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汕头市多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09-19 来源:步旅网
广东省汕头市多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卜辞通纂》第十九片甲骨上刻有“八日辛亥,允戈伐二千六百五十六人。”此片甲辞可实证商代( ) A.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历法 C.已经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B.各部族之间攻伐不断 D.奴隶社会阶级压迫深重

2、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

墓志瓦文为小篆:“东武”指今山东武城县,“东间”为里名,“居赀”是以劳役抵偿罚款的役人,“不更”是低级爵名,“鸭”为人名。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此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极力削弱六国经济实力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

3、汉初诸侯王墓葬中随葬乐器相当丰富,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编钟、编磬等共计138件;西汉晚期至东汉,诸侯王墓葬中礼制乐器骤减,仅山东济宁东汉任城孝王墓残存有做工粗糙的陶钮钟3件。这种变化反映了汉代( ) A.诸侯王政治地位的衰落 C.政府强力抑制奢靡之风

B.儒家思想逐渐出现危机 D.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4、唐代的民间窑口长沙窑以其瓷器上的诗文而闻名。据统计,长沙窑90%的题诗为佚名者所作,多以白话撰写,语言真切、通俗。例如“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

学士,官从何处来。”“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于买人看。”这说明当时( )

A.民间手工业充满活力 C.商业导致诗歌的繁荣

B.民众文化水平整体提升 D.科举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5、据《土司底簿》记载,明代的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明廷这一做法( )

A.实际上放松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C.不利于改土归流政策的广泛实施

B.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D.维护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

6、1854年10月18日咸丰皇帝在上谕中说:“该夷(英、法、美)等曾先后驶往金陵(南京)、镇江,与贼交谈,其心怀叵测……。”这表明当时( ) A.列强企图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C.清廷担忧内外势力联合反清

B.列强侵略势力逐渐深入内地 D.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7、1922年12月,孙中山在给苏俄特使越飞的信中说:“以广州为根据地有冒险性,因为它是英国势力和其海军的中心。”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英国企图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的联俄政策取得成效

B.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成熟

8、至中共二大召开前夕,党员已发展到195人,其中上海50人,长沙30人,广东32人,湖北20人,北京20人,山东9人,郑州8人,四川3人,留俄8人,留日4人,留法2人,留德8人,留美1人。这表明,建党初期( ) A.发展党员是党的中心工作 C.城市知识分子是中坚力量 9、据如表可知,当时我国( ) 1949-1952年中国社会总产值情况表

社会总产值 农业 工业 1949 557 326 140 1950 683 384 191 1951 820 420 264 1952 1015 461 349 B.党重视培养外交人才 D.党的工作中心在南方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 4 19 68 13 19 76 24 24 88 57 35 113 A.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C.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

B.国有经济掌握了经济命脉 D.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0、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价格等。这些措施旨在( ) A.推动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C.刺激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B.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目前已知的古巴比伦时期299个年名中涉及水利的有27个。例如苏幕拉艾勒第一年年名为“国王苏幕拉艾勒开凿了名为‘太阳是充足’的运河”,汉谟拉比国王三十三年的年名为:“作为安神和恩利尔神的宠儿的汉谟拉比挖掘了一条沟渠,命名为‘汉谟拉比是人民的丰收’”。这反映出当时古巴比伦( ) A.城市失去独立地位 C.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B.在治水中催生了强大的王权 D.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国家组织

12、约1230年编成的《萨克森法鉴》是中世纪德意志习惯法的汇编,其中写道:“一个人在他的国王逆法律而行时,可以抗拒国王和法官,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他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这说明中世纪的德意志( ) A.领主与附庸都受封建法律保护 C.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呼声高涨

B.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尖锐 D.君与臣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

13、1765年英国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于外国,对违者剥夺国籍没收家产,对招募者处以一年内监禁和罚款。1788年对招募者惩罚加重到五年监禁,而输出工具者处以500磅罚金。这些措施旨在( ) A.遏制英国人口外流趋势 C.维护英国产业技术优势

B.支援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D.削弱美国独立的物质基础

14、如图漫画名为《撒手!》,反映的是1904年多米尼加共和国遭欧洲债权国武力索债的事件。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左下角地上文字为“欧洲”,中间地上文字为“多米尼加共和国”(属拉丁美洲),舰上标注为“美国” A.支持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C.与欧洲的矛盾不可调和

B.将拉美视为自己势力范围 D.在拉美强行复制本国制度

15、据统计,1915年莫斯科工厂男性工人的工资与1913年相比增长19%,而同期食品价格上涨53.3%;1915~1916年莫斯科工业区工人的名义工资增长1.9倍,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500%~600%。这( ) A.导致了俄国在前线战败 C.加剧了俄国社会的危机

B.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加速了临时政府的垮台

16、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份绝密文件中写道:“我们现在的总政策可以设计为促成一个使美国制度能够生存和繁荣的世界环境。……这个广泛的规划包括两个辅助政策。一是……力图发展一个健全的国际共同体的政策。其次则是“遏制”苏联体系的政策。”对美国而言,兼具以上两种作用的是( ) A.倡议成立联合国 C.介入朝鲜战争

B.镇压民族独立运动 D.实行马歇尔计划

二、论述题

17、有研究者得出有关中国古代图书交流的8条结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古代中外图书交流的主要途径。

1.使者:各朝各国的使者不但在政治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2.宗教徒:虔诚的宗教徒总是把传教活动作为自己的神圣事业,从而也就成为文

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3.商人:商人在国际贸易中所贩运的商品,就已凝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成分,书籍也是国际贸易商人贩运的对象。

二、古代中外图书交流的基本特点。

4.从中国书籍向域外传播方面看。带有明显的周邻性特征。

5.从中外图书交流传播的形式看.明代之前主要是单向性辐射传播.表现为中国文化对东亚邻国的影响。

6.从中外图书交流的影响看.印度文化比其他域外文化更为深入地影响到中国文化。

7.从中外图书交流的主要路径看.基本表现为由陆路向海路的变化。 8.从域外图书在中国传播的内容看,外来宗教经典的传播是个突出现象。

——摘编自许磊《简论中国古代图书交流》

请在主要途径和基本特点两个方面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考生也可以从以上两方面提出新观点并构建关联,展开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材料题

18、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东西南北”的空间格局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统王朝与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都设在现在五个城市或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

素》

材料二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示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80年代“东西南北”问题突显的历

史背景,并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948年国家资本与民营资本航运企业实力对照表(指数:1935年吨位=100)

国家资 全国总计 国家资本 民间资本 本占全国(%) 轮年份 轮船(只) 吨 指数 100 轮船吨数 轮船(只) 吨 指数 轮船吨数 轮船(只) 吨 指数 100 轮船吨数 轮船船 吨数 1935 1946 3895 675173 669474 10328 71117 302418 100 3867 604056 367056 0.7 11 2351 99 533 425 1818 61 23 45 1947 3615 2305 1094032 2217 153 612 450670 634 3003 581635 97 17 44 1948 162 464 477086 671 3568 615131 102 12 44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 (1)据此数据,请至少提出2个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推论并予以说明。(推论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以上仅为单一的经济项目统计数据,若要验证的你的推论,请谈谈你的研究思

路。

20、一些学者不满意用“世纪”简单划分历史,认为世纪的前后两个分界点(年)未必具有历史转折意义,应该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倾向于“长世纪”的理念,将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余年全部纳入19世纪的范畴。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不同版本的“短世纪”概念,认为19世纪的跨度应短于100个日历年。他们以国际政治作为界定标准,将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欧洲新秩序以及美国借1898年美西战争之机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视为19世纪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据材料,有人将19世纪视作“长世纪”,也有人视作“短世纪”,说明两种观点各自的依据。

(2)如果以“世界市场”作为界定标准,你认为19世纪是“长世纪”还是“短世纪”,并请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西方学者对19世纪世界史的认知是基于何种立场。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材料“二千六百五十六人”及所学重视可知,千、百、十位十进位计算法的表现,表明商朝已经产生十进位计数法,C项正确;材料可以反映天干地支记日法,但不能反映历法“比较完备”,排除A项;材料能够体现一次攻伐,但不能体现攻伐“不断”,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压迫,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4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不更’是低级爵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更”是当时的低级爵名,属于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在当时要想封爵必须通过立军功,从而可推断出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D项正确;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唯一通行的文字,排除A项;材料中的时间是公元前246年,早于公元前221年,排除B项;据材料“‘居赀’是以劳役抵偿罚款的役人”,无法得出秦国极力削弱六国经济实力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初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的实力相当强大,因此汉初诸侯王墓葬中随葬乐器相当丰富。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诸侯王的实力被严重削弱,所以西汉晚期至东汉,诸侯王墓葬中礼制乐器骤减,所以墓葬中礼制乐器由多到少反映了诸侯王政治地位的衰落,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家思想,不能得出儒家思想逐渐出现危机,排除B项;墓葬中礼制乐器由多到少反映了诸侯王政治地位的衰落,和政府强力抑制奢靡之风无关,排除C项;材料陈述墓葬中礼制乐器由多到少,并非描述艺术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唐代的民间窑口长沙窑以其瓷器上的诗文而闻名”可知,材料中的瓷器为民营手工业,“长沙窑90%的题诗为佚名者所作,多以白话撰写,语言真切、通俗”体现了民营手工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销售,反映了民间手工业充满活力,A项正确;材料仅为手工业行业,不能反映民众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排除B项;长沙窑的瓷器上“多以白话撰写,语言真切、通俗”,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歌的发展,但就整个唐代来说,并非商业导致诗歌的繁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材料中明代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却要声明并无世袭之文,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这说明明廷是在维护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D项正确;新土司就任需要向朝廷请袭时并要得到皇帝的圣旨批准,这说明明廷并未放松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排除A项;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说法绝对,排除B项;改土归流政策是在清代推行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54年中国。据材料,咸丰皇帝在上谕中称英、法、美等国曾派人与“贼”也即太平军交谈,表明清廷担忧内外势力联合反清,C项正确;列强派人与太平军接触确实怀有侵略中国的阴谋,但仅凭此不能断定列强企图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排除A项;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列强侵略势力逐渐深入内地,排除B项;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以广州为根据地有冒险性,因为它是英国势力和其海军的中心”可知,孙中山认为英国势力的存在不利于中国革命的开展,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寄希望于列强的承认不同,且孙中山此时与苏俄特使通信,谋求苏俄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广州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和海军重心,没有涉及英国侵华战争,且此时英国企图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1922年国民党没有联俄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还未成熟,排除C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共二大时期。依据材料可知,中共二大召开前夕,党员人数发展迅速,且党员分布在全国各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在扩大,党员主要分布于上海、长沙、广东等南方地区,这说明党的工作中心在南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党的中心工作,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党重视培养外交人才,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城市知识分子是中坚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949——1952年,我国社会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并且,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业都有所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产值的,没有国有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1956年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本题时空是:1978年(中国)。根据材料“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价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之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以及文革的破坏,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也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材料提出的农业改革的措施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价格,更多的是照顾农民的利益,提高积极性,不是为了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的改革,符合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出刺激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时期还未确立,所以不可能是进行推广,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成

为地区发展的大事,古巴比伦时期年名以此为主题,体现了这一地区人民对水利工程的重视,而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体现了国家较为强大的组织能力,D项正确;水利工程一般距离城市有段距离,且材料不体现城市发展,排除A项;强大的王权有助于水利工程的修建,并非在治水中催生强大的王权,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农业发展,并不代表古代巴比伦经济结构单一,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30年(德意志)。根据材料可知,如果国王违逆法律,人们就可以抗拒法律和法官,甚至发动对国王的战争,这并不是叛逆行为,由此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强调法律的地位,即使国王也要遵守,这说明法律对王权形成一定的制约,领主与附庸都受封建法律保护,A项正确;《萨克森法鉴》只是列举了案例,并不能体现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形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王与臣子的权利与义务,而非平等的契约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765年至1788年的英国。根据材料“1765年英国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于外国,对违者剥夺国籍没收家产,……1788年对招募者惩罚加重到五年监禁”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外国和禁止输出工具或机器到外国,意在保持本国技术垄断的优势,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英国人口外流的情况,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这些措施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削弱美国独立的物质基础无必然联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初美国和拉丁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进入20世纪,美国垄断资本势力迅速膨胀。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尤其是经济扩张,便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反对欧洲国家干涉美洲。1904年当多米尼加共和国遭到法、意、德、比等债权国武力索债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反对它们的武力恫吓,并派遣海军舰只进入多米尼加领海。漫画中美国人用军舰迫使欧洲人放过多米

尼加,反映美国企图由本国控制拉美,反对其他列强干涉,B项正确;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A项;“矛盾不可调和”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美国强迫拉美国家接受美国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俄国。根据材料“……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500%~600%”并结合所学可知,沙俄从参加一战至1917年初,财政入不敷出,靠滥发货币和大量举债维持,引起严重通货膨胀,加剧了俄国社会的危机,C项正确;这一情况是俄国参加一战的严重后果,而不是导致战争失败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所述情况主要与一战密切相关,排除B项;临时政府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与材料时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美国)。根据材料“力图发展一个健全的国际共同体的政策……其次则是‘遏制’苏联体系的政策”和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马歇尔计划加强了西欧国家联系,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马歇尔计划同时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与孤立,为了避免西欧各国走到社会主义阵营当中,防止苏联势力的扩大,所以美国积极的对西欧诸国给与了经济援助希望借此达到遏制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马歇尔计划为西欧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同时又“遏制”苏联体系,D项正确;联合国的成立和“遏制”苏联体系无关,排除A项;镇压民族独立运动和“遏制”苏联体系无关,排除B项;介入朝鲜战争和力图发展一个健全的国际共同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提取信息:主要途径的2和3,基本特点的6和7.

论题:古代中外图书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外域文化在华的传播。

阐述:汉唐时期,一方面,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而同时,中国的思想文化也随之向外传播,尤是中国文化辐射于整个东亚地区,如儒学在这些地区影响不断扩大,他们仿效中国体制进行制度建设和社会改革。另一方面,西方的物品在输入中国的同时,外域的音乐、宗教信仰等也由此输入中国,如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至唐代形成了多个宗

派,对中国本土文化影响深远。宋元时期,一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输出丝织品、茶叶等商品的同时,中国的三大发明,如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指南针等科学技术也向外传播,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外域在输入香料、珍宝、药材等商品的同时,西方宗教徒和商人多次来华,外域文化随之传入中国,书籍也多夹杂其中。其中,涉及到当时中国重大政治事件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的《马可·波罗行纪》问世后,在西方广为流传。明清时期,在原有的“朝贡贸易”和民间海外贸易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教士纷纷来华,在传播基督教神学和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及人文学术的同时,他们也认真钻研中国儒家文化典籍和中国礼仪,将中国文化典籍翻译西传,远播西方,对欧洲文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图书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外域文化在华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如提取主要途径的2和3,基本特点的6和7。其次,根据材料信息“宗教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商人……书籍也是国际贸易商人贩运的对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相关知识得出论题,古代中外图书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外域文化在华的传播。第三,展开阐述,结合所学从不同时期的中外交流入手,强调中外文化的交流,重点说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域外文化的传播,如汉唐时期,一方面,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而同时,中国的思想文化也随之向外传播,尤是中国文化辐射于整个东亚地区,如儒学在这些地区影响不断扩大,他们仿效中国体制进行制度建设和社会改革;另一方面,西方的物品在输入中国的同时,外域的音乐、宗教信仰等也由此输入中国,如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至唐代形成了多个宗派,对中国本土文化影响深远;其他时期,如宋元明清等,结合具体史实展开论述即可。最后总结,如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图书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外域文化在华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18、答案:(1)解释:秦汉隋唐时期的都城多在西安与洛阳,北宋都城在开封,而元明清时期,都城在北京与南京。

(2)背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确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应对:继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和平外交,加入世贸等国际

组织。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解释: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都城在咸阳,西汉在西安,东汉在洛阳,隋唐在西安,北宋在开封,除明初在南京一段时间外,元明清均定都在北京,因此秦汉隋唐时期的都城多在西安与洛阳,北宋都城在开封,而元明清时期,都城在北京与南京。

(2)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背景:结合所学可知,西欧经济发展,日本也逐渐经济发展,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结合改革开放的史实可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确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应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在90年代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和平外交,2001年加入世贸等国际组织。

19、答案:(1)历史推论:1935年—1948年之间轮船航运业有所发展。 国家资本企业的实力逐渐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说明:1948年时全国轮船吨位总数与1935年时相比,仅仅增加了一半多一点,而同期国家资本轮船吨位总数则增加了近6倍;在全国轮船吨位数的比例中,国家资本轮船企业从1935年占11%增加到几近一半的44%。

(2)研究思路:结合当时轮船航运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营收进行验证。根据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营收说明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状况,同时佐证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状况。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统计表看,1948年时全国轮船吨位总数与1935年时相比,仅仅增加了一半多一点,而同期国家资本轮船吨位总数则增加了近6倍;在全国轮船吨位数的比例中,国家资本轮船企业从1935年占ll%增加到几近一半的44%,从这个角度看,这期间轮船航运业有所发展,轮船航运业中国家资本企业的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不言自明。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可以结合轮船航运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营收进行验证,验证民族轮船航运业有所发展,轮船航运业中国家资本企业的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20、答案:(1)“长世纪”的内涵是关于19世纪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依据:长世纪为资本主义在欧洲发展到全世界,从革命打碎封建统治的束缚到发展为帝国主义的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世界近现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经过

数百年的准备之后,资本主义终于破土而出了,随着1789年巴黎巴士底狱的炮声,资本主义以大革命的形式横扫了整个欧洲,让全欧洲都感受到了新生的资本主义的力量,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各国在19世纪纷纷进行改革和革命,打碎封建统治的束缚,让资本主义开始茁壮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资本主义依靠自身内部的力量变为了一棵参天大树,它本身的缺陷开始不断展现出来,大规模经济危机开始不断展现,终于到了1914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随着一声枪响,帝国主义的战争终于将资本主义最危险的一面展现了出来,让整个世界都得到了震撼,也诞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短世纪”的内涵是19世纪欧洲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依据:维也纳会议确立了俄、奥、普、英四国支配欧洲的国际政治秩序。美西战争得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扩展了其势力范围,成为了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声望。

(2)以“世界市场”作为界定标准,我认为19世纪是“短世纪”。理由: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由此可见,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漫长阶段,所以说以“世界市场”作为界定标准,19世纪是“短世纪”。

(3)西方学者对19世纪世界史的认知是基于西方中心论的立场。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倾向于“长世纪”的理念,将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余年全部纳入19世纪的范畴。”及所学可知,“长世纪”的内涵是关于19世纪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理由是长世纪为资本主义在欧洲发展到全世界,从革命打碎封建统治的束缚到发展为帝国主义的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世界近现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经过数百年的准备之后,资本主义终于破土而出了,随着1789年巴黎巴士底狱的炮声,资本主义以大革命的形式横扫了整个欧洲,让全欧洲都感受到了新生的资本主义的力量,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各国在19世纪纷纷进行改革和革命,打碎封建统治的束缚,让资本主义开始茁壮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资本主义依靠自身内部的力量变为了一棵参天大树,它本身的缺陷开始不断展现出来,大规模经济危机开始不断展现,终于到了1914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随

着一声枪响,帝国主义的战争终于将资本主义最危险的一面展现了出来,让整个世界都得到了震撼,也诞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根据材料“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不同版本的‘短世纪’概念。认为19世纪的跨度应短于100个日历年。他们以国际政治作为界定标准,将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欧洲新秩序以及美国借1898年美西战争之机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视为19世纪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及所学可知,“短世纪”的内涵是19世纪欧洲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其理由是维也纳会议确立了俄、奥、普、英四国支配欧洲的国际政治秩序。美西战争得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扩展了其势力范围,成为了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声望。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世界。根据设问及所学可知,以“世界市场”作为界定标准,我认为19世纪是“短世纪”。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由此可见,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漫长阶段,所以说以“世界市场”作为界定标准,19世纪是“短世纪”。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倾向于‘长世纪’的理念,将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余年全部纳入19世纪的范畴。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不同版本的‘短世纪’概念。认为19世纪的跨度应短于100个日历年。他们以国际政治作为界定标准,将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欧洲新秩序以及美国借1898年美西战争之机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视为19世纪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及所学可知,西方学者对19世纪世界史的认知是基于西方中心论的立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