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 厂 寺 石 刻
罗克彬 纂辑
目录
一、万历铁钟(万历四十八年) 二、性灵和尚碑(雍正六年) 三、世世流传碑(乾隆三十六年) 四、永垂不朽碑(光绪四年) 五、瓦厂寺复兴碑(光绪十一年) 六、光绪残碑(光绪十一年) 七、德恩和尚碑(光绪十二年)
八、释道有禅师捐建义学田馆碑记(光绪二十一年) 九、复兴寺废兴记(民国七年)
十、重修复兴禅院史略纪念碑(民国八年) 十一、道有和尚碑 十二、本法和尚塔铭
一、万历铁钟(万历四十八年)
民国《续遵义府志》卷七古迹二万历时钟有云:“遵义龙坪佛兴禅院有铁钟一口,文曰:‘万历四十八年大明四川遵义军民府王氏造’
二、性灵和尚碑(雍正六年)
碑额“极乐世界”,碑正“传临济正宗脱化本师上性下灵老和尚之墓前”,左联“昔日□溪□瓦厂,于今一脉往西天。”右“孝徒:海源、澯、洁、渭;孙:寂成、寿、胤、昌、学;□□:□□、禅、惠。学徒:清润。”落款“大清雍正陆年岁次戊申孟冬月谷旦立”。
三、世世流传碑(乾隆三十六年)
世世流传 碑序
从来授受之相传而谨继嗣之人承之,而傍窥道窃者何兴焉。佛兴寺创自前明正德时,始
- 1 -
贵阳·罗克彬 纂辑 瓦厂寺石刻
于如兴,成于照福,完于普祥。继传一十二世,每作捐资自治,原不募化他人。其地峰高土坎,师弟相续如缕,而其中多杰士往来。禅罗高人交处。诸山高僧结为友善,往往称盛迹焉。他如淳风犹作,拯济饥寒,矜怜孤幼,养纳寡独,成人方便,和睦甲邻,凡此岂特释氏所常为,亦圣朝所甚为期许者也。无如固陋贫壑之徒,窥伺整齐,欲罗织而插足。□只知之,人之所以崇佛而奉僧,而不知僧人所以广佛而惠人也,良何叹之。住持通元尚能克体前徽,里甲咸为信从。暮鼓晨钟,群乐永久。但二世多移远就近之田土,载在不无参差,故将乾隆十九年师徒自立之碑复磨另撰,削去既移之地,共载新买之业,俾后人详悉其旨而无訾于地岐之惑也。因书成序。
本寺条粮新旧共壹两捌钱零弍厘三毛,载平三甲如兴之户。其买下坝乙分,大小九坵。山土弍块,地名小坳。齐王宅大溝岗树墙埂直上山顶分岭横过抵赵宅直下深坑至下坝坳口土埂横过抵赵宅直上大坡抵王宅之小坳口登岭直下抵王宅大田角为界。
本寺僧徒:智明、信、岘、仙,徒孙:惠来、道、远、禅、□,曾孙:□法,侄智宣、纯仝建。
大清乾隆三拾陆年岁次辛卯月届中天望九日谷旦吉日仙凤山佛兴寺住持僧通元。
四、永垂不朽碑(光绪四年)
永垂不朽
从来治业之事,初兴者固匪异人,而继作者亦匪易事。要岂寻常所可拟哉。吾乡复兴寺肇自明时,其如兴捐资创修,历传至海清、照福、普祥、通元、惠祥,后先济美,皆大有功德。其庙庵则山围水聚,竹茂林深,遵邑中称盛地焉。
自乾隆以迄嘉庆,碑志尚存,是此庙之没由旧矣。不意数传至滥僧道品,不守清规,肆
2
3
1
行无忌,任意将先业概行当尽。凡庙中器用什物,折卖无存。即菩萨禋祀,亦归乌有。又
值江县主抽收庙租,几有庙之名,无庙之实矣。迨其后,连遭黄白号匪蹂躏,庙中诸僧相继死亡,惟道有僧独存,而此庙更自毁坏。是时,道有亦避难在外,略有余积,闻本方贼氛稍靖,因与乡人逃归本庙。日夜勤苦,开垦荒芜,更添资帮助。不数年而房屋陆续修葺,当业迭次赎还,庙貌神像焕然一新。
吁!复兴寺之败而复兴者不甚,赖有此人哉。乃其为庙谋者无不周,所以历年亏空,多因庙租赔累。道有爰约集各庙等度禀请,既而果蒙恩批示,俯允豁免,则此累始得永除。若非有大识力大慈悲,乌能恢复旧业,世世相延如是。至于平日乐善好施,和睦邻里,表率徒 12
、訾,音zi。毁谤,非议。亦作“呰”、“訿”。 、肆,碑本作“四”。 3
、禋祀,泛指祭祀。旧时祭天,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禋,音yin。祭天仪式,升烟以祭。
- 2 -
贵阳·罗克彬 纂辑 瓦厂寺石刻
众,远近莫不称善。其行事为人,非住持中表表特出者欤。
予居去此不远,因得深悉其故,不禁当其实事,略为表彰,俾后之览者,庶共知此中原委,而道有功德相与共传不朽云耳。平远团首事王九德拜撰。本庙亡徒德恩,徒孙圆松、昌仝建。
大清光绪四年戊寅八月谷旦住持僧道有敬立。
五、瓦厂寺复兴碑(光绪十一年)
从来善作必须善成,能创尤贵能守,世俗皆然,佛门不异。想予少孤,事佛拜师净修,既待皈依,朝朝防固。数载,幸无乖僻之讨嗔,亦为勤劳之自谨。是时,师兄道品肆行毋忌,逸疏慵,聚众成欢。不数年,即将百余石之田产抵当殆尽,以及庙中神器全无一存。由是鼓钟寂寞,香火废残,至此已不堪言矣。复遭黄白号匪践踏中原,日出夜入,此庙竟为息足之所。予因避贼窜逐他方,得遇槛内族长携入军中委办粮台。迨见事不可为,因又奔驰省垣。时值身中空乏,不得已半僧半俗,聚货为业。孰知天顺人心,十余年予阴有余积。斯时贼风永靖,始与乡人逃归本庙。及至,见庙宇隳颓,神像倾覆,诸僧无一,岂不伤感也哉。彼时华严寺僧清寿师,窥寺无人,借庙驻扎,任性讨赊,所欠五十余金毫无酬偿。又值江县主抽收庙租,屡次纠合诸山具禀恳告,始除私利。于是遍募俗子,继续善根,开垦荒芜。弥年所凑,稍有余存,即培毁坏。又将积年所凑捐出,赔还清寿所拖之旧债,更赎道品所出之田土。虽不能复先年之景况,而窃幸佛们又有所持也。兹将逐年所赎之田一一开列,使后阅者不诬余为虚诞。
「乙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己卯、庚辰、壬午、癸未、甲申、乙酉」
通计各处土田,不过择成业者略举其端,所有零星微者不及备载。特勒石以晓来者,使其知守清规,时时以道品为鉴。永不准后来徒子徒孙再结成群,日事樗蒲,乐佚浪费,复失田产。亦不许贪便宜,易辈子孙永远不得昌达。又不准不法之徒,□诱庙僧,轻其出业。一经逐出,勿得擅回。兹虽镌碑殿侧,未敢夸功,实则创业之难,而失业之易也。是为叙。住持道有撰立。
立出甘结恁字:僧德全、徒园开,在庙不守清规,以下犯上,被师公逐出。去在紫金山刁弄是非,师徒商议来瓦厂寺诬言瞌诈,需银若干,常言提刀要杀瓦厂寺老幼人等。住持无奈,请团首甲邻捆伊送县官究治。德全自知情愧,愿出恁约,以下永不来庙滋事敲瞌。倘来滋事,准住持协同团首甲邻执约送县官。恐口无凭,将恁约勒石为记。光绪乙酉年二月十 45
4
5
6
、嗔,音tian。
、樗蒲,古代博戏,盛行于汉魏。因以为赌博,遂为赌博代称。樗,音chu。 6
、恁,音ren。
- 3 -
贵阳·罗克彬 纂辑 瓦厂寺石刻
一日,立恁约人德全笔、徒园开笔。
六、光绪残碑(光绪十一年)
□□□□□□正宗,更赎先人已出之田土,心情费尽□□□之禅僧。佛法弥兴,依旧太平之景色。迄今髦期□□矍铄,是翁卅余年悟道三十种,皆通著稻畦被而□空,何处去□弥勒之像,翻贝叶经而福慧是俨然化□□之尊。松生不逢时,命途多□,恨恨今生跳出红尘□,修修来世,始参方便之门,自入檀林。年方六七时,供□戒以五三祖则拊我以慈悲,祖复衣我以惭愧。□戴德何其浓,受恩何其深。如荫法于真际,如□慧于康衢。松末由之报也。已为是。谨志。
光绪十有一年□宾月上浣日长乐真人代撰并书。
七、德恩和尚碑(光绪十二年)
中刻“圆寂西归上德下恩□□□□□和尚墓”,左“生道光己酉年十月初八戊时,亡同治甲戌年正月十四日□时。”孝“明高、昭仝同立”,款“大清光绪丙戌年□春月上浣日谷旦”。
八、释道有禅师捐建义学田馆碑记(光绪二十一年)
古者乡里皆有塾师,举贫富子弟,悉得入其塾而学焉。逮于后世世家大族各延师教,而贫微子弟恒绌于力,欲学无由。故闾党之间,往往合为义学以置田建馆,设席处师。有力不能各延专师者,将于中而受业,因名曰义学。是义学大而市聚,小而村社皆所常有事也。邑南复兴寺住持道有禅师,身虽出世,而于斯世每存利济之心。其少时服贾从戎致资数百,屡以施为善行。因念近乡龙坪旧无义学,遑遑创有所为。遂置田一股,即书契请盖官印。并修葺堤坎,起造佃屋,共计银约五百余两以为义学之始。田在洗牛水,杨氏之所售也。兼有乐从之领士傅占文□□绍兴□颜□光□李明諴□傅三源□□□□旋就圆通寺基址议建学馆。于是道有又捐数十余金以为修馆之费,一切皆赖领士苦心监工落成其事。此举之兴,道有既为之首,龙坪行义之士不乏其人,将见蒸蒸趋义,当有继而助以大其成者必自斯有兴而无废也。□□□□□□□至于契纸当印交与领士掌管,冗繁不载。兹第以原中付于此,吴正贵、何□并勒石,复兴寺僧徒圆山、明高、(明)顺与公同好,里人赵怡撰文。
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孟冬上浣日閤团善士立。
九、复兴寺废兴记(民国七年)
平水里之山,自县西之台鼓山逶迤而来,叠伏坋湧,坏然以止,于是而众阜之盘停回 7
7
、坋,音fen。
- 4 -
贵阳·罗克彬 纂辑 瓦厂寺石刻
护者多怒石狰狞,若狮若象,若人立,若僧跌坐。或夭矫俨生龙,或纷披跂鸟,翼轩露,弥缝宫,绕乎兹山,于是为寺以收纳之。寺创自前明正德,曰山仙凤,曰寺复兴。近代以泥可窖,置陶钧侧焉,曰瓦厂。乾隆中,有僧智仙,能诗趣,飘飘然不可羁勒,卒以复六尘而逸,寺遂毁。咸同间,栋宇之立者仆,翼者倾,墙者蹊,田者易氏而租,而寺遂几几等社神求子之龛矣。
道有和尚,生长里中,幼嗜兵。始黄白号入吾境,和尚佐家少蘧公鞭笞,枭贼至平越黄平等疆。不三年,帅死兵溃,贼大奄至,人皆惊逸,屋舍焚毁,县境遂糜烂。贼之仇视赵家军人尤予以惨酷,而和尚家残于贼,乃疾避难筑垣。泫然念乡里之不保,家室之不存,于是祝发轩辕寺。迨大乱敉平,流亡复返,和尚乃持甑钵归主兹寺,饰其塐,牮其倾,塗髹
13
14
15
16
17
9
10
11
12
8
其腐墨。澣而衣,爨而耕,鬻覈而布精,昼田而夜屋。不数年,当者复。又数稔,卖者赎。于是,畦接山连,屡并屡易,而寺遂以自封矣。乃出五百金置学田,岁延师课近村子弟,今移至龙坪国民学校。既又奉百金祀考妣主于宗祠,而年已八十矣。近数年,国鼎倾覆,城镇骚然,无赖者煽富寺名谋以劫。和尚乃召勇敢及佃者食于廊,以兵法部勒数十百人御之。匪闻卒止,涎不敢肆其睥睨然。
和尚自离营垒,数十年未尝一及兵事,今寺院及近寺居竟恃以无惊。今年晋九十,而耳目不衰,精力尤足香花供佛。因令嗣僧圆书南走会垣,北乱大江,饱图名寺以归,遂汲汲焉。崇殿止,选巨材,而谋兴寺宇,□工役攻,始于庙,日炊米二石,六日一烹豚以劳工人。而走卒告曰:将以吾佛成道,日考其宫,若何言,以旌吾志。吾适俗缠,不果往,遂以纸四帧
19
18
说斯寺之废兴至和尚而始大,将俟诸嗣僧为秘院为丛林以比于大冶两生道场,永名胜于斯
郡,是所心愿也。返,卒持此以徧告诸檀越并以复和尚。至修理工程若干,费几万金另有碑纪其事,兹不著。戊午冬腊八日。
十、重修复兴禅院史略纪念碑(民国八年)
盖闻自宇宙而有三皇,有三皇而有世界,有世界统一而后有三教之为圣为贤者,间一出 89
、跂,音qi。
、敉,音mi,安抚,安定。 10
、塐,音su。 11
、牮,音jian,用木柱支撑倾斜的房屋,使之平正。 12
、髹,音xiu。 13
、澣,音huan,同“浣”。 14
、爨,音cuan,烧火煮饭。又为灶。 15
、鬻,音yu,卖。《汉书·食货志》上:“通财鬻货为商。” 16
、覈,音he,同“核”。又,通“籺”、“麧”,米麦的粗屑。《汉书·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17
、稔,音ren,庄稼成熟,如丰稔。《国语·吴语》:“不稔于岁。”又。引申为年,谷一熟为年,故谓年为
稔。《国语·郑语》:“凡周存亡,不三稔也。” 18
、睥睨,音pini。 19
、帧,音zheng。
- 5 -
贵阳·罗克彬 纂辑 瓦厂寺石刻
焉。故佛法常兴,永崇殿宇,演之为政教,庄之为法律,有裨于国家,有益于生民,准之于四海,放之于六合,无不以宗教为本而须臾离乎道德也。我佛自昌明于印度而到东林,迄今几三千年矣。溯自后汉永平七年正月十五良吉,有摩腾、竺法兰式师提倡东土禅宗,流传已久。降及五代时,有梁武皇帝讲求佛学,大兴禅宇,普增庵观,常召集十方之有大善根大知识者,削发为僧,焚然经典。时有西域二十八祖达摩为法求人又到东土,至六祖慧能传及二派,曰南岳□让,青原行思。下分六祖五宗,而纪数已三千年之久,灯灯相传,焰焰接续。
继到于有明正德时,吾太师祖如兴禅师甫由川入播州城南平里龙坪之后台坝,始开仙凤山,次及复兴寺。俗称之为瓦厂寺者,实此寺之古名也。维时苦志经营,艰辛创业,历传数代,有法子性澄、海清、寂旺、照福、普祥、通正等,继续源流,慧灯不灭。迨前清乾隆时,得太师祖智仙老上人,生而颖异,高出庸流,能握管吟诗,飘飘然有神仙之趣。法徒慧禅、纲二上人相因佛种,衣钵流传,至清宁、静修时犹是香灯不缺。讵料盛衰有定,治乱相乘。咸同之年,黄白相继扰害地方,十室九空。以致寺中被匪摧残,不堪言状。殿宇之立者仆,田土之有者废。一切家具动用,逸荡无存,是有寺之名无寺之实也。
幸天心厌乱,剥极必复。我师祖上道下友,弃儒从释。不贰年,因匪势仓猝,投笔入营,督办粮台,专资转运。数载以来,匪焰稍息。旋及隐蔽筑垣,仍归旧路,参谒轩辕宫广馨禅师门下。光阴荏苒,忽忽三年,乃眷怀桑梓,由省归来,同治戊辰抵遵还寺。于是一心一念,锐意虔修,以囊积余资,将前僧所当出之田产赎回,任怨任劳,重新开垦。又义兴乡学,另买田业数十石,拨入学堂,以作常年之款,至今民国初小学校留为纪念,称道弗衰。所以年将及耄,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岂非得天独厚,曷克臻此。
吾师上德下云,青年信仙,一意修持。由光绪丙申,来寺祝发。日惟谨守三规,不萌邪念,于宣统辛亥年冬月朔五日度世,得寿六十有二岁。斯时也,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廿二行者相继反正,川书因思时逢末劫,庙宇凌夷,国体变更,城乡震恐,常有跳梁小丑谝惑寺名,不时往来,谋劫数次,必欲推翻我佛像,掳掠我资财,散离我僧众,蹂躏我地方。不止川书等目击时艰,绸缪未雨,日则约同甲邻,夜则召集佃户,得以不虞。民国纪元岁壬子孟春之初,不事耕作,乃复顾请工人,开山取石数月之久,甫将寺后墙垣另行修葺,共计四十余丈,一以绝匪徒之奢望,二以保完全之基础。又于是年九月,各省奉大总统令,振兴佛教,准将全体僧及蒙藏喇嘛等,组织中华佛教总会,亦以昌明仙学,提倡教育慈善为宗旨。即于是年冬月,成立正式大会,以补行政之不逮也。
吾遵亦于是年就附城之湘山万寿禅院成立会所,川书以一介沙门,过蒙妄举,到所任参议员职,仍仿各省办法,讲求佛门经典,创办蒙养实业,推普济之深心,行平等之主义,以辅助国家政治进行。孰意行藏靡定,散聚无常,转瞬三秋,复会本寺。睹星霜之递嬗,思景物之变迁,爰与师弟磋商,新修煨芋楼一所,以补山川之缺陷,以培本寺之风水。乃工程甫
- 6 -
贵阳·罗克彬 纂辑 瓦厂寺石刻
毕,偕徒亲往省垣,仿照黔灵山式样,往返途程计六百里有奇,不辞艰苦,不殚辛劳。民国七年五月廿六日,即慎择良工,将前存明正德所创之旧寺,刻今近四百年,维时已久,且多偏废,鸠工庇材,大兴土木,将上下二殿,左右两廊,钟楼鼓楼,悉行改创,匝至全月朔七日,建竖檐楹榱栋,焕然一新。是举也,计时不下五月,计费总在四千以外,方能告厥成功,得达美满之目的。川书自揆财力多所不逮,惟静夜以思,凡事当创始之时,非有明镜之眼光,敏捷之手腕,坚韧之毅力,不足以收效于将来,夸功于异日。故承之以来,力瘁心殚,惟有勉力驽材,克供乃职。尚望届今以往,川岳钟灵,当必有宏识远怀者一出而担负焉。是则川书馨香祷祀以求者耳。谨述大意,以告佛子。是为序。
光绪丁未年新买杨三春新寨凹林土一分,杨正钧黄土湾山土一分,王安远上坝田土林一分,何宴氏野猪巷水田一分。其各界抵:杨姓本寺界,白玉寺何姓。
甲邻:李朝禄、李朝□、李正铭、杨荣昌、何 聪、杨光银、杨光元、杨茂春、王昭德、李正林、吴正贵、何钟海、王 纲、赵祖元。
续源师祖上道下有,度世恩师上德下云。住持圆川、书,徒明忠、慈、清、显、贵,徒孙真奎、祥、□、庵,师兄圆先、山,弟升、喜同立。
前清府学附生社友沈鸿逵代撰谨书。释迦牟尼文佛应世二千九百四十六年即大中华民国八年夏历冬朔九日谷旦立。
按:碑正额书“释教源流”,背面竖刻“万古流传”四个大字,左侧有词,右侧题云:“中华民国玖年岁次庚申姑洗月望八日南阳行者云尘僧圆书题”并钤“圆书印章”四字。
十一、道有和尚碑
碑额“临济正宗”,中刻“圆寂西归恩师祖上道下有老和尚之禅墓”,有云“距生于道光壬辰年正月初十日巳时,系贵州遵义府首县南乡平水里地名大塘湾五桂村人氏,大限亡于民国十一年又五月初六日午时仍在原籍平三甲复兴寺坐脱西归,享年九十一岁终。”“徒:德云;徒孙:圆先、川、书、洗,松、昌;徒曾孙:明星、清、忠、桂、镒、璋、葵、光、级,高、昭;徒玄孙:真祥、儒、奎、详、琳、瀛。寄徒浩舜;寄孙月相;曾孙应德同立。”有联曰“辉光叁界乐,归气入花宫。”“检身藏净土,□□□□□。”
十二、本法和尚塔铭
额书“临济正宗”,中刻“圆寂西归上本下法恩师大和尚禅基”,序曰:“吾师释迦印号本法,遵义南乡人氏。生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岁六月十二日。九岁在此复兴寺出家为僧。民国十八年参学,六年回本寺庙住持传戒第一大和尚。大限亡于壬申岁二月十七日酉时,仍在原籍复兴禅院坐脱西归。”孝镌“徒:觉贤、悟、法,徒孙:昌弘”。
- 7 -
贵阳·罗克彬 纂辑 瓦厂寺石刻
又,迦印大师墓铭。额镌“历往下传”,中刻“复兴堂上开山第一代,序曰:传戒大和尚迦印大师之墓”“吾师讳迦印,字曾琳,号本法,遵义县南乡王氏第三子。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六月十三日。九岁时夜梦神像,遂有去复兴寺出家。甲子复在西来寺松宣堂伹足。民国十八年去浙江观宗寺,讲学于天台教观。六年后到普陀山礼拜观世音菩萨。原龙坪仙凤山,旧有王姓家庙。如兴和尚由川来黔,驻足于此。继即迁庙山下,称瓦厂寺。传五代照福和尚更名复兴。又传九代至道友和尚,乃□恢宏光大。本法大师即道友和尚第四代孙徒,回寺后曾主持第一代开山传戒。全国解放,入城住湘山寺,历任市政协委员至今。公元一九□□年□□月□□日。”
十三、慧禅和尚墓碑
碑额“□□□□”四字,中刻“„„□□□□本师慧禅老和尚正性禅墓□”,左云“□□性,我师承素无错紊,见□□□,更觅伽蓝,来仙凤山□法„„载碑志,要来表其恩,宁言„„叙。”又有诗曰“乾隆辛卯生,朔六诞在辰。事庙徒清明,申刻赴卤京。”右刻“徒:清明、淮、淳、莲、华、印、洋、沛、修、□、金、佑、寿、彝、川、凉、荣、耀、玉、崇、亲、和;徒侄孙:净池、珍、金、莲、伦、若、祥、传、兴、福、美、秀、□、华、文、海、悟;曾孙:道海、贞、远、亨、盛、□;玄孙:德佑。仝立。”
瓦 厂 寺 初 志
罗克彬 篡辑 二○○六年五月·贵阳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