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方案(二分部)

2021-04-15 来源:步旅网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兰渝铁路LYS-12标段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

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中国交通建设

CHINA CONMMUNICTONS CONSTRUCTION

二OO九年十月

目 录

编制说明„„„„„„„„„„„„„„„„„„„„„„„„„„ 2 工程概况„„„„„„„„„„„„„„„„„„„„„„„„„„2 安全体系„„„„„„„„„„„„„„„„„„„„„„„„„„3 风险策划控制„„„„„„„„„„„„„„„„„„„„„„„„7 危险源安全技术措施„„„„„„„„„„„„„„„„„„„„„8 应急管理„„„„„„„„„„„„„„„„„„„„„„„„„„17 专项技术处理方案„„„„„„„„„„„„„„„„„„„„„„17

1

隧道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为保证兰渝铁路LYS-12项目部二分部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和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订合同段隧道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上述工程施工前,技术人员向班组长、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并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

1.2采用的标准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 JTJ 076-95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本项目的合同、招投标文件、图纸等 2、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到重庆段LYS-12标项目部第二分部全长30.4km,路线起讫桩号为D1K765+980~D1K792+474.131、DK811+500~DK815+385。本工程由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涵洞工程等组成。主要隧道有: 福家沟隧道、罗盘山隧道、大山寨隧道、大宝山隧道、蜂子岩隧道、大树垭隧道、郑家坝隧道、千丘田隧道与大山寨左右联络线共10条隧道,正洞隧道总里程7.1Km,联络线里程1.1 Km。其中大宝山隧道长2297与千丘田隧道1802米为本段隧道控制工程。

2

我部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起点位于地处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华凤镇,终点位于南充市嘉陵区移山乡,途经过新建镇,西兴镇、木老乡、曲水镇。

3、安全管理体系 3.1安全目标:

(1)杜绝因工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严防重大爆炸、火灾、坍塌和交通事故;(3)年重伤率、轻伤率分别控制在0.5‟、3‟以下。

3.2安全管理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指派一名副经理主抓安全工作。项目部必须设立单独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隧道施工作业队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

3.2.1安全生产管理部职责

(1)协助项目安全副经理工作,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2)修订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制订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

(3)参与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编制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4)组织本项目定期安全生产大检查,按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

(5)参加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定期向公司安全质量部报告安全生产状况。

3.2.2安全员职责

(1)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于违章作业及时进行制止;积极协助有关领导组织生产安全检查或专项安全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监督实施。

(2)督促作业人员合理使用劳保防护用品,做好防尘、防毒、防职业病工作。

3

3.3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纵向到基层班组、作业工人,横向到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

3.3.1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1)贯彻落实国家、行业、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 (2)明确本项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3)履行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合理配置人力、物资、机具、资金等要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工地建设。

(4)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施工生产全过程。

(5)经常听取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推广科学管理经验。

(6)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7)组织制定本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和伤员抢救工作,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不得隐瞒、虚报和故意拖延不报。

3.3.2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其安全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指示、决议,组织制定、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措施计划等。

(2)贯彻“五同时”原则,监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和职能部门职责履行情况。

(3)指导业务部门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开展重大事件应急响应工作。

4

(4)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3.3.3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其安全生产责任是:

(1)组织识别重大危险源,编制、审定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和安全施工、防护措施,对其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负责。

(2)主持项目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验收,严格控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设备、设施投入使用;使用中的设施、设备,按规定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4工程管理部安全职责

(1)负责参与重难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风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核工作,提出方案优化意见和建议。

(2)参与大型非标设备的设计检算和验收工作。 3.3.5设备物资部安全职责

(1)负责起重设备、施工机械车辆、压力容器、变配电设备及电力线路的验收工作。

(2)负责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进行检查,保证采购使用合格产品。

3.3.6办公室和医务所,负责职工健康检查,指导防尘、防毒等卫生工作。 3.3.7公安派出所,负责交通、消防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3.8财务部,负责对项目安全生产经费计划进行审查,确保安全生产经费及时、足额投入。

3.3.9队长的安全生产责任

(1)了解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合理组织劳动力,对有禁忌病的职工、有禁忌的工作岗位,不得安排其从事相关作业活动。

(2)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停止施工,组织事故抢险,防止事故扩大,按程序

5

立即上报。

3.3.10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

(1)带领班组员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制止“三违”行为。

(2)作业前,要对拟用机具、设备、防护用具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 3.3.11操作工人的安全职责

(1)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安全技术交底,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按规定佩带个体防护用品。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2)作业前要对工具、机械、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向领导报告。

(3)对因违章操作、盲目蛮干或不听指挥而造成事故和经济损失承担直接责任。

3.4主要安全管理制度

(1)火工品管理制度:爆炸物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必须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爆炸物品的发领,必须坚持“受检在前、审批在后,实物领用”的原则。爆炸物品的使用,必须坚持“事前检查、事中控制、事后记录”的原则。爆炸物品的清退,必须坚持“有效控制、及时清退”的原则。

(2)安全教育制度:工人在上岗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重点岗位的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施工纪律进行培训和考核。

(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从事特种作业的爆破工、起重工、电气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必须严格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获取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才能上岗。

(4)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消项制度。要定人、定措施、定经费、定完成日期。

6

(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实行项目部安全工程师给施工队进行安全交底,施工队安全员给工班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的二级负责制。

(6)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电气设备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洞内外用电必须有专职电工负责,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维修电气设备,严禁私自接线。

(7)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进入现场前进行查验。使用机械坚持“两定三包”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

(8)人员进出洞登记制度:进洞人员必须进行逐次、逐员、全额清点登记,建立人员进洞登记薄,专人负责。项目部要对工地所有人员建立个人档案,要有年龄、籍贯、性别、身份证号等详细记录。

(9)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规定,发生事故必须立即上报,不得隐瞒。

4、风险策划和控制

工程开工前,对隧道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并采取控制措施。

4.1危险源种类

隧道施工存在的危险源主要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涌水淹溺、突泥突水、坍塌、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4.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活动的不安全因素、设备设施和周围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等方面,对隧道施工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现有的预防措施不能防止事故发生的,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列为重要危险源,其他可能造成伤害的判定为一般危险源。

4.3风险控制和管理

对评估出的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危

7

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

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台帐,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予以公示,并在其部位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项目部应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管理,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全面准确的掌握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加强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编制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演练。 5针对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措施

隧道施工是高风险作业,应抓好如下工作:在一般地质地段施工时,主要抓好开挖、出碴、支护、衬砌、辅助作业等环节的控制,每道工序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在不良地质地段,除按一般地质地段抓好各道工序的控制以外,重点做好方案的预控。

5.1一般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开挖

(一)危险源:塌方(塌坍、掉块)、爆炸(炸药、雷管、高压风管爆管)、高压水管爆管、触电、钻孔台架倒塌、钻孔台架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

(二)控制要点 1、钻眼

(1)钻孔台车的安全:钻孔台架主体结构必须有专门设计,加工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台架的安全稳定,作业平台上钢筋围栏的高度应大于1.0m。

(2)检查清理危石,确认掌子面的安全:施钻的人员和安全员在钻眼前,同时应检查掌子面、拱顶、边帮安全状况,清理掉松动的危石。

(3)检查有无瞎炮:进入掌子面后首先检查有无瞎炮,如发现有瞎炮,

8

应立即通知爆破工,对瞎炮进行处理,不得在原炮眼里继续打眼。

(4)高压风、水:高压风、水管线必须经常有专人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其爆裂伤人。

(5)供电线路:台车上的供电线路要经常检查维护,上人之前必须先检查,后上人。

(6)防止机械伤人:使用风动凿岩机前,应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管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是否弯直,是否堵塞,凿岩机支架应放置稳定。

2、装药

(1)爆破器材加工必须在专用加工房里进行,加工房要远离洞口不少于50m以外适合的地方,当洞口距开挖面大于一定距离后,可在洞内附属洞室等适当地点设临时加工房,严禁在加工房以外任何地方加工爆破器材。加工爆破器材必须使用合格的专用雷管钳连接。加工好的爆破器材运到装炮点后,应分别放在安全地点,必须有专人全程管理。

(2)清除炮眼内杂物:在清除炮眼内杂物时,要通知在场人员注意躲避。

(3)分工划片装药:在装药前,应针对炮眼的布局和装药规定,规范装药的顺序和安全有效的装药程序,划片分工负责,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相互碰撞。

(4)应用木棒装药:装药时必须用木棒轻轻送进,轻轻地捣实,严禁用力强行装药。起爆药不得捣得太实。严禁使用金属棍棒装药。

(5)封堵好装药炮孔:严禁擅自增加装药量。炮眼封堵使用炮泥或者专用的封孔材料,不允许使用石硝或其它物品封堵炮眼。

(6)一旦开始装药,在炮眼20m范围内不准继续钻孔作业,严禁边钻孔边进行装药作业。不允许在装药区域内进行与装药作业无关的其它工作,尤其是电、气焊、金属切割。装炮区的所有机械或机具必须停止运转,撤到安

9

全距离以外。

(7)为防止中途停电,装药人员要带有安全灯具。

(8)要专人专车负责爆破器材的领取和运输,炸药与雷管药分车装运,每次剩余的爆破器材应立即送回指定的保管库房。

3、起爆

(1)隧道爆破作业必须统一组织指挥,实施爆破前,所有人员必须撤离起爆现场,其安全距离为:

a、独头巷道撤离不少于200m; b、相临的上下坑道撤离不少于lOOm;

c、相临的平行道、横通道及洞与洞之间撤离不少于50m; 4、贯通安全

当在同一隧道两个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担任掘进的单位必须加强联系,服从统一协调指挥。两工作面距离接近余留8倍循环进尺时,另一端停止掘进,将人员和设备撤走。并在安全距离处设置警示,禁止人员入内。

(三)检查内容和记录格式 1、检查人:工班长和兼职安全员。 2、检查频率:每班必检。 3、检查内容:

隧道开挖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检查内容 结果 状态(简述) 满足 不满 10

号 1 台架摆放是否稳定 2 危石是否清理 3 支护结构是否稳定 4 风枪是否完好 5 操作是否正确 6 风水管路是否完好 7 有无漏电 8 爆破器材加工是否在规9 有无专人防护

10 装药有无分区 11 操作是否正确 12 爆破前所有人员是否全 13 有无瞎炮 14 瞎炮是否处理 15 剩余爆破器材是否全部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二、出碴

日 (一)危险源:塌方(坍塌、掉块)、危石、机械伤人、运输交通安全。 (二)控制要点

1、装碴前和装碴过程中应观察围岩状况,发现松动危石或塌方征兆应通知领班人员,处理过后再行装碴。支护结构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2、装碴机械在操作中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辅助人员应随心留意机械运转,防止挤伤碰伤。

3、严禁超量装载,车箱边的危石应立即除掉,避免途中落石伤人。 4、装碴时发现碴堆中有残留炸药雷管,应立即处理。 5、非值班司机不得驾驶机车,司机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6、在机动车辆行驶频繁的地段不得行驶非机动车辆。

7、通过较大坡度地段、洞口、以及前面有障碍物时,必须减速鸣笛。 8、设置安全标志。在洞口、横通道口、狭窄的施工地段、道路危险地段、弃碴场边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突出“减速”、“小心”警示,必要时有专人指挥。

9、洞内交通严禁超车。会车时,两车间的安全间距应大于50cm;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两车间的安全距离应大于20m,洞内能见度较低时应予加大。

10、保证车况良好。在进洞前应对电路系统、刹车系统、照明系统进行检查,发现故障立即修理排除。同时每一辆车应携带适当的灭火器。

11、严禁混装。洞内所有运输车辆严禁人员和料具混装、人、碴混装。 12、所有进出隧道的人员必须走人行道,严禁扒车、搭车和与司机攀谈嬉闹。

11

13、卸碴应有专人指挥,在指定的地点卸碴,不得随意倾倒。车辆卸完碴以后,司机和指挥人员应检查车斗是否放下,确认放下后再行驶,防止车斗撞坏电线等建筑物。

(三)检查内容和记录格式 1、检查人:工班长和兼职安全员。 2、检查频率:每班必检。 3、检查内容:

隧道出碴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号 检查内容 状态(简述) 结果 满足 不满足 年 月 日 1 是否有松动危石塌方 2 是否有混装和超载现 3 检查是否有瞎炮? 4 是否有残留炸药、雷 5 机械设备是否完好? 6 作业范围内是否有无 7 班前教育是否进行? 8 安全标志是否明确? 9 运输车辆车斗是否放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三、支护

(一)危险源:塌方(塌坍、掉块、突泥、突水)、危石、设备触电、高压风管爆管、机械伤人、高处坠落、台架的稳定性、乙炔氧气的爆炸、电气焊引起的火灾、车辆安全。

(二)控制要点

1、支护前应检查确认掌子面、拱顶、边帮的安全状况,清理掉松动的危石,找顶清理危石时,遇有紧急情况及时通知的关人员及机械撤离。

2、作业时检查作业台架安放稳定,喷锚操作平台四周必须按四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挂安全网,配置登高扶梯,梯子要稳定地固定在平台上,不得晃动。

12

3、高压风、水、输料管必须经常有专人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其爆裂伤人。

4、检查是否漏电,如电焊机、喷射机、等用电设备闸刀、线路、漏电保护器、接地要联接完好,电线无破损、无漏电。台架上的供电线路保证不漏电,必须先检查,后上人。

5、乙炔、氧气的使用、摆放距离和防护要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防止爆炸。

6、台架上的小型工具要放入工具箱,防止坠落伤人。

7、运送材料的车辆严禁人料混装,严禁超宽、超载、超高、超速,装运残料要捆绑牢固。车辆行驶过程中必须遵守出碴车输的有关规定。

8、如发现支护结构有起皮、开裂、掉块等现象,应立即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补强。

(三)检查内容和记录格式 1、检查人:工班长和兼职安全员。 2、检查频率:每班必检。 3、检查内容:

隧道支护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号 结果 满足 不满足 1 是否发现有危石或塌方的述) 2 运输车辆是否有混装和超 3 作业台车上的栏杆是否符 4 风、水、输料管线是否完 5 检查是否有漏电现象? 6 乙炔、氧气的使用是否正 7 支护结构是否有起皮、开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内容 状态(简四、衬砌

(一)、危险源:台架坠落、坠物、砼输送管爆管、爆模、漏电、运输车辆的安全。

13

(二)控制要点

1、衬砌台车、作业台架必须有专门设计,加工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台架的安全稳定,防护栏杆的高度应大于1.2m。跳板、底板、梯子应安装牢固并进行防滑处理。

2、台架严禁超载堆放物品,工作台上、跳板上和脚手架上严禁乱堆乱放,应在台架上挂牌标明载重量,防止超载堆放物品,防止物品坠落伤人。

3、所有明火源必须与防水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免引燃防水板。钢筋焊接设备必须的隔离防护板供电线路必须与防水板保持一定距离。

4、所有通过衬砌台车的供电线路必须有绝缘措施,电焊机、振捣器、输送泵等用电设备闸刀、线路、漏电保护器、接地要联接完好,电线无破损、无漏电。

5、乙炔、氧气的使用、摆放距离和防护要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防止爆炸。

6、砼输送泵用前应连接好管路,对管道进行检查并试压。

7、运送材料的车辆严禁人料混装,严禁超宽、超载、超高、超速,残料要捆绑牢固。

8、在衬砌混凝土灌注时,必须按设计要求支撑好,两侧灌注速度和混凝土面上升高度要对称,灌注时随时检查支撑的稳定,防止衬砌台车偏压造成的爆模。

(三)检查内容和检查记录 1、检查人:工班长和兼职安全员。 2、检查频率:每次必检。 3、检查内容:

隧道衬砌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号 1 2

检查内容 作业台车上的防护栏杆是否符台架上的工具是否按规定要求14

状态(简述) 结果 满足 不满

3 运输车辆是否有混装和超载现 4 检查是否有漏电现象? 5 衬砌的支撑否支撑完好? 6 是否存在人、料混装? 7 乙炔、氧气的使用是否正确?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日 5.2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不良地质主要包括:软弱破碎富水围岩、岩溶地质、膨胀岩地质、岩爆地质、涌水。

(一)危险源: 除了具有一般地质地段所具有的危险源以外,还存在坍塌、突泥、突水、岩爆、初期支护结构出现大的垮塌。

(二)控制原则

1、软弱破碎富水围岩、岩溶地段: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地质预报获取的地质资料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修改施工参数。

2、膨胀岩地段:支护与围岩应紧贴,严格控制围岩变形。采用严防水、少扰动、早封闭的措施。施工期间应有专人监测,当围岩变形加速时,立即撤走人员。

3、在岩爆地段:可在掌子面钻孔、喷水释放部分应力,减弱岩爆危害。施工应有专人观测,发觉岩壁面发生响声,立即示警撤走人员。

5、施工中加强对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当发现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速率异常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将全部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6、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必须有应急预案,储备足够的抢险急救物资设备,如准备小导管、管棚长钢管、双浆液注浆机、管棚钻机、型钢拱架、泥浆泵、水泵等。

(三)检查内容检查记录

1、检查人:工班长和兼职安全员。 2、检查频率:每班必检。

15

3、检查内容:

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安全检查记录表

结果 满足 不满足 述) 1 有无针对性的地质预报? 2 有无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3 方案实施中有无检查?有无 4 有无应急预案? 5 有无物资的储备?数量是否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检查内容 5.3辅助作业

辅助作业主要指供水、供电、供风、通风排烟、排水、道路。 (一)危险源:空压机的压力罐、风管爆裂、高压水管爆裂、供电线路和配电设备漏电、水泵漏电、风机漏电、风筒着火、供电线路着火、道路失修、结构超限、交通失控。

(二)控制要点

1、空压机压力罐必须定期标定,高压风管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完好,防止爆裂。

2、高压水管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完好,防止爆裂。

3、供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必须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洞内变压器和配电柜必须放置在设计指定的地点,变压器洞室需做好防水、防潮措施。

所有供电设备和线路必须定期检查维修维护。用电设备必须采用“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一接地”,防止漏电起火或漏电伤人。

4、供电线路和通风管分侧挂设,防止电路起火引起火灾。

5、排水沟要通畅,防止积水损坏道路。反坡施工时,必须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6、道路必须经常性检查和维护,确保平顺、畅通。

7、钻孔台架、喷锚台架、衬砌台车、压浆修补台架等必须留有足够的净

16

状态(简

空以利车辆通行,设置明显的限界标志,车辆通行时,机具材料及人员不得侵入。

(三)检查内容和记录格式 1、检查人:项目经理部。 2、检查频率:每班必检。 3、检查内容:

××× 隧道辅助作业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号 检查内容 状态(简述) 满足 不满1 空压机压力罐是否定期 2 高压水管是否完好? 3 供电线路是否定期检 4 电气焊时有无隔离措 5 道路是否平顺? 6 台架等净空是否足够? 7 有没有设置明显的限界 8 人员有没有进行岗前培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日

6、应急管理

项目部成立工程项目管理重大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隧道队组织一支80人的反应快速的应急救援队伍。项目部建立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理机制,制订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施工现场处置方案,配齐所需的应急设备和救援物资,定期组织演练。

7.专项技术处理方案 7.1隧道坍塌事件

(1)防坍塌事故发生,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施工员及安全员,各班组长为组员的救援小组,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地进行抢救或处理,其他人员作协助工作。

(2)发生坍塌事故后,项目经理迅速赶到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组织施工人员紧急撤离至

17

安全区域,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班组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急救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送外抢救,执勤人员在路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

(3)如果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按预先分工进行抢救,架子班组长组织所有架子工进行倒塌架子的拆除拉牢工作,并防止其他架子的倒塌,如有人员被砸,应首先清理抢救被砸人员。如事故严重,应立即上报省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并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

7.2 隧道爆炸事故

隧道内发生爆炸事故,应疏散人群,全部撤离至安全区域,查明爆炸类型(火工物品、化学物品、瓦斯等)并发出警报,召集人员持抢险救护装备,迅速赶到现场救护,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尽可能控制事故在最小限度、减少危害性、减少伤亡人员,紧急上报施工负责人,高监办,工作站,省指挥部,同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派出所报警,清楚说明发生爆炸标段,时间,地点,方位,爆炸类型及爆炸威力大小等情况。启动项目部爆炸应急救援预案。

7.3 隧道机械伤害事故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项目经理要迅速赶到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及时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件发生。执勤人员在路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事故处理、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事故严重,应立即报告省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并启动项目应急救援预案。

7.4 隧道运输事故

隧道内发生运输事故,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事故抢救,利用各种工具,设备将伤员救出, 并保护事故现场。 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伤势严重应立即转送之所在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 启动项目部运

18

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5 隧道电、水、火、气体事故

如遇到电、水、火、瓦斯及不明气体发生危害,现场人员应按以下方法避灾抢救:

(1)隧道内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或用干燥的木棒或绝缘物挑开身上的电源,关闭开关。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将其抬到新鲜风流处,平放,并解开衣裤,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急救。急救是需要耐心,防止“假死”现象,并且不要打强心针。

(2)隧道内施工中发现大量涌水时,就立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离安全地点,利用抽水设备,加大抽水量,如水势急,冲力大,有人员被冲走,应尽快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利用各种救护方法施救。同时上报情况。

(3)隧道内发生火灾,准确确定火源位置,火热大小, 并迅速向外发出信号。及时利用现场消防器材灭火,控制火势大小,组织人员撤离火区。如火势不能扑灭,应急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 寻求帮助。

(4)隧道内发现瓦斯或不明气体,应及时加强通风,采取防范措施。如发生瓦斯爆炸及发现不明气体,就做好自救工作,迅速协助伤员一齐撤出到通风安全地区。有人受到有毒气体伤害,应将其运至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区,并立即检查伤员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注意保暖,同时保持伤者呼吸畅通。如受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停止但心跳仍挪动,要立即着搓摩他的皮肤,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脏停止,应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如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等窒息,情况不严重时,抬至新鲜风流中稍作休息,既会苏醒。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在皮肤搓摩后进行人工呼吸。情况严重时应立即拨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

7.6民用爆炸物品及危险品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民用爆炸物品亦称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对民用爆炸物品及危险品的储存、销售、够买、运输、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指挥部下发的《民爆器材管理办法》、《爆破安全管理措施(试行)》有关规定执行:

7.6.1民用爆炸物品爆炸事故

19

①爆炸事故分类:

A、爆破事故,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的等发生的。根据其责任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类。

责任事故:属于个人的,又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因生产指挥、调度错误或强令他人违反规定而导致的爆炸事故,应视为责任事故。

非责任事故: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未知领域的技术问题造成的事故。如地震、暴风雨袭击、外来飞行物的冲击等造成的事故。

② 爆破案件(破坏事故),即利用爆炸方式进行破坏或蓄意伤害他人、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

③爆炸自杀,即利用爆炸方式把自己炸伤或炸死,对国家财产或公共安全没有造成一危害的。

7.6.1.1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①明火和表面高温引起的爆炸与预防。在储存、运输爆炸物品时, 绝对不允许明火存在、接触明火或表面高温。

A、严禁烟火, 在储存民爆物品的场所不允许有烟火存在,如火柴、吸烟、生活取暖、做饭、任意焚燃废品废物等。

B、电器设备,线路应保证正常良好,如电器开关、电灯、电线、仪器、仪表等电器设备,由于接触不良或绝缘损坏、漏电、短路等发生火花引起火灾,以致扩大燃烧进而引起爆炸,故平时要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的循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接触爆炸物品的电器设备通常采用防爆型,电缆多用铠装电缆或穿入套管内使用。

C使用运输工具注意防止漏电产生电火花,或汽车排烟带出火星,通常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引动排烟方向,在管口设安全罩等。

D为防止散热,保证隔热,采取绝热保温措施,否则将造成表面高温,若与火炸药直接接触可能引起分解自然。通常保温、采暖最好使用热风,若使用散热器采暖应该使用热水而不宜使用蒸气作为加热介质,散热器表面温度不应超过80℃,而且要求表面光滑便于清洗落在其上爆炸性粉尘。进入或经过危险工房内的蒸气管道,必须用绝热材料包裹,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火炸药存放应与热源保持一定距离。不能过于临近,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自燃。

20

②摩擦与撞击引起的爆炸及预防。

由于火炸药等爆炸性质在坚硬的物品间摩擦或撞击,发生局部过热可达到燃点或爆发点以上,摩擦撞击的明火也能燃烧或爆炸。多数是由于工房、设备清理不净,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等造成。为防止摩擦、撞击、避免金属间互相撞击产生火花,要使用软质材料,如橡胶、塑料或有色金属。

③易燃品与爆炸品自燃的预防。对于存贮时间较长的火炸药等爆炸品,应按规定检查分析影响贮存性能的有关项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暂时贮存的爆炸性物品,严格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尤其是夏天)或靠近热源,以防止由于局部温度升高,热量积聚,散热不好引起自燃着火。

库房存放的火炸药等爆炸性产品,要注意通风、防潮、隔热、防止堆积密度过大,不宜散热,检查不便等。最理想的贮存条件是存贮在干燥、通风的洞中。

7.6.2 应急程序

①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爆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及指挥部。同时,迅速联系119、120处理事故现场。

②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不得拖延、推诿。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民爆物品和危险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查、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对危险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③查明人员伤亡情况,估算经济损失等情况,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形成文字材料报告省指挥部。

7.7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的减少特种设备特大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1

和铁道部有关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制定本预案。

7.7.1 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特大事故,是指在本工程项目内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大人身安全和特大财物损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特大事故:

①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泄露、爆炸事故; ②压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7.7.2 预防与应急救援措施

①空压机等在作业过程中应防止触电或因燃料燃尽,空磨时间过长,导致爆炸,引发大火的事故的发生。

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事故后,为防止事故扩大,锅炉的燃烧剩余应用水熄灭,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所有阀门应迅速关闭或采取堵漏;对可燃气体和油类应用砂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设置隔离带以防火灾事故阿蔓延;对受伤人员立即实行现场救护,伤势严重的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现场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风雨盔、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气呼吸器等进行呼吸防护,进入现场关闭所有通风阀门或采取堵漏,并将救出人员抬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救护,中毒严重的应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火灾发生会伴有浓烟、火光,产生大量的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时,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等燃烧时还可能产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氢等毒气;苯、汽油等易燃液体燃烧会产生有害的苯、汽车蒸汽。因此,参与消防灭火和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采取或掌握灭火过程中防烟防毒的基本措施:(1)发生室外火灾,消防人员一般不要站立在着火点的下风侧,避免吸入烟气晕倒。(2)发生室内火灾,消防人员进行扑救前,应先打开门窗。若火灾发生在地下室,消防人员灭火时还应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险。(3)发生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的火灾,消防人员在扑救时一定要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戴安全帽,防护衣鞋等。过滤式防毒面具应根据化学毒剂和有害气体的种类选用相应类型的滤器罐。当空气中氧气浓度降到18%以下,毒气气体浓度在2%以上时,各种型号的滤器罐都不起滤毒作用,应停止使用滤毒罐,改用氧气呼吸器。 如果发现抢救人员有头

22

晕、恶心、发冷等中毒症状,应立即撤离火灾现场,让其安静休息,吸取新鲜空气,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7.7.3 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程序

①发生安全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并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指挥部,移动式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异地发生事故的,还应同时报告设备使用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事故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同时,迅速联系119、120处理事故现场。

②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救援组,实施现场救援工作和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和损失加重,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③特大事故现场救援预案组到达后,根据省指挥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听取事故发生单位的汇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抢救方案,并按分工组织实施。

7.8机械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止突发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害,结合本项目特点,制定本预案。

7.8.1 各单位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经常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排查设备故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

7.8.2 各单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并熟悉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及安全技术要求,严禁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7.8.3应急救援措施

①漏电触电。若机械设备出现漏电触电现象,当事人应及时向工区负责人或应急小组报告,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若操作人员触电后,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实施抢救。

23

②刹车失灵。上坡时出现刹车失灵,不能脱档,松掉油门,靠边行驶,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下坡时出现刹车失灵,挂低速档行驶,不能将发动机熄火,靠边行驶,行驶至平坦的地方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报告物机部处理。

③提升设备事故。当提升设备出现事故时,立即将现场人员迅速撤离,通知应急救援小组,组织人员对井架、电动葫芦(卷扬机)、连接件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

7.8.4 应急程序

①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负责人,事故报告事件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30分钟。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同时,迅速联系119、120处理事故现场。

②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救援组,实施现场救援工作和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和损失加重,确因抢险需要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③特大事故现场救援组到达后,根据省指挥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听取事故发生单位的汇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抢救方案,并按分工组织实施。

7.9 突发性地质灾害路段的作业施工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提高应急工作水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7.9.1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和或者认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7.9.2 监测和预警预报

①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有关部门加快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标段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24

②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各单位要配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

③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度,保障突发性地质灾害紧急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后,要立即摸清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省指、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④各单位要加强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联系,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该项目部要立即将预警预报信息通知到当地人民政府直至乡、镇和村庄以及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7.9.3 应急程序

①地质灾害发生后,省指、工作站、本项目立即启动三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发生地的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当地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报告,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②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根据灾情实际情况,及时动员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自知避险疏散。

③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撤销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宣布险情或灾情急期结束,并予以公告。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