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1

2023-05-28 来源:步旅网


2 一、导入

1

11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

1、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一片冰雪世界。请大家听一听范读,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发音。(师范读全文)

2

2、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课文。读后,找出一个词来能够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读后让学生找能够概括张岱性格特点的字(生说痴)

3、“痴”字用我们的话怎么解释?(呆、傻、笨、行为古怪,这个地方的痴是痴迷的意思。)

4、在文中找一找,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生同桌两人为一组讨论分析)大雪三日———独往湖心亭看雪(师板书:痴行)

5、我们来讨论一下: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件事痴迷不痴迷?(痴迷)

6、作者是在什么天气看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7、这种情形用古诗怎么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8、像这样非常寒冷的雪夜,你一般在家干什么?(看电视、在被窝里看书)

9、可是张岱,居然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生说师板书:清高、孤傲、不同常人)

凌晨时分,作者不是沉浸于梦乡之中,而是前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从这儿看出作者痴迷什么呢??(他痴迷的是西湖的雪景、他痴迷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师板书:痴景)

10、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学生读,没有读出韵味。)

3

11、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来分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男生,请想想:为什么请你们读前句?(指导:男生应读出大气、有气势,女生应读出轻柔点、渺小的味道)

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就很有气势。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

12、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 (男生读,不够大气。)

13、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 学生:读好“上下一白”。

14、三个“与”也要重读。男生再读一遍。(学生读,读得很有气势)

15、这次读得很好,尤其是量词读得真好。可我记得大家在做量词填空题的时候:一()人,如果你填成一(粒)人,老师会怎么样?

16、你写一粒人,是绝对不行的。那张岱这样用到底妥不妥呢?

(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中量词的使用妥当不妥当?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学生:不改的好。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景物的渺小。

学生:这些量词都缩小了,作者可能是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

生:我觉得不能改。舟如“芥”,人如“粒”,这是从天空或高空的俯视,置身其中的人,正如沧海之一粟。这样用词,更显得天地之苍茫。

4

生:不能改,我觉得在苍茫的天地中,景啊,人啊,它们都似有似无,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感觉。

17、(惊喜地)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啊!人融入了苍茫的天地中,让我们感觉到它的语言美。让我们再把这两个写景的句子读一遍。咱们要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全班齐读)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板书:天人合一)。写景是为了抒情,在这一刻,张岱有什么情趣?(板书:情趣)生:清高、高雅。生:超凡脱俗。

18、不错,这个超凡脱俗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板书:超凡脱俗)

19、作者借着雪光,似有若无,依稀恍惚,只看到这些“一痕”“一点”……其他什么也看不到。这使他顿悟人生,人生在世应当——(生:豁达一些、清静一些、旷达一些、孤赏一些、)

20、大雪三日,凌晨独往,如果你是张岱,面对白茫茫的雪景,你会发生什么样的感慨?看那,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雪景,发挥想象。说出张岱内心的思想感情)

如:看那,这湖上的冰花是如此的洁白,我想人的心灵就要如冰花般的洁净。

21、请大家发挥想象,根据张岱看到的某景,想象张岱的感受。注意,是替张岱想,而不是我们自己。大家可以联系下张岱这人的性情喜好。思维不要被老师的例句所限制,不是仿写。

5

生:看那,这飞扬的雪花纷纷扬扬,我想人的生命也要想像它那样丰富。

生:看那,这白色的天地,我想人的心要如此宽广。

生:看那,白茫茫的一片,人都看不见了,我想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小,大自然是多么伟大。

生:看那,大雪清洗了万物,我想人的心灵也要清澈。

生:看那,多么安静美丽的雪景,我想人的心境也应该这么平静。

22、听了你们这样精彩的发言,真是美的享受。

23、如果要我们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写?(我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

24、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学生:没有。)

25、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白描)

(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张岱在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对自然有什么感情?)

(学生:热爱自然。学生:痴迷自然。)

26、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

6

27、多美的雪景啊!我从中发现了画面美,你发现了什么美?(语言美、意境美、动态美)

28、拿起课本,让我们把刚刚体会出来的各种美读出来。(生齐读)

29、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万万没想到会碰到像自己一样的人。他们这一相遇,心情如何?(大喜。)

30、那我们就高兴地读出来 (学生读)

31、哪几个词重读,可以更好地表现他们的高兴?学生:更、此人。(学生再读)

32、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能不能模仿金陵人的语气,换一个词来概括。有没有?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湖中焉得有此豪放之人、痴人,痛快之人,随性之人,雅致之人,湖中此人,知音也!志同道合,三生有幸!)

3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句话带着怎样的心情说呢?(惊喜,用文中话来说呢是大喜)

34、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大喜)

35、从哪里看出是同样的?(强饮)

36、对,强饮三大白而别。请同学来读一下,可否读出这种大喜的心情?(生读)

7

37、有没有读出大喜?没有?为什么没有?应该抓住哪个词?(更)

38、应该怎样读?对,读重音。再读一遍。生读。师读该句,从这里可以看出金陵人是怎样的人?

39、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如何回答?(彼此彼此!幸会幸会!)

40、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师有一疑问啊: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电话,不留E-mail,不留博客,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

41、作者心中有波澜啊!“崇祯”是明朝的年号,开篇就敷上了一层怀旧的色彩;“金陵”是故国之都,引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生: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岂可因那繁华红尘忘记故国?

生:他想: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

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张岱,绝不媚俗失节,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

42、“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痴迷于雪中的景,更执著于雪中的情。混沌苍茫的冰雪世界中,融入了作者追忆前明,感慨世事的淡淡愁绪,却也因知音间的志趣相投而平添了一脉温情。

43、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全文,去品味文中的景之美、事之奇和人之痴。

8

44、透过痴行痴景,我们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痴心。(师板书:痴心)

45、一个人,只有一份情怀,持一份节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三、总结

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奇遇”,体会到了张岱的痴心,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用“好个______________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

好个孤独的张岱、好个清高的张岱、好个痴人张岱、好个超凡脱俗的张岱、好个痴迷自然的张岱、好个思恋故国的张岱、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好一个活在自己过去世界中的张岱 生说师相机板书)

补充资料:1、赏雪景寄情山水——品诗人感悟意境 独驾小舟赏雪景——偶逢知己饮亭中

赏雪景深夜驾小舟——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大雪三日,张岱泛舟西湖,看雪悟哲理;

更定时分,陶庵端坐亭中,煮酒论痴人。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湖中/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湖中/焉得

9

更有此人!1

2 1 10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