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析云南省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2024-06-14 来源:步旅网
word版 高中物理

2021年云南省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至4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至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由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形碗中,弹簧水平,两球间距为R且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则弹簧的原长为( )

A. +RﻩB. +RﻩC. +RﻩD. +R

2.如图甲所示,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右半部分为四分之一圆弧,则小物块运动到2x.处时的动能可表示为( )

A.0ﻩB.Fmx0 C. Fmx0(1+π)ﻩD. Fmx0(1+)

3.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有一匀强电场,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和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均做负功且数值相同,则如下四个图中,电场强度E方向的标示正确的是( )

word版 高中物理

A.ﻩB.ﻩC.ﻩD.

4.如图所示为超声波测速示意图.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每隔1s向小汽车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己知第一个超声波t0=0时刻发出,遇到小汽车后返回,tl=l.0s时刻接收到反射波同时发出第二个超声波,t2=1.9s时刻接收到第二个反射波.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x 102m/s,小汽车在这段时间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根据上述条件可知( )

A.小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9m/s B.小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0m/s C.小汽车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9m/s D.小汽车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0m/s

5.2021年,我国将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一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若“天宫二号”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二号”的在轨环绕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天宫二号”的在轨环绕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飞船从高轨道转移到低轨道首先要减速 D.飞船从高轨道转移到低轨道首先要加速

6.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从O点沿OA方向垂直磁场发射两个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一粒子经时间t1到达直线OC上的P点,其速率为vl;另一粒子经时间t2到达直线OC上的Q点,其速率为v2.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 )

word版 高中物理

A.vl>v2 B.vl<v2 C.t17.如图所示为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水平绝缘圆板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光滑轴自由转动,圆盘边缘固定着若干金属小球,在圆盘的中部有一个导电线圈.在线圈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圆板发生了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板上的金属小球带电 B.圆板上的金属小球不带电

C.接通线圈电源的瞬间在圆板上的金属小球所在处产生了电场 D.接通线圈电源的瞬间在圆板上的金属小球所在处只产生了磁场

8.如图所示,形状为半个正弦图线的金属导线两端与两金属小环a、b连接,两环套在光滑长直金属杆上,导线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a、b间距为L,导线顶部到杆的距离为d.在外力F作用下,导线沿杆以恒定的速度v向右运动,穿过宽度也为L的匀强磁场区域,运动过程中导线所在平面始终与磁场垂直,两环与金属杆保持良好接触.从导线进入磁场到全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 )

word版 高中物理

A.导线中电流的最大值为B.导线中电流的有效值为C.外力F做的功为D.外力F做的功为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题一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一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

9.如图所示,装有滴漏瓶的小车与钩码通过一轻绳相连,跨接在定滑轮两侧,释放钩码后,小车做直线运动,在桌面上留下一系列墨滴,滴漏瓶的滴口离桌面很近,墨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可忽略,滴出墨水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现测出滴漏瓶每分钟滴出120滴墨水,钩码重1N,ab=0.12m,bc=0.22m,cd=0.32m.则小车在滴出b点墨滴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绳的拉力大小为 N.(取g=10m/s2)

10.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v1,其量程为2V,内阻约2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word版 高中物理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为5Ω; 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Ω 定值电阻R2,阻值为3KΩ;

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0.5Ω; 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某同学设想按甲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Vl和电流表A的示数后,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v1.该方案实际上不可行,最主要的原因是

(2)另一同学设计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压表Vl的内阻Rv1. ①图中R0应选 .(选填“R1”或“R2”) ②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线.

word版 高中物理

③接通电路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适当的位置,电压表V1的读数为Ul, 电压表V2的读数为U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则计算电压表V1的内阻Rv1的表达式为Rvl= .

11.如图所示,绝缘平台AB距离水平地面CD的高度为h,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正电量为q的小物块从P点由静止开始运动,PB之间的距离也为h.若匀强电场的场强E=

,物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求物块落到水平地面

上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12.一人骑自行车由静止开始上一长L=200m斜坡,斜坡坡度为0.05(沿斜坡前进100m,高度上升5m),自行车达到最大速度前做加速度a=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脚蹬踏板使大齿轮以n=

转/秒的转速匀角速转动,自行车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由于骑

行者体能下降,自行车距离坡顶50m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最后50m的平均速度只有之前平均速度的84%.此人质量M=60kg,自行车质量m=15kg,大齿轮直径d1=15cm,小齿轮直径d2=6cm,车轮直径d3=60cm.运动过程中,自行车受到大小恒为f=20N的摩擦阻力作用.取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自行车的最大速度vm和到达坡顶时的速度v; (2)从坡底到坡顶,此人做功的平均功率.

word版 高中物理

(二)选考题,请考生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一3] 13.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一定变大 C.空气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

D.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越来越大 E.液体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稀疏,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14.如图所示,一细U型管两端开口,用两段水银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在管的底部,初始状态时气体温度为280K,管的各部分尺寸如图所示,图中封闭空气柱长度L1=20cm.其余部分长度分别为L2=15cm,L3=10cm,hl=4cm,h2=20cm;现使气体温度缓慢升高,取大气压强为P0=76cmHg,求:

(a)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侧水银柱开始全部进入竖直管; (b)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侧水银柱与管口相平.

13.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一定变大 C.空气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

word版 高中物理

D.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越来越大 E.液体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稀疏,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考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对湿度;封闭气体压强.

【分析】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要看分子间的距离从何位置增大. 温度是分子间平均动能的量度. 明确饱和汽及湿度的定义;

知道气体分子间距较大,打气时需要克服的是气体之间的压强差. 液体表面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稀疏,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

【解答】解:A、分子间距离从很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要看分子间的距离从何位置增大,所以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

B、温度是分子间平均动能的量度,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一定变大.故B正确.

C、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相对湿度越小.故C正确;

D、气体间分子间距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已经接近为零,故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胎内气体压强增大而非分子间相互排斥的原因,故D错误;

E、因液体分子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故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故E正确. 故选:BCE

14.如图所示,一细U型管两端开口,用两段水银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在管的底部,初始状态时气体温度为280K,管的各部分尺寸如图所示,图中封闭空气柱长度L1=20cm.其余

word版 高中物理

部分长度分别为L2=15cm,L3=10cm,hl=4cm,h2=20cm;现使气体温度缓慢升高,取大气压强为P0=76cmHg,求:

(a)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侧水银柱开始全部进入竖直管; (b)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侧水银柱与管口相平.

【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分析】(a)由于U型管的两侧开口,根据液体产生的压强的特点可知,两侧的水银柱对液体要产生相等的压强,则两侧的水银柱的高度始终是相等的,当右侧的水银柱全部进入右侧竖管时,左侧的水银柱的高度与右侧是相等的.此时两侧水银柱的高度都是h1+L3,结合几何关系求出气柱的长度,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可求出;

(b)水银柱全部进入右管后,产生的压强不再增大,所以左侧的水银柱不动,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即可求出.

【解答】解:(a)设U型管的横截面积是S,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其初状态:P1=P0+h1=76+4=80cmHg,V1=L1S=20S

当右侧的水银全部进入竖管时,水银柱的高度:h=h1+L3=4+10=14cm,此时右侧竖管中的水银柱也是14cm.

气体的状态参量:P2=P0+h=76+14=90cmHg,V2=L1S+2L3S=20S+2×10S=40S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得:代入数据得:T2=630K

word版 高中物理

(b)水银柱全部进入右管后,产生的压强不再增大,所以左侧的水银柱不动,右侧水银柱与管口相平时,气体的体积:V3=L1S+L3S+h2S=20S+10S+20S=50S 由盖吕萨克定律:

代入数据得:T3=787.5K

答:(a)气体温度升高到630K时右侧水银柱开始全部进入竖直管; (b)气体温度升高到787.5K时右侧水银柱与管口相平.

[物理-选修3一4】 15.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声波是横波

B.机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D.质点做简谐运动,其速度增大,加速度一定减小

E.当驱动力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系统的振幅最大 【考点】光的干涉;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声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是纵波;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的;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光的衍射和干涉都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

【解答】解:A、声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是纵波.故A错误; B、机械波的传播离不开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word版 高中物理

C、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故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故C正确;

D、根据简谐振动的特点可知,质点做简谐运动,其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一定减小.故D正确;E、在振动系统中,当驱动力频率与系统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的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故发生共振的条件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故E正确. 故选:CDE

16.如图所示,平底方形水池宽度L=6.4m,一人站在水池边,其眼睛E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1=1.8m,对面水池边沿正上方有一灯S1,S1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2=3.0m,池底边沿有一灯S2,人向水面看去,看到S1经水面反射成的像与S2的像重叠.已知水的折射率n=,求水池中水的深度.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先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再根据几何关系和折射定律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即可由几何知识求出水的深度.

【解答】 解:光路图如图所示.据几何关系可得:

+=

=L=6.4m =

=

word版 高中物理

解得=4m

sinα=

=

根据折射定律得 sinα=nsinβ 则得 β=37° 水池中水的深度 H=

=4×cot37°=

答:水池中水的深度是5.3m.

【物理-选修3-5】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该原子核越稳定 B.原子核的核子数越多,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 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D.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 E.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 【考点】光电效应;光子;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m≈5.3m

word版 高中物理

【分析】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多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

【解答】解: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A错误. B、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最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故B错误. 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

D、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故D正确. E、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故E正确. 故选:CDE.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物块从木板左端以速度v0滑入木板,物块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后弹簧又将物块弹回,最终物块恰好回到木板左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共同运动.不计物块尺寸和弹簧长度,求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分析】物块在木板上滑行过程,物块、木板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也守恒.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对物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的过程和整个过程,分别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

word版 高中物理

【解答】解: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物块与木板的共同速度为v.

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m)v

从物块滑上木板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μmgL+

+Epm;

当物块恰好回到木板左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速度相同,共同速度也为v. 对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μmg•2L+

联立解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pm=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答: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是 ﻬ

2021年4月2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