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0-01-17 来源:步旅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研究

摘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科作用的认识,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在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中持续丰富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党和国家的基本发展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自主健全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爱国主义内容,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有着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利用到这一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尤其初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积极构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形成完善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然而,根据教学现状分析,部分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优化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秉承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完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三观,同时由于初中生还缺乏分辨事非的能力,也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保证其将来可以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具有的育人价值,结合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理念,还能构建正确的三观。

(二)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德育水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有突出的政治素养与道德水平,才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教育工作的落实,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能保证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工作更有效。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合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德性”的爱国青少年,这样能够让“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真正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根发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义务

爱国是青少年必备的思想品质。因此,对学生从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有效的教育途径与载体,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爱国知识,掌握爱国本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要自觉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应用教学导入的方法合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蕴含着众多深层次的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面对大量枯燥的文字内容。在现代化教学不断发展的现状下,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和道德思想的独立思考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爱国主义相关内容的衔接,从而应用科学的方式避免学生对爱国主义内容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深层次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加强对课前五分钟的重视,利用课前五分钟为学生讲故事和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内容,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转移到课堂上。所以教

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编织成片段故事,利用故事给学生生动地展示道德与法治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升对知识内容和底层思想的理解,并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社会事件和历史事件,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方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感官冲击,促使学生在感官冲击下融入学习的氛围中。

(二)利用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国的快速发展和众多历史人物的贡献存在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与知识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在事件的分析和情感启发下健全学生的基本道德意识,在思维意识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教师在利用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启发时应该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措施,促使学生从主观层面提升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利用一些故事等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够被后人称颂,从而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科学设计学生从爱国情怀的认识到实际行动的感受过程,应用一些思维碰撞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例如,钱学森的故事就可以成为启发学生思想的重要故事内容,他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完全放弃个人的利益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用自己的坚持和热爱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都源于其爱国主义精神。

(三)应用合理情境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家长对道德与法治并不重视,任课教师的课程内容与课程形式质量不高,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这导致任课教师没有责任心,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削弱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情境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情境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灵活地掌握关键知识内容。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形式,通过挖掘教学资源,将最佳的效果展示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生共同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例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自发了解家乡的基本文化和特色。学生可以充分

发挥创新思维,利用各种渠道尽可能搜集完整的素材,从而对自己的家乡形成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家乡的深刻了解强化对家乡的自豪和自信。然后在课堂上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合理展开探讨,同时也可以将搜集的素材作为有效依据进行科学论证。

(四)应用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体验

就发展现状来看,有关爱国主义精神的相关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体现相对片面、单一,单纯枯燥的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方式很难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利用革命烈士的故事给学生强烈冲击。实践活动的方式远远优于单一枯燥文字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少先队,在参加仪式过程中进行爱国教育,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爱国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此,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两者可以相辅相成。教师要根据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发挥出本学科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辛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2]徐春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1(27):169-170.

[3]刘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