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例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张鲜惠 张亚彬 兰小鹏
摘要:目的:监测我院七年内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的Microscan Walkaway 40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但近两年出现耐药菌株;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和广谱青霉素类的耐药率>9O%;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都在30%左右;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50%。结论: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问题日益严重,应监测其耐药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Objective:To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Method:We used Microscan Walkaway 40SI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system to analyze 905 enterobacter cloacae samples. Results:Enterobacter cloacae mainly cause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sensitive to imipeneln.The bacteria showed a resistance rate as high as 90% ~100% against first generation cepholoporins and Penicillin antibiotics, nearly 30% against 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Piperacillin/Sulbactam, and 50% against other antibiotics. Conclusion: Enterobacter cloacae shows high Multi-drug resistance rate,which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We should monitor the trend of drug resistance rate,and to instruct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clinically.
阴沟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应用,阴沟肠杆菌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多重耐药逐年增加。本文回顾性的总结2004年至2010年七年内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分离出的905株阴沟肠杆菌,初步分析其感染状况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微生物感染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作者单位: 350025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福州总医院临床医学院(张鲜惠);
350025 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研究所(张亚彬,兰小鹏) 通讯作者:兰小鹏,E-mail: lanxp @sina.com
1.1 菌株来源:菌株来源于2004年至2010年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包括痰、尿液、血液、胸腹水、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
1.2 仪器与试剂:西门子公司的Microscan Walkaway 40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阴性复合板NC21(美国DADE Bering公司), 1.3 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细菌鉴定和药敏 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得最小抑菌浓度(MIC),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判定细菌药敏结果为敏感(S)、中介(I)、耐药(R)。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4 菌株来源: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 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亚种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耐药分析软件WHONET 5.0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菌株分离和分布:七年内共分离出阴沟肠杆菌905例,主要来自呼吸内科,老年科及ICU,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占50%以上,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阴沟肠杆菌的标本分布
临床标本 菌株数 构成比(%) 痰 464 51.2 分泌物 239 26.4 血液 64 7.1 尿液 82 9.1 其他 56 6.2
2.2 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迁:2004—2010年905株阴沟肠杆菌对常用的21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见表2。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和广谱青霉素类的耐药率均>9O%;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60%-80%之间;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60%;氨曲南的耐药率也在60%-90%之间;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联合不可逆的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时耐药率明显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都在30%左右;亚胺培南2009年之前100%敏感,之后出现耐药菌株。
2
表2 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迁 抗菌
2004-2006
2007-2008 n=335 R+I S 80.6 19.4 55.4 44.6 96.9 3.1 83.0 17.0 82.6 17.4 75.4 24.6 76.9 23.1 75.1 24.9 88.2 11.8 97.1 2.9 62.8 37.2 70.8 29.2 62.8 37.2 78.6 21.4 0 100 31.9 68.1 68.9 31.1 76.3 23.7 „
84.8 15.2
2009-2010 n=324 R+I S 83.5 16.5 48.5 51.5 92.2 7.8 92.1 7.9 64.6 35.4 65.2 34.8 73.9 26.1 66.4 33.6 95.3 4.7 98.1 1.9 57.3 42.7 59.2 40.8 34.2 65.8 64.5 35.5 13.4 86.6 25.9 74.1 66.8 33.2 61.8 38.2 44.3 55.7 64.9 35.1
药物 n=246 R+I S
氨苄西林/舒78.6 21.4 巴坦
阿米卡星 71.0 29.0 氨苄西林
96.9 3.1
阿莫西林/克84.0 16.0 拉维酸 氨曲南 85.3 14.7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头孢西丁 头孢唑林 环丙沙星 头孢吡肟 加替沙星 庆大霉素 亚胺培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 复方新诺明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妥布霉素
76.3 23.7 73.6 26.3 80.2 19.8 92.7 7.3 96.8 3.2 65.5 34.5 72.3 27.7 65.5 34.5 81.2 18.8 0 100 33.2 66.8 80.2 19.8 75.8 24.2 „
83.5 19.5
3
头胞哌酮/舒巴坦
22.3 77.7 32.5 67.5 37.2 62.8
“…”为未检测 3 讨论:
阴沟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肠杆菌属,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其感染引起多种疾病,小到皮肤感染,大到致命性的败血症。调查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51.2%,与国内大多数报道一致[1-3]。该菌在我院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内科,老年科以及ICU三个科室。呼吸内科患者多数有呼吸道的基础疾病以及使用过大量抗生素,老年病房患者多数高龄、免疫功能低下且合并多种疾病,ICU病区患者多进行机械通气、侵袭性治疗等,这些都是导致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的多种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阴沟肠杆菌也不例外,由于其产生AmpC酶、ESBLs酶等多种β内酰胺酶,使其对多种抗菌素产生耐药[4-5]。本药敏试验显示,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外,阴沟肠杆菌对其他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而且对广谱青霉素和一代头孢类的耐药率超过了90%。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然保持其较高的抗菌活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耐药菌株,这可能和碳青霉烯酶的产生以及外膜蛋白的缺失有关[6-7]。2009年之前,本院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之后开始检出耐亚胺培南的菌株,耐药率就高达10%且逐年上升,2010年为16%,两年内共检出42株。 七年内,除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外,其他的抗菌药均保持较高的耐药水平或逐年上升的趋势。阿米卡星耐药率从71%逐年下降到48.5%,可能是由于其耳毒性和肾毒性的作用使其临床上应用减少。相对应的,亚胺培南则是由于应用增加而出现耐药菌株,但是其仍然是目前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依然可以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疾病的首选药。
综上所述,要解决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其耐药问题,首先应当避免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尽可能的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消毒隔离等。其次,鉴于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高水平的耐药
4
率,临床上在治疗感染时应积极进行病原体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经验用药导致的无效用药和耐药株的产生。最后,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也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周光,沈定霞,罗燕萍,等.临床阴沟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特性的研
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340-342.
[2] 刘青华,王维平,常 纪,等. 354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析[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9,3O(17):2129.
[3] 李莉,齐艳,等.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
践,2010,23(2):133-134. [4] Paterson D L,Bonomo R A.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a
clinical update[J].Clin Microbiol Rev,2005,18(4):657-659. [5] 顾怡明,张杰,俞云松,等.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
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 1321—1324. [6] 张肖,宋诗铎.2株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4):303-306.
[7] Behera B,Mathur Das A,et a1.Ertapenem susceptibility of extended spectrum 13-1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at a tertiary care centre in India[J].Singapore Med 2009, 50(6):628—632.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