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失意诗人的诗意人生——杜甫《江村》诗赏析

2020-11-12 来源:步旅网
创新课堂 24 求解,对不等式的解法有要求,我们 把不等式的解法作了调整,提前进 行了讲解,以便更好地进行知识的 应用。 3.吃透新教材的“思考”与“探 索” 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是 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 材中的“思考”与“探索”不仅有助于 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 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 析、归纳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利 杜甫(712—770),字子美, 用集体备课时间专门对此类问题进 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活在唐 行深刻的探讨,各抒己见,力争在教 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 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 坎坷,终不得志。他青年时期正 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值“开元盛世”,20岁起漫游南 鼻 博壕  4.正确把握例题、习题的选取 起吴越、北迄齐赵的广阔天地。 囊 与讲解 35岁时诗人怀着“致君尧舜上, 例题的讲解注重规范化、格式 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 化,尤其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凭感 安求取功名,过了十年穷困、潦 觉走的地方,这些往往又是题目的 倒、落魄、失意的生活,最后仅谋 关键处。因此,在这方面不仅要分 到了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 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又要找出问题 爆发后,长安沦陷,从此战乱的 的症结所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时局把诗人卷入了颠沛流离的 对习题的选择要注重针对性,偏难 生活中。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 题不选,选能体现课本主要知识点, 体现方法、思想的练习题,同时对课 叛军攻占了长安,杜甫曾身陷城 本中部分习题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 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 进行适当调整,如课本第一章复习 拾遗。49岁时,诗人弃官,举家 题“B”组最后一题,由于学生尚未 西行,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了成 学到物理上的知识,放在物理讲过 都,在友人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资 之后再处理,总之,所选题一定符合 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 学生的认知范围。 了草堂定居,并经严武的保荐在 二、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严武的幕中担任过一段时间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 检校工部员外郎(无实职,徒有 注重表演、展示个人才华的传授者 虚名),流寓成都的失意诗人暂 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的参与者。 时过上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 的诗意生活。这段时期成为杜 要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排除学 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脍炙人 习中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学中,教 口的《江村》(还有《春夜喜雨》、 师应围绕布置的学习任务,主动与 《江畔独步寻花》、《蜀相》等240 学生共同探究。在这种共同探究的 活动中,我们教师会从学生身上学 多首诗)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 江村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 杜甫 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新观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念、新思想。因为新观念中不仅包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还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包括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在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教学中重视教学生学会,更注重教 这首诗作于760年(唐肃宗 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 上元元年)。诗人结束了四年辗 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 转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来到 形成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其次, 了战火尚未烧到的成都郊外浣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在解 花溪畔。饱尝颠沛流离之痛、离 决问题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教学过 乡背井之苦的诗人,终于获得了 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一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 个暂时的栖身之地。 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 初夏时节,江流曲折、水清 为发现者。 木翠的浣花溪畔,一派恬静幽雅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 的田园风光。心情比较舒畅的 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 诗人,便以“江村”为题抒情咏 展之中,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 怀。 学过程,从中得到启发,把学生学习 首联第二句中“事事幽”三 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真真 字总领全诗。首联第一句粗笔 正正喜欢数学。 勾勒“景幽”:时值初夏,清澈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一高) 江水环抱着村庄缓缓流淌,环境 是幽静雅致的。颔联、颈联四 句,紧扣“事事幽”具体来写。梁 上燕子,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水 中白鸥,远近嬉戏,相亲相近。 幽美的夏景已让诗人陶醉了,恬 静的家庭生活更使诗人舒心、惬 意:憨态可掬的老妻“画纸为棋 局”,天真无邪的稚子“敲针作钓 钩”。此情此景此事何等的富有 诗意!但“景幽”“事幽”“人忧”。 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 外更何求”,乍看是庆幸、喜悦之 语,实则隐含着诗人无限的忧 愁、悲苦之情。“但有”即“只要 有”,言下之意是“不一定能保证 时刻拥有”;“更何求”,其实暗示 了诗人除了求得“禄米”养活全 家之外另有“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的政治追求(只可惜一 相情愿、求而不得)。杜甫时时 刻刻牢记着,自己眼前悠闲安适 的生活建筑在“故人”严武“供禄 米”的基础之上,一旦“禄米”失 去,眼前悠闲安适的生活便会烟 消云散。诗人的担忧后来果真 不幸成为事实:765年,友人严 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 得忍痛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 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 夔州辗转流离到江陵、衡阳一 带。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冬 天,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 中,终年59岁。在严酷的生存 境遇面前,暂时过着诗意般生活 的诗人,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 失意诗人,终于发出了沉痛而又 无奈的呼喊: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由此以上的 分析可见:《江村》这首诗尾联两 句,看是幸词,实为悲情之下的 苦语;《江村》这首诗成功地运用 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 前六句所写的江村乐景是为了 结尾两句抒发一个穷愁潦倒的 封建土人饱尝战乱之苦的悲苦 之情以及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 人才强烈控诉的悲愤之情。其 景愈美,其事愈乐,则其情愈哀。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 第二外国语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