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审计学(含答案)

2020-12-30 来源:步旅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审计学》期末考试大纲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占60%、多项选择题占20%、判断题占20%。

期末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的基本职能是( D )。

A.经济评价 B.经济鉴证

C.经济监察 D.经济监督

2.审计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他们依次是( B )。

A.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审计人、被审计人

B. 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

C. 审计人、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被审计人

D.被审计人、审计人、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

3.“估价、截止和机械准确性”三项具体目标是由管理当局( C )认定推论得出。

A.表达与披露 B.权利和义务

C.估价或分摊 D.存在或发生

4.“存在或发生”认定和“完整性”认定,分别主要与( B )有关。

A.会计报表要素的低估和高估

B.会计报表要素的高估和低估

C.会计报表要素的缩小错误和夸大错误

D.会计报表要素的错误、舞弊和不法行为

5.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作用是(B )。

A.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

B.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C.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D.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 A )。

A.使审计人员对在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编制的会计报表能够表示意见

B,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C.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获得经营管理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

D.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正确性进行保险

7.注册会计师的主要经济来源是( B )。

A.从政府领取薪金 B.向委托人收取费用

C.对外投资 D.接受社会捐增

8.民间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作用是( C )。

A.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

B.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C.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D.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9.不以会计报表为直接审计对象的审计业务是( D )。注:2007.12.4答疑系统老师的答案是B

A.办理企业合并事宜中的审计业务 B.验证企业资本

C.审查企业会计报表 D.办理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

10.企业会计报表审计是( A )的一项基本业务。

A.财政财务审计 B.财经法纪审计

C.经济效益审计 D.民间审计

11.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外观形式和编制技术进行审计,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C )。

A.逆查法 B.详查法

C.核对法 D.抽查法

12.审计取证的最主要的方法是( A )。

A.观察实物 B.盘点存货

C.审查书面资料 D.审查内部控制制度

13.函证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C )的查证。

A.存货 B.固定资产

C.往来款项 D.流动资产

14.应收帐款函证的回函应当( B )。

A.直接寄给被审计单位

B.直接寄给会计师事务所

C.直接寄给被审计单位,但由被审计单位转给会计师事务所

D.直接寄给被审计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均可

15.查账技术方法主要包括( B )。

A.核对法、观察法和分析法 B.审阅法、核对法和验算法

C.核对法、分析法和证实法 D.顺查法、逆查法和核对法

16.审计准则是用以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审计人员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 B )。

A.重要依据 B.权威性标准

C.一般标准 D.权威性依据

17.我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对任何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的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的( C )。

A.会计咨询业务 B.会计服务业务

C.独立审计业务 D.管理咨询业务

18.民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呈现出的独立性为( C )。

A.经济独立和组织独立 B.经济独立和业务独立

C.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 D.业务独立和实质独立

19.在注册会计师( A )的情况下,可不必向所在事务所声明并实行回避。

A.三年前曾在被审计单位任职 B.系被审计单位总经理的夫人

C.担任被审计单位常年会计顾问 D.持有被审计单位1 000股股票

20.按照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向所在事务所声明并实行回避的情形有( A )。

A.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一年的

B.已对委托单位执行了三年以上的独立审计业务

C.很熟悉客户及所在行业的情况

D.其兄妹与委托单位有经济利益关系

21.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B)。

A.对已审计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的承诺

B.对已审计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作出的承诺

C.对被审计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资本保全作出的承诺

D.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作出的承诺

22.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是(C )。

A.审计计划 B.专业判断

C.独立审计准则 D.审计工作底稿

23.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B)。

A.职业道德准则 B.独立审计准则

C.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D.后续教育准则

24.注册会计师应当对( B )负责。

A.所审核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

B.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

C.被审单位的管理当局

D.利用财务报表各有关方面

25.注册会计师履行专业职责时,应当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并保持应有的慎重态度是(B )的要求。

A.专业胜任能力 B.客观性

C.职业谨慎 D.职业经验

26.注册会计师不得代行委托单位管理决策的职能,这一规定实质上是为了将(B )加以区分。

A.管理责任与报告责任

B.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C.签发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担任管理咨询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D.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与被审计单位股东大会的责任

27.注册会计师不得将执业中所掌握的被审计单位的资料提供或泄露给第三者,这项规定涉及的是( B )。

A.公正原则 B.保密原则

C.客观原则 D.独立原则

28.由于注册会计师的过失而未能发现并揭示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从而给委托单位和第三者造成经济损失,( C )。

A.注册会计师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B.注册会计师只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不承担民事责任

C.注册会计师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不承担行政责任

D.由委托单位承担全部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29.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一定的制度,保证审计人员具备履行职责的素质。与这项要求有关的质量控制政策是( A )。

A.专业胜任能力 B.督导

C.工作委派 D.监控

30.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目标是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提供审计服务。为了合理保证这一基本目标的实现,应(A )。

A.遵循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 B.建立同行复查制度

C.实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D.实行职业再教育制度

31.审计准备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C )。

A.初步了解新客户的基本情况 B.明确客户要求审计的目的

C.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D.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32.审计业务约定书中不需要双方协商约定的事项是( D )。

A.审计范围 B.双方义务

C.审计收费 D.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33.实质性测试是指对( D)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A.会计报表项目金额 B.账户借贷方发生额

C.账户余额 D.内部控制

34.审计证据是影响(D的重要因素。

A.审计报告有效性 B.会计报表公允性

C.审计结果公正性 D.A和C

35.( A )也称基本证据,注册会计师常常需要大量地获取和利用这类证据。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环境证据

36.以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明被审计事项的各种书面资料是( D )。

A.实物证据 B.内部证据

C.环境证据 D.书面证据

37.属于口头证据的是( B )。

A.现金凭证 B.答复记录

C.会计记录 D.座谈纪要

38.审计人员为取得被审计单位存货存在的审计证据,应进行( B )。

A.实地盘点 B.监督盘点

C.面询和函询 D.分析性复核

39.下列审计证据中,既属于书面证据,又属于内部证据的是(B )。

A.应收账款函证的回函 B.材料入库单

C.注册会计师编制的折旧计算表 D.存货盘点表

40.审计证据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程度的证明力,其中证明力最低的书面证据是( C )。

A.从被审计单位取得的银行对帐单 B.审计人员自己编制的计算表

C.被审计单位签发的销货发票 D.供货商的购货发票

41.下列各项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D )。

A.被审计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

B.被审计单位填制的产品出库单

C.在较好的销售收款内部控制下形成的应收账款会计记录

D.应收账款询证函的回函

42.在下列书面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是(A )的书面证据。

A.被审计单位以外机构编制并直接送到审计人员手中

B.被审计单位以外机构编制并为被审计单位所有

C.被审计单位自行编制

D.审计人员自行编制

43.关于审计证据证明力的最恰当说明,可以概括为(D )。

A.内部控制良好条件下产生的会计数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条件下产生的更具有相关性

B.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证明力最强

C.管理当局的口头声明是有效的审计证据

D.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充分和适当,才能被认为是有力的证据

44.在审计过程中,适当的审计证据被编入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可作为( B )。

A.证明会计报表的证据

B.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C.下一年度审计工作的依据

D.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总的结论

45.下列审计工作底稿中,属于业务类工作底稿的是( A )。

A.审计调整分录汇总表 B.执行符合性测试形成的底稿

C.审计总结 D.企业营业执照

46.以下审计工作底稿中属于永久档案的是( B )。

A.审计报告书副本

B.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底稿

C.存货盘点表

D.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47.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的人员是( D )。

A.委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B.会计师事务所的主管单位

C.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负责人 D.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负责人

48.会计师事务所的( A )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一般复核。

A.注册会计师 B.项目负责人

C.部门经理 D.主任会计师

49.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所有权应归属于( A )。

A.会计师事务所 B.被审计单位

C.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 D.委托单位

50.审计工作底稿用以记录审计人员各种收集证据的程序和结果。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D)。

A.保存在被审计单位手中,以便其需要时参考

B.成为被审计的会计报表的主要证明

C.被当作保管在审计人员手中的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一部分

D.根据每个具体审计项目设计,以满足审计人员的要求

51.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应包括( D )。

A.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B.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C.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D.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

52.分析性程序可以在会计报表审计的(D)阶段任意选择使用。

A.审计计划 B.审计报告

C.审计实施 D.A、B和C

53.一个企业毛利的不正常波动常常导致审计人员扩展其对销售和存货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采用(D )方法最容易发现这种不正常波动。

A.业务和余额测试 B.内部控制测试

C.特别审计方案 D.分析性复核

54.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称为( C )。

A.计算 B.检查

C.分析性复核 D.比较

55.按照有关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D )进行的分析。

A.比率 B.绝对数

C.趋势 D.A或C

56.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C )关系。

A.同向 B.不确定

C.反向 D.无明显的

57.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 B )来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

A.审计计划 B.专业判断

C.审计证据 D.审计程序

58.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利润表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为80 000元,而资产负债表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为120 000元,则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应为( B )。

A.120 000元 B.80 000元

C.100 000元 D.200 000元

59.在计划某项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应分( C )两个层次来评价其重要性。

A.总账层和明细账层 B.资产负债表层和利润表层

C.会计报表层和账户余额层 D.记账凭证层和原始凭证层

60.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 B )的可能性。

A.未能发现 B.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

C.能够发现 D.发表恰当审计意见

61.如果审计人员期望的审计风险为5%,并认为固有风险为80%,控制风险为50%,则审计人员应承担的检查风险为( C )。

A.40% B.4%

C.12.5% D.2.5%

62.在审计计划阶段,利用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某项认定的计划检查风险水平,所使用的控制风险是审计人员的( D )。

A.实际估计水平 B.计划估计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可接受水平

63.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是(B )。

A.同向变动关系 B.反向变动关系

C.有时同向变动,有时反向变动 D.无明显的

64.当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为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当( D )。

A.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B.重新评价重要性水平

C.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

D.A或C

65.审计人员通过设计的审计程序未能检查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是(C )。

A.抽样风险 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 D.固有风险

66.若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低,则( C )。

A.实质性测试应需适中的样本和适量的证据

B.实质性测试只需较小的样本和较少的证据

C.实质性测试就需较大的样本和较多的证据

D.实质性测试需要的样本和证据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高低无关

67.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面临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重要错误的风险。为减少这种风险,审计人员应主要依赖(B )。

A.实质性测试 B.符合性测试

C.内部控制 D.分析性复核

68.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只是针对( D )层次的个别认定而确定的。

A.整个会计报表 B.部分会计报表

C.账户发生额 D.账户余额

69.在评价内部控制时,审计人员应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这一原则认为(D )。

A.不相容职务的划分对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必要的

B.使用胜任的工作人员能提供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保证

C.建立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是管理当局而不是审计人员的责任

D.内部控制的成本不应超过预期从控制获得的效益

70.为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真实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有效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政策与程序是( C )。

A.管理控制 B.经营决策控制

C.会计控制 D.经济效益控制

71.审计人员应执行符合性测试的内部控制是( C )。

A.那些对会计报表金额有重要影响的内部控制

B.从各种内部控制中选取出的随机样本

C.审计人员打算信赖的内部控制

D.已确认有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

72.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的审计程序是( C )。

A.对构成总分类账的项目余额进行测试

B.将存货价格和供货商发票上价格进行核对

C.审查凭证的填制和取得是否经主管人员签字

D.对增加的财产、设备,通过实地盘点进行测试

73.在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下,审计人员必须执行的符合性测试是( A A.计划符合性测试 B.同步符合性测试

C.追加符合性测试 D.双重目的测试

74.下列各项中,防止员工贪污、挪用销货款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 )。

A.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人员不得兼任出纳

)。

B.收取顾客支票与收取顾客现金由不同人担任

C.请顾客将货款直接汇入公司所指定的银行账户

D.公司收到顾客支票后立即寄送收据给顾客

75.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应当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 C )。

A.符合性测试 B.充分的了解

C.实质性测试 D.研究与评价

76.审计人员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是否合理、适当和完善,能不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特定会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而进行的测试为( A )。

A.控制设计测试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测试 D.控制执行测试

77.审计人员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进行的测试为( D)。

A.控制设计测试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测试 D.控制执行测试

78.审计人员在大致了解了内部控制及相应的控制风险后,应对( C )执行符合性测试。

A.有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 B.拟信赖的内部控制

C.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内部控制 D.已复核过的内部控制

79.内部控制调查表中的(B ),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有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来的。

A.关键控制点 B.问题

C.不相容职务 D.业务环节

80.审计人员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C )。

A.确定与财产安全有关的控制程序是否可靠

B.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

C.确定将要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D.表达审计意见

81.对控制风险的评估,是为了确定完成审计工作所需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 D )。

A.性质、方法和程序 B.时间、范围和手段

C.性质、范围和程序 D.性质、时间和范围

82.对内部控制的高信赖程度说明控制风险为( D ),审计人员可以较多地信赖、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执行( )实质性测试。

A.高水平,更多的 B.低水平,更多的

C.高水平,有限的 D.低水平,有限的

83.对内部控制的( A )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不健全,执行又无效,造成大部分经济业务失控,会计记录经常出差错。

A.低信赖程度 B.中信赖程度

C.高信赖程度 D.良好的信赖程度

84.如果控制风险评估( C ),审计人员将执行比所需要的还要多的实质性测试,进而使审计测试( )。

A.太高,无效率 B.太低,无效果

C.太高,无效果 D.太低,无效率

85.对内部控制的低信赖程度说明控制风险为(C ),审计人员无法信赖被审计单

位内部控制,必须执行( )实质性测试程序。

A.高水平,有限的 B.低水平,更多的

C.高水平,更多的 D.低水平,有限的

86.在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时,审计人员应当遵循( A ),宁可高估控制风险,不可低估控制风险。

A.稳健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审计准则

87.若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则意味着内部控制(A)及时防止或者发现和纠正某项认定中的重要错报或漏报的( )。

A.不能,可能性很小 B.能,可能性很大

C.不能,可能性很大 D.能,可能性很小

88.在审计过程中运用统计抽样,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量化( D )。

A.审计风险 B.固有风险

C.抽样风险 D.控制风险

89.审计抽样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它并不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A )审计程序。

A.函证 B.顺查

C.逆查 D.分析性复核

90.在实质性测试中通常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是( A )。

A.属性抽样 B.变量抽样

C.固定样本量抽样 D.发现抽样

91.用来估计总体中的错误金额的抽样称为( B )。

A.属性抽样 B.变量抽样

C.统计抽样 D.非统计抽样

92.通过抽样审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抽样方法是( B )。

A.比率估计抽样 B.单位平均估计抽样

C.发现抽样 D.差额估计抽样

93.在符合性测试中通常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是( A )。

A.属性抽样 B.变量抽样

C.差额估计抽样 D.比率估计抽样

94.适宜采用审计抽样技术的情况是( D )。

A.审计对象总体中的每个项目都很重要

B.被审计项目具有很高的审计风险

C.采用抽样技术的成本高于采用其他技术的成本

D.审计对象总体是由大量小单位构成的

95.如果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大错误,则称这种可能性为( C )。

A.误受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拒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

96.如果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的程度,则这种可能性称为( D )。

A.误受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拒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

97.可能导致降低审计效率的两种风险是( D )。

A.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与误受风险

C.信赖过度风险与误拒风险 D.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

98.有关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会降低审计效率

B.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会影响审计效果

C.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影响

D.审计抽样只与审计风险中的检查风险相关

99.在用随机数表选取样本时,一个随机数可能与一张作废的凭证相对应。如果审计人员能得到合乎情况的解释,并证明该凭证属于正当作废,则(C )。

A.应视为一个项误差

B.不应视为一项误差

C.可根据该凭证上金额是否有错决定是否视为误差

D.无法确定是否应视为一项误差

100.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审计人员如果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则应考虑(A )。

A.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B.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

C.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

D.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101.审计人员如果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取得审计证据时,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如果无法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则应将有关样本( C )。

A.作进一步的考虑 B.不视为一项误差

C.视为一项误差 D.无法确定是否为一项误差

102.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内部控制实际运行中偏离于规定的控制要求的(B )。

A.最小比率 B.最大比率

C.最小金额 D.最大金额

103.如果其他数量因素不变,仅仅将可容忍误差从8%变为10%,则所需样本规模将会( A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无法确定

104.从8 000张现金支出凭证中抽取400张进行审计,采用系统抽样法,则抽样间隔数为( B )。

A.10 B.20

C.30 D.40

105.如果符合性测试中发现样本中某张凭证记录正确,但缺少批准程序,则( A )。

A.需作进一步的考虑 B.不应视为一项误差,因为金额无误

C.应视为一项误差 D.无法确定是否为一项误差

106.如果所要检查的是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情况,则审计对象总体应为( B )。

A.购货明细账中的全部项目

B.购货明细账中的原材料项目

C.购货明细账中的部分原材料项目

D.购货明细账中单项金额大的原材料项目

107.如果需要验证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那么,构成该审计对象总体的应是( A )。

A.所有应收账款明细账

B.所有有借方余额的应收账款明细账

C.所有余额为零的应收账款明细账

D.所有有贷方余额的应收账款明细账

108.期后事项是指( D )发生的影响会计报表的事项。

A.资产负债表日后 B.审计报告日后

C.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后 D.资产负债表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

109.下列事项中,属于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的期后事项是( C )。

A.所持有的短期投资有价证券市价下跌

B.被审计单位发生合并

C.未决诉讼结案且败诉,应赔偿对方的大额损失

D.被审计单位发行债券

110.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期后事项应付审核责任的时间为( A )。

A.资产负债表日至外勤审计工作结束日

B.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撰写日

C.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报送日

D.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公布日

111.对于已发现的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如果被审计单位不接受调整或披露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D )。

A.保留意见 B.否定意见。

C.无法表示意见 D.A或B

112.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要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获取( C ),以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与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

A.审计业务约定书 B.委托书

C.管理当局声明书 D.管理建议书

113.对审计中发现的核算误差,注册会计师应运用( C ),考虑核算误差的金额和性质两个因素,来划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未调整不符事项。

A.审计准则 B.专业判断

C.审计重要性 D.审计证据

114.对会计报表整体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结果,若表明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存在,则审计人员必须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 D ),以确保所发表审计意见的正确性。

A.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B.评价重要性

C.评价审计风险 D.追加实施额外审计程序

115.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致无法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时,应当出具( D )审计报告。

A.保留意见 B.否定意见

C.无法表示意见 D.B或C

116.审计报告在意见段使用了“除存在上述问题以外”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 B )审计报告。

A.无保留意见 B.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无法表示意见

117.审计报告在意见段使用了“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 D )审计报告。

A.无保留意见 B.否定意见

C.保留意见 D.无法表示意见

118.审计报告在意见段使用了“由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 B )审计报告。

A.无保留意见 B.无法表示意见

C.否定意见 D.保留意见

119.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应当出具( D)审计报告。

A.无保留意见 B.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无法表示意见

120.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应由( A )负责。

A.会计师事务所 B.委托单位

C.国家审计管理机关 D.注册会计师

二、多项选择题

121.会计报表审计是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并对会计报表的(发表审计意见。

A.合法性 B.真失性

C.公允性 D.一贯性

122.民间审计具有( ABD )特征。

A.审计的委托性 B.审计的有偿性

C.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D.审计的独立性

123.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有(AB CD )。

A.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A BCD )

B.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C.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等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124.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包括(BCD)。

A.会计监督业务 B.会计服务业务

C.会计咨询业务 D.审计业务

125.审计取证的技术方法是指直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

A.查账技术方法 B.调查取证方法

C.分析方法 D.证实方法

126.查账技术方法的审查对象主要是( ABC )。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会计报表 D.实物资产

127.下列表述中,属于《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外勤准则”规定的内容,且表述正确的有( BC)。

A.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保密

B.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评价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C.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当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

D.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业务助理人员和聘请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128.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对同行的责任,包括( ABCD )。

A.不诋毁同行,不损害同行利益

B.注册会计师不得以个人名义同时在两家或者说两家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

C.应当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配合同行工作

D.会计师事务所不得雇佣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

129.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技术规范要求,注册会计师(ABD)。

A.应当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

B.应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C.不得对未来事项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

D.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

130.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ABCD)。

A.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 B.编写审计报告

C.审计报告的审定与报出 D.整理审计档案

13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收集的环境证据主要包括( BCD)。

A.被审计单位声明书 B.有关内部控制情况

C.管理人员的素质 D.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132.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包括( ABD)。

A.被审计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记录

B.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

C.被审计单位律师的证明函件

D.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计划、合同资料

133.审计证据可靠程度的判断标准包括( BCD )。

A.口头证据比书面证据可靠

B.审计人员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C.已获独立的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比未获独立的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可靠

D.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134.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有( ABCD )。

A.检查与监盘 B.观察与计算

C.查询与函证 D.分析性复核

135.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被审计单位未审情况 B.审计过程的记录

C.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 D.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136.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审计目标 B.审计程序

C.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D.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137.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ABCD )。

A.查阅以往审计档案和行业资料

B.与被审计单位高级管理人员讨论

C.观察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和设施

D.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

138.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和审计证据的数量关系可以表述为(ABC)。

A.检查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反向关系

B.固有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同向关系

C.控制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同向关系

D.审计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同向关系

139.对审计重要性可以从( ABCD )方面来理解。

A.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B.重要性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C.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D.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140.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审计人员应着重考虑(ABCD)因素。

A.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

B.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变动情况

C.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

D.会计期间内,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

141.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评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低,则(BC )。

A.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就越低

B.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就越高

C.审计人员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D.审计人员就可实施较简单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42.如果审计人员所确定的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审计人员应考虑( AB)相加后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

A.尚未发现的其他错报或漏报

B.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

C.已查出的所有错报或漏报

D.已调整的所有错报或漏报

143.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包括( ABCD )。

A.控制环境 B.控制程序

C.会计系统 D.控制方法

144.与控制环境有关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B.权力、职责的划分方法

C.组织结构 D.管理控制方法

145.内部控制要素中的控制程序包括( ABCD )。

A.交易授权和责任划分 B.凭证和记录控制

C.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D.独立稽核

146.企业对不相容职务,应该加以严格控制和分离,特别是(ABC )。

A.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

B.资产保管与会计相分离

C.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相分离

D.财务经理与会计主任相分离

147.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的内容主要有(ACD)。

A.各项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B.在哪些环节、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控制

C.关键控制点是否都重点进行了控制

D.所有内部控制目标是否均已达到

148.审计人员在执行符合性测试时可选用的审计程序包括( AC )。

A.检查 B.询问和观察

C.重新执行 D.函证

149.完成符合性测试后,审计人员只有在确认(AB )的情况下,才能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

A.通过符合性测试已获取证据证明控制有效

B.控制政策和程序与认定不相关

C.控制政策和程序无效

D.取得证据来评价控制政策和程序显得不经济

150.在符合性测试中,误差包括的情形有( ABCD )。

A.凭证上记录正确,但缺少复核、批准等控制程序

B.凭证记录上有执行控制程序的轨迹,但记录与事实不符

C.既未执行控制程序,记录也不正确

D.误报货币金额的绝对值

151.在审计中合理地运用统计抽样方法,具有(ABCD )方面的意义。

A.能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

B.可防止主观判断和随意性

C.能以一定的概率将抽样误差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D.促使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152.审计人员在设计样本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ABCD )。

A.审计目标和分层

B.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和预期总体误差

C.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D.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53.在抽样风险中,导致审计人员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的风险有( AC )。

A.信赖不足风险 B.信赖过度风险

C.误拒风险 D.误受风险

154.在运用统计抽样的全过程中,需要运用专业判断的有(BCD )。

A.确定审计对象总体及其特征

B.设计与选择样本

C.对抽样结果进行质量上的评价

D.对抽样结果进行数量上的评价

155.下列因素中,与所选取的样本数量同向变动的是(AD)。

A.可信赖程度 B.可容忍误差

C.预期总体误差 D.检查风险

156.对会计报表金额无直接影响,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期后事项有(ACD )。

A.被审计单位发生合并

B.发行债券或权益性证券

C.所持有的作为短期投资的证券市价严重下跌

D.由于法律限制或政府禁止导致某种产品无法销售而造成的存货市价下跌

157.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在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ABC)。

A.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B.进行实质性测试

C.收集、评价审计证据

D.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158.审计差异内容按是否需要调整账户记录可分为(ABC)。

A.核算误差 B.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C.重分类误差 D.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159.审计报告的范围段应当说明的内容包括( BC )。

A.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B.审计依据和目的

C.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

D.已实施的审计工作为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160.以下关于审计报告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

A.审计报告的标题应为“审计报告”

B.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即审计业务委托人

C.审计报告的日期是指完成外勤审计工作日期

D.当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应当在范围段和意见段之间增加强调事项段

三、 判断题

161.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从事此类业务。(√)

162.函证工作必须由审计人员直接办理,函件应由审计人员直接寄发和收取,不能委托被审计单位代办。 (√)

16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并非对会计报表的担保,所以,未检查出会计报表的重大错误,并不一定表示审计工作未按审计准则执行。 (√)

164.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审计测试,也就是实质性测试。 ( √)

165.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取决于所选取的样本数量,样本数量越大,则审计证据愈可信任。

(×)

166.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就可减少。(√)

167.注册会计师在对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询问时所作的书面记录经被询问人签字后即可成为书面证据。 (×)

168.相对而言,对于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即使审计人员出现判断上的偏差,也不至于引发对整体的判断失误,故此时审计人员可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 )

169.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有特殊的披露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对关联方交易通常比非关联方交易要收集更多的证据。 (√)

170.具体审计计划是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

171.审计人员可以改变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但无法改变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实际水平。 (√)

172.独立审计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据以确定分析性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

173.如果重要性原则运用不当,只会使审计风险过大,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 )

174.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同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

证据越少。 (×)

175.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就越需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结论或意见。 (√)

176.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就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但是,最严格的内部控制也有其本身的固有限制,无法百分之百地保证被审单位的管理目标一定能实现。 (√)

177.审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应当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 (√ )

178.同步符合性测试是在审计人员取得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时,同时执行的测试。这种符合性测试是必需的。 (×)

179.控制风险的评估是为了个别内部控制要素或个别政策和程序而进行的,而不是为了会计报表认定而进行的。 (√)

180.穿行测试是为了检查内部控制的可信性。 (√)

181.通过计划符合性测试取得的证据应足以支持评价某些认定的控制风险为中等或低水平。 (√)

182.文字叙述通常用于记录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实物控制等方面的情况,适用于内部控制程序比较复杂的企业。 (×)

183.审计人员在经过初步调查与记录,大致了解了内部控制及相应的控制风险后,只对那些不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执行符合性测试。 (×)

184.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包括询问、检查、观察和穿行测试。 (√)

185.不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得多么有效,都应对会计报表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符合性测试。 (√)

186.审计抽样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的所有审计程序都适用。 (√)

187.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既可选用统计抽样.也可选用非统计抽样,但两种方法的选用会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 (×)

188.统计抽样能够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定范围内的概率,并根据抽样推断的要求,把这种误差控制在预定范围之内。 (√ )

189.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危险的风险,因为它使审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 )

190.账户余额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而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这种可能性称之为误拒风险。 (×)

191.审计人员在选取样本时,应使审计对象总体内所有项目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以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

192.在实质性测试中,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审计人员应增加样本

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 )

193.在审计抽样过程中,无论所采用的方法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

194.对于单笔核算误差超过所涉及的会计报表层次或账户及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但性质不重要的,一般应视为未调整不符事项。 (√)

195.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重要的错报或漏报,而且对单个看在金额和性质上都不重要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也应给予必要关注。 (√)

196.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一般无需专门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因而不必对期初余额实施审计程序。 (×)

197.如果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影响,但无法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

198.无法表示意见就是注册会计师无法为会计报表表示明确的意见。 (×)

199.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反映表示不满意,可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

200.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拒绝就对会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提供声明书或拒绝签名,审计人员应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

201.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就可减少。(√ )

202.独立审计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据以确定分析性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 )

20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同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少。( × )

204.穿行测试是为了检查内部控制的可信性。 (√ )

205.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测试应使用统计抽样技术,因为运用统计抽样比运用非统计抽样更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证据。 (× )

(201-204题是重复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