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微课案例设计及反思
作者:矫高本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年第19期
摘要 翻转课堂能有效转变师生角色,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鸡兔同笼”教学的侧重点是注重问题的研究,课前学生带着新奇和兴奋进行自学,为新知的自主探究做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学生带着思考和自信进行探究;课后留下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整个数学教学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鸡兔同笼;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62—03 1课程分析
课程及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本课选自新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其教学侧重点旨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然而,假设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仍是难点,一方面,有个别学生已经接触过假设法,但多是机械记忆一些解题的模式,并未真正理解假设法的算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假设法,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情境感受、化繁为简、自主探究、组内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数学问题的趣味性;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育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假设法,会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适用微课的理由 本节课注重问题研究,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研究不是在繁、难、深上下功夫,而是重点理解假设法的算理及其他的解题思路和策略,以及“鸡兔同笼”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传统教学中,本课内容丰富,既涉及数学文化的渗透,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解题策略,同时要体会假设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学生在短短40分钟内做到假设法算理的理解并内化,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建立“鸡兔同笼”数学模型及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更存在一定困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节课以微课的方式把难点提前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视频,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点,更利于开展学习。
整体设计思路 课前微课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即假设法算理的理解。微课中融合数学文化,首先对“鸡兔同笼”问题的出处进行介绍;接着出示例题,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然后利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法的算理;再介绍古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及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布置课前作业: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
课上,学生在学习微课之后,经过充分自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体会解决此类问题的多种策略。最后,教师出示几道习题,让学生从习题中发现共性问题,建立“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使“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 2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思路 微课题为“鸡兔同笼——假设法”。微课的设计分为如下四步。
第一步:先出示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算数书》《孙子算经》,吸引学生走进古代数学课堂;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兴趣之后,由一位小朋友打开《孙子算经》,出示“鸡兔同笼”问题。
第二步:由于原数据较大,为了便于研究,将其换成较小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体会化繁为简的思想,有助于提升对于问题的理解。
第三步:演示动画,动画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法的算理,通过鸡脚和兔子脚的变换,明确数量关系,体会假设法的思想: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想到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第四步:展示古人的抬脚法,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古代数学文化的魅力。 3课堂核心活动
探索用猜测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思考交流,展示列表法,通过从不同的数据开始,让学生列表体会如何缩小范围,从表中发现规律,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列表法的局限性。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探索列表法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不断认知假设法的过程,列表中第一个数据的出现,本身用的就是假设的思想。学生通过一步一步调整,逐步找到规律,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随着数据加大,给列表带来难度,促使学生思考更具有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决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动实录】
生1:我从鸡有1只、兔有7只开始列表,发现有30只脚,多了4只脚;进行调整,减少1只兔子,增加1只鸡,这样就变成28只脚,还多2只脚;又增加1只鸡,减少1只兔子,这样正好是26只脚。因此,有3只鸡,5只兔。 师:1只鸡和7只兔是从哪里来的? 生1:假设的。
师:为什么你在调整时减去1只兔子,增加1只鸡,而不是减少鸡,增加兔子? 生1:因为脚多。 师:多的是谁的脚?
生1:多的是兔子的脚,所以要让兔子的只数减少,鸡的只数增加。 师:还有从其他的情况开始假设的吗?
生2:我从鸡有4只、兔有4只开始列表的,发现有24只脚,少了2只脚;于是进行调整,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鸡,就正好是26只脚。 师:你为什么从鸡有4只、兔子有4只开始列表? 生2:因为这样可以更快捷一点儿,找起来范围更小。
师:无论是从哪一个数据开始假设,通过不断调整,我们都可以找到答案。那从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增加1只鸡、减少1只兔子,就减少2只脚;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鸡,就增加2只脚。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法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思考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过程中运用假设法在教学中是个难点。因此,本课课前借助微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假设法的思想方法,理解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生汇报讲解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给予适时的提问和补充,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算理、突破难点。同时,使学生明白假设法与列表法相比,解题时不受数据大小的影响,更具有一般性,为后面建立“鸡兔同笼”数学模型打下坚实基础。 【活动实录】学生汇报假设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1:我用的是假设法,假设笼子里所有的动物都是鸡,则每只鸡有2只脚,8只鸡有2×8=16只脚,少了26-16=10只脚。因为把每只兔子看成鸡时少算了2只脚,所以有10÷(4-2)=5只兔,8-5=3只鸡。
师:你们对于他的方法有什么问题吗?互相提一提。 生2:26-16=10是什么意思? 生3:10÷(4-2)是什么意思?
生4:我用到的也是假设法,但我假设的是笼子里所有的动物都是兔子,则每只兔子有4只脚,8只兔子有4×8=32只脚,多了32-26=6只脚。因为把每只鸡看成兔时多了2只脚,所以有6÷(4-2)=3只鸡,则8-3=5只兔。 师: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把笼子里的动物看成一种,每只兔和每只鸡的脚数都差2。 师:我们看假设法和列表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假设法就相当于列表中有0只鸡、8只兔或O只兔、8只鸡,把所有的动物看成一种。实际上列表法就是一种假设法。
师:如果现在让我们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假设法。因为这道题的数据比较大,如果用列表法非常麻烦,而且假设法不会受数据大小的影响。
介绍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感受假设法的巧妙性,深化学生对于假设法的认识,丰富解题策略。 【活动实录】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课件演示动画:抬脚法。 师:看了动画,你想说点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1:我觉得古人太聪明了,他们用到的方法也是假设法。 生2:假设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还很灵活。 4应用练习与测评
应用练习题的设计出示龟鹤问题、租船问题等问题,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将“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
【设计思路】数学教学的宗旨是为学生生活所用,因此,除了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建模的过程对于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则更加重要。本环节旨在教给学生任何事情都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看似与其无关,本质却属于“鸡兔同笼”这个数学模型,因此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本质的理解。
学生解题情况及评价 通过“龟鹤”“大船小船”等不同变式的呈现,使学生初步感知“鸡兔同笼”问题只是一个“模型”,虽然问题的情境在变化,但问题的本质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鸡兔同笼”问题解题策略和思路,开始初步建构起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将模型演绎到各种生活现象和问题情境中,从而促使模型进一步内化,完成模型的建构与应用。 5反思与设想
真正让学生亲身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因此在同样的列表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交流时,有些学生用逐一列表的方法,有些学生则用居中列表法,教师对此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让学生体会鸡兔只数的变化和总腿数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能慢慢地发现一般规律。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逐步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师在每一堂课都应该关注的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学生先后运用猜测法、列表法、假设法等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进一步提升,为今后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翻转课堂的思考 接触翻转课堂以来,听到的声音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真正实践过的人。翻转课堂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堂,但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却真正实现了内容上的补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假设法,而列表法和古人抬脚法用到的实际都是假设法,学生必须经历一个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一节课中落实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探索。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