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高三】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10 诗歌鉴赏

2022-04-03 来源:步旅网
考点10 诗歌鉴赏

[2016 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 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理解诗句“一洗万古凡马空”的含意。结合诗作看,这句诗是杜甫对曹霸所画玉花骢的赞叹之辞。曹霸画技过人,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形神兼备,其他画工所画“凡马”与此马相比黯然失色。第二问,可结合诗中描述曹霸画马情景的诗句,概括曹霸画马前的准备,画马时的具体情景,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中对于曹霸画马的高超画技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亦有侧面衬托。题目要求分析诗人突出曹霸高超画技所作的铺垫,通读诗作,可从其他画工画马不成功及真马的神采不易捕捉两方面进行分析。而这正照应诗中“画工如山貌不同”“迥立阊阖生长风”两句,可结合这两句组织答案。

[2016 新课标全国卷丙卷(Ⅲ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

1.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2016 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北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关键词语。诗句运用了对仗(对偶)手法,“残”“废”写出了陵园的荒凉情景,“泣”字采用拟人手法,寄托了京都百姓的哀痛。情景交融,使人感慨万千。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着眼于梳理诗歌中的事件。阅读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从北方金人统治

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悲惨经历。诗歌通篇都是这位“北人”说的话,这种口吻就显得自然真切,叙事中带有凄凉感与孤独感,情感十分明显。同时,叙事中的对比也十分鲜明,如权贵的歌舞升平、不问军情与百姓的心系故国形成对比,主人公亡国前后的境况也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了百姓的流离之苦。

[2016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答案

(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属于炼字型的语言鉴赏题,对于“望”字与“空”字的使用效果,应该结合诗歌的标题、正文,联系诗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的类型和特征分析。答“望”好,可从诗的题目和诗中所写景物角度分析理由;答“空”好,可从诗歌所写景致的特征及诗人的心态的角度分析理由。

(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具体的诗句从情与景两个角度分析。从景物描写角度分析,可知景物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属于动静结合手法。从情与景的关联的角度分析,可知属于寓情于景。

(3)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在分析、把握景物与诗人情感的基础上作答。通读全诗,不难看出,“闲”既指景闲,又指人闲。“人闲”是因为人陶醉于美景之中,并且人有着闲适自在的心境。

[2016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案

(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2016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

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016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西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

1.A 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2016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

1。D A项,“白雪”和“清江”都是名词,从词语结构的角度分析,都是偏正式结构。B项,“诸弟”“一身”都是名词,“诸”“一”都是表述数目的词语。C项,“供多病”和“答圣朝”都是动宾短语,“供”和“答”是动词,“多病”“圣朝”都是偏正式结构短语。以上选项均符合对仗特征。D项,“时极目”与“日萧条”无论是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不对应,不符合对仗要求。

2.D A项,“西山”“南浦”都是野外的景象,但这是诗人在还未出城时想象的景象。B项,“海内”“天涯”写“诸弟”与诗人天各一方,这两个词不是“望”见的景物描写。C项,“迟暮”指诗人暮年,“涓埃”指诗人认为自己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这两个词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无力报国的郁闷之情,与“望”无关。D项,“出郊”点明是人到郊外去,“极目”写诗人远眺,切合题目“野望”的内容。

3。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

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感伤和无力报国的无奈;尾联通过诗人看到的野外景色,表达了对家国之事的担忧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