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自治与完善机制分析——基于自组织协同理论的角度
2020-02-21
来源:步旅网
第23卷第2期 2010年4月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 Vo1.23 No.2 Apr.20lO 城市社区自治与完善机制分析 ——基于自组织协同理论的角度 李金香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河南郑州450045] 摘 要:自组织的机制是在包括生命系统在内的许多天然系统中,最能发人深思的一种现象。对城市社区治 理的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社区的众多特征具有自组织特点。社区治理的自组织协同的运行机制可以使社区逐步进 入“自我维系”的良性状态。 关键词:社区自治;自组织;协同学 doi:10.3969/j.issn.1008—3928.2010.02.027 中圈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10)02—0102—03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转型的全面推进,当代 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和治理问题也被列入了各个城 市、尤其是各大城市的重要议事及工作日程,成为推 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社区自治和社区 能不能自治的问题也逐步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能权限就成为实践的准则。产生于自然科学的自组 织理论则可以用来分析和探索社区发展运行的机制 和规律。 一、自组织理论的基本内涵 1.自组织理论的概念 陈伟东等提出“社区自治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 政府管理与社区管理的简单割裂或冲突,也不能简 单地理解为社区自治组织的自主管理,而应该作如 下界定:所谓城市社区自治,是指不需要外部力量的 强制性于预,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习惯于通过民主 协商来合作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并使社区进入自我 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秩序的过程”, 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论与协同论组成的, 两者从宏观、微观上回答了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 的基本问题,因此都被称为系统自组织理论。普利 高津于1969年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是建立在对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他把宏观系统分 为三种:一是孤立系统,它跟其周围的环境不产生信 息和物质交换;二是封闭系统,它只与环境交换信 同时他认为在社区治理上防止政府越权,关键是合 理划分政府系统内部的功能和边界,明确社区自治 息;三是开放系统,它与环境交换信息和物质。热力 学第二定律引进熵这种新的系统状态函数,它与外 界的信息交换有密切联系。热力学熵(混乱度量 权,建立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合作协商机 制。…基于政府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在社会治理系 度)原理告诉我们:对孤立系统来说,平衡态是高熵 态,是无序的;非平衡态是低熵态,是趋向有序的,而 统中的功能与角色不同,科学地界定它们各自的职 收稿日期:2009—12—08 作者简介:李金香(1971一),女,河南原阳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社会管理。 ・102・ 城市社区自治与完善机制分析 2010年第2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非平衡的孤立系统只可能从 有序变为无序,而不可能自发地从无序变为有序。 只有在开放系统中,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产生负熵 流(信息流)使系统的总熵值减少,才能形成有序 化——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一个开放的有序化的 组织系统。普利高津把这种关于在远离平衡情况下 所形成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理论称之为耗散结构 理论。把自组织理论研究引入深化的是德国物理学 家哈肯(H.Haken)提出的“协同学”(synergtics)。 协同学不仅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而 且研究系统从有序到混乱的演化规律,首次真正地 把有序与无序统一起来。哈肯发现一个系统从无序 转变为有序的关键并不在于系统是平衡或非平衡, 也不在于离平衡态有多远,而是通过系统内部各子 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 产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稳定的有序结构,这就是 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 2.自组织协同动力学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自组织协同动力学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 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 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形成时间、空间和功能 上的有序结构。 自组织的协同动力学方法论有三大要点:首先, 在大量子系统存在的事物内部,在平权输入必要的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须激励竞争,形成影响 和相互作用的网络;其次,提倡合作,形成与竞争相 抗衡的必要的张力,并不受干扰地让合作的某些优 势自发地、自主地形成更大的优势;最后,一旦形成 序参量后,要注意序参量的支配不能采取被组织方 式进行,应按照体系的自组织过程在序参量支配的 规律下组织系统的动力学过程。这可能产生两种有 序运动,一种即数量化的水平增长其复杂性和组织 程度的演化,另一种则是突变式的组织程度跃升动 力学演化。自组织协同动力现象是包括生命系统在 内的许多天然系统中最引人人胜而又发人深思的一 种作用机理,其行为模式具有信息共享、单元自律、 短程通讯、微观决策、并行操作、整体协调、迭代趋优 等特征。其作用机制是:假设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大量分子自发地以一种有组 织的方式协同行动,克服自身的混乱状态,使系统产 生宏观的有序结构,这就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 有序演化现象。 二、社区治理的自组织协同运行机制 “社区”一词最初来源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滕 尼斯的著作。他认为社区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 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 的完善的统一体。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宗教 共同体等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形式,它们不仅仅是各 个组成部分加起来的总和,而是有机地浑然生长在 一起的整体”。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社 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 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本文中所 讨论的城市社区是由社会学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是 指聚集在城市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组织按照一定的 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它具有以下一些 基本的构成要素: (1)具有一定数量的、以一定社会关系联结起 来的、参与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2)有一定界限的 地域,其界限一般来说是比较明确的;(3)有一套相 对完善的生活设施;(4)有一套相互配合的生活制 度和管理机构;(5)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在情感 和心理上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以看出,社区不仅具有地域性特质,它还包含 着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含义,它是在没有特定外部干 预下由于系统内部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而自行从无序 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 演化过程。 借鉴“自组织”协同动力学理论,依据城市社区 的一些构成要素,笔者认为,城市社区具有自组织协 同动力学的特征。社区可以不需要外部具体指令的 强制,社区成员通过面对面协商,消除分歧,解决冲 突,取得共识,增进信任,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使 社区逐步进入“自我维系”状态。但要达到这个状 态,也需要有几个基本要素: (1)自组织的协同资格——彼此尊重对方权 利。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是 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 体效应或集体效应。社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社区成 员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是各 方彼此尊重对方权利和协同资格。社区成员包括居 民和各类组织(诸如直接介入社区事务的政府组 织、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组织等),他们都是权利独 立和地位平等的参与者,权利的独立和地位的平等 来源并体现于他们彼此之间尊重对方权利上,他们 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103・ 第23卷第2期 2010年4月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 Vo1.23 No.2 Apr.2010 (2)自组织协同动力——对共同利益的集体确 认。在社区公共生活中,社区成员之间总会存在现 实的和潜在的公共利益,但只有被社区成员集体认 同的公共利益才会成为他们合作的利益纽带。而同 质性的小社团对公共利益的认知程度和认同程度明 显高于异质性的大社团,小社团的成员能够频繁互 动,体验合作价值——“合作比不合作收益更大,长 期合作比短期合作收益更大”,容易形成“在实现公 共利益的同时获取更多的个人收益”。现实社区生 活中,居民以个体身份自发组成的小社团如文化、体 育、艺术等小团体发育越快,自组织程度也就越高。 (3)自组织协同机制——面对面协商机制。城 市社区是不同家庭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多元组合,不 同需求的社区交往会产生复杂的利害冲突。如果分 歧双方或冲突双方能够在社区内部通过民间面对面 协商,相互妥协,达成契约,履行约定,以消除分歧和 化解冲突,这种协调机制就是自组织机制;如果分歧 双方或冲突双方不能够在社区内部通过民间面对面 协商来解决,只能在社区外部通过司法程序来强制 性裁决,这种协调机制就是被组织机制。值得注意 的是,司法裁决能够执行,也需要从“被组织”转化 为“自组织”,即双方自愿接受“强制”并履行契约。 从成本与收益比较看,自组织优越于被组织,通常情 况下社区成员也往往倾向于通过民间调解来解决分 歧和冲突,只是在民间调解失败的情况下才被迫进 入司法裁决程序。面对面协商既是社区自组织的机 制,也是衡量社区自组织能力高低的标准。 (4)自组织协同结构——以行动者为连接点, 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多元交叉网络。马克・葛兰 诺维特的“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任何社会都是由若 干具体人际关系交往网络所构成的,这些网络大体 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地位和权利平等的人自愿组 成的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横向网络,二是地位和 权利不平等的人被组织到以等级与依附为基础的纵 向网络;前者容易产生合作秩序,后者容易产生投机 心理和投机行为。社区将从国家政治生活、市场经 济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日常社会 生活领域,社区成员会通过反复试错和行为修正,逐 步建立起以行动者(社区成员)为连接点,以信任与 合作为基础的多元的横向网络。在社区这个固定并 重叠的活动范围内,参与者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得以 发生,人与人之间由不熟悉变为熟悉,由弱纽带的人 ・104・ 际关系变为强纽带的人际关系,相互监督和自我约 束也由弱变强。 (5)自组织协同绩效——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秩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是社区公共生活秩序, 是社区成员反复出现并彼此可以明确预期的行为模 式甚至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 和自我约束的秩序不会自然形成,而是社区成员通 过反复博弈和反复试错,自主选择某种制度,并以此 来修正自己行为的结果。制度的最大功能在于促进 秩序,“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是“四个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 我服务、自我约束)所必需的制度条件,而“四个自 我”是“四个民主”的目的和绩效。 城市社区协同的资格、动力、结构、机制和绩效 五个方面的特征表明社区具有自组织的特点,社区 可以看成是一个与外部社会具有资源信息交换的一 种社会结构,在政府对其管制逐步放松的情况下,也 能达到一种相对有序的状态。同时社区也是一个开 放的系统,而社区内部的各种力量如政府力量、市场 机制、居民参与、社会组织的充分参与是达成相对有 序状态的必要前提条件。根据协同论的分析,社区 的内部各种参与主体为了达到有序状态,在外参量 的驱动下和内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下,可以以自组 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有序结构。这进一步提 示我们,可以在社区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运行、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状态,而不是完全接 受外来力量的支配才能达到的有序状态。 参考文献: [1] 卢汉龙.从党政管理到社区管理[c].我国城市社区建 设模式讨论会,2002(11):29—30. [2] 陈伟东.社区自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58. [3] 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J].社会学研究, 2007(4). [4] 李学举.建设和谐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在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社区,2005 (9). [5] [德]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2005(5):246. [6] 菲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99:52—68. (责任编辑:登 臣)