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准诗歌字音、读对诗歌节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注释自主疏通诗歌大意。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秦国军民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由彼及己,思考自身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诗经》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理解并欣赏诗经的语言美、情感美以及结构美。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悟秦国军民的协作友爱精神和家国情怀,联系当下的新青年使命,品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高昂士气和爱国激情;把握《诗经》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教法: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点拨法、情境设置法 学法:勾画圈点法、互帮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观大略
1.导入课题【课件展示图片】
2020年湖北爆发疫情期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曾向我国捐赠了两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
1
天”,而在日本四家医药机构联合捐赠的物资上则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可见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日本政府对中国表达了理解和支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上述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选自的一首诗---《诗经·秦风》中的《无衣》。 2.作品介绍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诗经》“六义”: 内容:风、雅、颂 手法:赋、比、兴
①《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②《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③《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④赋,指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⑤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⑥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3.创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攻入国都,幽王死,这时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二、朗读明大意
1.先听朗诵正读字音,划分诗歌节奏;再全班齐读。
2.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师生交流解疑。 【明确】
重点字、词、句: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王于兴师: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意思是周王出兵打战。 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 偕作:共同行动。
裳:下衣,这里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偕行:一起前进。 译文: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长袍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你共同行动。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下衣跟你共享。
2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
三、研读悟大旨
1.从字面来看,本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
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变化。 2.变化的部分是哪些? 【明确】
每节一、二句,先后写“同袍”、“同泽”、“同裳”;
每节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每节最后一句,先后写“同仇”、“偕作”、“偕行”。 3.诗歌每章节相对的句子,只有个别词语因换文换韵或加重语势而有所不同,其表达意义都基本相同或十分接近。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明确】 重章叠句:
即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 内容和主题上: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艺术表现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深长的韵味。
4.结合诗歌大意,赏析本诗重章叠句的具体作用。(引导学生以同颜色的文字为一组进行分析,从战衣——兵器——思想——行动的顺序领悟秦地军民的优秀精神内涵) 与子同袍(长袍) 与子同泽(贴身内衣) 与子同裳(下衣) 克服困难 团结友爱 修我戈矛(长柄武器) 修我矛戟(长柄武器) 修我甲兵(铠甲兵器) 积极响应 齐心备战 与子同仇(统一思想) 与子偕作(统一行动) 与子偕行(统一征战) 同仇敌忾 勇赴战场 层层递进 【明确】
本诗重章叠句的作用:
(1)营造积极备战场面,渲染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2)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3)增强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5.除了重章叠句,本诗还有怎样的特色?
(1)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
(2)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3
四、情境承精神
1.假如有一天国家有难,战事危急,你是否愿意奔赴战场?
2.请同学们怀着那份义无反顾为国捐躯的精神,带着感情朗诵这首诗歌,再次感悟诗歌之壮烈情怀。
师总结:《无衣》全诗凝结着昂扬向上的积极乐观精神、同仇敌忾的英勇无畏精神、不怕困难的协作友爱精神、上下同心的爱国卫家精神,这些精神穿越古今,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身上体现着,当然也包括在座的同学们,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始终记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用实际行动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诗歌,下节课抽查。 2.预习《春江花月夜》。
教学反思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