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温州联考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1.2015·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此处“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
A.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D.历史典籍与碑刻史料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鉴别。据所学知识,“纸上之材料”是指造纸术的发明,纸上记录的文字;“地下之新材料”是指考古发现的甲骨文,故C正确。
答案:C
2.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看,造纸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的,经过皇帝下令推广。火药虽然来自炼丹术,但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支持,炼丹家不但无法生活,更没有炼丹必需的设备和原料。各朝的天文机构——司天监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的历法改革。由此可以看出( )
A.古代科技发明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B.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C.统治者的支持是古代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 D.古代科技重视实验、推广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述科技的发展,都没有离开统治者或政府的支持,这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对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B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求善而不在求真 B.缺乏理性精神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
1
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所以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年 1277年 1279年 1281年 1582年 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 )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答需要观察表格中科技成就。据表中历法编订、“四海测验”“敬授民时”等主要是重视实践和实用。
答案:A
5.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D.科举考试的束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主要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其中封建专制的阻碍是其根本原因,故选A。B是外部环境,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可排除。C、D都从属于A,故A是主要原因。
答案:A
北京期中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6.2015·
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分析材料,依据“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三种发明……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并联系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内容思考,促进了西欧
2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7.《墨子·公孟》中说:“儒者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诵《诗三百》。”《楚辞·离骚》《九章》中《涉江》等篇的末节都有“乱曰”,“乱”既是内容的总结,也是标识音乐的末章。这说明先秦文学具有 ( )
A.综合性 C.随意性
B.创始性 D.写实性
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的文学可歌唱、可朗诵、可演奏等,说明了先秦文学的综合性,故选A。B、C、D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嘉兴模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8.2015·
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
》而后,就可以谓之绝
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 响。”其中的“《
》”最有可能是( )
解析:关键信息:清朝、讽刺小说、旨微而语婉。解答本题应从时间信息与小说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从时间上看,《封神演义》《三言二拍》为明代小说,A、B排除;C、D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是志异鬼怪故事,不符合题意,而《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符合题意,故C正确。
答案:C
唐山摸底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9.2015·
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解析:唐末五代时期,随着商业活跃,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能够提供日常实用图书的书坊,受到市民的欢迎。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A、C不符合史实。宋朝重文
3
轻武,D与题意相反,故答案为B。
答案:B
广东联考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 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10.2015·
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
A.玉面人的特征
B.玉面人的年代
D.鼎内壁的小篆
C.扁足青铜方鼎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汉字的起源演变。根据所学玉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盛行于商周时期;而小篆是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可知答案为D。
答案:D
哈尔滨测试阎立本在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画的11.2015·《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后来所画的《永徽朝臣图》都是描绘当时文臣谋士的大型作品。贞观十七年(643年)画的《凌烟阁功臣图》,更是继汉代麒麟阁及南宫云台画功臣像后为表彰功臣勋将而进行的重要创作。这些作品的主要功能是 ( )
A.表彰功臣勋将
B.为巩固政权服务
D.歌颂王朝的威德
C.描绘重大事件
解析:据题干中绘画的名称和内容,主要描绘了唐代文臣谋士及功臣勋将的事迹,其实质是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为巩固政权而服务,故选B。
答案:B
12.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意在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所述文化现象是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为适应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4
——《汉书》
材料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三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
——摘引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诗风有何不同。分析其社会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中叶后小说的主要特点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一汉赋的数量和内容并结合汉代的时代特征概括回答。第(2)题,结合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及他们所处的不同对代特征概括回答。第(3)题,依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特征回答。第(4)题,从文学和时代的对应关系回答。
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 (2)诗风: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
(3)特点:神魔、世情小说盛行。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思想文化专制。
(4)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时代促进文学的发展。 苏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14.2015·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
5
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归纳理学与文艺复兴对待思想态度的不同;从社会环境、经济等角度分析不同的原因。第(2)题据材料二紧扣文学主流形式,从宋词特点角度归纳表达形式的特点;从市民生活需要、文人的理想等角度归纳原因。第(3)题从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角度分析难以推广的原因。第(4)题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方面归纳不利因素。
答案:(1)不同: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原因: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资产阶级,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2)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3)原因: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商业的影响力小。
(4)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落后;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