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2022-06-17 来源:步旅网
纪录⽚中国观后感

纪录⽚《中国》观后感作⽂1

中国之历史,源远流长,贯穿在其中所流淌下来的精神也历久弥新,这样⼀股精神是流淌在每⼀个中华⼉⼥的⾎液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个⼈的⼀⾔⼀⾏。也正是这样⼀股⼦精神,撑起了中国得以历经千年的岁⽉流转,依然挺⽴于世界民族之林。

孔⼦,乃儒家代表⼈物,孔⼦的弟⼦把他的⾔⾏整理成为《论语》,这位儒家始祖的⼀⽣却并不顺利。

孔⼦⼀⽣都在推崇他的儒家思想,四处奔波:卫国、晋国、宋国、楚国......但他最后只能回到了⾃⼰的故乡——鲁国。记得有⼀次,孔⼦在卫国被监视了,这当然被孔⼦察觉到了。为此,孔⼦觉得⾃⼰受到了极⼤的不尊重。还不仅仅是这样,贵族甚⾄还来驱赶孔⼦,孔⼦不得不为此⽽感到厌烦。即便这样,孔⼦依然竭⼒推崇⾃⼰的儒家思想,让它能有栖⾝之地。

儒家⽂化博⼤精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源远流长,我对孔⽼夫⼦⼀些关于学习⽅法的教诲受益匪浅。⼦⽈:“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学习只死记硬背⽽不思考,就不能融会贯通,没有效果。但只是成天空想⽽不学习新知识,也会因为知识的积累稀少⽽⼀⽆所成。⼦⼜⽈:“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只有多复习,才能从已得到的知识中悟到新知识,能像⽼师⼀样熟练。⼦还⽈:“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个⼈在⼀起,其中⼀定有我的⽼师,所以要取长补短、虚⼼学习。

“读万卷书,⾏万⾥路。”我们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我们要“学”、“思”结合,打牢基础功,认真请教别⼈的长处,才能培养出⾃⼰独特的学习⽅式。纪录⽚《中国》观后感作⽂2

春秋五霸之⼀的晋⽂公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在外颠沛流离19年,尝尽各种艰难,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62岁才登基做国君。途经楚国时,⼀次楚成王问重⽿:如若公⼦回到晋国,如何报答我呢?重⽿笑着道:⼤王的恩惠是⽆法⽤⾦银财宝报答的。拖⼤王的福,如若我回到晋国执政,我要让两国和睦相处;⼀旦两国为各⾃利益发⽣争⽃,我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答⼤王的恩德。后来宋

国被楚军包围,晋⽂公率兵救宋,果然下令退避三舍。如此胸襟焉能不成⼤事,后来晋⽂公励精图治,推举贤良,宣扬德教,晋国的后世也称霸数年。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故事。从舜的⽣活中,学习了为⼈处世的道理,

⽗母不管如何对⾃⼰不好,都不应该记恨,利⽤智慧处理这种不合的关系;从周幽王的失国,学习了烽⽕戏诸侯的故事,为了妃⼦⼀笑,枉顾国家安危,更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了解了诸葛亮是如何⽤⾃⼰的⼀⽣去诠释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死⽽后已”;从唐太宗的政治,学习了如何对待贤才,尤其是谏官魏征死后,太宗悲恸的说,“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兴衰;以⼈为镜,可以知道得失;如今魏征死了,我便亡却⼀⾯镜⼦了”。历史已经过去,却告诉我们了诸多道理,学习更多古⼈的智慧,我们终⾝受益。纪录⽚《中国》观后感作⽂3

⾸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汗颜。古⼈需拜师求艺,学⽣⾃当⼗分尊敬⽼师,也会刻苦学艺。师⽣情谊真切深厚。孔⼦落魄流亡,学⽣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路⾄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的⾏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伟⼤,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回乡后的那深情⼀拜,鲁国啊,⽗母之邦,养我之⼟,我终于回来了。我⼜哭了,为何影⽚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剧⾊彩?我不明⽩为什么就不能⽤孔⼦推⾏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有归宿,⽼有所依,⼦有所养。的⼤同世界。⽼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错在将全部理想都寄托在鲁君⾝上。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也错了,如孔⼦般太理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对现实,⽽是将希望建⽴在⼀个美好的伟⼤的理想之中。可是⽆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希望能够通过完善个⼈道德,⽽不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认为拿法来治国,是⼈们出于⽆奈才做的,⼈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我约束。

然⽽有⼀天,我⽆意在书上看到这是⼀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们的道德⾃觉,但并⾮⼈⼈都能达到⾼度的道德⾃觉,即使⼀个有⾼度道德⾃觉的⼈,也未必都能⾃动的表现出道德⾃觉。

在⼦见南⼦⼀节中,⾯对巨⼤的诱惑,孔⼦的眼神和⾝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作为普通⼈,如何能向孔⼦那样坚守⾃⼰的信念。何况做君⼦是何其不易,像孔⼦那样,会遭⼩⼈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误解。⽆怪南⼦⼀句“世⼈只知道夫⼦的——痛苦,有谁⼜能体会夫⼦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了。显然,仅仅依靠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过于抬⾼道德,将发现⽆⼒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这样的⾏政观念和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其实,⽆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有多少⼈是像鲁君那样装点疯,卖点傻充当⼀个见风使舵者呢,⼜有多少⼈依然能像孔⼦那样⼀⽣坚守⾃⼰的理想呢?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的内⼼吧有空看看《孔⼦》,读读《论语》吧,充实⾃⼰,内⼼的强⼤可以化解⽣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纪录⽚《中国》观后感作⽂4

纪录⽚《中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讲述孟⼦的部分,说到孟⼦,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三岁丧⽗,孟母艰⾟地将他抚养成⼈,孟母管束甚严,给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千古美谈,成为母教之典范。孟⼦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物之⼀,继承并发扬了孔⼦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的⼀代儒家宗师。孟⼦曾仿效孔⼦,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起著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和爱护的⼼态,即仁爱之⼼。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即智谋之⼒。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即诚信之品。

孟⼦是⼀个慨然以天下⾃任,富有使命感的⼤丈夫。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处⾝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的⼀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天下。然⽽现实是残酷的,在⼀个分崩离析,中央集权沦丧的时代,武⼒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倡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番作为,但他并没有⾃暴⾃弃,天将降⼤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增益其所不能。他仍以天下为⼰任,正⼈⼼,息邪说,距诐⾏,放淫辞,以承三圣,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学说宣布于天下,以此来影响并匡正世风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孟⼦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亲戚畔之;多助之⾄,天下顺之。站在正义⽅⾯,会得到多数⼈的⽀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关于这⼀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的⽀持和帮助,得到⼤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则,即是你通过⼀些⼿段使⾃⼰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抗⽇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多数⼈的赞成和⽀持。

《孟⼦尽⼼上》:孔⼦登东⼭⽽⼩鲁,登泰⼭⽽⼩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游于圣⼈之门者难为⾔孔⼦登上鲁国的东⼭,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门下学习过的⼈,便难以被其它⾔论所吸引了。表⾯上指泰⼭之⾼,实际指⼈的眼界。这⼀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我,不断积淀,使⾃⼰站得更⾼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境界。在⽣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叶障⽬,被⼀点⼩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努⼒登上⼈⽣的泰⼭,观到事业的⼤海,摒弃井底之蛙的⼼态,做⼀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所以孟⼦说:⼈有不为也,⽽后可以有为。纵观能成⼤事者,贵在⽬标与⾏为的选择,也就是他们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如果没有⽬标,或者做多了⽆⽤的事情,必然陷⼊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为的⼈。如果东⼀榔头西⼀棒槌,到头来只能是拣了芝⿇丢了西⽠,终⽆所成。⼈有不为也,⽽后可以有为和知⽌

⽽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是⼀样的道理,所以,⼀定要舍弃⼀些事不做,去做该做的事,具有弱⽔三千,我只取⼀瓢饮的宁静胸怀。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在这个社会⾥,有些⼈做着⾃⼰做不了或不喜欢的事⽽⼀事⽆成,有些⼈做着⾃⼰不想做的事⽽痛苦不堪。纪录⽚《中国》观后感作⽂5

在看到世⼈都称赞的孔⼦那⼀集时,我才知道,孔⼦还当过鲁国的⼤夫。

在“六艺”中,孔⼦⾮常尊崇“礼”。这礼就是周礼,因为孔⼦的偶像是⼤名⿍⿍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学⽣⼦路在战争中被⼈剁成了⾁泥时,孔⼦很伤⼼,为了不让他⼀看到⾁酱就想起⼦路,他连忙让家⾥⼈把厨房⾥剩下的⾁酱全部倒掉。

在看到鲁国的马厩起⽕了那⼀段时,孔⼦⼀听到这件事,还去问了这⽕伤到了⼈没有。可见,孔⼦还是⼀个⽆⽐爱民的⼀位学者。

在他的弟⼦们看到了⼀个苦⼥⼦在坟墓旁哭的时候,弟⼦们问那个可怜的⼥⼈为什么悲伤?可怜的⼥⼈说她的⽗亲、她的母亲、她的丈夫、她的⼉⼦相继被林间的⽼虎咬死后吃了。”那这位受够了⽼虎的苦的⼥⼈,为什么不离开那个地⽅呢?因为那个地⽅没有⽐⽼虎还凶的卿⼤夫专权。孔⼦便对他的弟⼦说:“你们记住了,苛政⽐⽼虎还要凶猛。”孔⼦这句话说得⾮常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