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2023-12-19 来源:步旅网


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摘 要:本文对企业并购的具体动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财务决策

前言: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企业并购有着悠久的历史。企业并购可以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实力。与国外100多年的并购史相比,我国企业并购还只有20多年的历史,各方面的经验和动机都比较缺乏和不成熟,而我国又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可国内并购成功的案例不多。且重大并购的失败对企业未来发展打击甚大,本文就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提供理论借鉴。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而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它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但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因。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目的,实现并购的价值。并购的具体动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企业并购实现合理避税

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人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用多余资金收购目标企业,对企业和股东都将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较之企业将现金用于发放红利、投资有价证券、回购股票等能

更好的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另外,在换股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目的。并购方还可以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这些债券在一段时间后再转换成股票。这样发行债券的利息可先从收入中扣除,再以扣除后的盈余计算所得税。同时,企业可以保留这些债券的资本收益直至其转换为股票为止,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

二、通过企业并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手段,运用企业组织交易较之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其交易成本或费用要低,这些费用包括交易进行前选择合作对象,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选择交易方式和监督交易进行的费用。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表现如下:

第一,企业通过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获得知识,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知识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即使得以实现,也需要付出高昂的谈判成本。此时,如果通过并购使知识在同一企业内使用,就达到了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

第二,有些企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中间产品投入,而中间产品的市场存在供给的不确定性、质量难以控制。企业通过并购,将合作者变为内部机构,可以消除上述问题;

第三,企业通过并购,形成规模庞大的组织,使组织内部的职能相分离,形成一个以管理为基础的内部市场体系。一般而言,用企业内的行政指令协调内部组织活动所需的管理成本,较市场运作的交易成本要低。

三、通过企业并购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

并购必须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史蒂格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世界大的500家企业全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手段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并购已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并购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整合后的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总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市场营销、战略优势和对市场控制力的增强等。首先,在市场营销上。并购后会改善以前效果欠佳的广告薄弱的分销网络和不平衡的产品系列等情况;其次,某些并购能获得技术和行业的战略优势。也能增加未来经营柔性;最后,企业并购能增大其市场力量,使之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增强,通过减少竞争而增加实质上的垄断性质收入。

四、通过企业并购实现企业的多角经营

一个企业处在某一行业的时间越长,其承受的风险压力越大。由于同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产品的存在周期越发缩短,替代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必须关注新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发展,机会成熟时,果断进行多角化经营。通过并购实行多角经营,一是可以分散投资风险;二是可以适应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可以增强企业对景气变动所引起的风险的应变能力。

五、通过企业并购实现快速筹资

并购一家掌握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筹资是迅速成长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设法与一个资金充足的企业联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

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提高,职能部门改组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急需大量发展资金投入,因此采取产权流动形式使企业资产在不同方式下重新组合,能盘活存量以减少投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举例来说,在香港注册上市的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斥资6000万元收购了上海霞飞日化公司,为我国企业探索出一条间接利用外资发展国产品牌的新路。霞飞虽然拥有驰名商标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仍然发展缓慢。并购完成后,注册香港的公司就可作为向海外融资的途径。

六、通过企业并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靠的是经营效率,而要达到此目的有两条途径:

第一,管理效率。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间管理效率的高低成为并购的主要动力。如果优势企业A具有良好的管理效率,而劣势企业B无效管理且存在提高效率的潜力,这种双方管理效率差异的存在,就会驱使A企业并购B企业,A通过对B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B的效益增加,而且也获得了企业间效率的差异,极大地提高了创造价值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协同效应,获得了1+1>2的效果。协同效应表现为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如邯钢用上市募集的资金收购冶金部舞阳钢铁公司,使舞钢5个月后实现扭亏为盈,管理水平及其生产设备利用效率有效提高。邯钢也因此扩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获得了经营协同效应。亚泰集团以承债方式收购长春双阳水泥集团,因而享受“挂账免息”政策,即一次性免去双阳历年所欠银行利息2.47亿元,而贷款本金4.44亿元则可分6年偿还,在偿还期内免息,并且获得了10:8的高比例配股资格。该年亚泰集团净利润增长124.76%,每股收益达到0.66元。这一并购给亚泰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协同效应。

第二,规模经济。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并购给企业带来的规模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规模效应。并购活动发生后,首先,并购双方可根据自身状况及企业的战略发展,对并购双方资产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并购可以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前提下,有效解决生产专业化问题,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配合,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规模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针对不同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的需求;可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地推出新产品。

七、通过企业并购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生产技术、企业组织变化以及社会资源在企业、部门和地区间的经常性流动,客观要求社会资源的再配置。企业并购实际上就是资产在不同企业、部门和地区间重组的一个过程,成为社会资源再配置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第一,并购是企业获取某些特殊资产的快捷方式(特殊资产通常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产)。但是,并购方不能直接生产或买这种资产或者是取得这项资产需要很高的成本,而当目标公司拥有该项资产时,并购公司可以通过并购目标公司直接拥有此类资产,且在经过双方整合后达到双赢的局面。第二,充分利用价值低估效应获得价值高的资产价值低估理论认为,当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反映其真实价值时,并购活动将发生。一方面,尽管目标公司可能拥有优良资产,但却无法被发掘,这时候并购方就可低价收购目标企业,然后将自身较高的管理效率投入到管理效率极低的被并购企业,以此“激活”被并购方原有资产,从而实现管理资源与生产资源的有效组合。另一方面,并购方有时比被并购方更了解它所拥有的某些资产实际价值。如目标公司可能拥有有价值的土地或其他不动产,在其会计账簿上可能是已经折旧的历史成本反映,低估了资产现实重置价,使得并购方能廉价地购买这家公司。如并购公司想增加生产特别产品的能力,就可通过购买生产此类产品的目标公司来达到目的,这样会节约很多成本。这是推动有实力、有前途而难以扩展的企业进行并购的极其关键因

素。

八、通过并购获取股票上市的预期效应

所谓预期效应是指由于并购时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影响股价的效应,是股票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发生。股价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企业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时,价格收益比才会有所提高。但是一旦出现企业并购,市场对公司评价提高就会引发双方股价上涨。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较低价格收益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提高企业每股收益,让股价保持上升的势头。在美国的并购热潮中,预期效应的作用使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投机和剧烈的股价波动。

九、通过企业并购争夺“壳”资源

上市公司的“壳”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公司上市意味着公司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融资渠道。而成为“壳”目标的公司一般是拥有和保持上市资格,业绩一般或无业绩,总股本或流通股本规模小,股价较低的上市公司。我国有关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将被特别处理,有被摘牌的危险;前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上市公司不准配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不使“壳”资源浪费,多通过行政手段采取资产置换的方式,通过不平等的特定的关联交易,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提高企业的业绩,从而避免上市公司摘牌或使上市公司业绩不低于10%收益率的配股下限要求。这种并购重组多带有做业绩的色彩,仅起到治标的作用。然而,由于公司上市又还有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使一些优秀的公司不能上市,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股权,获得“壳”资源,无疑是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资格,实现低成本的“买壳上市”的一条捷径,为企业价值的猛增和融资、再融资以求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近些年来,通过收购股份而在沪深交易所买壳上市的非上市公司增多,出现了许多买壳上市的经典,如中国远洋运

输公司协议并购众成实业法人股,天津大港油田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爱使股份股票,成为爱使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等。

十、通过并购打破壁垒,为进入新市场提供条件

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或地域往往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障碍,不仅有培养人才、开拓市场、技术开发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进入产业的市场壁垒。如进入产业中的大型企业垄断对中小企业的壁垒、技术壁垒、最低经济规模的投资额壁垒、行业管制,以及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和进入国外市场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如果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新领域,不仅可以规避壁垒,而且可以低成本迅速进入目标市场,既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也赢得了时间和机遇。因此,并购重组成为企业在寻求新领域或新地域扩展时,最常用的手段和最易接受的投资方式。例如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柯达公司通过收购我国厦门福达感光材料有限公司、汕头感光材料有限公司,组建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无锡阿尔梅感光化学公司组建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使柯达公司成功地进入了我国的感光材料生产领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