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活中随处可见24种逻辑谬误,你知道吗

2024-01-29 来源:步旅网
⽣活中随处可见24种逻辑谬误,你知道吗

逻辑思维⼀直是中国传统⽂化中⽐较薄弱的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法律语⾔和规范的建制艰难,也与传统思维⽅法的缺失息息相关。如何应对?根本的办法,是训练逻辑思维。通俗⽽⾔,逻辑思维,就是每个论断,都要明确前提,审慎推理,反思结论,为的是判断真假,辨别是⾮,反击谬误。以下 24 种逻辑谬误,在⽣活中随处可见。在当事⼈、法律法规和应⽤实践中斡旋的法律⼈——可能是这个社会中最喜欢「讲理」的群体,感触估计会更深。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在⼯作中遇到的逻辑谬误。第⼀条:稻草⼈

你歪曲了别⼈的观点,使你⾃⼰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

你夸张、歪曲,甚⾄凭空创造了别⼈的观点,来让你本⾝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种极端不诚实的⾏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你可以负⾯的歪曲别⼈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歪曲⾃⼰的观点。

举例:张三说国家应该投⼊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业,李四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让敌对势⼒有机可乘。」李四就犯了稻草⼈谬误。第⼆条: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个事物是造成另⼀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个事物是另⼀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个事情⽐另⼀个事情先发⽣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举例:张三指出,过去⼏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从⽽得出结论: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张三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第三条:诉诸感情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的感情来取代⼀个有⼒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诉诸感情的论述可能激起别⼈的情感波动,但如果只⽤感情操作⽽不⽤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智健康的⼈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同时也很低级。

举例:张三在饭店看到李四吃狗⾁,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狗多么可爱,就像⼩朋友⼀样,你忍⼼伤害⼩朋友吗?」张三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第四条:谬误谬误

你看到别⼈的论述⽔平很低,或者别⼈的论述⾥⾯有谬误,就认为别⼈的观点⼀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并不是因其观点正确,⽽是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个理性的⼈,你不能因为别⼈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的观点⼀定是错误的。

举例:张三的⽗母看了短视频⾥的专家提出的健康饮⾷理论,认为只吃蔬菜不吃⾁对⾝体更好。张三听后觉得这种健康饮⾷是骗⼈的,于是开始每天只吃⾁不吃蔬菜,以说明专家是错误的。张三犯了谬误谬误。第五条:滑坡谬误

好像如果A发⽣了,那么Z也⼀定会发⽣,以此来表⽰A不应该发⽣。

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是把讨论重⼼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因为你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A的发⽣⼀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的发⽣,所以这是⼀种诉诸恐惧的谬误,也影响⼈们讨论A时的客观性。

举例:张三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他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想要和宠物结婚。⼩红犯了滑坡谬论。

第六条:⼈⾝攻击

你讨论时针对对⽅的⼈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进⾏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理由、证据去驳斥对⽅的论证,或⽤来证明⾃⼰论点的正确。

⼈⾝攻击时不⼀定是直接进⾏攻击,也可能是通过背后捅⼑⼦、暗⽰听众等等⽅式来造成对对⽅⼈格的质疑。你试图⽤你对别⼈⼈格的攻击来取代⼀个有⼒的论述。

举例:当张三提出了⼀个很合理的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议时,李四说他不相信任何张三说的话,因为张三不爱国,经常批评政府,不懂得感恩。李四犯了⼈⾝攻击的谬误。第七条:诉诸虚伪

你不正⾯回应别⼈对你的批评,⽽是⽤批评别⼈作为你的回复——「你不也曾经……」

你想通过⽤批评回应批评的⽅式,免去你为⾃⼰辩护的责任。你通过这种⽅法来暗⽰对⽅是个虚伪的⼈。但是不管别⼈虚伪与否,你都只是在回避别⼈对你的批评。

举例:张三指出李四犯了⼀个逻辑错误,李四不正⾯捍卫⾃⼰,反⽽回应「你之前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李四在这⾥犯了诉诸虚伪的谬误。第⼋条:个⼈怀疑

你因为⾃⼰不明⽩或者知识⽔平不够,就认定⼀个事物可能是假的。

⼀些很复杂的概念,⽐如⽣物进化等等需要⼀些基本的理解和知识。有些⼈因为不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觉得这些东西是错误的。

举例:张三指着动物园的猩猩说「你说进化论是真的,那你让这个猩猩进化成⼈给我看看。」张三犯了个⼈怀疑的谬误。

第九条:⽚⾯谬误

当你的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你⽤特例来给⾃⼰开脱。

⼈类都不喜欢被证明是错的,所以当他们被证明是错的时候总会想办法给⾃⼰开脱。

举例:张三说⾃⼰去庙⾥许愿特别灵,李四去听完后去许愿却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张三说是李四许愿的时候不够诚⼼。张三犯了⽚⾯谬误。第⼗条:诱导性问题

你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加⼊了诱导的成分,使得对⽅只能按着你的意思来回答。

你试图⽤诱导性的问题来逼对⽅回答你提出的低级问题,从⽽破坏理性的讨论。

举例:张三怀疑⾃⼰的妻⼦搞外遇,为⼀探究竟,于是就问她「你的同事李四的胸⼝是不是有个红⾊圆形胎记?」张三使⽤的就是诱导性问题。第⼗⼀条:举证责任

你认为举证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在于质疑观点的⼈。

当有⼈提出⼀个观点结果被⼈质疑后,你认为举证的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在质疑者。不能证伪⼀个事物,或者举出反例,并不能证明这个事物的合理性。当然,如果只因为没有⾜够的证据说明⼀个事物是合理的并不能肯定的说明它是不合理的。

举例:张三说他相信地球是⾼级⽂明的模拟游戏,就像⿊客帝国⼀样,因为没有⼈能证明地球不是模拟游戏,所以地球就是模拟游戏。张三犯了举证责任的谬误。第⼗⼆条:语义模糊

你⽤双关语或者意思存有歧义的语⾔来歪曲事实。

你使⽤双关语或者意思存有歧义的语⾔,当你被别⼈批评的时候⼜利⽤这些有歧义的语⾔作为⾃⼰的挡箭牌。

举例:地上⼀个猴,树上qi个猴,⼀共⼏个猴?第⼗三条:赌徒谬误

你认为随机事物的发⽣和之前发⽣的事情是有相关性的。

有⼈在看到独⽴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时,总觉得会和前⾯的事情有相关性(前⾯连着五个正⾯,下⼀个肯定是反⾯。)

麦读君:核⼼是强⾏联系独⽴的随机事件。赌徒时常有⼀种⼼态:他的运⽓已经连续好了这么多把,该倒霉⼀把了;我已经连续倒霉好⼏次,该转运⼀次了吧?⽽事实上,每⼀轮赌局都是独⽴的随机事件,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

第⼗四条:乐队花车

你试图说明因为很多⼈都在做同⼀件事情/相信同⼀件事物,这件事情就是对的。

⼀个事物/观点的流⾏程度和它本⾝是否合理没有关系。地球是球形的,在⼈们相信地球是平的时代地球也是球形的,地球才不管你信不信它呢。

举例:看到《货币战争》那么畅销,张三相信⼀定是罗斯柴尔德和共济会在背后操纵着整个世界。张三 犯了乐队花车谬误。

麦读君:核⼼是只相信眼前流⾏的观点。受⽓氛感染,⼈们时常不由⾃主地跟随乐队和花车的节奏起舞。同样的,⼈们的思维也总是习惯于随⼤流。很多⼈都在做同⼀件事情,或相信同⼀件事物,所以⼤家认为这件事情就是正确的。  

但事实上,⼀个事物、观点的流⾏程度和它本⾝是否合理没有关系。破除这种谬误,只需要跳出「信息茧房」,保持信息的开放性,就可以了。

第⼗五条:诉诸权威

你利⽤⼀个权威⼈物/机构的观点来取代⼀个有⼒的论述,本质是利⽤权威⼈物或机构的观点逃避说理。

要证明⼀个观点,只是摘录别⼈的观点是不够的,⾄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权威为什么有那样的观点。因为权威⼈物/机构也是会犯错误的。当然,权威⼈物/机构的观点有可能是对的,所以不能只因为对⽅使⽤了诉诸权威的谬误就认定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

举例:张三不知道怎么反驳⽆神论,于是就说「⽜顿是⼤科学家,他最后也信仰宗教了。」张三犯了诉诸权威的谬误。

第⼗六条:合成谬误

你认为⼀个总体的某些局部具有的特性对于这个总体的各个部分通通适⽤。

对某些局部合理,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局部同样合理。我们常能观察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致性,以⾄于当⼀致性不存在的时候也固执地认定有⼀致性。

举例:张三去参观故宫,当他看到说明书上写故宫的建筑是榫卯结构时,就认为故宫建筑没有⼀根⾦属钉⼦。并与⼈激烈争吵起来。

第⼗七条:没有真正的苏格兰⼈

你提出了⼀个观点,并受到了别⼈的批评,你试图⽤“诉诸纯洁”的⽅式来捍卫⾃⼰的观点。

你试图通过马后炮和修改标准的⽅式来维护⾃⼰那有缺陷的观点。

举例:

张三:所有天津⼈都喜欢听相声。

李四:王五就是天津⼈,他就不喜欢听相声。

张三:好吧,所有真正的天津⼈都喜欢听相声。第⼗⼋条:基因谬误

你通过⼀个事物的出⾝来判断它的好坏。

你试图逃避正⾯的讨论,转⽽讨论事物的出处。这种做法和本⽂第六条“⼈⾝攻击”类似,都是试图通过某些负⾯印象来从侧⾯攻击对⽅,却不能正⾯的回应对⽅的论述。

举例:

张三:王五不喜欢听相声。

李四:王五是天津⼈,他怎么可能不喜欢听相声?第⼗九条:⾮⿊即⽩

你把⿊和⽩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它可能性的存在。

你使⽤了简单粗暴的假⼆分法,来掩盖其它可能性的存在。你想通过⾮⿊即⽩的选择来误导讨论,破坏辩论的建设性。

举例:在谈到反恐战争时,总统说如果你不⽀持反恐战争,你就是⽀持恐怖分⼦。总统这⾥犯了⾮⿊即⽩的谬误。第⼆⼗条:窃取论点

你采⽤循环论证的⽅法来证明⼀个被包含在前提⾥⾯的观点。

这是⼀种逻辑智商破产的谬误,因为你把你的前提假设默认为真的,然后利⽤循环论证的⽅式来证明它。

举例:所有⼈在法律⾯前都是平等的,因为法律规定了「法律⾯前,⼈⼈平等」。

第⼆⼗⼀条:诉诸⾃然

你认为⼀个事物是“⾃然”的,所以它是合理、必然并且更好的。

⼀个事物是⾃然的并不⼀定代表它就更好。互相杀戮是⼤⾃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多数⼈都认为我们不应该互相屠杀。

举例:张三认为吃草药肯定⽐吃⼈⼯制造的药有效,因为草药更加「⾃然」。(这就犯了诉诸⾃然的谬误。)第⼆⼗⼆条:轶事证据

你试图⽤个⼈经验或者单独事例来取代逻辑论述或者有⼒的证据。

⽐起复杂⽽确凿的证据来说,轶事证据更容易获得,但是却要粗浅很多。在绝⼤多数情况下,量化衡量的科学数据/确凿证据⽐个⼈经验/轶事要更加可信。

举例:张三的爷爷是个 30 年的⽼烟民,现在 80 多岁⾝体还很健康,张三据此得出吸烟对⾝体⽆害的结论。张三犯了轶事证据的谬误。

第⼆⼗三条:德克萨斯神枪⼿

你在⼤量的数据/证据中挑选出对⾃⼰的观点有利的证据,⽽不使⽤那些对⾃⼰不利的数据/证据。

你先开了⼀枪,然后在⼦弹击中的地⽅画上靶⼼,搞得⾃⼰真是个神枪⼿⼀样。你先决定了⾃⼰的⽴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并且你只找对⾃⼰有利的,⽽对那些对⾃⼰不利的就选择性忽略。

举例:有些机构为了释放好消息,列出了本季度收⼊增加多少多少,却只字不提为了达成收⼊需要的⽀出。

第⼆⼗四条:中间⽴场

你觉得两个极端观点的妥协,或者说中间⽴场,肯定是对的。

虽然⼤多数时候,真理确实存在于两种极端的中间地带,但是你不能轻易的认为只要是处于中间⽴场的观点就⼀定是正确的。谎⾔和实话的中间地带依然是谎⾔。

举例:张三认为疫苗会造成⼉童⾃闭症,李四进⾏科学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疫苗不会造成⼉童⾃闭症,王五认为两者观点的妥协——疫苗会造成⼉童⾃闭症,但不是全部的⼉童⾃闭症——才是正确的。王五犯了中间⽴场的谬误。

思维谬误⽆处不在,作为注重逻辑性的群体,法律⼈从读书到⼯作,⼀直都需要逻辑思维的训练。⽂章摘⾃⽹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