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2024-08-20 来源:步旅网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一、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根据《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内容显示, 截止xx年年底, 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765万余人, xx届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是91.7%和92.1%, 均有8%左右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没有找到用人单位就业。然而随着全国招生制度的改革, 各高校每年扩招学生, 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否, 不仅影响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基于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急剧需求, 综合提升全民的素质, 我国大规模的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扩大招生的规模, 这也造成了每年我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局面, 如图1所示, 我国每年毕业生人数从xx年至xx年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1 xx-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

由图1所示, 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 从xx年至xx年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 到xx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则达765万人, 比xx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352万人, xx年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 __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

会时说过, 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如此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社会, 不仅给社会就业资源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压力。

(二) 大学生期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人才需求旺盛, 中西部地区人才需求相对较少, 但是近几年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其他一些边远地区及经济水平相较落后的城市则仍显示需求不足。在经济发达地区中, 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则被大部分学生作为就业城市的第一选择, 这样的因素也造成了众人同挤“独木桥”的现象, 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则“不屑一顾”。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 国家就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国家政策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 针对我国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 就业竞争的逐步增强, 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政策和体系, 但是在诸多的就业政策及体系中, 一部分有效缓解了相关形势,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只起到了短暂解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例如, 我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对失业大学生发放就业补助的措施, 虽然能短期解决大学生就业出现的困境, 然而根本性问题却没有解决。

(二) 高校相关就业指导服务不足

正确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制定就业规划或者择业的时候能够对自身或者岗

位进行一个准确、全面地定位, 从而能够客观有效地实现就业。所以说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全国高校虽然都配置了相关就业指导服务,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凸显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 这也使得高校大学生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及对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不了解而无法顺利就业。当前,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多由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辅导员教师组成, 但是相应的就业指导知识和技能却明显不足。

(三) 毕业生就业认知不够准确

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于就业的相关认知不够全面和准确。一方面来说, 大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期望过高, 远超过自身的条件和水平。这也是由于大学生在制定就业规划之时对于自身以及就业职位没有进行理性客观全面地定位和评价, 从而造成就业目标设立过高, 包括对就业的薪资水平、就业所处的环境等都设定的超越了实际的情况水平;另一方面来说, 大学生逐步形成的就业心态不够完善。大部分毕业生到择业时仍多以“工资高低水平”、“就业的发展前景”等作为选择岗位的指标。

(四) 用人单位选择聘用人才的观念与机制不完善

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的时候偏爱名牌院校、高学历。随高校招生规模扩大, 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这也导致了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毕业生人才市场的充斥使得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设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包括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具备与否, 工作能力的完善与否等因素都成为了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的标准之一, 这也导致了一般的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四、大学生就业现状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一) 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 构建有效机制

政府应针对当前就业形势颁布积极应对解决就业现状及就业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从而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宏观引导。一方面, 政府可以和高校建立长效对接机制,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政策熟知人员到全国高校进行相关宣传, 通过宣讲会或者互动等形式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全面熟知当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 同时政府也应颁布有效的鼓励和激励政策, 提升大学生选择服务基层的意识。另一方面来说, 政府也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大学生迈入社会之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从而能提前感知工作岗位, 进一步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 高校应做好就业指导教育

高校应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一方面, 高校应该针对各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 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除了要求该教师队伍加强自身学习以外, 还可以邀请就业指导相关专业培训机构或者具备职业规划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 传授相关就业指导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 高校应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予以纳入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组成模块, 因而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在不同学年均应安排不同阶段对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三)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从而客观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首先, 大学生应客观准确的认识自己。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应该避免考虑“工资水平高低”、“发展前景好坏”等因素, 而是更多地考虑是否适合自身, 以及能否实现自身价值, 提升自我的综

合能力等因素。其次, 大学生应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制定一份详细、全面、客观的职业规划, 针对所处的不同阶段来制定详细的计划, 包括学习了哪些专业知识, 掌握了哪些技能等。

(四) 用人单位应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

作为用人单位, 应积极与高校构建合作互动的平台, 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企业应该定期与高校建立沟通交流, 开展岗位对接活动, 将用人标准反馈给学校, 使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 设计就业指导方案, 从而培养大学生更加有效丰富的专业技能与能力。

__

[1]焦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探析[J].黑龙江 教育学院学报, xx (04) :98-101.

[2]谭晓兰.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xx (09) :148-150.

[3]任鹏飞.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 xx (09) :193-194.

[4]邵凌云.基于企业用人标准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xx, 21 (1) :54-56.

[5]曾淑文.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路径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 xx (02) :94-96.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