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党和国家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对辅导员进行了系统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深刻理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意涵和理念,探索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标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适应当代职业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对辅导员的专业职能、选聘条件、培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需要专业化,从价值角度来讲,“德育为先”的教育任务和使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同时由于日益复杂的教育形势以及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需要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学科特点和规律,专业性很强。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把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起来。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专门系统的职业训练,才能肩负起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教育和管理工作,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的不标配、课堂与日常生活的分离,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专业化具体包含的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需要辅导员有专业性的思维、广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眼光和头脑去思考事物,用专业的思维去谋划及开展工作。专业性思维,指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对工作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工作目标的明确判断以及对工作效果的良好预见[2]。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当宽泛,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不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处理好日常学生工作。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主体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有特点,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包括组织、宣传、管理班级的能力、心理咨询与疏导的能力、就业指导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能力等。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现实矛盾
辅导员这一职业群体随着教育的改革,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高校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地位、待遇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以辅导员专业发展为核心,提升工作质量、优化队伍结构,界定辅导员工作的范畴,构建辅导员更深层次的职业发展前景,使辅导员从工作的不断
提升中获得专业成长。但当前队伍建设进入“瓶颈”,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
(一)政策倾斜力度的不断增大与职业支持系统不完备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从政策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力度的支持和倾斜,但教育系统内外还并未就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面达成共识,相关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善,这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常常集中在某一阶段,过后便冷却下来,不能长期坚持。从理论层面上看,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辅导员的专业学科基础还很薄弱,内涵建设和理论支持都明显不足,不光是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以及大学生,甚至有些辅导员本身都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缺乏系统认识、科学规划及准确把握。另外,在辅导员工作和职业化制度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边界和角色定位仍不能十分清晰和准确。
(二)职业群体规模的扩大与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我国辅导员队伍也在急速扩大,人数增长较快,基本上满足了国家规定的1:200的配备比例要求。然而,新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直接从高校毕业来应聘或者直接留校的应届毕业生,专业涵盖比较广泛,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要求不限,使得辅导员队伍中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大有人在,再加上许多辅导员并未经过上岗前的系统培训,缺乏辅导员工作需要的各种素质和技能,并在队伍的知识机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辅导员队伍结构从整体上看已然趋向扁平,并没有形成“金字塔”式的格局。
(三)教育发展的专业化需求与实际工作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随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业界已经不断确认了辅导员的专业性,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管理学,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进行深入的探索与钻研,提高自己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使自己具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但是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多而杂,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领域较大,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自助贷款事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就业指导等等方面,是高校的“万金油”。这种太过宽泛、缺乏专业划分、缺乏工作边界界定的工作范畴,又要求辅导员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使辅导员很难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就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与“博”的矛盾。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
在高校选聘辅导员队伍时,要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前景和规划,来确定辅导员的总体人数和队伍结构,坚持“政治强、业务经理、
纪律严、作风正”[3]的选拔标准,以研究生为主的原则,从源头把关,坚持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选拔,兼顾学科建设需要,从研究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中来选拔专业人员,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将真正优秀的人才、适合做辅导员并能够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去。(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机制
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必须要坚持长期的、校内外结合的各种教育培训,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辅导员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统筹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辅导员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是对新进辅导员统一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每一个辅导员都岗位职责认知清晰,能够管理好学生日常事务,能够做好学生党建、团学工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辅导,能处理好校园危机,并能够深入进行思想理论学术研究等,确保每一位新辅导员都能够很快很好地投入辅导员工作中去。二是要进行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培训,组织辅导员进行业务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辅导员进行在职培训,并增加辅导员脱产进修、出国深造、学习访问等机会,来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各方面素质,适应辅导员工作日益提高的需要。三是注重实践培训,高校应给辅导员创造专题调研、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加辅导员的阅历和眼界,提高工作能力,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三)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
高校辅导员需要一个完善的队伍发展机制,来确保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应该为辅导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辅导员有归属感,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给予他们一个投身到工作中去的平台。辅导员的流动性一直很大,高校应坚持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既不会出现大量人才流失的情况,也为辅导员队伍加入新鲜血液,保持队伍的动态平衡。并建立辅导员行政职级聘任机制,将辅导员吸纳入学校党委干部的后备储配,建立合理的辅导员晋级制度。并对攻读高层次学位的辅导员鼓励与支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队伍结构。
(四)加强学科专业化建设
高校目前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没有涵盖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内容以及针对辅导员本身能力的需要所进行的学科开设。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必要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开设辅导员相关专业,让希望以后致力于辅导员工作的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到辅导员岗位的相关知识和素质技能,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学科支持。只有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和建设,才能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职业化的队伍,并解决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地位等问题。这一点可以向国外的相关经验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高校也设立了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与设置相关专业的院校合作,不定期地开展相关方面的业务培训或开设研修班,以加强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技能,并实现其专家化[4]。
参考文献:
[1]陈立勇.专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8):48.
[2]刘淑英.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63.
[3]邓新洲,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54.
[4]范泽宽.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9):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