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轨道交通七号线土建工程十一标
主体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市轨道交通七号线十一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五月五日
1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 - 4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 4 - 第三章 施工安排 ............................................................................................................................... - 6 - 3。1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 - 6 - 3。2施工工期安排 ....................................................................................................................... - 6 - 3。3节段划分 ............................................................................................................................... - 6 - 3。3.1分段总原则 ................................................................................................................ - 6 - 3。5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 - 6 - 3。5.1主体结构施工顺序 .................................................................................................... - 6 - 3。5.2车站主体结构浇筑顺序 ............................................................................................ - 7 - 3。5。3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 - 7 - 第四章 施工准备 ............................................................................................................................... - 9 - 4。1材料要求 ............................................................................................................................... - 9 - 4.2混凝土配合比 ....................................................................................................................... - 10 - 4.3现场准备 ............................................................................................................................... - 10 - 4.4场地准备 ............................................................................................................................... - 10 - 4。5劳动力准备 ......................................................................................................................... - 10 - 4。6机械准备 ............................................................................................................................. - 11 - 4。7技术准备 ............................................................................................................................. - 11 - 4.8施工现场管理 ....................................................................................................................... - 11 - 4。8。1现场管理 ................................................................................................................ - 11 - 4.8。2料具管理 .................................................................................................................. - 11 - 4。9机具准备 ............................................................................................................................. - 12 - 第五章 混凝土施工 ......................................................................................................................... - 12 - 5。1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 - 12 - 5.1。1混凝土搅拌 .............................................................................................................. - 12 - 5。1。2混凝土的场外运输 ................................................................................................ - 13 - 5。1。3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 .................................................................................... - 14 - 5.2混凝土浇筑 ........................................................................................................................... - 15 - 5.2。1基本要求 .................................................................................................................. - 15 - 5。2。2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 - 16 - 5。3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 - 16 - 5.3。1混凝土养护 .............................................................................................................. - 16 - 5。4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 - 18 - 第六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 - 18 - 6.1夏(雨)期施工 ..................................................................................................................... - 18 - 第七章 质量、安全和环境保证措施 ............................................................................................. - 20 -
2
7。1质量保证措施 ..................................................................................................................... - 20 - 7.2安全保证措施 ....................................................................................................................... - 20 - 7.3环境保证措施 ....................................................................................................................... - 21 - 第八章 突发情况应急预案 ............................................................................................................. - 22 -
3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11标新河街站主体结构施工图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新河街站工程简介 1、工程位置
本站位于沙湖与内沙湖之间,沿友谊大道布置,友谊大道道路红线宽60m.车站西侧为内沙湖公园,东侧为新生路泵站、武汉供电公司、阳光水岸住宅小区及地下车库、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西南侧为在建的商业建筑,东南侧为加油站及金盛国际家居广场。 2、结构形式
新河街站为标准地下两层12m岛式站台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右DK18+870。000;车站起点里程:右DK18+761.848;车站终点里程:右DK19+103。480 ;车站全长341。632m,标准段宽21。3米.采用单柱双跨结构,车站有效站台宽度为12m。车站标准段底板埋深18。03米左右,顶板以上覆土约3.52~4。44米。车站两端均为盾构区间,本站小里程端为盾构接收,大里程端为盾构始发。新河街站共设4个出入口,车站两端设置3组风亭,附属结构均为单层。 3、主体结构设计
本站主体结构采用顺作法施工,结构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与外包式防水层相结合的防水模式。 主体结构尺寸如下:
车站主体结构尺寸有:侧墙厚:800mm;车站主体顶板厚:800mm;底板厚:1000mm;框架柱:KZ1为900*900mm,KZ2为1100*800 mm,AZ2为900*700 mm,KZ3为1000*700mm,KZ4为1200*600 mm;BZ5为1700*1700 mm;梁:地下一层顶板框架梁WKL-1尺寸:800 (900)mm×1200(1100) mm;WKL-2尺寸:800 (900)mm×1400(1300) mm;地下一层楼板的框架梁1KL—1尺寸:800 mm×900mm;1KL-2尺寸:
- 4 -
1000 mm×900mm;地下2层楼板的框架梁2KL-1尺寸:1200 mm×2200mm;2KL—2尺寸:1400 mm×2390mm;2KL—3尺寸:1400 mm×2700mm;2KL—4尺寸:1200 mm×3100mm;车站主体结构纵断面见图1-1、2—2,横剖面图3-3、4-4、5—5、6—6、7—7、8—8、9-9详见附图。 4、主体结构混凝土设计
(1) 主体结构顶、底板及其梁、侧墙及壁柱:C35、P8防水混凝土; (2) 主体结构楼板及其梁、轨顶风道、楼梯板及梯梁、梯柱、扶梯柱:C35混凝土;
(3)主体结构框架柱:C50混凝土;
(4)主体结构顶板临时盾构孔及临时出图孔内后浇结构混凝土:C40防水混凝土、P8;
(5) 主体结构中板临时盾构孔及临时出图孔内后浇结构混凝土:C40普通混凝土; (6)盾构端头井回填素混凝土:C30;底板下素混凝土垫层:C20. 5、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项目 顶板混凝土 中板混凝土 底板混凝土 顶梁混凝土 中板梁混凝土 底板梁混凝土 侧墙混凝土 框架柱混凝土 数量 5526.7 2724。5 1115。10 1135。3 636.5 1294。8 6931。4 704 备注 C35/P8防水 C35普通 C35/P8防水 C35/P8防水 C35普通 C35/P8防水 C35/P8防水 C50普通 吨 主体钢筋(光圆) 605。9 - 5 -
主体钢筋(带肋) 5194.8 吨 第三章 施工安排
3.1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我公司专门组建了“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11标项目经理部”,全面代表公司组织、管理实施本项目工程,我部将在地铁公司和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履行施工合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全面工作,对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全面负责。具体组织机构及相关岗位人员如下:
项目部经理:胡俊楠
项目常务副经理:汤志军 项目部总工:刘建伟 生产副经理:张万里 工区生产经理:李仓
安全总监:石江海
下设:工程技术部、安质部、物资部、合约部、测量队、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等
3.2施工工期安排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工程总体部署,主体工程施工总体工期安排为127天.(混凝土工程开完工时间)开工日期:2015年6月13日,完工日期:2015年10月20日.
3。3节段划分
3。3.1分段总原则
车站明挖结构按照“上下分层、纵向分段\"的方法进行施工。 (1)“上下分层”即自下而上顺序施工:先浇注底板、底纵梁,然后浇注地下两层侧墙、中柱和中楼板、梁;再浇注地下一层侧墙、中柱和顶板。
(2)“纵向分段”即沿线路纵向分段施工,纵向分段设在两个中间柱跨距的1/4~1/3处,同时考虑尽量避开底板、中板、顶板上预留孔洞。
(3)结构分仓配合后浇加强带留设要求设置。
按上述原则,车站主体结构共分成18仓具体分仓情况详见《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分仓平面图》。
3.5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3。5.1主体结构施工顺序
主体结构纵向跳段施工,分段浇注的施工顺序施工. 主体结构上下分层施工的顺序如下:
- 6 -
本站设置四道水平纵向施工缝。
(1)第一道:底板顶面向上600mm; (2)第二道:中板底面向下1000mm; (3)第三道:中板顶面向上300mm; (4)第四道:顶板底面向下1000mm。 3。5.2车站主体结构浇筑顺序
主体结构每仓内设置有后浇加强带,混凝土浇筑时,以加强带为中心,从两侧逐步向加强带方向浇筑,最后再浇筑加强带混凝土,加强带两侧混凝土应基本同时浇筑,高程一致后再同时振捣。
每仓竖向分五步浇筑,具体浇筑顺序见图3—1:
(1)第Ⅰ步:开挖土体至基坑底部后设置接地网、铺设底部垫层,铺设底板防水层及其保护层,绑扎底板及部分侧墙钢筋,浇注底板、底纵梁及部分侧墙砼,施做站台层中柱;
(2)第Ⅱ步:车站中板下方侧墙及柱子钢筋安装、模板支搭、混凝土浇注; (3)第Ⅲ步:车站中板、中纵梁的支架及模板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注; (4)第Ⅳ步:车站中板以上侧墙及柱子钢筋安装、模板支搭、混凝土浇注; (5)第Ⅴ步:车站顶板、顶纵梁的支架及模板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注,施做顶板防水层及其保护层,分层回填覆土,回迁地下管线,恢复草坪及路面交通.
图3—1 主体结构施工顺序示意
3。5.3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 7 -
施工准备清底、接地网、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底板砼浇筑、养护底层侧墙导墙防水施工底层柱、侧墙钢筋绑扎底层柱、侧墙立模底层柱、侧墙浇砼、养护中板立模中板钢筋中板浇砼、养护上层柱、侧墙钢筋绑扎上层柱、侧墙立模上层、侧墙浇砼、养护上层、侧墙防水施工顶板立模顶板钢筋、绑扎顶板钢筋浇砼、养护顶板防水施工图3—2 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 8 -
第四章 施工准备
本工程地下结构顶、底板、侧墙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混凝土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混凝土优先选用双掺技术(掺高效减水剂加优质粉煤灰或磨细矿渣)
4.1材料要求
1. 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2mkgmkg,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2. 水泥的比表面积应不小于350,也不大于400
6%。C3A含量≤9%,游离氧化钙≤1。5%,水溶性氯离子含量≤0。04%;
3. 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其他耐久性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胶凝材料(水泥、抗裂防水剂和掺合料)的总用梁和水泥用量;但胶凝材料最低用量不少于320Kg/m³,且最大用量不大于450Kg/m³。无抗渗要求时,水泥用量不低于260Kg/m³。 4. 限制混凝土的水胶比:C30混凝土的水胶比最大值限为0.45,C40混凝土的水胶比最大值限为0。4,C60混凝土的水胶比的最大限值为0.36。
5. 采用的外加剂(泵送或混凝高效减水剂、防冻剂)的28d收缩率比应小于120%;对于C40以上的混凝土应使用聚羧酸类减水剂,其水溶性氯离子含量≤0.2%,减水剂≥30%,并能根据具体施工需要调整凝结时间和含气量.
6.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Ⅰ级粉煤灰.其细度≤12%,烧失量≤4%,需水量比≤95%,三氧化硫含量≤3%,水溶性氯离子含量≤0.02%,可溶性碱(NA2O+0。658K2O)含量≤0。30%.
7. 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GJG53)中各项技术要求的石子.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GJG52)中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的水洗砂;粗骨料粒径不得大于25mm,含泥量应小于1%,采用粒径为5~25mm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8. 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限制混凝土的水胶比:C30混凝土的水胶比的最大限制为0.45;C40混凝土的水胶比
- 9 -
的最大限制为0.4;C60混凝土的水胶比的最大限制为0.36. 9. 优先掺加优质引气剂,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10. 选用非碱活性骨料,且混凝土中的含碱量不超过3。0Kg/m³.
4。2混凝土配合比
1. 混凝土采用由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 混凝土配合比应提前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4.3现场准备
1. 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 基础底板上的污水泵坑、废水泵坑采用木模板支模。 3. 现场测设1m高程线,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4. 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所需的塑料薄膜、无纺布等提前准备好. 5. 施工现场专人负责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
6. 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4。4场地准备
为保证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于基坑西侧修筑一条施工便道,提供泵车架设场地及混凝土运输通道。
4。5劳动力准备
为确保工程质量、工期,我项目部将使用技术过硬、管理严格、组织规范的专业施工队,采取连续流水两班倒施工作业.根据施工计划安排及工程量情况,本工程计划进场施工人员有:
序号 人 员 管理人员 1 2 3 4 技术员 材料员 测量员 试验员 - 10 -
人 数 4 2 4 2
5 安全员 操作工人 1 2 3 4 5 合计 泵车司机 罐车司机 混凝土振捣工 混凝土抹面工 混凝土放料工 表3。2混凝土用工计划表
4 20 12 8 4 62 2 4。6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工作面、综合各施工技术装备的特点,编制机械使用计划,合理配置施工机械,做到提前进场,确保工程需要。所有机械必须由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
4.7技术准备
4。7.1熟悉图纸施工图纸,
施工前,认真阅读图纸,了解施工现场,与工人沟通施工方案。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对所有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工作.
4.7。2对工程所需材料材质进行检验.
(1)熟悉图纸,认真学习相关规范,做好技术交底,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选择适当的进料长度,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下料,以免浪费.
4.8施工现场管理
4.8。1现场管理
1、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部署,并经常检查实施情况。若遇方案与实际施工矛盾,及时调整方案,报原审部门审批后实施。
2、施工现场和道路平整畅通,并设有排水设施,现场内土方、零散碎材、垃圾及时清理.所有物料及设备摆放整齐。
3、施工现场有施工日志和施工管理各方面专业资料。 4。8.2料具管理
1、用料量必须指定专人负责,逐级管理,建立合理可靠的供保体系和制度,材料
- 11 -
管理人员、进料人员、现场收发材料员职责分明。
2、材料进场后码放整齐并适当遮盖,围档划分界限.
3、材料保管注意防潮、防火等,措施一定要齐全有效,料库搭设要符合规定要求。 4、材料进场后要按规格码放整齐,采用标示牌分类管理。
4。9机具准备
主要施工机具表
额定功率 (kw)或容量 (m3)吨位(t) 2 1 6 10 6 1 2 数 量 (台) 备注 编号 机械名称 规格 型号 50、56m 30 50 镝灯 75kW
1 2 3 4 5 6 7 汽车泵 地 泵 振捣棒 振捣棒 抹平机 夜间照明灯 备用发电机 第五章 混凝土施工
5。1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场外运输场内运输与布料测温元件或测温孔布置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保温养护测温拆模撤保温回填土5。1.1混凝土搅拌 1. 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须安排试验人员到搅拌站驻场监督。必要时根据施工方案的规定对原材进行温度调节。
2. 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
- 12 -
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
3.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投放制度,并对投放时间、地点、数量的核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4. 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应经试验确定。下表规定的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可供参考。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搅拌机容器(L) ≤500 >500 注:
1) 搅拌掺用外加剂或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2) 当使用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时,可适当缩短搅拌时间,但不应少于2min. 3) 搅拌机装料数量不应大于搅拌机核定容量的110%。 4)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2次.
5) 出罐混凝土应随时测定坍落度,与要求不符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 5。1。2混凝土的场外运输
1. 预拌混凝土的远距离运输应使用滚筒式罐车。
2. 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应满足均匀、连续供应混凝土的需要.
3. 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根据施工情况指挥混凝上的搅拌与运送,减少停滞时间.
4. 罐车在盛夏应有隔热覆盖。
5. 搅拌机拌和的第一盘混凝土粗骨料数量宜用到标准数量的2/3。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机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卸清。搅拌设备停用时间不宜超过30min,最长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否则,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后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
6. 送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随时检验,需调整或分次加入减水剂均应由搅拌站派驻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 13 -
混凝土坍落度(mm) <30 1。5 2。5 30~70 1.0 1。5 >70 1。0 1。5
5。1。3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 1. 固定泵(地泵)场内运输与布料
1) 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mm×50mm 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料斗内混凝土上表面距离上口宜为200mm 左右以防止泵入空气。
2) 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1:1~1:2 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3) 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连续泵送。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进行抽吸往复推动数次,以防堵管。
4) 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 5) 泵送将结束时,计算混凝土需要量,并通知搅拌站,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 6) 混凝土泵送完毕,混凝土泵及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推动清洗球清洗,压力不超过0.7MPa。方法是先安好专用清洗管,再启动空压机,渐渐加压.清洗过程中随时敲击输送管判断混凝土是否接近排空.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备用。
7) 保持连续泵送混凝土,必要时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维持泵送的连续性。如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宜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清洗泵机。
8) 泵管混凝土出口处,管端距模板应大于500mm。 2. 汽车泵布料
1) 汽车泵行走及作业应有足够的场地,汽车泵应靠近浇筑区并应有两台罐车能同时就位卸混凝土的条件。
2) 汽车泵就位后应按要求撑开支腿,加垫枕木,汽车泵稳固后方准开始工作。 3) 汽车泵就位与基坑上口的距离视基坑护坡情况而定,一般应取得现场技术主管的同意.
4) 混凝土的自由落距不得大于2m.
5) 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四次。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实测的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不大于±20mm。
- 14 -
5。2混凝土浇筑
5。2。1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浇筑顺序:每段内以后浇加强带为中心,从两侧施工缝逐步向中部后浇加强带浇筑,最后再浇筑加强带混凝土,加强带两侧混凝土应基本同时浇筑,高程一致后再同时振捣。
2.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
3.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m。当横截面面积在200m2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2段;当横截面面积在300m2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3段,且每段面积不得小于50m2。段与段间的竖向施工缝应平行于结构较小截面尺寸方向.当采用分段浇筑时,竖向施工缝应设置模板。上、下两邻层中的竖向施工缝应互相错开.
4. 混凝土浇筑可根据面积大小和混凝土供应能力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图2。10.3-1),分层厚度300~500mm 且不大于震动棒长1.25倍.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一般踏步宽为1.5~2。5m.斜面分层浇灌每层厚30~35cm,坡度一般取1:6~1:7。
底板混凝土浇筑方式
1—分层线 2-新浇灌的混凝土 3—浇灌方向
5. 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亦可采取中间向两边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 6. 局部厚度较大时先浇深部混凝土,2~4h 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7.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
- 15 -
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8.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9.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10.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28℃.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5。2。2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1. 处理程序
初凝前一次抹灰→临时覆盖塑料膜→混凝土终凝前1~2h掀膜二次抹压→覆膜 2. 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3. 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粒径为2~4cm 的石子浆,均匀撤布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轻轻拍平.
4. 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应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5. 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5.3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5.3。1混凝土养护
1. 混凝土侧面钢木模板在任何季节施工均应设保温层。采用砖侧模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回填完毕。
2. 蓄水养护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少于80mm。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3. 蓄热法养护混凝土:盛夏采用降温搅拌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保温层.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超过20ºC 再覆盖保温层。
4. 混凝土的养护期限:除满足上条规定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可参照下表
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 16 -
大气潮湿(50%〈RH〈75%), 混凝土类型 水胶比 无风,无阳光直射 日平均气温 潮湿养护期限T(℃) 5≤T<10 ≥0。45 10≤T<20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和料 20≤T 5≤T<10 ≤0。45 10≤T<20 20≤T (d) 21 14 10 14 10 7 大气干燥(RH〈50%), 有风,或阳光直射 日平均气温T(℃) 5≤T<10 10≤T<20 20≤T 5≤T<10 10≤T<20 20≤T 潮湿养护期限(d) 28 21 14 21 14 10 5. 养护期内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5。3.2混凝土温控
1、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体内外温差产生的拉压应力、温度应力会造成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形成隐患,所以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和浇筑完2周内必须对其进行养护和内外温差的监测;本工程底板施工正处于炎热的夏季,混凝土表面吸热多,水分散失快,升温快,内外温差大。如监测、养护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本基础工程将在浇筑完成后一段时间内连续跟踪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及大气温度,全程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控制裂缝的产生,确保底板混凝土的质量.
2、(1) 监测点位的布置
测温方案根据温度场的变化原理、建筑特点和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等因素制定.拟沿南北轴呈“一\"字形,布设1条测线,每间距20m设置一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位置埋设电子测温元件,用电子测温计进行温度测量. (2)测温设备
1. 监测设备采用电子测温计,量程为0~100℃; (3)温度监测频率和报表
为了全面反应混凝土在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测温度的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按浇筑高度断面,应包括底面、中心和表面三种情况,本工程在底板厚度为1000mm的底板下表面以上50mm处设一测点,在离上表面500mm处(中心)设一测点,在离顶表面50㎜处设一
- 17 -
测点。
1。测温记录要求:
设置专用测温记录本,由项目部一名质检员专门负责测温工作的记录及归档。 第1天~第2天 每2h测温一次; 第3天~第7天 每4h测温一次; 第8天~第14天 每天中午测温一次; 第14天后测温结束。
2. 记录混凝土温度的同时记录好内外温度。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度差不能超过25℃。及时将测温结果反馈到工程部,实行信息化施工,以便调整混凝土养护时间及次数。 3. 监测报表每周交监理一份;如温度差超标,则及时将测温结果和应对预案补送一份给建设方和监理。
5。4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预留后浇带尽可能不再设施工缝,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设施工缝时应按后浇缝处理。
5. 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均应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挡。如支模时,在后浇混凝土之前应凿毛清洗。
6. 后浇缝使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必须具有缓涨性能,7d 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7. 膨胀止水条应安放牢固,自粘型止水条也应使用间隔为500mm 的水泥钉固定. 8. 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杂物、润湿,水平缝刷净浆再铺10~20mm 厚的1:1 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剂并随即浇筑混凝土。
9. 后浇缝与加强带混凝土的膨胀率应高于底板混凝土的膨胀率0。02%以上或按设计确定。
第六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6。1夏(雨)期施工
1. 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进入夏期施工阶段。 2. 混凝土的配制、搅拌和运输
3. 原材料贮存、降温要求:应对水泥、砂、石的贮存仓、料堆等进行遮阳防晒处理,或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采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和水,并对水管及水箱加遮阳和隔热设施,也可在拌和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和水的一部分。水泥
- 18 -
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40℃。
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坍落度损失。混凝土中可掺加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掺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
5. 搅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搅拌楼都要尽可能采取遮阳措施,尽量缩短搅拌时间.应经常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坍落度要求。
6. 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
7. 宜尽可能在气温较低的早晨、晚上或夜间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
8. 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容器应设防晒设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9. 混凝土的浇筑
1)夏(热)期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设备,保证连续进行浇筑;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2)混凝土浇筑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3)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钢筋的温度;也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以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
4)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喷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5)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或基底喷水润湿.浇筑宜连续进行。 10. 混凝土的养护
1) 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初凝后撤去塑料膜,用浸湿的粗麻布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潮湿状态最少7d.当条件许可时,也可采取在混凝土表面喷雾降温、湿润空气等养护措施,在模板底部采取预先冷却的技术措施等。保湿养护期间,应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
2)混凝土拆模后的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湿养护应不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3)大体积混凝土应提前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11. 质量检验
- 19 -
1)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时,环境温度每日检查4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当温度超过热期规定的要求时,混凝土拌和时应采取有效降温、防晒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否则应停止施工。
2)混凝土热期施工除应留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件外,还应制作相同数量的试件并将其置于与结构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混凝土强度以指导施工。
3)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在最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覆盖时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
4)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并检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防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危害。
第七章 质量、安全和环境保证措施
7.1质量保证措施
1. 控制混凝土浇筑成型温度.
2. 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或(和)掺入掺合料降低水泥单方用量. 3. 控制坍落度及坍落损失符合泵送要求。
4. 浇筑混凝土适时二次振捣、抹压消除混凝土早期塑性变形。 5. 尽可能延长脱模时间并及时保湿、保温测. 6. 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投料计量。 7. 监督膨胀剂加入量.
8. 控制混凝土的温差及降温速率。 9. 跨越模板及钢筋应搭设马道。
10. 地泵泵管下应设置木枋,不准直接摆放在钢筋上. 11. 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准触及钢筋、埋件和测温元件。 12. 测温元件导线或测温管应妥为维护,防止损坏. 13.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 之前不准踩踏。
2
7.2安全保证措施
1. 一般规定
1)所有机械设备均需设漏电保护。
2)所有机电设备均需按规定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投入使用。 3)基坑周围设围护拦杆。
4)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动力、照明线需埋地或设专用电杆架空敷设.
- 20 -
5)马道应牢固,稳定具有足够承载力。 6)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着绝缘靴和手套。 2. 使用泵车浇筑混凝土
1)泵车外伸支腿底部应设木板或钢板支垫,泵车离未护壁基坑的安全距离应为基坑深再加lm;布料杆伸长时,其端头到高压电缆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8m.
2)泵车布料杆采取侧向伸出布料时,应进行稳定性验算,使倾覆力矩小于稳定力矩。严禁利用布料杆作起重使用。
3)泵送混凝土作业过程中,软管末端出口与浇筑面应保持0。5~lm,防止埋入混凝土内,造成管内瞬时压力增高爆管伤人。
4)泵车应避免经常处于高压下工作,泵车停歇后再启动时,要注意表压是否正常;预防堵管和爆管.
3. 使用地泵浇筑混凝土
1)泵管应敷设在牢固的专用支架上,转弯处设有支撑的井式架固定。 2)泵受料斗的高度应保证混凝土压力,防止吸入空气发生气锤现象。
3)发生堵管现象应将泵机反转使混凝土退回料斗后再正转小行程泵送.无效时需拆管排堵.
4)检修设备时必须先行卸压.
5)拆除管道接头应先行多次反抽卸除管内压力。
6)清洗管道不准压力水与压缩空气同时使用,水洗中可改气洗,但气洗中途严禁改用水洗,在最后10m 应缓慢减压。
7)清管时,管端应设安全挡板并严禁管端前方站人,以防射伤。
7.3环境保证措施
1. 采用低噪声设备防止扰民. 2. 定向低角度照明降低光污染。 3. 运料车遮盖防止飞尘。
4. 出厂车辆清洗以防玷污市政道路。 5. 施工污水经沉清后有组织排放.
6. 禁止混凝土罐车高速运行,停车待卸料时应熄火. 7. 使用低噪音振动器.
8. 夜间使用聚光灯照射施工点以防对环境造成光污染。
- 21 -
第八章 突发情况应急预案
根据本工程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防止车站主体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发生质量事故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状态时,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人员安排: 职务 组长 姓名 项目经理 胡俊楠 汤志军 刘建伟 李仓 王玉辉 石正光 许安桃 王必学 范辛辛 张殿文 黄家明 张礼艳 王书琼 备注 负责现场总调度 负责现场施工调度 负责施工质量 负责施工流程配置与人员调度 负责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用电 负责砼的浇筑 负责砼的资料整理与入模温度测量 负责现场收料 负责砼塌落度测量与试块制作 负责砼的浇筑 负责砼浇筑过程中的钢筋分项 负责砼浇筑过程中的模板分项 负责砼浇筑过程中的脚手架支撑维护 副组长 常务副经理 副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总工 工区长 安全员 施工员 资料员 材料员 试验员 泥工班长 钢筋班长 木工班长 架子工班长 - 22 -
二、应急措施
1、混凝土运输受阻的预防措施:
(1)、浇筑前商混站与相关单位协商保证施工道路畅通.
(2)、现场施工班组车辆注意避让混凝土运输车,保证混凝土供应速度. (3)、浇筑前确定砼应急运输路线。
(4)、浇筑前准备好备用泵车与混凝土运输车。 应急措施:
(1)、运输路线就不少于两条,一条为普通路线作正常运输;一条为特殊路线,一当发生交通阻塞时,此路线不会受到交通阻塞.混凝土运输将从应急路线运输。
(2)、当遇到上下班时,应尽可能的避开交通要道、交叉路口多的路线,以免发生车辆阻滞。 并应通知搅拌站,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混凝土车辆。
(3)、及时掌握混凝土浇筑路线,浇筑宽度不易过宽,以2米为宜,以便压缩来回交接时间。
2、机械故障的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应预先通知搅拌站,预备一台泵车备用。 (2)、预备4台振动棒、1台振动机,预防因振动机机械故障应急措施. (3)、提前半天对振动机、振动捧、平板机进行维护,保证机械运转正常.
- 23 -
(4)、提前一天通知搅拌站浇筑混凝土时间,以便搅拌站可以做好泵车维护工作. (5)、机修工作人员要跟踪到时位,施工时要及时检查. 应急措施
(1)、当发生机械故障时,机电设备部王超协调处理工作。
(2)、当泵车发生机械故障时,应通知现场搅拌站技术人员,了解故障原因及抢修最慢时间为多少,及时通知搅拌站,随时准备调动一台泵车到现场.
(3)、如故障复杂无法估计抢修时间,以免故障泵车抢修不及时,调动一台泵车到现场。 (4)、泵车发生故障时,混凝土工长要随时掌握好混凝土初凝时间,发现混凝土浇筑时间快2个小时或用脚踩去脚印不深,就立即将另台泵混凝土运至该处再振捣密实,铺设宽度应超过一米。如运输不及时,可把另在台泵管接到此处或在钢筋面上铺设模板,再用翻斗车拉至该处施工。保证在初凝前完成混凝土交接工作,不产生冷缝.
(5)、当利用翻斗车拉至该处施工,会增加施工人员,应组织预先准备的代工班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人员。
(6)、搅拌站调动泵车到安装完成可以使用应在砼初凝时间内完成。
(7)、当振动棒发生机械故障时,可把预先准备好的振动棒拿来使用,再组织机修人员对振动机进行抢修。
3、浇筑过程中突然停电的预防措施
- 24 -
(1)、配备90KW发电机一台,临时设置一间发电机房,发电机要有专人保养,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保养一次,防止应急时无法发电.
(2)、泵车尽可能地选用柴油机,防止工地停电时混凝土无法往楼层输送混凝土,造成施工缝留设不当,产生结构陷患。
(3)、项目部安排专人值班,停电时可采取有效、高速应变效力。 应急措施
(1)、当工地发生停电时,而混凝土还必须继续施工,现场总工必须直接到现场协调处理此事.
(2)、安全员第一时间安排应急措施,督促机电工长发电,质检员督促混凝土工长做好施工现场浇筑工作,以防混凝土不能继续施工造成结构隐患.
(3)、立即组织电工对配电房直流电输送进行处理,其次合理分配因临时发电所产生的一系列工作.
(4)、混凝土工长要预先做好砼浇筑施工工作,发电机发电正常时,可继续施工。 (5)、混凝土工长要随时掌握好混凝土初凝时间,每一交接部位都应在初凝前完成。 (6)、利用发电机发电施工时,混凝土工长要做好万一发电机产生故障时应变措施,随时跟踪浇筑混凝土路线,在次梁上做好垂直挡板(用方木预挡,当混凝土浇筑此部位时拔出),一当发生类似情况应做好施工处理。
- 25 -
(7)、及时做好发电机的维修工作.随时了解正常送电时间。 4、天气变化的预防措施:
(1)、了解混凝土浇筑期天气预报,应安排在天气较好的时间段内浇筑混凝土。 (2)、为预防在浇筑混凝土时天气发生变化,应准备足够防雨工具。 应对方案:
(1)、配备专人负责彩条布覆盖、排水等工作。 (2)、在必要时搭设雨棚.
(3)、及时通知商混站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5、入模温度的控制的预防措施:
(1)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对于在夏季施工中,可采用冰水进行配置,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暴晒,混凝土浇筑尽量避开中、下午炎热天气,浇筑安排在晚上9点—次晨8点之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2)、测温点的布置。为了及时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变化,在控温要求较高可采用直接测管法,在混凝土中预埋直径48mm的钢管,每个测点分上、中、下三根钢管埋设,三根钢管呈三角形布置,相互间距100mm,管口用木塞塞住.将温度指示仪的测温探头用铁丝网罩住,放入钢管中分别测量上、中、下三点的温度。
(3)、温差的监测时间.混凝土初凝后即开始测温,混凝土浇筑后的前3天每2-4小时测温一次;3天后至第6天每6小时测温一次;6天后每12小时测温一次。连续测温至混
- 26 -
凝土内外温差相对稳定后即可停止测温工作。
(4)、混凝土保温及养护措施。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的降温除了在原材料及浇筑方案进行优化外, 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及养护应根据季节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冬季施工中因气候的影响,混凝土表面降温较大。为了减少其内外温差可采用木、竹模板为混凝土的侧模及底模,因为其散热慢,并在混凝土表面采用湿麻袋覆盖,或在其上加盖塑料薄膜等保温方法。若通过测温发现内外温差超过25℃时,养护过程的胶水应采用保温等措施,使温差控制在25℃以内。 施工中混凝土表面气温较高,可考虑采用蓄水保温,或采用湿麻袋覆盖,或在其上加盖塑料薄膜等保温方法。在保温材料覆盖完毕后,要求在养护浇水时做到“少”、“均”、“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应急措施:
(1)、每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混凝土温度测量,保证其入模温度在25℃以下.如发现混凝土温度过高则立刻停止该车混凝土的使用。马上用其他较低温度的混凝土替代。保证浇筑的连续性。
(2)、浇筑完成后随时测量混凝土温度,保证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所引起的温度差小于25℃,积极采取降温、保温措施。也要防止水化热过高造成钢筋退火。
附:1、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计划
2、主体结构分仓、施工缝设置平面图
- 2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