过程短;用词比较自由;句法结构比较简单,多用短句和省略形式;语言平易、自然、朴素、少修饰;生动、活泼、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口头语因其随意性、随机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就会出现一些用词不规范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以使口语表达更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
首先,要注意文字与口语的关系。
这里说的“文字”指的是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和“文字通顺”的老说法同义。旧式的汉语教学只是书面语训练。在文言时代,口语是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习得的,各地学各自的方言,私塾、书院里教的是古今贯穿、南北通行的文言。由于方言口语和文言读本相去甚远,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文言能读写过关的只是少数人。白话文获得统治地位后,新学堂开始有白话课文,也比较注重口语教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现代母语教育强调听说读写的全面要求,采用普通话作为语文课的教学语言,在校园里推行普通话,社会上普通话也逐渐普及,加上南来北往的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视迅速普及,新一代青少年在校内外普通话大潮中得到锻炼,口语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现代社会里,书面语和口头语也日趋接近,口语虽有粗糙杂乱的一面,却又是生动活泼、
1
广泛无边、不断创新的。因而也是书面语发展的重要源泉。书面语引进口语往往能有朴实、自然、清新、活泼的修辞效果。口语中引用书面语和句法也可以使语言更加规范、文雅。汉语的书面语(这里指的是文言文)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像一条长河,上游是流经几千年的文言文,由于历史长,文献多,作为灿烂文化的记录,民族思想的结晶,加上众多语言巨匠的加工锤炼,确实是脍炙人口、美不胜收,是一笔丰厚而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年代,这种书面表达系统高雅华贵,内涵深广,始终拥有绝对权威地位,直到“五四”以前,读书、识字、作文都只能同文言文打交道。宋元以来,形成了另一种接近于口语的“白话”,但是总被认为是不入流的俚俗之作,文言随时都会有可能君临其中。那么,现代白话文是什么东西呢?周作人说过:“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种统制,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转引自《文言与白话》)。这就是三十年代的“美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由此可见,文言成分大量地运用于现代白话中。但是由于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差别比其他语言大,因此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若不加以注意,就会出现口语太过书面化的现象,在说话中刻意的使用书面语来表达会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显得酸腐,不够通俗,不适合日常交流。
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差别比其他语言大,究其原因:第一,现代白话继承了一部分古白话的词汇和句型,也沿袭了不少文言成分,加上一定程度的欧化,所以和口语拉开了距离;第二,书面语必须打破时空局限,就得注意表达得能普遍通行,因而比较讲究规范,口头语则往往含有方言成分,不讲究规范,反正可以边听、边问、边猜。因此,在表达过程中规范性较差;第三,口语随机应变,为便于交际和表达,便从俗从众,求活求新,书面语则常常经过修饰加工,从雅从稳,求准求广。
正是由于以上的一些差别,在训练过程中,就要注意口语训练与书面语训练的不同,书面语可以慢条斯理的反复推敲,训练严密的思维习惯,修剪枝叶,以求精炼的表达。口头语则要适应言语交际的不同场合、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目的而选取得体的说法。口头表达要注意其交际的实用性,不能使用生僻的词语,不适合使用书面语色彩浓厚的词语,如“明天是我的诞辰”,“在我孩提时,四海安澜”,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受方言的影响,使用一些方言词汇,避免口头表达上的不规范。
其次,注意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汉语以方言分歧而著称,。汉语方言品种繁多,通行活跃,所以普通话教学中就会面临许多的困难与问题。在普通话教学中,受方言影响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有下:
第一, 至今为止,以汉语为母语的学龄前儿童,入学前的语言习得主要还是以方言母语为土壤的。以当地方言的母语为首先习得的语言,这是相当普遍的。在东南方言区,大中
2
城市的普通话普及程度不同,有些青少年已经不太能说流利的方言了,但是他们所学的普通话还是打上了深深的方言烙印。如在乌兰察布方言区的小孩,经常会说如“他在我后底(后面)走”、“老师虽然批评你了,你也别太阑兴(羞愧)了”、“你别段(追)我”这样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相结合的的句子。由于词汇、语法上的差异,方言地区青少年的普通话,用词不当,词汇贫乏,语法不规范,句型单调的情况也随处可见。
第二, 共同语和方言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转化、统一的一面。一方面当代的方言正在大量地接受普通话词汇,并且逐渐取代相应地方言词汇。方言的语音和语法也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方言特有的语音、词汇和句型都处于不同程度的萎缩之中。如在乌兰察布方言中,“把东西放下”,“放下”一词称作“饵下”,可是现在的年轻一代说“饵下”的已经很少了;再如“洋火”(火柴)一词在现代年轻人中就很少使用了。另一方面,有些方言词汇和句型也在影响着普通话,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强势方言近二十年间大量涌现的新词语,已经不断地流入普通话。例如现在常用的一些词如“买单”“老公”“拍档”等词已经进入了普通话的词汇范围。东南方言常见的句型,例如“衣服破掉了”,“他有想要去”,“这碗比较不咸”等句型正在逐渐被普通话接受。
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就要解决好口头语与书面语、普通话词汇与方言词汇的关系。使语言表达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普通话词汇系统是汉语词汇的一个共时聚合体,它由各个不同来源的词语汇集而成,形成了绝对的动态演变、相对的静态聚集,杂源而一统、同处而异彩的特色。构成普通话词汇系统核心的是那些具有“现代性”、“广泛性”、“通用性”特点的词语。什么是方言呢?“所谓方言,就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种方言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方言,可以说是语言的一种活化石。而“方言词”主要在使用区域上的狭窄性上表现出差异,主要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地区。但在当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时,由于受到上述分析原因的制约,就会受方言的影响,在使用普通话时出现使用方言词的现象。
乌兰察布市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与山西、河北省接壤。政区面积55370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辖二市、四旗五县。包括集宁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中旗、后旗、丰镇市、化德县、兴和县、凉城县、商都县、卓资县、四子王旗等旗县市。这些地区的方言属于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有自己的特点。乌兰察布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普通话与乌兰察布市方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别,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第一、词的构成的不同:
3
1、从音节的角度看,
(1)乌兰察布方言中的单音词多于普通话,如:普通话中的怯懦、爸爸、面条、房屋、彩虹、探望等词,在方言中分别是松、大、面、房、虹、眊等。
(2)普通话一部分单双音节词在乌兰察布市方言中却是多音节词,如:
以身体器官为例,普通话中的睫毛、鼻孔、膝盖,在方言中是眼眨毛、鼻窟窿眼子、圪膝盖。
以动物为例,普通话中的蜘蛛、壁虎、松鼠、螳螂,在方言中是狼么蛛蛛、蛇狮子、圪灵子、扁担钩。
(3)乌兰察布方言中的叠音词多于普通话,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这一点是与晋语一致的。如名词中“嘴嘴”、“铲铲”、“塑料袋袋”、“创生生”(双胞胎)、“玉茭茭”(玉米)等;形容词中“绿盈盈”、“黑锭锭”、“白凌凌”、“红丹丹”、“圪棒棒”、“欢欢儿”等;动词中如“眊眊”、“嗍嗍”、“忙忙儿”等;还有一些叠音量词,如“一盘盘”、“一下下”、“一会儿会儿”等;指示词重叠表示所指的具体位置:\"你们站在这这等着\"(你们站在这儿等着)。
2、从词缀角度看
(1)普通话中不带“子”后缀的,在乌兰察布方言中却带有“子”后缀。如:普通话中脚、头、嘴巴、女儿,在方言中分别是脚板子、脑袋瓜子、嘴头子、女子。
(2)另外在普通话中有些儿化词,在乌兰察布方言中不读作儿化,而是用“子”后缀代替,如蛋黄儿、树枝儿、眼珠儿、串门儿、板擦儿,在乌兰察布方言中分别是蛋黄子、树枝子、眼珠子、串门子、板擦子。
(3)乌兰察布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词缀。
乌兰察布方言中有“日”、“圪”、“忽”、“格儿”、“达”等词缀,附着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前后,与某些语素构成了特殊的合成语,成了乌兰察布方言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如日怪(奇怪)、日能(有才能)、圪蹭、圪丁、忽闪、忽搅、这么格儿(这样)、咋格儿(怎么样)、跳达(不稳重)、戳达(顶撞)等。
第二、词义的差异
从词义角度看,乌兰察布方言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只有一部分词有差异。 1、、方言词义宽,普通话词义窄。
如:老板:在普通话中指企业或事业的主持者或所有者,在乌兰察布方言中的“老板”除了有以上意思外,常用来指妻子,有时会称作“老板板”或者“老板子”。
娘娘:在普通话话中主要是对古代皇后、皇妃的尊称,在乌兰察布方言中除有上述意思外,还是对祖母的称谓。
4
大师傅:在普通话中有两个意思,一是对传授技艺者的尊称;另一个是对地位较高的佛职人员的尊称。在乌兰察布方言中除了有以上两种意思外,还指“厨师”。
2、方言词义窄,普通话词义宽
女人:普通话中的意义有:(1)女性的通称;(2)已婚女子;(3)妻子。乌兰察布方言中的“女人”仅指上列的(2)(3)义,未婚女子被称为“闺女”、“女女”,对未婚女子说“女人”就含有不敬之意。
第三、特殊词
所谓特殊词,是那些乌兰察布方言中与普通话说法不同的词,也就是因造词方式不同而形成的词。
如用描写某种事物、现象的某一特征形成的词,如乌兰察布方言中把“熊”称作“熊瞎子”、“黑瞎子”,把“猫头鹰”叫做“夜猫子”,“薄”叫做“轻忽了了”,“年老色衰”叫做“老眉圪扎眼”等。
如用比喻方法创造新词,乌兰察布方言把“流星”叫“贼星”;把“彗星”叫“扫把星”;把“收音机”叫“戏匣子”;“牵牛花”叫“喇叭花”。
如受不同社会心理的支配而产生了一些特殊词。如“拍马屁”,在乌兰察布方言中叫“溜钩子”“舔屁股”;“吃”有时会称为“囔嗓”(读作鼻化韵),意思与“狼吞虎咽”有接近的地方。
总的来说,乌兰察布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就需要仔细分辨,在运用词汇时就要有所选择,注意避免使用那些方言词汇,并能够很自如地把方言词汇转化成同义的普通话词汇,同时注意避免口语书面语化现象。这样才能够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
参考资料:
1、张斌《现代汉语》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2、邢向东《内蒙人学习普通话》1993年辽宁民族出版社 3、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2003年语文出版社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