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某校八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理)
一、选择题
1. 如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𝑎)(𝑏)
2. 你在体育课上进行百米赛跑时,你的最快速度约为( ) A.1𝑚/𝑠
3. 某中学生用复读机播放英语磁带学习英语,他想让播放的速度慢一点,便按下慢速的按键,于是播放英语的速度慢了,但他却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导致声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振幅不同
4.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不同
B.12𝑚/𝑠
C.72𝑘𝑚/ℎ
D.25𝑘𝑚/ℎ
B.(𝑏)(𝑐)
C.(𝑐)(𝑑)
D.(𝑎)(𝑑)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𝑠
B.4𝑠∼8𝑠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𝑠∼8𝑠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0𝑠∼12𝑠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同学的平均速度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试卷第1页,总17页
6. 体育训练课上,小明和小刚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内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min内,小刚跑得路程长
B.都跑完2𝑘𝑚的路程,小明所用时间比小刚长 C.全程中,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做变速直线运动
7. 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8. 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𝑠−𝑡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𝑚 B.0∼30𝑠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𝑚/𝑠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9.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通路是甲的4,则甲运动的时间是乙运动时间的( ) A.4
10.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比喻静止的旧事物,在物理上若说沉舟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物为( ) A.流水
试卷第2页,总17页
1
1
B.2 1
C.2倍 D.4倍
B.千帆 C.河岸 D.飞鸟
11. 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2. 在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中,龚琳娜高唱屈原的《离骚》,用古代编钟演奏震撼全场!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主要的不同是( ) A.音色
13. 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D.“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14.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9.8𝑐𝑚=39.8𝑐𝑚×10𝑚𝑚=298𝑚𝑚 B.39.8𝑐𝑚=39.8÷100𝑐𝑚=0.398𝑚 C.39.8𝑐𝑚=39.8𝑐𝑚×10=398𝑚𝑚 D.39.8𝑐𝑚=39.8×0.01𝑚=0.398𝑚
15. 一短跑运动员5𝑠内跑了50𝑚,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𝑚/𝑠,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𝑘𝑚/ℎ,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16. 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𝑐𝑚、2.58𝑐𝑚、2.58𝑐𝑚,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 A.2.58𝑐𝑚
17. 小丁的家距学校600𝑚.某天他上学时,以1𝑚/𝑠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𝑚/𝑠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2𝑚/𝑠
B.1.25𝑚/𝑠
C.2𝑚/𝑠
D.2.5𝑚/𝑠
B.2.57𝑐𝑚
C.2.576𝑐𝑚
D.2.577𝑐𝑚
B.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B.音调
C.响度
D.无法判断
试卷第3页,总17页
18.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9. 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出“声能传递能量”这一性质的是( ) A.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 B.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 C.用超声波清洗物体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
20. 医生为心脏病患者诊断时,常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跳,使用听诊器是为了( ) A.增大心脏跳动时的振幅 C.增强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二、填空题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20𝑚/𝑠,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𝑚/𝑠,汽车在整段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𝑚/𝑠.
如图所示,用𝐴、𝐵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尺不正确,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𝑐𝑚.
B.加快心脏跳动时的频率 D.改善心脏跳动时的音色
测速仪器用超声波测汽车速度,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经过0.4秒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与第一次间隔1秒再发出第二次超声波,经过0.3秒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声速340米/秒,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在接收到这两个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里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_𝑚,汽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𝑚/𝑠(保留一位小数).
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________和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填“甲”“乙”或“丙”).如图2所示两种
试卷第4页,总17页
声音________不同.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右音叉时,与左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___,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是:________.
(2)除图中的刻度尺外,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填名称).
(3)图中𝐴𝐵段的距离𝑠𝐴𝐵=________𝑐𝑚,测得时间𝑡𝐴𝐵=1.6𝑠,则𝐴𝐵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𝑐𝑚/𝑠.
(4)实验中可以发现𝑣𝐵𝐶________𝑣𝐴𝐶(选填“>”“<”或“=”).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𝑐𝑚) 横截面积(𝑚𝑚2) 𝐴 尼龙 55 1 𝐵 尼龙 55 0.5 𝐶 尼龙 80 1 𝐷 镍合金 ① 0.5 试卷第5页,总17页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_______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______、_______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__.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在我省新建成的清—镇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𝑚/𝑠,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0𝑘𝑚/ℎ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间?
一辆轿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𝑚/𝑠的速度行驶,在轿车的前方100米处有一辆货车正以10𝑚/𝑠速度向同一方向行驶,轿车驾驶员按响喇叭提醒货车司机准备超车.在轿车驾驶员按喇叭后多长时间追上货车?若公路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轿车驾驶员按响喇叭,2𝑠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轿车距山崖有多远? (𝑣声=340𝑚/𝑠)
试卷第6页,总17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某校八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理)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路程随时间不发生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其它情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 【解答】
解:𝑎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𝑎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𝑏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𝑏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𝑐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𝑐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𝑑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𝑑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𝑏和𝑐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𝐵. 2. 【答案】 B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初中生在100米比赛中的成绩大于10𝑠,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进行单位换算后,可进行判断. 【解答】
解:初中生在100米比赛中的成绩大约10𝑠, 故最大速度𝑣==
𝑡𝑠
100𝑚10𝑠
=10𝑚/𝑠,
又因:10𝑚/𝑠=10×3.6𝑘𝑚/ℎ=36𝑘𝑚/ℎ, 比较可知:与12𝑚/𝑠最为接近. 故选:𝐵. 3. 【答案】 D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试卷第7页,总17页
声音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女生”和“男生”说话时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同。 【解答】
解:按下慢速的按键,于是播放英语的速度慢了,但他却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即当她放慢速键时,放音的速度变慢了,即声音的频率变小了,所以听到的声音比原来的女声低沉. 故选:𝐷. 4. 【答案】 D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 【解答】
解:𝐴.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𝑠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𝑠,故𝐴正确; 𝐵.4𝑠∼8𝑠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𝐵正确;
𝐶.0𝑠∼8𝑠内,甲通过路程为5𝑚,乙通过的路程5𝑚,所以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𝐶正确;
𝐷.0𝑠∼12𝑠内,甲通过的路程较大,甲乙所用的时间相等,由速度公式可知甲同学速度大,故𝐷不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𝐷. 5. 【答案】 D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𝐴错误,不符合题意;
𝐵.由速度公式𝑣=𝑡得:时间一定,通过的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故𝐵错误,不符合题意;
𝐶.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𝐶错误,不符合题意;
𝐷.由速度公式𝑣=𝑡得: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在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较大,故𝐷正确,符合题意.
𝑠𝑠
试卷第8页,总17页
故选𝐷. 6. 【答案】 D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1)由图象判断出前10min内谁跑得快;
(2)由图象判断出都跑完2𝑘𝑚的路程谁的时间长;
(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据此对𝐷做出判断。 (4)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解答】
解:𝐴.由图象可知,在前10min内,小刚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故𝐴正确; 𝐵.由图象知,小明和小刚都跑完2𝑘𝑚的路程小明的时间长,故𝐵正确;
𝐶.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40min,根据𝑣=𝑡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𝐶正确;
𝐷.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运动,故𝐷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𝐷. 7. 【答案】 A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
𝐴.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𝐴正确;
𝐵.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𝐵错误;
𝐶.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𝐶错误;
𝑠
试卷第9页,总17页
𝐷.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𝐷错误. 故选𝐴. 8. 【答案】 C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
解:𝐴.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𝑚−100𝑚=300𝑚,乙通过的路程为100𝑚,故𝐴错误;
𝐵.由图象可知,在0∼10𝑠内,乙处于静止状态,之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𝐵错误;
𝐶.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𝑠内通过的路程为300𝑚, 甲的运动速度为𝑣=𝑡=
𝑠
300𝑚30𝑠
=10𝑚/𝑠,故𝐶正确;
𝐷.由图象可知,在0∼10𝑠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𝑠∼30𝑠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𝑠出发,故𝐷错误. 故选𝐶. 9. 【答案】 C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先把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和行驶的路程用关系式表达出来,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已知:𝑣甲=2𝑣乙,𝑠甲=4𝑠乙, 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 𝑡甲:𝑡乙=𝑣甲:𝑣乙=𝑣甲×𝑠乙=1×2=2.
甲乙甲乙𝑠𝑠𝑠𝑣41
故选𝐶. 10. 【答案】 C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试卷第10页,总17页
【解答】
解:沉船相对于流水、千帆、飞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而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不变,故若说沉舟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物为河岸. 故选:𝐶. 11. 【答案】 A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反映在频闪摄影中就是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均相同. 【解答】
解:由图可知,只有𝐴图是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均相同,而𝐵图是做加速运动,𝐶图是做减速运动,𝐷图则是先加速后减速,故只有𝐴符合题意. 故选:𝐴. 12. 【答案】 B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这些编钟大小不同,振动发声时,其振动频率不同,而频率决定音调,所以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主要的不同是音调,而音色和响度相似,没有太大的区别. 故选𝐵. 13. 【答案】 B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
解:男低音独唱时,他的音调低,但以他的声音为主,所以他的响度大;女高音轻声伴唱,她的音调高,但是在伴唱,所以响度小. 故选𝐵. 14. 【答案】 D 【考点】
试卷第11页,总17页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解析】
长度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
解:𝐴.39.8𝑐𝑚=39.8×10𝑚𝑚=398𝑚𝑚,故𝐴错误; 𝐵.39.8𝑐𝑚=39.8×
1100
𝑚=0.398𝑚,故𝐵错误;
𝐶.39.8𝑐𝑚=39.8×10𝑚𝑚=398𝑚𝑚,故𝐶错误; 𝐷.39.8𝑐𝑚=39.8×0.01𝑚=0.398𝑚,故𝐷正确. 故选𝐷. 15. 【答案】 C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运动快慢的比较 【解析】
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
解:运动员的速度𝑣运动员=𝑡=羚羊的速度𝑣羚羊=20𝑚/𝑠,
汽车的速度𝑣汽车=54𝑘𝑚/ℎ=54×3.6=15𝑚/𝑠,
由此可见,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选:𝐶. 16. 【答案】 A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解答】
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所以该物体的宽度是:故选𝐴. 17. 【答案】 A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试卷第12页,总17页
2.57𝑐𝑚+2.58𝑐𝑚+2.58𝑐𝑚
3
1
𝑠
50𝑚5𝑠
=10𝑚/𝑠,
≈2.58𝑐𝑚.
【解析】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一段时间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𝑣=来计算,本题
𝑡𝑠
可以求出小丁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加求出总时间𝑡,用已知的路程𝑠除以总时间𝑡算出平均速度,选出正确的选择项. 【解答】
解:已知𝑠=600𝑚,
小丁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𝑡1=
𝑠
𝑠1𝑣1
300𝑚1𝑚/𝑠
==300𝑠,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𝑡2=𝑣2=1.5𝑚/𝑠=200𝑠,
2
300𝑚
从家到学校总时间𝑡=𝑡1+𝑡2=300𝑠+200𝑠=500𝑠, 小丁上学的平均速度𝑣==
𝑡𝑠
600𝑚500𝑠
=1.2𝑚/𝑠.
故选𝐴. 18. 【答案】 C
【考点】 物理学方法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放大法。即将细小的不易观察的放大到可以观察。 【解答】
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运动来反应音叉的振动. 故选:𝐶. 19. 【答案】 C 【考点】 声与能量 【解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𝐵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
解:𝐴.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𝐵.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𝐶.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污垢振动而使它掉下来,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𝐷.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𝐶. 20. 【答案】
试卷第13页,总17页
C 【考点】 响度 【解析】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越强,听到的越清楚. 【解答】
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听诊器无法改变声音的频率、音色,也不能增大心脏跳动的振幅、频率. 故选𝐶. 二、填空题 【答案】 13.33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解答时根据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进行分析求解.总时间又是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与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之已知前一半路程的速度,可求前一半的时间,知后一半的速度,可求后一半的时间,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全程平均速度. 【解答】
解:设总路程为2𝑠, 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𝑡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𝑣=𝑡总=𝑡
总𝑠𝑣1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为𝑡2=
𝑠𝑣2
,
𝑠2𝑠
1+𝑡2
=𝑣
2𝑣1𝑣2
1+𝑣2
=
2×20×1020+10
𝑚/𝑠≈13.33𝑚/𝑠.
【答案】 𝐵,2.20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①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这样的刻度尺越精密; ②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所以𝐵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𝐴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𝑚𝑚,故木块的长度为2.20𝑐𝑚. 【答案】 17,17.9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试卷第14页,总17页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𝑠到达了汽车处,根据𝑣=求出汽车到超声
𝑡𝑠
波测速仪的距离;
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𝑠;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
(2)求出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
解:由𝑣=𝑡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𝑠1=𝑣声𝑡1=340𝑚/𝑠×2×0.4𝑠=68𝑚,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𝑠2=𝑣声𝑡2=340𝑚/𝑠×2×0.3𝑠=51𝑚,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𝑠3=𝑠1−𝑠2=68𝑚−51𝑚=17𝑚,
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𝑡车=𝛥𝑡−2𝑡1+2𝑡2=1𝑠−0.2𝑠+0.15𝑠=0.95𝑠, 所以汽车的速度𝑣=【答案】 甲,乙,甲,丙,音色 【考点】 音色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图1由示波器波形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频率相同,丙的频率最大,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图中甲和丙的振幅相同,乙的振幅最小,所以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图2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
振动,介质,能量,不能,月球上为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
解:敲响右音叉时,由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右音叉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声波传递给左音叉,使左音叉振动发声,与左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
试卷第15页,总17页
𝑠3𝑡车1
1
11
𝑠
=
17𝑚0.95𝑚
≈17.9𝑚/𝑠.
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也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左右两音叉相隔的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不能看到此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实验题 【答案】 (1)𝑡 (2)停表 (3)40.0,25 (4)> 【考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𝑣=.
𝑡𝑠
𝑠
(2)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路程,用秒表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
(3)根据图象读出𝐴𝐵段的距离,运用公式𝑣=𝑡;求出𝐴𝐵段的平均速度.
(4)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路程除以下半程用的时间. 【解答】
解:(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是𝑣=𝑡.
(2)除了刻度尺外,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停表(测量时间). (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𝑐𝑚,由𝐴到𝐵小车的路程: 𝑠𝐴𝐵=80.0𝑐𝑚−40.0𝑐𝑚=40.0𝑐𝑚,𝑡𝐴𝐵=1.6𝑠, 则𝐴𝐵段的平均速度: 𝑣𝐴𝐵=𝑡𝐴𝐵=
𝐴𝐵
𝑠
𝑠
𝑠40.0𝑐𝑚1.6𝑠
=25𝑐𝑚/𝑠.
(4)由实验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会大于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即𝑣𝐵𝐶>𝑣𝐴𝐶. 【答案】 (1)𝐴,𝐵 (2)𝐴,𝐶 (3)55 (4)控制变量法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为了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选择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因此应选编号𝐴、𝐵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试卷第16页,总17页
(2)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选择长度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因此应选编号𝐴、𝐶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要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选择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由表可知,编号𝐷琴弦的横截面积为0.5𝑚𝑚2,与编号𝐵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因此长度也应与编号𝐵琴弦相同.故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
(4)由题,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时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四、解答题 【答案】
(1)这辆车违反了交通法规,详细见解答; (2)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0.4ℎ.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由标志牌可知,该处距离镇宁40𝑘𝑚,最大时速不能超过120𝑘𝑚/ℎ.(1)进行单位换算,比较40𝑚/𝑠和120𝑘𝑚/ℎ的大小,判断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 (2)从标志牌可知两地的距离和轿车行驶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所需时间. 【解答】
解:(1)此时轿车的速度:
𝑣=40𝑚/𝑠=40×3.6𝑘𝑚/ℎ=144𝑘𝑚/ℎ>120𝑘𝑚/ℎ, 该轿车属于超速行驶,违反了交通法规. (2)标志牌处距离镇宁40𝑘𝑚, 根据𝑣=可得𝑡==
𝑡
𝑣
𝑠
𝑠
40𝑘𝑚100𝑘𝑚/ℎ
=0.4ℎ.
【答案】
驾驶员按响喇叭后10𝑠追上货车,按喇叭时轿车距离山崖360𝑚.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两车的距离为100𝑚,故轿车需要在相同的时间中比货车多行驶100𝑚,故20×𝑡−10×𝑡=100,解得𝑡=10𝑠.
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𝑥,则𝑥1=𝑣声𝑡1=680𝑚, 轿车行驶的路程为𝑥2=𝑣车𝑡1=40𝑚, 故轿车与山崖的距离为𝑠=
𝑥1+𝑥22
=360𝑚.
试卷第17页,总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