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学报 JOURNALOFHUAIHUAUNIVERSITY
Vol1211No13 Dec.2002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问题的哲学思辨
于 洁,张小波
(11怀化学院外语系,
1
2
湖南怀化418008,21湛江海洋大学外语系,广东湛江524025)
摘 要:通过对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的社会背景以及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任意性与象似性同等重要,在语言符号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哲学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任意性; 象似性; 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HO-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2)03-0076-02
PhilosophicalAnalysisofArbitrarinessandIconicity
YU jie,ZHANGXiao-bo
1
2
(1.EnglishDepartmentofHuaihuaCollege,Huaihua,Hunan,4180082.ZhanjiangOceovnUniversity.ZhanjiangGuandong524025)
Abstract:Inthispaper,thebackgroundsandfeaturesofarbitrarinessbySaussureandiconicitybyfunctionallin2guistsareanalyzed,whichrevealstheprogressofthesign-characterlanguageisonthewayofthephilosophicalparallel2ismofunityandcontradiction.Keywords:arbitrariness; iconicity; philosophicalparallelism
—、引言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是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对立、还是对立中的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在哲学界、语言学界、符号学界等领域引起广泛地研究和探讨。有些语言学家对索绪尔(Samswe)所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完全或大体接受,甚至坚信不移;而另一些语言学家则对其观点持不同见解,他们认为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象似性,从而对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持怀疑态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一期上刊登了朱永生先生题为《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论文,文章简要评介了索绪尔的观点,并以外界批评为基础,就任意性原则能否成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象似性原则应该被看作是对索绪尔理
[1]
论的补充,而不是任意性原则的替代物”这一观点笔者颇有同感,借此机会,进一步对这一观点加以补充,揭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统一。
二、任意性———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矛盾从矛盾论来看,任何事物都在矛盾中发展,矛盾本身又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换。事实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同样反映出矛盾的辩证统一。
收稿日期:2002-07-20
从索绪尔提出这些观点和概念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正处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是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社会科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个时代各门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以“结构主义”代替“原子主义”,以“普通主义”代替“个体主义”。索绪尔的一整套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在这个时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之下,通过对当时仍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特别是新语法派的语言理论和方法的分析、批判而建立起来的。他批判新语法学的“个人心理主义”语言观,提出“社会心理主义”语言观,认定语言是社会事实,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套符号系统。在语言学史上,索绪尔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他的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的欧美语言学乃至世界语言学都有巨大深远的影响。如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几个主要学派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接受了索绪尔的观点,其重大贡献就在于他构建了一个语言研究的总体理论框架,并在总体框架中为许多课题留出适当的位置,给后来的语言学家以有益的启示。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他把语言符号看作是所指和能指构成的心理实体,并指出语言符号最重要的性质是任意性。任意性是指所指和能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而不是
作者简介:于洁(1963-),女,山东威海人,怀化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
第21卷第3期 于洁: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问题的哲学思辨・77・
指说话人可以任意自由选择。如“树”这个符号,在它最初形成时,其所指和能指的关系是任意的,但一旦形成并为某个民族共同体所接受和使用,便对全体
[2]
成员有了强制性,不能随意改变。任意性是就语言里的基本符号或根词而言,不是指复合词和派生词。
由此可见,虽然索绪尔强调符号任意性,把它称之为“第一原则”,是“头等重要”的原则,但他并没有完全否认拟声词和感叹词的象似性。他认为“总而言之,拟声词和感叹词都是次要的”,而在他所研究的层次和范围内,重在抓住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主要矛盾。索绪尔抓住任意性这一主要矛盾,把语言符号任意性分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并这样阐述:符号任意性的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的任意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有
[2](P181)
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相对可以论证的。在“相对任意性”方面,他指出:“(1)把某一要素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种句段关系;(2)唤起一个或几个[2](P183)别的要素,从而得出一种联想关系。”索绪尔进一步举例说明:法语中的dix。meuf是不可论证的,而dix-neut(19=10+9)则是相对可论证的,因为它会使人想起它赖以构成的要素和其他跟它有联系的要素。索绪尔并从发展的角度指出:“在一种语言的内部,整个演化运动的标志可能就是不断地由论证性
[2](P185)
过渡到任意性和由任意性过渡到论证性”。即一种语言或有直接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先后两个不同的共时系统,经由历史的“演化运动”“往返变化”,有些相对可论证的语言符号演变为任意性语言符号,有些任意性语言符号演变为相对可论证的语言符号。由此,我们同样可证明在矛盾的辩证统一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此消彼长,相互转换。
三、象似性———认知语言学体现出的主要矛盾同样,我们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的提出和发展中发现来证明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辩证统一,在语言符号发展的原始阶段,象似性主要表现在“语言象征”,即音义之间有规律的对应,表现为词的语音相近,语义相通,但这种拟声和拟形的摹拟物段是有限的。近年来,一些功能主义的语言学家从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出发,对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或非任意性展开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现实世界经由人类认知加工而形成的结果。在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认知先于语言,决定语言,是语言的基础,人类在对现实世界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结构,语言形式不仅与客观的现实之间,而且在许多方面还与人们的经验结构、概念结构,所表意义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现象。借助于认知科学,学者们对
“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术语也有不同的认识,也存在一个广义与狭义的理解问题。从狭义上来说,就是索绪尔所作的界定: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能指是指“音响形象”,所指是指“概念”。这两个概念被后来的学者不断修正,有的认为“能指”不仅限于“音响形象”,而更多地是指语言的表达形式,“所指”也不仅仅是指“概念”,而常用来指“意义”、“信息”、“所表内容”。王寅教授则有更广义的理解,“所指”可表示客观现实、结验结构,概念框架,与其相对的则是语言表达形式,可包括语言、词形、结[3]
构。这种理解更符合当今象似性所讨论的内容。功能主义语言学家在承认各民族的认知过程也有共性的同时,认为对同一客观世界,各民族约定俗成的概念结构或认知过程有很大差异,映照概念结构的语言结构也有差异。因此比较注意语言的个性和非共性,他们还认为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法结构既然要受一般认知有关的象似性支配,语言智能就不可能独立于其他认知智能,语言的句法部分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词汇、语义等其他部分。句法结构跟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联系,是非任意的,是有理可据的。王德春教授认为象似性是与客体象似,是客体的复制,或
[3]
者是客体的标志和象征。这时象似性意味着符号与客体有必然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语言学可以从采集到的语料中,分析出语法规则、语音规则及语句的“组合”和“聚合”现象。这些规则既制约语言,又解释语言。由此可见,随着语言符号的发展,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语言符号的研究不再停在任意性的研究上,象似性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从次要矛盾转换成主要矛盾。这也反映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文化人类学家ClaudeLeviStrauss认为:“从先于经验的角度看,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从后于经验的角度看,它不再是任意的”。从一个角度证明任意性和象似性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
语言符号的研究表明: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理据性是一个普通潜在的动因,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论证性,它们共同成为语言符号
[4](P58~59)
的同等重要的,辩证统一的自组织原则。参考文献:
[1]朱永生1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1外语教学
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2,(1):2~71[2]德・索绪尔1蜚声校注1普通语言学教程[M]1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01[3]王德春1认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兼评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1外国语200l,(1):5~71[4]王艾录,司富珍1汉语的语词理据[M]1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