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奖学金制度激励机制的探究与优化

2023-04-20 来源:步旅网
奖学金制度激励机制的探究与优化 王涛 摘要:本文旨在对当前高校奖学金制度激励效应进行探究,从激励效应形成的机制、手段、与氛围三方面着手,探析奖学金制度激 励效应形成的必要条件,以及运用奖学金制度在激励效应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动力。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激励效应 奖学金制度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 校育人教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高校 学生成分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曾在激励学生德、 智、体全面发展战略中起过关键作用的奖学金制度,却在与现阶段高校 教育实施的契合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某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短板,导致 奖学金制度的激励效应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 激励机制的理论框架与高校奖学金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激励机制是奖学金制度赖以发挥导向作用的关键。激励机制是指组 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建立的相 互作用关系的总和。激励只有形成机制,才能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 我国大学奖现有学金制度为例,激励机制的现状与亟待优化的滞后点主 要有以下几点: 现有的制度化评选模式与评选标准是奖学金评定的有力保障。我国 高校奖学金制度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已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评选标 准和评选制度。奖学金种类的设置基本涵盖了德、智、体、能各个方 面,针对高校中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设置了侧重点不尽相同的奖学金类型, 在一定程度E,尽可能地涵盖学生群体,扩大奖学金在激励效果上的影响 力;J比外,在长期施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操作流程是实现奖学金评定 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让奖学金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主观因素,而尽量做到相对客观公正。 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虽已颇具模式化、制度化,但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一些难以忽视的消极因素。如前后期的宣传力度小, 导致学生对奖学金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入,难以产生认同感。许多高校在 奖学金评定前并不做过多的宣传,已将其视为一项按部就班的常规事务 性工作,学生对奖学金的认识,一般仅在入学教育时有所涉及,但因奖 学金名额限制,大部分学生自觉无缘获奖,也就不再关心。这一点进而 导致了,奖学金的参与面虽广但获奖面却小,学生长期无法获奖产生的 挫败感与习得性无助心理。此外,由模式化评价产生的投机效应,弱化 了奖学金在学生综合发展方面的激励作用。明晰的评价体系原本是为了 将评选工作客观化,但却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条款式评价体 系。很容易导致学生发展千人一面,抹杀青年成长的个性。再次,奖学 金评定工作结束后,大部分高校往往忽视榜样的力量,未能通过奖学金 的评定营造持续的竞争氛围,产生了一种凤头鸡尾的效果。 除上述积极、消极影响因素外,影响激励效应的因素中还存在一些 中性因素。例如,多元化的价值观弱化了奖学金以成绩论成败的传统价 值取向。社会转型,国际接轨,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理念不在单一 化,早期以获奖作为个人发展最大肯定的途经逐渐被多元化的社会评价 体系所取代。纷繁复杂的文化因素促使学生追求的生活意义和目标走向 多元,自我价值实现的外部环境也由过去的校园小范围,扩大到校外更 丰富的社会环境中。再者,我国高校奖学金额度普遍较低,难以激起学 生竞争的兴趣。 二、关于在新形势下营造奖学金激励效应的措施建议 氛围营造,构建奖学金制度的健康激励环境。高校在奖学金评定工 作上应重视教育、宣传,强化奖学金作为个人荣誉的影响力,不应成为 少数群体内部竞争的产物,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群体,尽量涵盖大范围学 生个体,对其进行成就教育,将获奖者树立为榜样和模范,发挥典型的 作者简介:王涛,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思想政治专职辅导员。 作用,形成长期的荣誉感。高校在奖学金评定时,一般都是通过综合测 评的办法取班级前25%为获奖者,学生处于较低年级时,对综合测评有 强烈的进取兴趣,但随着年级升高,班级逐渐形成固定化的排名,导致 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排名的热情丧失。但无论学生是处于哪个阶段,在综 合测评完成后,奖学金评定往往仅以发放奖状作为该项工作的结束符 号,奖学金的影响受众忽然就从大众转为部分小众,恰恰是最终的颁奖 环节成了小部分学生个人的事。因此,激励氛围难以形成。此外,大部 分高校的奖学金评定为一学期一次,期间并没有特别的鼓励措施以激励 学生保持持续性的竞争意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直至期末或第二学期伊 始,班级开始进行综合测评排名时,才意识到自己又一次在日复一日的 大学生活中迷失了奋斗的方向。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适当在学期中加 人中期测评,以期学生通过期中测评自省其身,反观前期表现和学习情 况,以便调整后期的学习方式。通过中期测评,可以有效地实现奖学金 制度在激励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方法,以及发挥奖学金在 学生成长成才,自我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激励效应。 机制构建,进一步优化奖学金激励效应机制。要完善奖学金的评选 机制,首先应力避机制所带来的投机主义。奖学金评选的条款明晰,综 合测评加分项目明确,类似这样的客观条款本意是为了强调评奖的客观 性,但如上文所述,这样一些指向性明确的条款往往容易导致部分特别 看重奖学金的学生,以绝对的功利化态度应对评奖体系中的条目。如部 分高校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文娱活动的热情,调动学生培养社会能力的积 极性,承诺可以就参与活动的次数作为综合测评加分的依据。这一规定 本意是好的,却在实际操作中,被部分持投机取巧态度的学生利用,以 加分为目的,广泛却毫不投入地参与各项活动,不仅失去了活动本身的 积极意义,同时也干扰了测评中,活动加分类项目鼓励个人能力发展的 初衷,让奖学金评定沦为活动数量的堆砌。 此外,为了实现奖学金激励效应,应努力构建公平机制,规范评选 程序,极力消除马太效应。在长期的奖学金评定工作中,我们发现,马 太效应在奖学金评定中非常明显。学习努力且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获奖就 多,不断的成就刺激使其越发地努力向上;而对那些成绩一般,或者学习吃 力,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对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只能望尘莫及。这一现象通 过奖学金的评定,让学生分层非常严重,每学期获得奖学金的人群基本固 定,即使排名有变化,竞争机制也只发生在优秀学生小范围中。普通学生对 所谓的“学霸”只能望洋兴叹,久而久之,失去了积极进取的兴趣,从而也 就使得奖学金成为了小众人的竞争游戏,而将大部分人排挤在外。为了避免 这一问题,多种类奖学金的设置是必要的,一般学校为了激励后进生,遂设 立了学习进步奖,但该奖项毕竟只涉及班级某个人而非整体。因此,根据个 人发展设立多品目奖项是奖学金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 过去奖学金仅以等级作为奖项,过于单一的缺陷,从而联合社会力量,设立 了诸如校友奖、社会企业奖、政府奖等侧重点不同的奖项,有效地缓解了以 往奖项单一所造成的获奖面单一的尴尬局面。 再者,奖学金评定应把握住物质奖励应该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 学校应在强化荣誉感方面下功夫,加强社会公平教育,协助优生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且帮助后进生培养社会竞争意识。只有形成了这样一种互 帮互助的良性机制,才是奖学金激励机制的真正实现。(作者单位:重 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Busm s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