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外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作者:孙哲
来源:《商情》2013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国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发展的步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管理和防范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研究,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全面走向市场、应对世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资料分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情况,借鉴外国优秀成果来发展本国风险管理事业。
【关键词】国外商业银行;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时期 一、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资产风险管理时期的相关研究;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的负债风险管理时期的相关研究;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时期的相关研究;第四阶段是20世界70年代后的资本充足率的风险管理时期的相关研究。
在资产风险管理时期,主要强调的是通过过度控制资产业务来防范风险。由于过度强调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银行的盈利水平非常低。即资产风险管理时期主要是以牺牲银行盈利性为代价换来银行的低风险。
在负债风险管理时期,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来扩充资本,防范风险。在此种理论下,银行由被动的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变成了主动加大资产的来源,使得银行对资金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在此时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Stigler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监管规则理论:已过的监管过犹不及。可以看出,在负债风险管理时期,经济发展对资金量的需求十分大,商业银行普遍需要政府适度的监管,需要一定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更好的扩充资金来源,防范风险。
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时期,强调的是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同等重要。此时期是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带来的。这个时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来实现资产来源去向的总量平衡,以此应对风险。即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时期是对资产风险管理时期和负债风险管理时期的综合考虑得出的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的措施。 在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时期,主要是强调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简称CAR)来确保防范商业银行的风险。在此时期,国际上统一了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即著名的《巴塞尔协议》。协议中规定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定为8%,且核心资本不得少于4%。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阶段比较著名的学者观点有Minsky(1985)提出的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假说,Robert C.Merton(1990)提出的功能性监管的概念,即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保证金融因素对经济起到稳定且持续的促进作用,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Mausser(1999)提出的“三角风险分解法”,以及Allen, Franklin(2001)强调的加强金融创新、完善内部风险隔离与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时期提出的观点相比于前三个时期理论更为完善,考虑的更为全面,通过控制资本充足率来防范风险更加科学的同时顾及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的防范以及全面的风险整合。
随着2003年7月美国COSO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报告的发布,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深入人心,报告中阐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也阐明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四大目标和八大要素。从企业内部出发,对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界定,对其构成要素、实施框架和策略也做出了有意的探索。此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对现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中国国内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进行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研究。目前主要体现在风险价值(VAR)、风险资本(CAR)、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等理论工具的解释上。纵观我国的研究情况,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可以归结为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观点的提出,现代银行风险也开始受到重视。1985年,中国国有银行的企业化改革作为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观点被提出后,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中国企业破产法》,该法案中明确指出:银行也要当成企业来对待,关于中国银行业是否面临风险、为什么具有风险,具有什么风险,经济金融界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此时期开始逐步建立了现代银行风险观。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最初是以化解已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为中心内容,主要强调不良资产的化解办法,是一种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后来开始把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来研究,分别从经济体制转轨、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等角度考察了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研究从各个方面逐渐深化。此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陆晓明(1999)提出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他认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具有集中化的数据库、分析、监督与评估和决策的特点。朱建峰(2004)对国外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就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针对性措施。葛林(2005)则介绍了欧洲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对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参考。赵佳敏等(2005)通过引入一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设计了基于RAROC的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现代商业银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与流程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较大的代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目前而言,研究主要注重于银行风险的防范,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监测和预警、管理策略等,已经超越了之前单纯针对于什么事银行风险以及什么是银行风险管理和其产生的原因,研究较为成熟。但是还没有提出一套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四清.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3(7):25-32.
[2]高寒松,韩复龄.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解析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3]秦海英.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风险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