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竞走:_______________(2)信然: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 7
阮后闻之:___________ 遂焚之: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借者无不皆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欲借而不敢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 阅读理解。
衡①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注释)①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②逮:到,及。③映:照耀。 [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______)
(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______)
(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______)
[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____ 以堙于东海:__
[2]这则神话选自______,精卫是神话中___的名字,传说是__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3]神话拥有无穷魅力就是因为它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读了这个故事,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练习。
卧薪尝胆 司马迁
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 反: 女: 振: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7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
炎帝(dí dì)之少(shǎo shào)女,名曰(rì 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ruò nì)而不返(fán fǎ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 mái)于东海。(《精卫填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用“√”画出。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故: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湮: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精彩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rì 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fǎn fā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选一选,填一填。 溺而不返(______) 堙于东海(______) A 喜悦 B 仇恨 C 悲伤 D 感激
[3]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她化为精卫要填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外阅读。
獐(zhānɡ)与鹿
王雱(pānɡ)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1]“王雱数岁时”中的“数”的读音是_____,“数岁”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何者是獐”中的“何者”的意思是( )。 A.为什么 B.哪一个 C.哪个人
[3]王雱____(A.认识 B.不认识)獐和鹿,这从文中“_________”可以知道。
[4]请写出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客大奇之”,你认为客“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析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
3 / 7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面的字词。
(1)尝:_______ (2)竞走:_______ (3)唯:_______ (4)信然: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你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_____) 沧(______) 孰(______) 汝(______)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理解。
借 衣
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①公起,为之摩②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③,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①掖:扶 ②摩:抚摸 ③恤:爱惜 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
4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冕求学(节选)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牧牛陇上_________ (2)窃入学舍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你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尝: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5 / 7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短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①。久之②,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③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释:①两不相下:不相上下。 ②久之:过了很长时间。 ③逐:追。 [1]根据短文内容,在( )里写出带点词语意思。
(1)耸毛竖尾。(__________)(2)白猫走入室。(____________) [2]哪只猫输了?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②,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③,茶毕,棹④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⑤,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⑥。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保叔塔:塔名。②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③昭庆:寺名。④棹:用桨划船。⑤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⑥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 ”画出来。
[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选文有删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纵百姓观之 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无恐色 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却安然沉稳,一动不动,毫无害怕的表情。”文中哪句话说的是这个意思?请用“_____”画出来。
[3]从当时情景看,为什么听到虎吼王戎并不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7
18.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
王戎( )( ),尝与( )( )( )游。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 )( )。唯( )( )(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 )。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选一选。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