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22-03-15
来源:步旅网
沪教版《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李伟李德前 (徐州市西苑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2)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9—006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issn.1008-0546.2012.09.029 现行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化学》第2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任务, 笔者计划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以及它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第2课时主要学习CO 的 实验室制法。 【设计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笔者注 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注意紧扣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情景;在探究的过程中,笔 者较多的使用了实验手段,既尊重了课本实验,也增加 了“CO 密度比空气大”、“灯火试验法不可靠”等实验,还 改进了“CO:溶于水”、“CO:熄灭烛火”等实验,这样安排 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笔 者注意呈现生产生活中一些涉及CO:的健康、安全事 例,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有害 浓度。为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并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笔者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CO:的状态变化、溶解性和密度; 知道CO: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认识CO: 能与水、Ca(OH):等物质反应;了解CO 在自然界中的循 环,知道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知道检验CO:有害浓度的简易方法;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CO: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增强环境意识,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就已经知道,CO:既是动 物呼出的废气又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今天,我们就 从化学的视角来研究这种奇妙的气体。 [板书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 [过渡]本节课我们首先研究CO 的性质,然后研究 CO: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板书]一、CO 的性质 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9期 霎 葬图1 旦水晶图2 图3 [讲述]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里约能溶解0.8体积 的CO:,如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汽水、啤酒等饮料里 大量的CO:就是通过加压溶解进去的,所以含CO2气体 的饮料瓶内的压强较大。若饮料瓶是玻璃的(如啤酒), 我们在搬运、开启时一定要规范操作,以防爆炸(适时投 影工人头戴“玻璃啤酒瓶安全防护罩”在生产流水线上 的图片)。 [过渡]紫色的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在化学 上我们常用它去检验酸的存在。 [学生实验]向上一步实验得到的CO:水溶液里滴 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它溶于水时有酸生 成。 [板书]3.二氧化碳+水_+碳酸 (co2) (HsO)(H2C03) [讲述]CO:溶于水时只有1%的能跟水化合成 一63— H2C0,,另外99%的CO2仍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 [提问]汽水为什么又叫碳酸饮料? [讲述]在喝汽水时,如果喝猛了鼻子就会酸溜溜 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猛喝汽水时会有一部分co2跑 进鼻腔,跟鼻粘膜上的水化合成H2CO3,正是H2co3的刺 激使得鼻子酸痛。 [学生实验]用力振荡上一步实验得到的红色co: 水溶液(或取样微热),溶液又变紫色,说明碳酸极不稳 定。 [板书]碳酸_+水+二氧化碳 (H2C03)(H20) (CO2) [讲述]在天气炎热时,喝碳酸饮料为什么会有凉爽 的感觉呢?原来,碳酸在人体内极易分解,而分解会吸 热;同时,汽水在人体内极易挥发出大量的co:(逸出体 外),而挥发也会吸热。 [学生实验]把co:缓慢倒 人插有2支燃着蜡烛的烧杯里 (装置见图4),发现下面的烛火 先灭、上面的烛火后灭,说明 co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同时 说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烧。 [板书]4.不燃烧、不支持燃 图4 [过渡]读小学时我们就知道了co:能使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原来,co2与石灰水中的Ca(OH):反应生 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 [板书]5.二氧化碳+氢氧化钙_+碳酸钙+水 (CO:) [Ca(OH)2] (CaCO3)(H20) [展示并提问]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附着一 层白色固体。它是哪种物质呢? [过渡]初中阶段学习的几种气体中,只有C02能使 石灰水变浑,故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0:。 [学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 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有CO:,进而可知CO2不能供给 呼吸。 [板书]6.不能供给呼吸。 [介绍]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就有 害处,达到5%时会使人气闷、头晕,达到10%时就会使 人死亡。而人呼出的气体中CO:的含量高达4%,所以教 室里要经常打开门窗换气,以降低CO:浓度,保证室内 空气新鲜。 [讲述]由于CO:的密度比空气大,使得枯井、地窖 里含有较多的CO:。因此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为确保人 生安全,必须先检验CO:的浓度是否有害。 ———64・—— [过渡]教科书上(第l10页)推荐了“灯火试验法” 检验CO:的有害浓度,这种方法真的可靠吗? [模拟实验]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CO2体积分数 为5%、10%、15%的空气中,发现烛火在CO 体积分数为 5%、10%的空气中均无明显变化,在CO:体积分数为 15%的空气里才慢慢熄灭,所以不能用“灯火试验法”检 验CO2的有害浓度。 [介绍]实验证明,使用石灰水检验CO:的有害浓度 不仅准确,而且方便。 图6 [讨论]假如地窖内的CO:浓度有害,那么如何降低 CO:浓度呢?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小结]用鼓风机把窖内空气抽出,使窖内外气体发 生交换;或者向窖内泼水,使CO 溶解;也可向窖内喷洒 石灰水,以吸收CO2。 [过渡]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板书]二、CO2的用途 [讨论]根据Co2性质推断其用途;教师引导、参与、 总结。 [板书]用于灭火、人工降雨;配制碳酸饮料,作温室 肥料等。 [投影]有关光合作用、灭火器灭火、人工降雨的图 片或视频。 [介绍]在扑灭1987年、2004年的大兴安岭特大森 林火灾时,均使用了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每次作业的增 雨效果都非常显著。1993年5月,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开 幕式将于9日在虹口露天体育场开幕,岂料上海市区9 日会下大雨。为使开幕式不受阴雨天气影响,气象部门 利用干冰影响天气,使9日本来要下到上海市区的雨 水.提前降落到上海西部的太湖地区。 [过渡]同学们已经知道,空气中CO:含量增加会引 起温室效应,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已提前一周布置学生 收集有关温室效应的资料)。 [板书]三、减缓温室效应 [交流与展示]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温室效应的资 料在班级交流、展示;教师参与、点评。 [投影]课本40页图2—15(CO:在(下转第72页) 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9期 到相同的现象。实验过程中由于种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必 然会出现不是预期的实验结果,为什么其他人能成功?我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去探究失败的原 因,这时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同学 间的互帮互助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牢固。 4.精彩呈现.自然过渡 6.思维拓展,知之形成 [课堂实录]教师设疑:学习了氨的性质,同学们思 考一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氨气?如果发生液 氨泄漏时,消防队员如何消除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 气?厂内人员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并通过提供的实验器 材和药品对讨论结果进行验证,汇报总结可行的方法。 [课堂实录]教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有句俗语“滴 水之恩,涌泉相报”,下面这个实验很好地阐释了这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学生已经 知道了氨气的性质.然而我们学习知识不能只停留在 “知之”的程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灵活地将所学知 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设计了两个疑问,帮助学生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实验和讨论分析的方法来完 的涵义。教师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将滴管中的水挤入烧 瓶中,烧瓶中产生了红色的喷泉,源源不断直至充满整 个烧瓶。同学们都很仔细地观察.有的发出惊叹声和会 心的微笑。 教师设疑:为什么滴有酚酞的水会变红?学生立即 小声地议论:氨水显碱性。 教师接着追问: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请大家阅 读教材找到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先通过一个众所周知的俗语自然 引出“喷泉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 着由实验现象提出两个疑问,一浅一深,自然地过渡到 成教学。课堂上的实验学生基本都能完成并达到相应的 效果,现象很精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表现 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地思考产生现象的原 因.学生之间积极地讨论并能小结现象和可能的科学原 氨气化学性质的学习。 5.知识迁移.灵活运用 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对知识的组织 应用能力。整个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 [课堂实录]教师设疑:从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氨气还能表现什么性质?学生稍作思考很快得出 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所学知识,都是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 得.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 氨气具有还原性,因此能被氧气等氧化剂氧化。播放视 频:硝酸的工业制法,学生很仔细地观看。 度的培养,学习效率高,获得知识更轻松,更牢固。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 生的自主学习得到氨气具有还原性的结论。接着通过 一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只有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动手又动 个视频了解氨气在工业中的重要应用,首尾呼应,同 时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学 习动机。 脑,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 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上接第64页) 自然界中的循环)。 [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45-46页的习题;2、预习本 节课剩下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德前.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二则[J].实验教学与仪 器,2Oo4,(12):14-15 [讲述]要想减缓温室效应.保持自然界中碳一氧循 环的平衡,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就要:大量植树造林、严禁 乱砍滥伐,少用化石燃料、多用无碳能源。促进节能减 排、倡导低碳生活。 [板书]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倡导低碳。 [交流与评价]新课结束,学生用最精炼的话语说出 CO:的奇妙之处(如:碳酸饮料我主配、石灰水清我搅浑、 [2]李德前.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综合设计[J】.化学教育,2008, (10):49 墙上石灰见我硬、呼风唤雨我操纵、降服火魔我不惧、光 合作用显神通、随意排放我发火……);教师对学生的课 堂表现和探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3] 李德前.CO2溶于水的实验设计【J].化学教学,2003,(6): 12 [4] 李德前.探寻“二氧化碳有害浓度检验方法”的实验设计 [J].化学教育,2009,(2):60-61 72一 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