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2024-05-21 来源:步旅网
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

班级开展了以生态型材料为主的区域游戏,家长和孩子收集来的生态性材料越来越多,例如矿泉水瓶、大油桶等.于是,老师们开始思考:这些瓶子除了可以用来搭建、装饰以外,它们还能怎么玩?怎么玩孩子们会喜欢?孩子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发展?“咚咚锵锵\"“乒乒乓乓”孩子们喜欢各种有趣的声音,一次,老师发现有几个孩子往瓶子里装颗豆,摇一摇、倒一倒,孩子们都笑弯了腰,,由此在添加轴助料的是基础上加入了勺子、沙漏等,并设计了探索区游戏“沙漏不漏. 环境支持和玩教具材料:大小不同的矿泉水瓶、大小勺子、豆子等.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主要介绍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包括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探究和交往的关键环节和典型行为,以及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等.) 1

游戏进展一: 晗阳和心恬小朋友正在地板上捡豆子,为何呢?原来啊,他们两个在比赛,看谁能在矿泉水瓶里装更多的豆子,可是被其他小朋友的“举报”声干扰了,他们不得不捡起地板上的豆子。捡完了豆子他们又要重新开始装豆子.但是在尝试舀豆子时,豆子总是一倒就洒落地面,让孩子们很苦恼。之后他们多次尝试,还是重复发生豆子洒落现象。晗阳小朋友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我的豆子一直洒到地面上,这样瓶子里的豆子装得好慢啊,你帮我装好吗?”。听到孩子这么说,我笑了笑,回答到:“豆子会一直洒出来是吗?为什么呢?”晗阳回答:“瓶子的口太小了,豆子一次只能装一点点,我舀多一点就装不进了,一下子就洒出来了.”我说:“那你能想想看、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工具可以帮助你?可以去教室其他地方看看,有没有能帮得上你的工具吧!”然而心恬小朋友仍坚自己的方式,用手抓豆子,大把的放进瓶子里,一次、两次……尽管每次豆子都会洒出来,但是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方式。 游戏进展二: 经过上阶段的讨论分析后,孩子们冲着寻找“大一点”的工具,他们在“材料超市\"找来了好多工具:大的纸筒、大的瓶子、大的油桶、大的漏斗…他们拿着找来的“工具”进行了尝试。晗阳习惯性的拿起矿泉水瓶,当然还有他的新宠-—漏斗。心恬也不差,心恬找来了一个稍大的漏斗.两个人开始装豆了。晗阳将瓶口与漏斗的瓶口相对,但是瓶口大小一样,很明显不匹配、不镶嵌,所以他只能用一只手捏着瓶口处. 2

晗阳看了看日弘,发现心恬的漏斗摆放方式与他不一样,于是他像心恬那样把漏斗反过来摆放,然后开始装豆子.心恬把漏斗口朝上,紧接着抓起豆子就往里塞,豆子又漏了.这下子她也急了,心恬看了看晗阳摆放漏斗的方式,于是将自己摆反的漏斗,重新转动。“哇,刚刚好!\"心恬开心的叫了起来,心恬拿起勺子大把豆子,往瓶子里倒,可高兴了!此时的晗阳却按照心恬之前反的漏斗位置,小心的装着豆子,看着心恬的神奇漏斗,于是晗阳不住向她借漏斗,结果啊,晗阳也发现了原来是自己的漏斗口与瓶样大小的缘故,才没发现这神奇的漏斗,这下子,两个人都发现这“神奇”的漏斗。 游戏进展三: 交流分享后,心恬小朋友又有兴趣了,于是她来到科学区,然而心恬小朋友试限在探索另外一种辅助装豆的工具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她决定自己制作漏斗,于是她从美工区找来了一叠纸,他将一张A4纸折叠成比瓶口直径稍大一点的长方形,将长方形弯曲放进瓶子里,像一把“茶叶勺\"。由于纸张是半围合的形态,所以豆子还是容易洒落;再接下来的探索中日弘根据已有的经验将纸张卷成圆柱形,放进瓶子里,虽然豆子不会洒,但由于圆柱口比瓶口还小,而且“圆柱”很高,装豆的速度慢,且不好操作,心恬每次舀豆时都把手举得很高,明显装豆的速度相对“漏斗”来说是一种还未成熟的工具.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主要介绍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反思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或不足,分析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以及进一步的支持策略等.) 我发现,不仅是孩子自身舀豆子倒的速度过快的问题,更多的是 材料的问题。由于矿泉水瓶的瓶口太小,即便是有勺子的帮助,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难度还是太大。晗阳和心恬小朋友从最初的比赛装豆子,再到寻找道具与坚持自己的方式,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当孩子们遇到“瓶颈”时,晗阳小朋友选择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他善于发现、勇于改进.看到心恬的坚持,我也进一步开始思考,该如何引导他,进行自我突破。 不经意间的举动,日弘找来了一个稍大的漏斗,恰巧这个漏斗与他拿到的矿泉水瓶的瓶口相匹配.雅薇也发现了原来是自己的漏斗口与瓶口一样大小的缘故,而非漏斗摆放的方式。由最初的比赛装豆子开始,到寻找相应的工具,再到找到合适的安装方法,他们的兴致一直持续,虽然他们遇到了“瓶颈”、难题,却能试图向老师寻求帮助。 3

在反皮复复的探索尝试中孩子们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分享,这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作为老师,更应是一位参与者,发现孩子的奇思妙想,分享着他们探索的点点滴滴,为他们的成功而高兴. 幼儿经验交流分享,教师的归纳总结,能引发幼儿其他的一些想法,让孩子在互相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将自己的发现、成功传递给其他人.日弘小朋友交流讨论后想自己制作漏斗,他试图从另一端思考:是否能找到比瓶口小的工具也可以将豆子又快又稳的装进瓶子里。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遇到新的“瓶颈”,用A4纸进行自制漏斗,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我们不能导演孩子的活动,积极做一名旁观者,在经验分享交流时让幼儿自己表述他们的困难以便再接下来的探索中老师对材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