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09-11 来源:步旅网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话剧《倪焕之》、小说《稻草人》。张中行,学者、散文家,我们学习过他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B.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别人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如《陋室铭》。

C.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使千千万万的人获得直面生活困境的勇气。

D. 岱宗,指泰山。山水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陶渊明,东晋诗人,隐士。丁卯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丝竹,指世俗音乐。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 默写古诗文。

(1) ______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1) 商女不知亡国恨, ______ 。(杜牧《泊秦淮》)

(3)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你陪远道来访的朋友小苏游云龙山,小苏说这山不高,没有名气。你说:“我们彭城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 ______ , ______ ’,这座山因为苏轼和张山人而名扬天下呢!”登上观景台,极目远眺,城

市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朋友感慨道:“不到绝顶还真看不到如此美景呢,这就是杜甫《望岳》中所说的‘ ______ , ______ ’啊!”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 名著阅读,完成答题。

(1) 比较阅读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创造能力。小文用这种方法阅读了《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读书卡片。 相似点 选段 批注

流泪 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 因为小福子的死,让祥子彻底绝望。他从此沦为① ______ 。 尼摩船长的手颤抖起来,几滴泪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可我一直以为他生来就不会掉泪。 因为② ______ 。尼摩船长很伤心。 助人 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老者”是③ ______ 。祥子虽生活不顺,但仍向他人施以援手,可见他④ ______ 。

当尼摩船长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一袋珍珠,放进印度人手里时,他会怎么想呢?锡兰可怜的印度人,颤抖着双手,接过了水中人慷慨的布施。 “印度人”即⑤ ______ 尼摩船长冒死救下他,还给他布施。写出尼摩船长的⑥ ______ 。

(2) 小说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在《海底两万里》或《骆驼祥子》这两部小说中任选其一并结合内容分析这种叙事角度

的好处。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4. 你陪小苏游览徐州博物馆,在二楼汉代文物陈列展厅里,小苏对右面这幅与烧烤相关的汉画像石图片特别感兴趣。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向他介绍这幅图片。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答题。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 !”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选自《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1) 小语:“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这句话带给我很大震撼。

小文:这句 ______ 描写,暗示了 ______ ,衬托了斯科特一行 ______ 的精神品质。

(2) 小语:是的,看完整篇文章,我认为最后一节总结得很好。 小文:我同意,对于这一节,我是这样理解的: ______ 。 (3) 小语:小文你看,我最近读到一则材料:

3月29日星期四自从 21号到现在,西南偏西方向的风持续地刮着,我们的油料只够煮两杯茶,20号还剩下两天的食物。每天我们都时刻准备启程出发前往11英里之外的补给站,但帐篷外始终到处是风雪的漩涡。现在,我想,我们已不可能再指望情况好转了,但我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过我们已是越来越虚弱了,当然,末日不远了。 真的很遗憾,但我想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最后补充一条:看在上帝的份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

最后,请把我这日记,交给我的遗孀。 ——《斯科特日记》

斯科特的日记很简略,而茨威格的传记写得极富感染力,你说传记文学到底有什么特点啊?

小文:我认为传记文学的特点有:① ______ ,② ______ 。

6. 阅读散文,完成答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

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 小文同学将文中槐树的生长过程与弟弟的人生经历进行比较后,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请你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 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 小语和小文都认为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的“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4) 小文觉得下面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作出解释。 A.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B.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7.0分) 7.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答题。 [甲]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 (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 下面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 A.①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②一版印刷,一版已自布字 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C.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权谓吕蒙曰 D.①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 根据要求在下面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两则材料都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 [甲]诗的前两句中,①“ ______ ”四个字是忧伤的,②“ ______ ”四个字又是轻松愉快的,直接抒发了无限感慨中的豪迈洒脱气概。但后两句又通过落红化作春泥的形象间接抒情,含蓄表达了诗人③ ______ 的心志。[乙]文中④“ ______ ”三个字直接抒发了对莲的喜爱之情,又通过对莲的具体描写和赞美,运用了⑤ ______ 的写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⑥ ______ 的思想感情,结尾通过“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暗讽了⑦ ______ 。这样的表达艺术使得诗文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 两篇(首)诗文,诗中吟咏“化作春泥更护花”,文中高呼“出淤泥而不染”,请你选择更欣赏的一句,写出给你的启示。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3.0分) 8. 写作。

生活中的香味无处不在,但是与我们的成长相联系的那一缕,总是别具一格,意味深长。某张书页的墨香,会让我们想起那些埋首苦读的日夜;家中饭菜的香气,会让我们忆起与家人相伴的温暖;野外花草的幽香,会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丽与柔韧……

请你联系生活,以“生活中的那一缕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不低于600字;(4)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9. 徐州美食冲上热搜,海量游客涌入本市。作为东道主,你准备了这样一段欢迎词。

趁着夜色正好,约顿徐州烧烤。热烈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到古城徐州 ! 这是座坚 rèn_______不拔的城市。千百年来天灾战乱,这座城被黄沙埋了好几层,又被重建了好几次。黄河古道仍在城中心静静A_______,我们把它建成了漂亮的公园。河边沿岸就点缀_______着几家很不错的烧烤。

这是座多元包容的城市。这里四通八达,古运河从这里流过,带来了全国各地的风俗和美食;今天的徐州正在 B_______淮海经济区双向开放高地。 中欧班列、万吨码头、国际机场,五通汇流,被我们的

朋友圈从太平洋扩展到大西洋。

烧烤的滋味有千般万种,但“交个朋友”才是每一程旅途中永恒的追求。而在这方面,有情有义的徐州人不会让你失望。从肉味到韵味,从文火到文化,从发源到发展,从炙烤到治理,烧烤“非烤”,“串”是精髓。它是 _______,也是_______,更是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走街串巷,烧烤于徐州,咏而归,岂不快哉。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写拼音。 坚rèn ______ 点缀 ______

(2) 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流淌 奔流 建造 建设

(3) 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4) 划线空白处填写句子顺序正确的是 ______

①感官到心灵的升华②味蕾到大脑的连线③一座城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包容与活力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倪焕之》是小说,《稻草人》是童话; B.有误,“警诫别人”应该为“警诫自己”; C.正确;

D.有误,山南水北面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古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答案】【小题1】可怜夜半虚前席,隔江犹唱后庭花,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2】自缘身在最高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会当凌绝顶 【解析】答案: (1)可怜夜半虚前席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

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小题1】行尸走肉,同伴的去世,老马,内心尚存善良,能够同情他人的境遇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采珠人,善良、关心底层人、重情重义、珍爱生命 【小题2】略

【解析】(1)①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可以判断出:因为小福子的死,让祥子彻底绝望。他从此沦为行尸走肉。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尼摩船长的手颤抖起来,几滴泪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可我一直以为他生来就不会掉泪”,可以判断出:因为同伴的去世,尼摩船长很伤心。

③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可以判断出:这是老马。

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可以判断出:祥子虽生活不顺,但仍向他人施以援手,可见他内心尚存善良,能够同情他人的境遇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⑤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当尼摩船长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一袋珍珠,放进印度人手里时”,可以判断出:这是采珠人。 ⑥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摩船长冒死救下他,还给他布施。写出尼摩船长的善良、关心底层人、重情重义、珍爱生命。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在《海底两万里》或《骆驼祥子》这两部小说中任选其一并结合内容分析其叙事角度的好处。 示例:《骆驼祥子》: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如: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这一视角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祥子等人的生存状况,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比较灵活自由的反映客观内容,更适合表现历史的变化、展现宏大的社会场景,对主人公进行深入描述,心理刻画、灵魂追问、人生感叹,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便于叙述者对人物事件进行述评,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旨。 答案:

(1)①行尸走肉 ②同伴的去世 ③老马

④内心尚存善良,能够同情他人的境遇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⑤采珠人

⑥善良、关心底层人、重情重义、珍爱生命

(2)示例:《海底两万里》以阿龙纳斯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如:他作为巴黎自然博物馆的客座教授,被派去参加揭开“庞然大物”之谜的科考活动,才有了海底两万里的旅行。最终他获救返回陆地回国,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众,这才有了小说中的这些故事。他是这次旅行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使读者获得真实的阅读感受,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是一位富有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的生物学家,正是他的好奇与探索维系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一路的海底绮丽景色与惊险遭遇才有展现的机会,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氛围,享受与主人公一起冒险的乐趣。

《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 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

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 仔细观察这幅画,我们可以发现这幅画其实是一个汉代人生活的一个场景,两个人坐在一个烤炉的前面,吃着烧烤,说明在汉代吃烤肉已经比较普遍了。 答案:

示例:画面生动地再现了东汉时期人们宴饮的一个场景:二人坐于榻上,一人拱手,另一人手持肉串正在一圆形炉子上炙烤,画风古朴生动,说明在汉代吃烤肉已是很普遍的生活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介绍漫画的能力。仔细观察这幅画,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即可。

对于漫画照片的解读,需要认真仔细的观察,找到主要的内容,然后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介绍。

5.【答案】【小题1】环境,斯科特一行悲剧的结局,不怕困难、坚毅执着

【小题2】斯科特这些探险家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牺牲了,但他们的心灵却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拥有如此高尚品质的人的毁灭,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等探险家的高度赞扬。篇末点题,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小题3】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历史,在真实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

自己的理解和合理的想象

【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凶猛的暴风雪”属于环境描写,暗示了斯科特一行悲剧的结局,衬托了斯科特一行不怕困难、坚毅执着的精神品质。

(2)本题考查对句子内涵的理解。解答此题,能紧扣文本具体阐释出“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毁灭”的内涵即可,要分析出斯科特一行的坚忍、顽强与甘愿为人类探险事业献身的崇高品质。

(3)本题考查传记文学的表现特点。本文是篇人物传记,属于文学性传记,它的表现手法接近于小说,不过人物和情节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文件资料,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当时的情况,文章中多次引用了斯科特日记中的话。‘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但作者毕竟没有亲历,可运用想象手法,来恢复其失落的事件环节或细节,这是种艺术的真实。“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以上的描写是作者的想象,是一种艺术的真实,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环境 斯科特一行悲剧的结局 不怕困难、坚毅执着

(2)斯科特这些探险家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牺牲了,但他们的心灵却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拥

有如此高尚品质的人的毁灭,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等探险家的高度赞扬。篇末点题,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3)①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历史 ②在真实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和合理的想象

选段写了斯科特海军上校在凶猛的暴风雪中被冻死,但是他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息,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他们是最伟大的悲剧。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两条线索并行,一条以槐树为线索,前两段写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第③段写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第⑦段写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另一条以人为线索,第④至⑥段写弟弟工地出事自闭痛苦,第⑦至⑨段写弟弟旧地重游,感动并坚强,第⑩段写弟弟回到岗位,开始新生活。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槐花的花朵比作迎风舞动的风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表现了槐花盛开带给我们的无限欢乐。比喻新颖,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②本题考查理解描写方法及作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其作用即可。结合内容可知,“妈妈放下电话、双手颤抖”是动作描写;“脸色煞白”是神态描写;“对爸爸说”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妈妈听到弟弟出事时慌张、焦急之情。

(3)本题考查词句中蕴含的情感。根据第③⑦段“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可知,老槐树被拦腰截断,多年后回乡却发现老槐树更加枝繁叶茂,蕴含生机,弟弟看到此情此景流泪,“泪”是对槐树经历坎坷却从未放弃对生命(开花、枝繁叶茂)的追求,弟弟为此感动,满是对槐树的敬佩;联系第⑤段“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可知,树与弟弟有着相似的经历,树重新绽放生命的色彩,而弟弟却因遭遇坎坷一蹶不振,在房门里封闭自己,舔舐伤痛,弟弟为此感到自责,感到羞愧;根据第⑨段“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可知,弟弟因为树从伤痛中走出来,能够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泪”中含有弟弟突然醒悟的喜悦,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的振奋。

(4)本题考查主旨理解与联系实际。根据两篇文章的主旨“花、树、

人都会遇到不幸,但只要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坚强面对,就一定能抵达幸福的彼岸”去分析,要结合实际生活,可以是生病或者是一些不幸的事情,结合主旨简单分析一下即可。 答案:

(1)①被雷电拦腰截断;②工地出事自闭痛苦;③回到岗位,开始新生活

(2)①比喻修辞,将“槐花”比作“迎风舞动的风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形状/动态美/形态美),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描写了妈妈得知儿子在工地出事的慌张、焦急。

(3)①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②对自己因伤痛一蹶不振的羞愧(或自责)之情;③受槐树的启迪幡然醒悟的振奋(或喜悦)之情。

(4)都运用了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手法,都在结尾处升华文章主旨,都从物和人的联系中得到生命的启迪:面对人生的困境(挫折/困难/厄运等),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倍念,保持平和、乐观、坚强的心态,做一个智者和强者,就一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迎来新生活。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通过记叙被雷劈过的槐树重生后更加繁茂,以及受伤的弟弟醒悟后开始新生活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 赏析语句的方法:

①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手法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

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7.【答案】【小题1】略 【小题2】B 【小题3】略

【小题4】浩荡离愁,吟鞭东指,虽远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予独爱,托物言志,高洁傲岸的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名逐利的世态百相 【小题5】略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断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从/另自,另外; B.可以/可以; C.认为/对……说; D.更加/另外,重新。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

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句意:蔓,横生枝蔓;枝,旁生枝节;植,站立着。句意:(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站立着。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浩荡离愁”写出了诗人的忧伤。

②“吟鞭东指即天涯”意思是: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吟鞭东指”写出了诗人的轻松愉快。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表达了诗人虽远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予独爱”直接抒发了对莲

的喜爱之情。

⑤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这是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⑥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⑦“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思是: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牡丹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这句话暗讽了追名逐利的世态百相。 (5)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句话启迪人们要有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哲理。“出淤泥而不染”意思是: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这句话告诉人们言行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受坏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B

(3)(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站立着。 (4)①浩荡离愁 ②吟鞭东指

③虽远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④予独爱 ⑤托物言志

⑥高洁傲岸的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⑦追名逐利的世态百相

(5)示例一:我欣赏“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启迪我感受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哲理,明白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示例二:我欣赏“出淤泥而不染”。这句启迪着我,言行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受坏环境的影响。 译文:

己亥杂诗(其五)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爱莲说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

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8.【答案】生活中的那一缕香 时光的沙漏发出淡淡的摩擦声,有份甜美的记忆绽放成花朵,其迷人的芳香充盈着我平凡的生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家乡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云朵永远是洁白的,而外婆的面容是慈爱的。

年幼时,每逢油菜花开,外婆就会牵着我的小手在花海中信步漫游,闲适安逸。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微风吹过,花枝摇曳,花香飘散,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息,花粉调皮地伏在我发梢,也落在外婆的肩头。蜜蜂在花间噗哧着翅膀,忙着采蜜。油菜花杆上偶有花瓣凋零结了籽的,长长细细的像四季豆一样还鼓出几个“小肚子”,甚是可爱。 微风拂散外婆的发丝,她下蹲抱起我,问我是否看见了田野的尽头,说只要人的心像油菜花一样阳光,总能脚踩繁花,走向明媚的远方。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轻歪小脑袋看她,忽觉她的脸似油菜花一样迷人,也将这一刻深深印到我心里。我摘了一朵小花儿,给外婆戴上;又摘了一朵握在手里,生怕它长了翅膀,偷偷从我手心里飞走。 夕阳西下,外婆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看着我在满院子里不知疲倦地跑着、跳着。她偶尔轻轻呼唤我的小名,我便笑嘻嘻地跑向石凳上。她慈爱地抱起我,把我放在她的膝盖上,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她轻轻

摇着我,哼起山歌,一字一句,轻轻柔柔的,沉在她的岁月里,脸上漾起油菜花般的笑容,那一刻,我虽少不知事,却也听得入了迷。 每当看见油菜花,总会想起外婆那慈爱的脸,好似有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心头!

时光嘀嗒往前走,故乡那片油菜花地,沁人心脾的芳香混合着童年的天真可爱,饱含外婆的浓浓爱意,它们均幻化成记忆里盛开的花朵,时刻温暖着我的生命……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生活中的那一缕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关键词是“香”并非指自然界中的味道,而是使用了比喻义,比喻美好的人和事,是一种被喻化了的精神,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香”的精神意义加以演绎。既然是“生活中”,一定是对自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既然是“香”,一定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让自己深深感动、有所触动的,所以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一定在文中占据一定的篇幅。这个题目写人记事,要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与事件,重在表现出这一对象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情感,写出真情实感。

本文紧扣中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外婆对“我”的关爱。文章开篇以优美的语言引起下文的回忆,正文部分内容完整,情感真挚,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9.【答案】【小题1】韧 【小题2】zhuì 【小题3】D

【小题4】 【解析】答案: (1)韧 zhuì (2)流淌 建设

(3)中欧班列、万吨码头、国际机场,五通汇流,把我们的朋友圈从太平洋扩展到大西洋。 (4)D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坚rèn”写作“坚韧”,“点缀”中的“缀”点缀“zhuì”。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流淌:液体流动。

奔流:急速流淌;流得很急的水流。根据“静静”的提示,A处选“流淌”恰当。

建设:建立、设置或陈设布置或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 建造: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制造依照规划而建,造成规划的实施。根据“淮海经济区双向开放高地”的提示,选“建设”恰当。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句式不当,应该用把字句,即:中欧班列、万吨码头、国际机场,五通汇流,把我们的朋友圈从太平洋扩展到大西洋。

(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味蕾到大脑的连线”“感官到心灵的升华”是从现象到本质的关系,“更是……”和前文是递进关系,最后应该是“一座城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包容与活力”,即:②①③。

故选:D。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