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情感取向的调查及思考

2021-12-11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谭张 CI JRRICUI UM l{£SEARCH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 对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情感取向的调查及思考 口 赵成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根据自己的 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 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 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 刻性和批判性。新课标明确地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 在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 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 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 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 解”。很明显,课标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 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 走个性化阅读教改之路。 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对语文个性化阅读无疑 有导航的作用。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作品 的内容和形象的感受是共性多,个性少。有些作品 的内容和形象的分析或定性往往有一致的“标准感 受”,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 性。如今,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独特的阅读感 受,提倡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课的重要话题, 并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 一、个性化阅读的理解 阅读是读者按照个人的兴趣、经验、情感倾 向以及知识需求等,对一定的读物进行选择、取 舍、理解、消化,以实现知识积累和满足身心愉 悦的过程。中学生处于心智发展和认知上升阶段, 他们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发展潜力,但由 于知识结构不够稳定,所以阅读认识存在着偏差, 而且是个性化的偏差。 1 4 认识学生阅读中的个性差异,对于我们进行个 性化阅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中情感取向对选择文体的影响 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把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本文章的精讲精练引向课内 外结合的阅览室、图书馆的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 量,鼓励学生读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 上阅读,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 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进而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发现:在个性化阅读中,虽然学生的阅读 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积淀和个人素养等方面存在 差异,但学生的情感取向决定着学生选取的阅读材 料,选取的阅读文体,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 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 事物的认识所制约。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的情感 取向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选择的阅读文体。阅 读中情感取向客观反映了学生对阅读文体的需求, 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针 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测试,即个性化阅 读中的情感取向与选择阅体文体的调查。 三、调查测评的方法 此项调查分外围调查和追踪调查。外围调查以 记名方式进行,涉及高三年级12个班,共计660 名学生。学生的年龄在16—19岁之间,文科两个 班,计1 20人;理科1 0个班,计540人。追踪 调查是在外围调查的基础上,圈定追踪对象,不定 时对学生选择阅读文体的趋势进行调查,分为访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法和测评法两种形式。 1.外围调查的内容:外围调查采用问卷调 查、随机调查相结合。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血型、气质、思维品质等;了解学生的阅读范 围、习惯、目的、兴趣等。在此基础上,让学 生推荐一篇最喜好的文章,文体、字数不限,可 以是篇章,亦可为段落。文后附上推荐的理由,要 求从心理、理趣、情感方面陈述。 2.追踪调查:在外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追 踪对象33名。采用访谈法和测评法进行调查。访 谈法了解学生的阅读背景,包括家庭、社会背景; 了解学生的阅读方式,是略读或精读;了解阅读中 对文体的选择。 3.测评的内容:(1)选取了学生在阅读中 常涉及的文体:散文、小小说、诗歌、议论文、 社科文,测评学生在阅读时对文体的选择;(2) 散文选取了三篇: 《等待春天》(澜涛)、《秋 天的怀念》(史铁生)和《感谢生命》(李丹), 引导学生去关注、珍惜、把握生命; (3)小小 说选取了两篇: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杨汉 光)和《书的故事》(许申高)。《书的故事》 具有时代气息,告诉学生人的财富不是决定人的品 位,引导学生在精神上成为有诚心、有理智的人; (4)诗歌选取了三首:两首现当代诗歌,《白 桦》(叶赛宁)语言优雅,意象华美,情味浓郁。 《悬崖边的树》(曾卓)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秋思》(张籍)择取了生活中一细节一一“行 人临发又开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5)议 论文选取一组人物评论一一贝多芬、杰克・伦敦、 居里夫人、鲁迅、杜甫、王昌龄、关汉卿、思 格斯;(6)社科文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两篇文 章一一《数字电视》、《唐诗的任侠精神》,引 导学生关注、体验生活。囊 ;鹭}解壤一一一 _~  ~潦  m0_ “魏 j 00_ l≯。一~曩∥0 氍 羚越 04.测评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定时和不定时 的测评方式进行:(1)定时测评:我们的材料 近万字,检测的时间为6O分钟,测试中,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期望自主取舍文体,注明第 一、第二、第三、四、五时间阅读; (2)不 定时测评:同一套测评卷,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 谈问结合,不定时的测评。评价中采用延时评价, 不早下结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选择阅 读文体。 5.测评的对象。660名调查对象中,我们抽 取其中的33人进行测评。文科生8人,理科生25 人,抽样统计分析占调查对象的5%。 调查、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顺咩 文体\、 第一 比恻 第二 比例 第三 比例 第四 比例 第五 比例 散文 20 60% 6 l8 l 3% 2 6 0 / 小小说 12 36% 16 48 2 6 0 / 0 ,/ 社科文 0 / l5 10 30% 6 0 / 议论文 0 / 4 l2 4 l2 8 24% 0 / 诗歌 l 3 6 8 2 6 2l 四、对调查测评的分析 1.从首选文体来看:60%的调查对象首选散 文;其次是小小说,为36%;再次是诗歌,只有 3%。学生的阅读趣味较低。 2.从第二时间选择的阅读文体来看:48%的 调查对象选择的是小小说;其次是散文,占18%; 依次是社科文,议论文、诗歌,分别为15%、12% 和6%。 3.从第一、第二时间选择的阅读文体来看: 选择散文占调查对象的78%,选择小小说达84%, 依次是社科文、议论文、诗歌,分别为15%、12% 和9%。 根据调查测评的信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个 性化阅读中学生的情感取向在小小说和散文,其次 是社科文、议论文、诗歌。了解学生的情感取向, 尊重珍惜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 阅读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个性化阅读有效性的条 件。 五、情感取向的原因 ¨ 窭  薹j《 ,1.阅读动机的分析:  t。心 .  了解调查对象的阅读动机,有助于针对性地引 导个性化阅读,净化阅读的动机。动机是学生阅读 时选择文体的推动力,是发动和维持阅读文体时的 一种心理状态,反映了学生对文体的强烈渴求,是 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访谈中发现,大部分调 查对象的学习压力较大,在阅读时想轻松轻松,不 愿做深层的思考。阅读的动机影响了阅读时的文体 的选择。 2.阅读文体的分析: (1)84%的调查对象首选为小小说,说明小 (下转8页) 1 5  l _谭稚 免 W CIjRR1CU1 I RESEARCH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从以上具体的取向不难看出,课程价值观的分 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们用不同的知识观去评判课 整个课程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的 保持一致。 实践模式。施瓦布认为,研究和制定课程的 重点在于以下四个共同要素。科目内容:指作为课 程内容的知识;学生:指课程审议要从学生实际出 发;背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教师: 指课程审议要考虑教师的因素。集体审议就是要对 共同要素进行慎重思考并且做出协调。他建议成立 程的价值,对课程的价值进行了不同的取舍。 (二)方法技术的不同 课程设计的方法技术体现了科学主义课程观所 取得的成果。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课程设计包括要 素的分析与模式的建构。课程要素的确定和划分也 存在不同的主见,通常是指设计学习目标、内容或 学习材料、学习活动、组织方式、评价程序、时 间、空间、环境、分组情况及教学策略等。 1.理性主义知识观的取向。 由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和课程主席组成 的“课程小组”,由课程主席领导,通过小组合 作进行集体审议,做出有关课程的各种决定。 在课程要素方面,教学目标表现为行为目标, 课程内容即教材;在教学模式方面采用目标模式。 其实模式和要素都是确定的价值取向在具体课 程中的体现和落实。可以说在不同的价值主体的价 值认识下采取了不同的理论基础,表现为不同的目 标和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I1T・胡森.课程IM1.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91.1. 目标模式,又常被称为“理性设计模式”或“手 段——目的”设计。目标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最 负盛名的课程理论家和评价专家拉尔夫泰勒在1949 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的框架,后来 被人们广泛的称为“泰式基本原理”。泰勒认为, 设计任何一种课程,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2)我们应 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3)这 『21施良方.课程理论I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1. 『31钟启泉.试论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教育学模型『J1.教育 研究,l995.2. 『41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54-255. 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的加以组织?(4)我们 如何才能判定我们正在实现这些目标?相应的,对 这些问题的回答也就是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 2.实用主义知识观的取向。 『51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1.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3.260. 在课程要素方面表现为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 标;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和经验。采用过程模式和 实践模式。 『61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IM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71施良方.课程理论『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286. 过程模式是由劳伦斯・斯腾豪斯提出的。过程 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确定好的、由仔细分解一般 目的而得出的目标系统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而是 『8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IM1.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462.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接1 5页) 小说以其篇幅短小,情节引人人胜显现出优势。从 化的文体,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关切和共鸣,更 贴近学生的心灵跳动。情感的沟通,决定了他们的 选择。 选材上看,小小说选材较为生活化,多源于身边的 生活内容,其中也不乏校园、家庭的素材,即使 所选的材料离生活较远,这一缺陷也被迎面扑来的 生活气息所掩盖。而且虽选材细小,但立意高远, 以小见大,迎合了学生的需要,愉悦了学生的情 感,推动了学生的阅读选择。 总之,我们认为: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中需注 重学生在阅读中对文体的选择,更应注重了解学生 的阅读的动机,情感取向。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 精神上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在个性化阅读中起主导 作用,个性化的阅读才能绽开绚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2)78%的调查对象在第一、二时间选择散 文,当然也有它的原因。散文对读者的吸引力,来 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白。散文本身就是一种个性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