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09 来源:步旅网
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的应用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目前仍发挥着爱国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为了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通过深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拓展教育实践载体等方式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

前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学生的价值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取向、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初中学生必须要形成的思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且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树立远大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

1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单一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要依靠课本教材进行。教师一般通过教材讲授爱国主义内容。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范围狭窄、形式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教材上的旧新闻、旧素材,从而导致教学实效性不强,很难赶上当代知识变化的速度。学生认为只要简单爱国就可以,对爱国主义内容的理解过于片面、不够深刻。另外,由于个别素材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无法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认为那些教材中伟大的爱国正面典型离他们太远,因而缺少共鸣。另外,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

容易“避重就轻”。考试考什么,他们上课就重点讲什么,从而使爱国主义课程内容的设置比较单一化、应试化。

1.2教育实践载体不足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依靠课堂及课本教材开展教学,而学生学的习形式停留在教师的讲授层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部分教师以文字和口头语言为主要教学载体。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熟练掌握现代交互媒介。一些老教师不具备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能力,无法利用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资源开展教学。此外,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实践形式过于单调。爱国主义的形式及实践活动大多局限在校内,且表现形式与美术、音乐、书法、舞蹈、戏剧等脱离,对学生不具备吸引力。爱国主义校外实践活动很少,且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偏理论化,实践性较弱,对学生没有较强的感染力。

2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1深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2.1.1引入英雄模范故事,强化爱国主义意识

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中一些现有素材为学生讲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外,还可以深挖、引入一些典型的英雄模范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之外利用好补充材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爱国主义的内容渗入每章、每框、每课的教学内容中。好的课程内容一定要凸显“生”的地位。教师应积极引入身边鲜活生动的英雄模范故事,而非陈旧的理论。英雄模范故事内容的引入符合当前信息环境和学生成长的时代性、阶段性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可以树立正面爱国的例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此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意识。

2.1.2利用红色影视资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优秀的红色影视资源是具有教育功能的课程资源,能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地方和国家,能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意义。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建军大业》为例,教师可将这类优秀的红色影视资源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借助媒介载体丰富课程内容。

这些红色影视资源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载体,不仅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更感兴趣,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2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校园中和校园外都蕴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此学校可以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在校园内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活动,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栏、展览馆、图书馆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发挥无意识教育的优势。且学校也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手工作品大赛、诗歌朗诵和演讲、经典电视剧和电影评价活动、爱国主义竞赛、歌唱比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自己,学习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情感经历,提高学生的感受,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文化知识、艺术知识、科技文化中,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传统节日可以以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为主,开展猜字谜、剪贴纸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另外,教师要将课堂内外进行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教育,在课外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英雄纪念碑、建党基地、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馆等。让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中国历史,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中国发展情况,了解世情和国情,了解我国的成就、失败和挫折,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热情。将实践活动和课堂进行补充,激发学生的爱国自觉,让学生的爱国信念更加坚定、持久。总之,教师要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将精神和信念付诸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敢说、敢做的人。

2.3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2.3.1利用讨论式教学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讨论式教学注重的是提出问题,探讨和讨论的过程,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上有些素材和社会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很难相信或直接领悟。因此,对于学生的困惑,教师应予以尊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修

正把控命题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对命题进行讨论。在《坚持改革开放》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很难通过教材透彻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同方面都有哪些成就?这些成就都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使其对我国各方面发展有更多认知,从而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爱国主义思想觉悟。

2.3.2采用议题式教学

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充分挖掘爱国主义内容的相关议题。基于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引入社会真实议题,让学生以公民的身份置身于真实社会情境中。议题式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的过程及知识背后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爱国主义相关内容时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概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可以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科学地地制定教学方案,为学生以后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也需要在课外进行,挖掘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3):33-35.

[2]李向春.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初探[J].红河学院学报,2022,20(05):118-121.

[3]沙荣婷.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7):26-28.

[4]杨康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2,(17):88-90.

[5]翁文静.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研究[J].亚太教育,2022,(09):52-54.

[6]胡慧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03):47-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