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03]7号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新方案将与2004年新学年起,由各校在一定幅度内,结合各自的特点实施。时隔4年,新方案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尚无从考究,这对新方案的调整改进,对整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都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中小学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最大的就业方向,对当前在中小学教学一线的04级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进行现状调查研究,总结提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现状中蕴含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社会需求,能够了解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而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方案的实施效果。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出合理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访问调查法
通过与中小学校相关人员座谈,例如中小学校的体育教研组组长、教务主任等,了解当前处在一线教学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当前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
1.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08年底,有选择地向全国范围内的普通中小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发放了问卷,问卷以了解社会对目前处在教学一线的04级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相关各方面的评价和要求为目的,经过专家的评价和反复修改,受访的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郑州市第八中学、辽宁营口市第三高级中学等等学校,既非特别突出的学校,又不是各方面较差的学校,具有一定的普遍代表性。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份,回收63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为62份,有效率为98%。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的调查
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最大的就业方向,其自身既要有体育类专业的特性,又要有师范类专业的特点,要求毕业生除了必须具有普通
大学本科生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外,又要在体育方面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体育特长。
针对体育教研组组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际素质情况并不乐观(见图1),72%的体育教研组组长认为其综合素质一般,18%认为其综合素质较差,仅有10%认为较好。这表明,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综合素质与社会需要素质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的发现和解决。
2.2 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素质现状的调查
教学素质是师范类教育的重点和特色,体育教师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其教学素质无疑是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访谈和调查,本文将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质分为讲解示范和课堂组织能力两个方面。
2.2.1 讲解示范能力相关调查
作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首先应具备师范的教育能力,能够教给学生体育知識,对教学讲解能力有相当的要求;其次是对体育课涉及的体育项目必须熟知以及擅长,能够增加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对教学示范能力也具有较高的要求。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100%受访组长认为具备较高的讲解示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其在各种能力中排名最前。但是绝大部分受访组长对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讲解和示范能力评价均不太满意,整体情况堪忧。
2.2.2 课堂组织能力相关调查
由于上课形式不同,教授内容不同,与其他科目相比,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显得更为重要。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对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课堂组织能力方面,27%受访组长不太满意,70%认为一般,仅仅有3%受访组长认为比较满意。由此可见,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课堂组织能力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2.3 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运动技能素质及运动项目社会需要性的调查
在调查中,所有的受访组长一致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师应当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反映到体育能力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个别的体育特长,而且在其他术科科目上也应比较全面。
根据问卷调查可知,96%以上的受访组长认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运动技能状况是“较好”和“好”。但是,运动技能好,一方面是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共同特点,尤其是相对于其他专业毕业生而言;另一方面,学以致用,具体擅长的科目状况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才是衡量能力的真正标准。由此,本研究在了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运动项目的社会需要性做出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南北方学校对术科运动项目教学的社会需要性存在一定差异,但共同之处是重要的项目均集中在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和排球等传统大项目上。
2.4 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科研素质的调查
科研素质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和各个学科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必需重要素质之一。根据问卷调查可知,76%受访组长认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科研素质较好。这也反映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科研能力的逐步重视和对学生文化等综合素质培养力度的提高。
2.5 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社会体育素质的调查
与其他科目不同,体育教师除了要胜任体育课堂教学外,日常的社会体育能力也是其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问卷显示:大多数受访组长认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教师因素是教师的组织领导。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大多数的受访者组长认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学校活动方面的组织领导能力较好,团队配合能到位,在组织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竞赛等方面,都表现不错,而且所有的受访组长都认为“组织领导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具备能力中前三位重要的能力。但60%的受访组长认为“裁判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1)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综合素质与社会需要素质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的发现和解决。
(2)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素质的讲解示范和课堂组织两方面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3)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自身运动技能状况和科研素质发展较好。
(4)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组织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代表队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好,但裁判、保护帮助和设计制造体育器材能力相对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建议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关系着我国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影响到我国基础体育教育的质量,必须加大力度,持续关注,要以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标准,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改革。
(2)针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存在问题进行改善或补救措施,为后续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打下更好的基础。
(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对自身运动技能项目选择上应遵循“一专多能”的原则,以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和排球等传统大项为基础,以其他项目为辅助,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合理搭配。
参考文献
[1] 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
[2] 韩慧,程再宽,刘昕.体育院校体育教育 专业课程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