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 富 论

2023-01-24 来源:步旅网
国 富 论

发表时间:2017-04-27T13:49:19.2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6期 作者: 朱艺宸[导读] 富强者,国富民强者也。富以养民,强以捍威,富强相济,则百姓乐用,邻邦亲服。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一中学高三(11)班 065500

富强者,国富民强者也。富以养民,强以捍威,富强相济,则百姓乐用,邻邦亲服。汉朝盛世,民富物丰,兵肥马壮,四夷宾服,万邦来朝,阅千古风流,占万世潇洒。彼时罗马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铁蹄之下各国皆俯首称臣。然与汉朝相安无事,何也?汉朝之富强也。满清末世,积贫积弱,西方列强,船坚炮挺,强弱胜负已判矣。我事之以白银,他报之以黑心;事之以祖传国土,报之以难填欲壑。事之弥繁,其侵之愈甚。满清何以受欺凌至如此耶?亦无他,满清之贫弱也。是故国不可不富,民不可不强,富强,国家存亡之本也。

富强之本,不尽在食足物丰,楼高路阔,更在父慈子孝,兴仁兴让,人人亲亲长长也。仓廪实而知礼节,空谈道义而不求物质,富强则如纸上谈兵;然汲汲于经济而置德义于不顾,富强则不固亦不久也。经济德义并驾齐驱,富强方可牢固长久。商鞅变法重利轻德,废孝悌仁义,秦先强后促;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重教化,魏国而治。前失后得,何也?文明教化使之然矣。是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富强之久远者,必积其德义。德义,富强之根源也。

富强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国强。昔者圣君汉文帝深愔节用裕民之道,于己衣不曳地,帐无纹绣,居位二十三载,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无所增益。于民则宽厚仁慈,除佃租税之半,驰山泽之林,与民休息。其志可赞,其言可赞,其行可赞哉。如是数年,则京师之钱累百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世人又何足怪耶?节用裕民之道不只兴于吾中华,于异邦亦大行其道矣。汉文帝后一千八百年彼得大帝之节用裕民之道,比之汉文帝犹过之而不及矣。虽富贵为一泱泱大国之君,然予人喜得贵子之礼只区区一履而已。彼得云,吾虽富有一国,但富乃民之富,非吾之富也。吾之薪资唯为吾海陆军所劳所得。予人之物要量力而行,此举有何不可?汉文帝与彼得大帝皆贵为一国之君,尚且节俭至此,何况吾一平民乎?

富强之源在民之智,民之智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清末朝廷虽贫弱不堪,然吾中华少年有不坠青云之志,内修于心,外修于行,力图救民族危亡于水火之中。谭嗣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唤起民众之觉醒。鲁迅东渡扶桑学医以寻救国之道,后又弃医从文,担当中华脊梁之大任。周恩来少年即立下远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生践行之,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百年弹指已过,而我今日中华,神州升上九天,长征驶入五洋,昭昭然于大千世界,昔日贫弱之族何以成为今日辉煌之邦,全在我少年。贫弱不可畏,畏在无智。有智,贫弱定将变富强;无智,千金万乘亦樯橹灰飞烟灭。是故欲富强必储才,人尽其才,百事俱兴;百事俱兴,则富强不足谋也。

今吾执笔之意,在明富强之本,探富强之道,求富强之源,以达富强和谐之境:富强、和谐、民主、文明。富强之大计,不图一时之利,当修长远之道以济万世。以徳义为本,行节用裕民之道,广储强国振邦之才,则富强和谐之境指日可待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