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方剂学学习体会
方剂学学习体会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医的精华部分。方剂学的内容非常丰富,除涉及基础与临床各科的有关知识外,方剂的数量亦十分繁多,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编单位所编的《中国方剂大辞典》载方10万余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将众多方剂全部掌握,但又必须学好方剂,因此在校学生主要是学习《方剂学》教材的内容。因为《方剂学》教材中所选的成方都是临床医家经验的结晶,大都疗效确实,经得起实验、考验,是沿用不息的名方。同时《方剂学》的学习只靠背诵几首方歌还远远不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名方学习,掌握蕴含的治病经验和组方方法、配伍规律。从而在正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运用方剂和临证组方能力,以有限之方应无限之病证。
一、学习方剂学的关键——证、法、方、药紧密联系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中,证、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的,其高度吻合也是方剂学学科知识的关键所在。而分析每首名方的证、法、方、药之间的紧密联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如阳和汤中配伍麻黄是因为其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阳和汤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法,在温阳、补血、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以其发越阳气的作用来鼓动气血流通而收到散寒通滞之功。可见阳和汤中一味麻黄就涉及了证、药、基础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通过分析证、法、方、药之间联系,才能掌握方剂的
1
组方原则、基本结构和配伍技巧。
二、掌握组成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能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是组合成方剂的核心,也是药物功效的配伍,在方剂学的学习中理解分析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充分领会“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一)药对配伍。药对是中药复方的核心,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配伍,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构成简单,却具备了复方基本主治功能,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方剂学中药对配伍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以提高疗效,扩大治疗面。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重要药对的特性和统一性。如著名方剂桂枝汤包括桂枝与白芍、白芍与甘草、生姜与大枣、桂枝与生姜、芍药与大枣、桂枝与大枣等多组药对。既要分析理解方剂组成中的主要药对,又要归纳总结同一味药配伍不同药物所组成的药对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如麻黄配伍桂枝重在发汗解表;配伍杏仁宣肺平喘;配伍石膏清泄肺热、宣肺平喘等等,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药对的作用,在分析运用和变化运用古方时要抓住主要药对,或在药味增减时也力求考虑药对配伍。
(二)君臣配伍。君臣配伍是方剂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互作用决定该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如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重在发汗解表、温肺化饮,为治外寒内饮的代表方;小柴胡汤柴胡为君药,配伍黄芩为臣药,和解少阳,为治少阳证的代表方等等。因此在学习时着重分析方中的君臣配伍及君臣配伍的形式,除了相须、相使增效的增效配伍形式外,还包括去性取用、治疗主证和主要兼证、治疗主因和主证及特定的君臣配伍形式,通过分析君臣药在方中的作用,抓住方剂药物组成的主要部分,提高对复方立法组方、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理论认识。
2
(三)佐使配伍。方中的君臣药还须借佐使药协助增强疗效、制约或降低毒副作用,并使药效升降走守达病所。佐使配伍也是形成配伍规律的重要因素,说明方剂的组成中每味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综合反应的。特别是特殊的用药,如清营汤中配伍银花、连翘透热转气,体现了营分热证特点及治疗原则;黄龙汤中配伍桔梗宣肺气而通肠腑;芍药汤中配伍肉桂防苦寒伤阳;败毒散配伍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等等,在学习中要着重理解和掌握。
三、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分类整理
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中医方剂繁多,而学习过程中以法统方,便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程钟龄提出的“八法”体现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对于学习方剂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汗法,其方剂是解表剂,而表证又有风寒、风热和体虚外感表证的不同。故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其代表方分别为麻黄汤、银翘散、败毒散。即使是辛温解表剂,根据风寒表证的不同,治风寒表实证用麻黄汤,风寒表虚证用桂枝汤,外寒内饮证用小青龙汤。这样以法统方记忆方剂,则多而不杂,详而有要,便于掌握和使用。
四、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联系对比
有些方剂,组成、功效和主治证有相同之处,这样的方剂应互相比较,找出共性,突出个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类方剂中可同中求异,如清热剂中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清胃热,主治胃火上攻证,但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火上攻证,属实证;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属实中夹虚之证。不同类方剂中,可前后联系比较,异中求同,如治泄泻的方有葛根黄芩黄连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但因每方适应证的病因病机不同,故可区别记忆。另有药物组成部分相同的方剂可同中求异,异
3
中求同,如“桂枝汤”的加减方有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含增液汤的方剂有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清营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小柴胡汤与旋覆代赭汤佐使药相同等等。在学习中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这些方的区别与联系。
五、增强记忆的趣味性——歌诀记忆
孤立、机械地背诵方剂,花费时间多,效果差。而汤头方歌是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以诗歌体裁,编写成歌诀,读起来琅琅上口。对学习者,可以由诵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另外有些方剂,可自编趣味歌诀,记忆方便、效率高、经久不忘。还可自编一些趣味歌诀做适当的补充,如三仁汤:“三仁爬竹竿,(厚)朴通滑下(夏)来”等。
六、掌握用方的灵活变化——方剂的变化
任何古方、成方都是针对某一特定证候而制定的,由于患者的体质、年龄以及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运用成方时,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法,师其方而不泥其方”。同时在方证相应的原则下要求方剂必须随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分析一首方时,要通过增减药物、改变药量和剂型来改变其功效和药力。如小青龙汤中以外感风寒表实为主,兼有内饮时,麻黄、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解表散寒为主,兼温肺化饮;以水饮内停证为主,兼有风寒表实证时,以干姜、细辛为君药,配伍麻黄、桂枝为臣药,温肺化饮为主,兼解表散寒;以外感表虚证为主,兼有停饮证,以桂枝、白芍药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兼温肺化饮等等。
七、不可忽视的内容——用量、用法
4
方剂中药量至关重要,标志着药力的大小,决定作用的强弱;而煎法与服法,对疗效亦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方剂的学习中除掌握一般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外,还须掌握特殊的药量、煎药法及服药法。如吴茱萸汤重用生姜;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炙甘汤中重用炙甘草、生地,且水酒各半煎服等。同时服药时间亦有讲究,桑螵蛸散治遗尿宜夜卧服;“真人养脏汤”治下痢在饭前服等。
八、走向成功的阶梯——临床实践
学习方剂学要重视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理解方剂及其疗效,同时疗效是检验方剂价值的惟一标准。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一些疑难病证,因此只学习方剂学教材中的方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伤寒杂病论》、《小儿药证直诀》、《医学衷中参西录处方学》、《医方集解》等古代名著,同时平时要多看一些古今名医医案、名家实验录等对我们临床有用的书籍和文章。在实践中领会古方实质,吸各家之长,灵活运用,这样还可以创制出新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继承和发扬祖国数千年的宝贵医学遗产,更好地为人类防治疾病服务。
总之通过方剂学的学习,要掌握其精华,不仅为临床各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做到辨证论治,方证相合,变化应用,得心应手。
篇二:中医《方剂学》教学体会
摘 要:方剂学属中医学基本理论,仅凭教材课本亦能讲述头头是道,但对于初学入门者在学习中,纷繁众多的“方解”,冗杂绕口的“方歌”,既能掌握,又易忘却。笔者结合20余年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从10个方面归纳总结一套易记、实用的方剂教学法。
5
关键词:中医方剂学;兼职教学;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XX)07-1493-02
近20年来,笔者兼职从事中医教学,颇多心得,兹将《方剂学》之教学体会,略作概述。
1 主授理论兼顾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理论是指导实践和事业成功之本,但仅有理论,缺少实践,成天读死书,此举仅能是应付考试,以后奔赴临床面临复杂纷繁的各种病例,可能难以对付,或束手无策。故而笔者在教学中,常联系学过的内容,出示一些简要病案,请他们辨证诊断、处方。与此同时,择期带他们上医院或分别利用节休日来医院实习,针对不同病人,对照书本理论,进行处方用药,“百闻不如一见”,典型病例通过临床观察、诊疗,印象深刻。
2 温习基础贯彻临床
方剂,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唯方剂而方剂,使其基础与临床脱节或割裂开来,应瞻前顾后,前后贯通。如讲补中益气汤,为治疗气虚下陷的方子,首先讲气的功用(或请同学们回答)有五: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等。气虚之因,多为脾气虚弱,脾主运化,主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中央,灌溉四旁”、“土(脾)能生万物”,脾气旺则诸脏荣。临床多科疾病如胃下垂、肝下垂、子宫脱垂、久痢、脱肛等,均与气虚失摄、清阳下陷有关,此亦中医的“异病同治”之理。如此前后贯通所学课程,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收效较好。
6
3 先中后西中西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作为基层医生,更应注重全科医学。在重点讲述中医药的同时,与西医药结合起来讲解。实际上,现代的西医,无论大小医院,大多医生能自觉不自觉地学一些中医药方剂知识等,如外科医生,常用保守疗法,运用中药大小承气汤治肠梗阻,大柴胡汤治胆囊炎或胰腺炎,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妇科医生能用桃红四物汤治妇女月经不调,生化汤治产后恶露不净,桂枝茯苓丸治疗输卵管炎症水肿、阻塞,还会用宫外孕方、保胎方等。西医能将中医有用的东西抄在本子上,能做到为我所用,亦甚有益。而中医更义不容辞,不可忽视。如将中医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九味羌活汤等)比拟西药发汗剂(apc)、解热镇痛或祛风湿剂(阿斯匹林、安乃近等);保和丸比拟酵母片(食母生)之助消化药;补气药有白蛋白、氨基酸样作用,补血药、滋阴药有代血浆样功能;清热、降火、解毒、凉血药多能抗菌、消炎、抗病毒;活血、祛瘀药亦能软化血管、降血黏度。绝大多数中药均能调节全身的分泌机能,并无多大毒副作用,此乃中医药之精华、特色,确与西药有着明显不同之处。
4 继承传统倡导创新
传统古方收入《方剂学》中,大多实用有效,历久不衰。必须扎实学习,认真继承。但作为现代医生,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扬创新,师古而不泥古,才能有所作为。没有创新是没有出路的。讲课中,结合现代医药不断更新换代等特点,进行串讲,如针剂青霉素衍生有氨苄青霉素,先锋(头孢菌素)由第一代至第二、第三代;片剂阿斯匹林作用为解热镇痛等,但现多用于软化血管、预防小中风;硝苯地平(心痛定)本为治疗心绞痛而发明,现却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诸病。如此老药新用,开拓创新,中医药千百年留传下来的功效与主治,岂有不敢超越雷池半步之理?带教之中针对某方剂结合临床与现代之研究,同样贯穿其中。另提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联想,有待今后探索:将中医的补益剂(益气、养血、
7
滋阴、助阳)与解毒或活血药等联合应用,能否在治疗恶性肿瘤、艾滋病等方面有一个突破。“不怕起点低,就怕人不为”,“验方数味,气死名医”。如能实现,一定能拿到诺贝尔奖。从现在起,就要有点异想天开、勇于创新精神。
5 全面理解重点牢记
“学好方剂,能当半个中医”。20余年的临床实践,切身体会到,没有学好(掌握)中医基本功,临证中的确难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门诊开方,某病需用某方某药,大脑空白,束手无策;如若取书找方,面临病人,十分尴尬;病人或同行提出医学问题,一知半解或一问三不知。能当好医生吗?当然只是医务界平庸之辈,不仅误了自己,还会耽误病人。所以,带教之中,笔者的要求是:灵活学习,重点掌握,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重点牢记;对于常用、实用方剂,一定要死记硬背,熟记于心。仅凭印象,过时即忘;今日熟记,一生受益。“熟背方剂二百首,不会开方也会开”。熟能生巧。学生时代不牢记基本条文,将来走出社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生活的复杂性,再想静下心来系统学习、记诵较多新内容,就有觉力不从心、感到困难了。
6 阐述重点分清主次
书本上的课文,不少内容看起采是理论一大套,讲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在临床上难以派上用场,指导意义不大。如《方剂学》行气剂中主方“越鞠丸”,为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方子,其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等。其实,人体之郁证,总不外气郁为患,岂有如此之湿郁、食郁?还如半夏厚朴汤,是为治疗梅核气“咽中如有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方子。有是证,用是药,临床诊断并不难,但有的放矢用上此方,很难取效。究其因,此疾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慢性咽炎范畴,与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遗传
8
及饮食辛辣烟酒等有关,中医多属虚火上炎之证候。而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苏叶、茯苓、生姜)乃一派温燥耗津之品,若一概用之,恰为相反,岂不火上添油!对于素有痰湿,肝郁气滞之证,可以收效。中医重在辨证,决非辨病。
相反,方剂中某些附方较主方有效而常用,如解表剂中麻黄汤与三拗汤,人参败毒散与荆防败毒散等,后者(附方)常用于前者(主方),故作重点讲解;某些章节临床运用极少,因而概略而过或免讲,请同学们自习即可。
7 精选名方自编歌诀
熟记方剂,不以歌诀形式来吟唱是很难完全背诵下来。自汪刃庵的《医方集解》、《汤头歌诀》至现今的《方剂学》,其中的歌诀多为“七言律”。尽管许多还久诵不衰,但诸多口诀与现代生活节奏及入门学医不相适应。所以,每一章节、每首方剂,除了药名以外,能减则尽量减去,自编或精选诸医家以精谌实用、爽爽上口、易诵易记之方歌,如六味地黄丸:熟山山,苓泽丹;左归丸:左归熟山山,牛鹿枸菟与龟板;右归丸:右归熟山山,杜鹿枸菟附桂当;三仁汤:三仁爬竹竿。补通滑夏来;龟鹿二仙膏,枸杞人参熬等。又如大承气汤加减变化的四承气,方歌如: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效力强,阳明腑实痞满坚,泻下通便此方良。去硝名为小承气,调胃承气草硝黄,还有复方大承气,再加甘草芍菔桃。此八句,将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功效及主治病证均概括其中,还将小承气汤,谓胃承气汤和复方大承气汤的方名与药物组成等均予概述,扼要明了,一览无遗。
8 简要概括提纲挈领
笔者的讲课方式为:主释重点,系统归纳,重点部分书写上黑板,要求学生作好笔记。 每一首方剂不一定按教材常规讲解,依次为:①方名;②方歌(包括药物组成);③方解(以
9
列表形式);④功用;⑤主治(中医主证);⑥主病(包括现代医学疾病);⑦临症加减;⑧方与方比较;⑨注意事项(特殊方剂、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临证化裁: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为知柏地黄丸,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为杞菊地黄丸,功用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为麦味地黄丸,功用敛肺纳肾,主治肺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为都气丸,功用纳气滋肾,主治肾虚咳喘证;六味地黄丸加白蒺藜等,为明目地黄丸,功用滋水涵木,主治虚火上炎证。
9 横向联系纵向比较
每章每节分门别类讲完后,再进行系统复习,纵向比较,首先由同学们在作业或复习中解答。如:以数字命名的方剂:一贯煎、独参汤,二妙散、二至丸、二陈汤,三仁汤、三拗汤、三子养亲汤,四逆散、四逆汤、四君子汤,五苓散、五仁丸、五味消毒饮,六一散、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七厘散、七味白术散、七宝美髯丹,八正散、八珍汤、八味肾气丸,九仙散、九痛丸、九味羌活汤,十灰散、十枣汤、十全大补丸等:两味药组成的方剂有:当归补血汤、金铃子散、失笑散、六一散、左金丸、枳术丸、香连丸、香附丸、二至丸、缩泉丸、水陆二仙丹等;专方主治专病的有:香薷饮主治夏天感冒,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如腮腺炎),十枣汤主治悬饮(胸腔积液),麻仁丸主治便秘,牡蛎散主治多汗症,四妙勇安汤主治脱疽(脉管炎),阳和汤主治阴疽(慢性疮疡)等;特定法用特定方:如增水行舟法用增液承气汤,逆流挽舟法用败毒散,引火归源法用交泰丸,急下存阴法或釜底抽薪法,用大承气汤,甘温除热法用朴中益气汤,培土生金法用参苓白术散等。上述并非全为中医药方剂学基本知识,亦乃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也。融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讲学方法,使学生缺课一次即感到遗憾。
10
10 诠释方药识别方意
每一味中药尤其是特殊性药物在方剂中的意义和价值应该明了:试举《方剂学》中哪些方中有防风,各自作用如何?升麻或柴胡在补中益气汤、普济消毒饮、济川煎、升麻葛根汤、逍遥散、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中各自的功用如何?麻杏石甘汤与麻杏苡甘汤、九味羌活汤与
羌活胜湿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大黄附子细辛汤各自的功用及主治证有何不同?归脾丸中用木香、十枣汤中用大枣、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玉屏风散中黄芪与防风等药配伍意义是什么?当归补血汤、当归六黄汤、归脾汤、牡蛎散、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各用多少克?若无如此复习题,进行问卷考试,可能就有难度了。
11 小 结
讲好一门中医课尤其中医基础方面的中药学、方剂学等,极为单调、枯躁。易使学生厌倦。教师登台讲课,如同演艺人员登台演出一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与演讲教师功底厚实、思路开阔、口才流利、淡吐大方等有关以外,还与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个动作、一次次眼神、仪表风度、临场发挥等密切相关。有许多微妙的东西,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由不断探索、积累而成;有不少在备课之中、讲课之前未曾设想到的内容,可在临场授课中,自然而然地、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只要学生认为每一次听课都有一定的收获,并由衷兴趣与欢迎,这才是授课老师最大的希望与欣慰,再苦再累亦精神振奋,其乐无穷。
篇三:对方剂学这门课程的感受
11
对方剂学这门课程的感受
方剂学一直都是我觉得很难学习的一门的课程,无论在理解和记忆方面,但院长这次的公开课给了我很深的感受,虽然他不是专业的讲师,但他讲课清晰明了,给人思维冲击。在讲课的过程中多谈自己对临床的感受,进行心灵交流;主次分明,重点多讲,难点简化 。 另外他讲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用一些漫画或者图片来结合讲课和能把方剂概括成一首诗,可能这些对其他人来说觉得没什么,但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方剂学记忆一直以来是我最烦恼的一部分,虽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但有些时候即使你已经理解了但也很难长期记忆,把它们串成一首诗的话对长期记忆真的很有帮助。还有在课程结束之前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其实这种既可以结合课堂知识有可以放松心情的教学模式是本人最喜欢的,虽然那故事笑料一般,而且有很古老,但那足以让给我们印象深刻。 但他讲课有一个很突出的缺点,他讲课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面部表情的,讲课过程中似乎没感觉到什么热情,但我觉得这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一般中医讲求的都是严肃而且他并不是专业的讲师。另外课堂气氛似乎不太好,大家虽然都是跟着他的思路走,但真正达到的效益似乎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
这些相对起来我还是喜欢老师你的教学模式,1。你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极好,我觉得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如果课堂气氛不好的话,即使讲课讲得再好,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好不到哪里去。2.你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提一些问题(思考的、回忆的、延伸的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其实很多中药学的知识我们似乎忘了很多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两全其美。3,。你有个性,有风格,特别喜欢你的微笑。4.主次分明,重点多讲,难点简化。
但本人还想提一些意见。1。希望老师你能就每方剂记忆方面教一下我们,例如诗歌,谚语或者其他的,只要能帮助到长期记忆就行了,虽说看对几遍或者多理解也能记忆,但
12
对于长期来说这确实需要一个方法,因为要掌握的方剂实在是太多了。2。希望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多结合一下临床例子或者经验介绍,因为方剂的学习我觉得如果抛开临床但学习理论的话对方剂的理解似乎都不够透彻。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