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五年级第二学期必背古诗词20首
教材中的诗6首 ①1.秋浦歌 【注释】 ①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戴,(唐)李白 盛产银、铜。 ②红星:冶炼的火星。 炉火照天地, ③乱:错杂。 ④赧郎:赧,面红;赧郎,为炉火②③ 红星乱紫烟。 照红的冶炼工人。 ⑤寒川:寒冷的山川。 赧郎④明月夜, 【译文】 歌曲动寒川⑤。 冶炼的炉火照彻天地, 火星四射,紫烟升腾。 明月当空的夜里,炉火映红了小伙子 们的脸, 他们工作中唱的歌声震动了寒冷的 山川。 【作者】 【主题】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这是一幅华丽壮观的秋夜冶炼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句。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是古代诗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间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以不世之才 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1
2.★蜂【注释】 ①蜂:蜜蜂。 (唐)罗隐 ②山尖:山峰。 ③占:占其所有。 不论平地与山尖②, ④尽:都。 ⑤甜:醇香的蜂蜜。 无限风光尽③被占④。 【译文】 采得百花成蜜后,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 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 为谁辛苦为谁甜⑤! 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 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主题】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可算是一篇寓言 诗。通过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作者】 地劳动却劳而不获,暗示剥削者的不罗隐(833—909),字昭谏,浙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江富阳市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 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①
2
3.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①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②遮望眼③, 只缘④身在最高层⑤。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精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4.题西林①壁 【注释】 ①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②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③眼:视线。 ④缘 :因为。 ⑤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主题】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宋)苏轼
3
【注释】 ①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②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
横看成岭侧成峰, ② 远近高低各不同③。 不识④庐山真面目, 只缘⑤身在此山中。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苏轼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③各不同:不相同。 ④识:看清楚。 ⑤缘 :因为。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 是因为本来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 【主题】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5.夜雨寄北 ①(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4
【注释】 ①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一说是友人。 ②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③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④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⑤话:谈论。 何当共剪西窗烛, 【译文】 却话⑤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主题】 《夜雨寄内》,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 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作者】 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李商隐(约812或813—约858),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 ①②6.★枫桥夜泊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chānɡ)门外。(唐)张继 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 ②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 ③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江枫③渔火对愁眠④。 ④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姑苏⑤城外寒山寺, ⑤姑苏:苏州的别称。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③④ 5
【作者】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 湖北省襄阳市人。 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其诗文不好雕琢,以这首《枫桥夜泊》最为著名。 补充14首 7.出都留别诸公 【注释】 ①天龙:幻想中神仙的坐骑。 (清)康有为 ②芳馨:犹芳香,也借指香草。 ③宙合:世间,天下。 天龙①作骑万灵从, ④争鹿:逐鹿,喻争夺统治权。 ⑤卧龙:诸葛亮。 独立飞来缥缈峰。 【译文】 怀抱芳馨兰②一握, 在想象中诗人乘天龙坐骑,众神相随, 纵横宙合③雾千重。 云雾缥缈,飞来奇峰,诗人独立峰前。
6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主题】 此诗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眼中战国成争鹿, ④ 海内人才孰卧龙⑤? 抚剑长号归去也, 千山风雨啸青锋。 【作者】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康有为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自己怀抱芳草,手中握兰, 而宇宙纵横,云雾千重。 在这国家危亡的时刻, 四海之内谁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呢? (我)自己抚剑长啸,回归故里, 将在千山风雨中舞宝剑,聚人才,再图变法之路。 【主题】 诗人创造了一个乘天龙、随众神、怀芳草、求美人的境界,似有神仙之意,实是追求屈原《离骚》之境,表达了屈原般的忧患意识,为全诗定了爱国救国的基调。面对“宙合雾千重”“战国成争鹿”的国家危亡局面,自己呼唤人才,长剑怒号,在“千山风雨”中寻求救国之道。诗人想象丰富.意境深远.感情强烈,表达了忧患意识和救国之情。 8.乌衣巷① (唐)刘禹锡 朱雀桥②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③王谢堂前燕,
7
【注释】 ①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②朱雀桥: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③旧时:晋代。 ④寻常:平常。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
飞入寻常百姓家。 ④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 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 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浙江嘉兴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主题】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注释】 ①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包括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③太清:天空。 ④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⑤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⑥济:渡河。 8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②混太清③。 气蒸云梦④泽, 波撼岳阳城⑤。 欲济⑥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⑦⑧坐观垂钓者, 徒⑨有羡鱼⑩情。 【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代表作品有《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著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 ⑦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⑧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⑨徒:白白的。 ⑩羡鱼:羡慕钓鱼。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 水天含混好像与天空相连接。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主题】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10.送魏二 (唐)王昌龄
9
【注释】 ①潇湘月:一作湘江上。 【译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 醉别江楼橘柚香, 别, 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 江风引雨入舟凉。 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忆君遥在潇湘月①, 照下难以成眠 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愁听清猿梦里长。 到夜长难眠。 【主题】 《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 【作者】 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王昌龄(698—约751),唐代 诗人。字少伯,陕西西安人。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11.送沈子福①归江东 (唐)王维 【注释】 ① 沈子福,不详。全唐诗作沈子。 ②罟(ɡǔ)师:渔人。此指船夫。 ③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10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②荡桨向临圻③。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译文】 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 艄公摇起桨驶向江东。 我的相思就像春色一样, 从江南到江北送你回家。 【作者】 王维(701—761),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主题】 此诗以杨柳起兴,关合送别情事。又以春色比喻相思之情,言其如影随形,无处不到。且以春色之清丽和暖喻人间友情,亦颇宜人。本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感情真挚,语言明快,风格清丽,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最后两句,想象奇妙,余音袅袅。 12.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 【注释】 ①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 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译文】 11
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了那远别的行舟, 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 日暮酒醒人已远, 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 满天风雨下西楼。 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主题】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 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作者】 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许浑(约791—约858),字用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晦,因曾经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丁卯涧,后来就以“丁卯”来命名他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的作品集,世称“许丁卯”,又曾任郢州刺使,所以也被称为“许郢州”。他善于写律诗,多写登临怀古和寄情山水的作品,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 【注释】 13.送上人① ①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②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唐)刘长卿 ③将:与共。 ④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②③ 孤云将野鹤, 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岂向人间住 ⑤时人:指时俗之人。 莫买沃洲山④, 【译文】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⑤时人已知处。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12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主题】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 【作者】 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 刘长卿(709—786),字文房, 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刘长卿当时诗名颇大,尤其擅长五律,他曾自 称自己的诗为“五言长城”。他的山水写景诗风格清淡,与王维、孟浩然颇为接近。 【注释】 ①14.于易水送人 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唐)骆宾王 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此地别燕丹②, ②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壮士③发冲冠④。 ④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昔时人⑤已没, ⑤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 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 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作者】 【主题】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唐代诗人。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称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作“神童”。早年丧父,家境穷困。龙者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
13
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写易水送别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 15.吴兴①杂诗② (清)阮元 交流四水③抱城斜④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⑤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作者】 阮元(1764—1849),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第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历任山东学政、浙江学政等职。在任
【注释】 ①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②杂诗:具体内容没有在题目里明确揭示的诗。 ③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交,交错纵横。 ④抱城斜:环抱着吴兴城曲折地流淌着。 ⑤菱:一年生水生草本,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 【译文】 四条河流环抱着吴兴城曲折地流淌着, 然后在各处分散开来经过千家万户。于是人们便在水深的地方种菱角,浅的地方种稻子, 不深不浅的地方种上荷花。 【主题】 作者采用诗家惯常的人格化手法,仿佛是先有了居民点的按地形分布,而后河流为了亲近千村万户,便14
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编书撰述不辍。在广东期间,建议禁鸦片,对英商采用较严厉的政策。1826年(道光六年)任云贵总督,随即又晋升体仁阁大学士。1838年(道光十八年)返扬州定居,先后加太子太保、太傅。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去世,谥“文达”。 16.长相思 从吴兴城外的四水开始,逐步分散为千溪万涧,遍洒人间。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分形,居民点分布是人文系统的分形,两幅分形画面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既展示了独特的美学意韵,又体现了大地的厚德载物。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 【注释】 ①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清)纳兰性德 ②那畔:那边,这里指山海关外。 ③千帐:形容营地帐幕极多。 山一程,水一程, ④更(ɡēnɡ):遍。 ⑤聒:喧扰,吵闹。 ①②身向榆关那畔行, ⑥故园:故乡 ⑦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夜深千帐③灯。 【译文】 我扈(hù)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 ④风一更,雪一更, 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夜已深,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聒⑤碎乡心梦不成, 帐篷外风雪交加, 故园⑥无此声⑦。 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主题】 这首词作于扈驾赴辽东巡视时,背景也基本相同。上片描写千军万马 【作者】 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声势甚盛。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满族人,字容若,清代最为著名的词宏伟壮丽。下片写作者心中的感受。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与上片描写的雄伟热闹的情景相反,
15
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此时作者思乡心切,感到孤单落寞。夜已深,帐外风雪阵阵,使人无法入眠,归梦难成,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末句似不合事实而合乎情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宵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客地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这首词纯粹用白描的手法,词句清新婉约,生动自然。 【注释】 ①玉漏铜壶:古代的计时仪器。 (唐)崔液 ②铁关金锁:指长安坚固的城门。 ③彻夜:通宵达旦。 玉漏铜壶①且莫催, 【译文】 ②③铁关金锁彻夜开。 玉漏铜壶啊,切莫相催, 元宵之夜哟,城门敞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上元之夜的明月升上了天空,谁能不去欣赏, 何处闻灯不看来。 那些张灯结彩的地方,怎能不去看看呢? 【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城里观灯赏月的元宵佳节之夜。旧时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其夜为上元夜,俗称元宵。这首诗将古时元宵佳节的盛况 【作者】 及社会习俗、民间风情等,一一记录崔液,河北定县人。字润甫,乳了下来,写得明白如话,诗意浓郁。 名海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唐代状元,任中书侍郎。崔液自幼喜爱文学,擅写五言诗。其友人裴耀卿编《崔液集》十卷。今已佚。 18.富贵曲 【注释】 17.上元夜 16
(唐)郑遨 美人梳洗时, 满头间①珠翠②。 岂知两片云③, 戴却数乡税。 【作者】 郑遨(866—939),字云叟,滑州白马人。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卒于晋高祖天福四年,年七十四岁。昭宗时,累举进士不第。遨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志录诗集三卷。此从旧五代史本传)传行于世。 ①间:间隔,错杂地缀着。 ②珠翠:指珍珠和翡翠。 ③两片云:两边鬓发。 【译文】 美人梳洗妆扮的时候, 满头遍插金银和珠翠。 怎知两片云一般的发髻上华丽佩饰, 抵得上几个乡的赋税。 【主题】 此诗语言清浅,讽旨颇深。诗人仅仅抓住富室女子首饰之华美珍贵这样一个典型事物进行渲染,深刻地揭露出贵戚显宦、地主富室生活的奢靡浮华。不仅如此,含蓄也当是此诗的一个艺术特色。诗写一个富室女子的两片云髻就花费了“数乡”农民所缴纳的赋税,这就说明,她们所挥霍的并非他物,而是广大农民的血汗钱,从而以诗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赋税的剥削本质,对农民的苦难寄寓了深刻的同情。 19.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①已沉死②, 楚人哀不容③。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④蛟龙。
【注释】 ①屈氏:战国时屈原。 ②沉死:屈原沉江自杀。 ③不容:难以形容。 ④却:驱赶。 ⑤泯:消除。 【译文】 屈原已沉江自杀, 楚人的悲哀简直难以形容。 哪里能制止谗言诽谤, 17
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 未泯生前恨, 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 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 而追没后踪。 (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 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沅湘碧潭水, 【主题】 应自照千峰。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诗中对屈原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提出了新的见解,作者以为楚人在屈原死后才想起他的好,而在屈原活着的时候却正是他们逼着他离开,使得他郁郁不得志,最后陈江自杀,和“和尚在时赶和尚,和尚走了想和尚”的比喻有 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古观今,作者希【作者】 望国家能给人才以施展的机会,而不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是嫉贤妒能,直至人才凋零后才去扼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腕叹息,却已为时晚矣! 人。安徽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梅尧臣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20.山中①留客 【注释】 ①山中:作“山行”。 (唐)张旭 ②山光:山的容光。 ③物态:景物的样子;(山中的)景⑤ 18
山光物态弄春晖, ②③④莫为轻阴⑤便拟归⑥。 纵使⑦晴明无雨色, 入云⑧深处亦沾衣。 【作者】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色。 ④晖:阳光。 ⑤轻阴:微阴。 ⑥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⑦纵使:纵然,即使。 ⑧云: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句看,并非指真正的云。 【译文】 春天的阳光沐浴着山中的景色, 不要因为微微的阴天就打算回家。 即使天气晴朗并无下雨的可能, 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服。 【主题】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便是上边所说,其实可以有另一种理解。世界如此美好,天地万物都展现着美好的姿态。但是不要因为一点挫折便觉得受挫,丧失信心。你看,就算是万事如常,也会有看不见的矛盾会使你受伤。山中留客,不是在山中留,而是在人生中留;客,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在人生中遭受挫折的朋友们。 附3:五年级下学期应积累的古文10则
诸子百家——《列子》(选5)
(1)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
19
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作品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作者为列子,是战国前期思想家,也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
20
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
所以列子通晓性命的真实,可以说是能够守住节操啊。
(2)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yù)珠也。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从这里可以看出,善于卖盒子的人,不一定可以被称为善于卖珍珠。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4)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zī)衣注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译文】
21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去了。遇到天下雨,就把白衣服解下来收了起来,穿着黑衣服回家。但是他的狗不知道,迎着他狂吠不止。杨布发怒了,就要扑上去打它。杨朱说:“你还是不要扑上去打它了,你也还就是那个样子。假如当初让你的狗白着出去,却黑着回来,难道你就不会奇怪吗?”
(5)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22
文学经典(选5)
(1)西门豹治邺(节选) (汉)司马迁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臵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主要记诸侯之事,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实”,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壁”之一,前“四史”之首。
【译文】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
23
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和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2)陈情表(节选) (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ɡ)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ɡ)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ɡ)。茕茕(qiónɡ)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īnɡ)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ɡ
【作品简介】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四川彭山人。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译文】
24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柔弱)。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品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朝京稿》,是作者宋濂写给他同乡后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浙江义乌人,明初著名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25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懈怠。抄写完了,快步跑去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未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4)五岳祠盟记 (宋)岳飞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河朔岳飞题。
【作品简介】
作者岳飞(1103—1142),精忠报国之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抗金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留有《岳武穆集》。存词3首。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
26
“岳家军”。
【译文】
自从中原局势动荡,夷族狄族交替入侵,我就为河朔而发愤,在相台那里开始。从从军开始,经历两百多次战斗。即使不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也能报得国仇的万分之一。现在我又带领一旅军队,令宜兴、建康两城振起,一口气击败了胡虏,只可惜不能使他们连一匹马也不能逃走。所以就停止战斗,养足精力准备再次迎击敌人。接着应该激励士兵,致力于下一次的战斗,向北越过沙漠,杀入胡虏的宫廷,把夷人全部消灭,迎接两位皇帝(指宋钦宗和宋徽宗)回京,取回以前被侵占的土地,使朝廷没有了忧虑,使君主能够安稳地睡觉(指局势稳定),这就是我的愿望了。河朔岳飞题。
(5)宋定伯捉鬼 (晋)干宝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cáo cuǐ)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27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着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作品简介】
《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搜神记》是干宝根据百家古籍,收集了许多古今神怪故事而编成的笔记小说,其中搜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民间故事。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这则古代著名的不怕鬼的故事讲述的是宋定伯和一只鬼斗智斗勇的故事,他最终用人类的智能和勇气征服了鬼。故事告诉人们,人用自己的胆量和智能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妖魔鬼怪。
【译文】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行走遇见了鬼。宋定伯问他是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他们)一起前往。
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彼此可以交替的背着,怎么样?”宋定伯说:“好啊。”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太重了,难道你不是鬼吗?”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罢了。”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重量都没有。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鬼渡水,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刚死不久,(这是因为)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宋定伯担心它变化(成鬼),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