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0-07-02 来源:步旅网
 .

上海海事大学

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 院: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班 级: 材料132

姓 名:

论文题目: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 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发展趋势 警示

.

.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

.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作等的系统工程,机械制造不仅是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所以深入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预测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同时,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大国。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演变,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供给短缺,环境承载压力逐步加强,种种困境迫使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有所改变,制造业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和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环境友好型发展轨道。[1] 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未来发展将会遇到更多风险和挑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顺利实现制造业“新型化”,带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1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1.1从经济数据方面来看

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200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110118. 5亿元,超过美国,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为美国的1. 26倍,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2]从2004年到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由51748. 5亿元上涨到150597. 2亿元,年均涨幅为16. 5%,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在80%左右,占GDP的比重稳定在32%左右。[3]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制造

.

.

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制造业增加值的高速增长,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由2004年的115261万吨标准煤上涨到2011年的200403万吨标准煤,年均涨幅为8.22%。制造业电力消费量由2004年的11303亿千瓦小时上涨到2011年的25527亿千瓦小时,年均涨幅为12.34%。虽然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消费量持续增加,但制造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却不断下降,由2004年的2.2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1.33 吨标准煤/万元,年均降幅为7.66%。这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节约能源和提高利用效率,制造业能源节约能力有所增强。 1.2从实际工程项目来看

重工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批重要产品。如今,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已经能够生产出一批世界水平的产品,例如,大秦线10000吨的重载列车装备;三峡工程的70兆瓦、转轮直径10米混流式水电机组;秦山二期工程的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60 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宝钢三期工程250吨氧气转炉、1450毫米板坯连铸机、1420 毫米冷连轧机和巧50毫米冷连轧机;年产52万吨大型尿素成套设备;4万立方米/小时大型空分设备;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6000米沙漠石油钻机等等。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标志着我们的装备工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2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2.1科技创新能力方面

虽然中国R&D投入强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与美国、日本、德国、韩

.

.

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11年,中国R&D投入强度为1.84%,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分别为2.77%、3.39%、2.88%、4.03%。同时,中国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在使用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大都投向资金密集型制造业,真正用于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相对较少。例如,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1.48%,美国则高达19.74%。另一方面,大部分研发经费都投向降低成本的工艺研发,真正用于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研发经费相对较少。例如,2009年,在中国高科技行业中,大约75%的企业研发经费都是用于降低成本,仅有25%的研发经费用于研发技术和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是制约中国产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原因。此外,从全球“三方专利”的授权数量上来看,2012年,中国授权数量为18573.3件,排在第三位,美国和日本分别为50150.7件和42779.8件,中国与美国、日本的技术差距相当大。[5] 2.2“大而不强”的困境

作为全球装备制造业大国,我国许多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产值比重超全球三分之一。但是以出口为导向的我国装备制造业当前面临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冲击,加上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造成的双重挤压,亟待转型升级。虽然我国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基础制造工艺落后,关键材料依赖进口;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四是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目前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率26%,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4]

.

.

2.3“三高一低”粗放式发展

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巨大,能源供给结构不合理。中国的终端能源消费量和总发电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从能源发电方式来看,中国的电力主要由煤炭转化而来,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核电比重明显偏低,发电模式还不够合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却比较低。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10.48%,能源消费量却占世界的18.33%。中国单位GDP 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5倍,是美国的2.25倍,是德国的3.63倍,是日本的4.18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主要制造业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6]2011 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2倍,是美国的3.12倍,是德国的5.21倍,是日本的5.39倍。[7]一系列数据说明与主要制造业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虽然制造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和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但经济的高速增长还是导致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

3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3.1向绿色制造转变

绿色制造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能源效率和环境污染的现代制造模式,可以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从而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8]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都已经陆续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制造计划,较好地推动了各国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既是最新的发展趋势,也是新型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

3.2向创新驱动转变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基本结束,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高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比较优势正发生变化,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未来制造业将向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物联网、超常态制造、云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美国、德国、日本在其制造业发展报告中都将创新激励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创新激励和人才培养计划,可见创新驱动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 3.3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从世界范围跨国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即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在现代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设计、营销、售后等环节,处于中间部分的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较低。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虽然消耗了大量能源,加剧了国内的环境污染,但制造业附加值较低,企业利润率不高。将传统制造环节向两端延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9]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由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这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

4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的误区警示

.

.

当今,各国都推出了自己的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设想,比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重返制造业”,中国也适时退出了自己的“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的编制于2015年4月中旬启动,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强调了十大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且此技术路线图为每两年滚动修改一次。

但吴晓波等人认为,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方向不能单纯死板地赶追国际潮流,毕竟我们的工业发展时间相较于其他成熟的发达国家来说,经历得实在太短了。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质量上面依然面临很大的问题,跳过“质量”去

[10-11]谈“智造”或许不是明智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合国家制造业的正常发展。

发展的进行也不能过于概念化,行业内概念被谈得过热,却没有人切身真正去做,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吴仁洪, 邹正青. 中国制造业动态与经济发展: 现实与假说[J]. 管理世界,1990,1:67-73 [2-3] 刘军,程中华,李廉水.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困境与趋势[J]. 阅江学刊,2015,04:15-21. [4] 刘军. 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 全球需求调整倒逼转型[J]. 大型铸锻件,2014,03:33. [5] 陆燕荪.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 经济研究参考,2005,01:5-14.

[6-7] 李廉水,杨浩昌,刘军. 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4,02:121-129.

[8] 刘飞,曹华军,何乃军. 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机械工程, 2000,Z1:114-1 19+5. [9] 本报记者 张海燕. 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N]. 中国质量报, 2013-11-12 006.

.

.

[10] 吴晓波. 制造业被马云带沟里了50%会死掉. 百度搜索数据库. [11] 新财富杂志编辑. 中国正在错过真正的工业革命. 百度搜索数据库.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