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游 灵 山 寺
胡思云
2012-05-17 16:30:54| 分类: 魅力信阳 |
2012年5月12日,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偕老伴重游灵山寺风景区。
灵山寺,今非昔比。1999年以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的《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以来,实行强力开发。主要景点有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鸟类保护区于一体。被誉为中原四大古寺,豫南第一名刹的称号,获得国家旅游局创AAAA旅游区验收。
朱元璋圣像: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而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三上灵山寺的故事。据资料记载: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
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
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公元1352年,朱元璋脱下僧衣投入潦州郭子兴军中,很快由一名士卒升为元帅,最终推翻元朝政权,登上皇帝宝座。朱元璋不忘灵山寺众僧培育与救命之恩,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3月1日亲临灵山寺降香。封主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随驾入京,参议朝政,赐灵山寺“半副銮驾”,御笔题下“圣寿禅寺”四个大字。这就是朱元障第三次上灵山。
灵山寺:据资料记载,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明太祖朱元璋三上灵山,开大明三百年基业,敕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御赐半副銮驾、金瓜、斧钺,亲笔御题“圣寿禅寺”匾额。清康熙51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成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师。
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僧住持释大慧经常云游豫鄂两省,弘法利生,普施法雨,并结缘共产党,1944年为掩护地下党重要成员遭国民党军队枪杀,被誉为“现代济公”和“红色和尚”。灵山寺现代高僧释无烦,1996年圆寂火化时,惊现700多粒舍粒子和七彩舍利花瓣。
千年银杏树: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可谓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
紫薇树:灵山寺大雄宝殿前院有一棵紫薇树,是我国珍贵的环境保护植物。人们称之为百日红、光皮树、\"痒痒树\",因为只要轻轻一动它就会颤抖不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又叫百日红。,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灵山会议旧址:灵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贺龙、徐海东、程子华、陈少敏等都在此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千年古刹灵山寺是
新四军“灵山会议”旧址。灵山脚下的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弥勒佛:曾记得2004年我写了一篇《观楹联,话弥勒》的文章,是说灵山寺第一大殿弥勒佛的,现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那还是在二00二年五月四日,我随信阳有线电视台的“老记们”去灵山寺拍摄专题片,工作之余,被寺院的楹联所吸引。
“佛说三乘皆妙理,洪名一句出尘沙”;“一苇渡江一钵传六祖,九年面壁妙法悟三乘”;“佛法流传名山生色,道风依旧古寺更新”;“客来莫嫌茶饭淡,僧家不比世情浓”。寺内这些佛家楹联平仄对仗工整,内容寓意深刻,书法隽秀苍劲,耐人寻味。
更引人注目的是第一层天王殿的楹联“肚大能容,包含色相;开口便笑,指示迷津”,此联明显是针对殿内供奉的弥勒菩萨而写的。至于弥勒菩萨的身世、传说、楹联历代文人墨客多有文章介绍,回来后翻阅手头资料,发现湖北当阳玉泉寺有联:“大肚能容,
包含色相;慈颜常开,指示迷津”,此联是否从此引进,不可而知。但是我想,关于“色相”,佛门能容,世间更能容了。“无色路断人稀”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灵山寺为什么要在第一层大殿供奉弥勒菩萨呢?我在姜明远先生所著《灵山寺》一书中找到答案:“因为他(指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可是再往下读还有一段话说:“灵山寺一层殿的弥勒菩萨,仪态可掬,他坐在殿堂里,面对山门,象是在欢迎进入寺院的所有客人。”看罢此说,我想,世人安排弥勒菩萨身居第一层大殿,说他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是假,让他招引进入寺院的游客是真。从福州山涌泉寺弥勒菩萨座前的楹联“日日携空布袋,少来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由来?”可见灵山寺如此,其他寺庙亦如此。
要问弥勒菩萨得意处是什么由来?那就是灵山寺对他的职位安排得恰当妥帖,称心如意。单就让他端坐第一层大殿,享受香客第一份膜拜,左右又有四大天王护卫,那个威风八面的神气劲,使他忘掉是释迦牟尼接班人的那档子事。也就是因为他那副“慈眉善目,咧嘴嬉笑”的模样儿,让他执掌山门,笑迎八方游客,只乐得终日接张待李,布袋不空,此重任足够他笑口常开一阵子了。
世人说他:“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我也说他:“大肚能容,容世人无情,日日薄薪操持接张待李;开口便笑,笑佛祖贪心,年年厚禄收受赠金送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